首页 / 正文

王安石

  安石字介甫,临川人。生于天禧五年(1021)。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朝,除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1086)卒,年六十六。赠太师,谥曰文。崇宁间,追封舒王。有临川集。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又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又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二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雨霖铃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

  本源自性天真佛。祗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

  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清平乐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诉衷情

  和俞秀老鹤词

  常时黄色见眉间。松桂我同攀。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便忘还。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二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三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四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五

  又和秀老

  莫言普化祗颠狂。真解作津梁。蓦然打个斤斗,直跳过羲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

  南乡子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沉沦。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二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祇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望江南

  归依三宝赞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二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三

  归依佛,弹指越三祗。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四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西江月

  红梅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渔家傲

  梦中作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生查子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谒金门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菩萨蛮

  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千秋岁引

  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庚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出 卷帘·李渔
  第二十八出 煮海·李渔
  第二十二出 寄恨·李渔
  第三十三出·李开先
  四、宋之乐曲·王国维
  卷十八·吕本中
  卷十九·仇兆鳌
  提要·赵彦端
  卷十九·陆游
  卷八十四·陈焯
  卷四·乾隆
  卷一百五十一·陈廷敬
  御选金诗卷九·康熙
  石田诗选巻一·沈周
  杜审言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829_1 【春山行】贯休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卷829_2 【送谏官南迁】贯休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如斯为远客,始

  • 第十五出 入幕·李渔

    〖赵皮鞋〗(净、丑、末扮贼兵上)身做挡路兵,个个眼睛快似鹰。搜财劫宝太精明,半个铜钱不教剩。(净)咱们非别,刘大王帐下的喽罗是也。自从大王来到仙霞,教我们分班挡路。且喜得往来的客商甚多,劫掠金银无数,大王甚是欢喜。只是寨

  •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九于濆于濆字子漪咸通进士终泗州判官诗一卷青楼曲青楼临大道一上一囘老所思终不来极目伤春草塞下曲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一作赤子别父母犬戎围逻娑】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燕然山上

  • 卷三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一刘长川刘长川肃代间诗人诗二首宝劔篇宝劔不可得相逢几许难今朝一度见赤色照人寒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自然神鬼伏无事莫空弹将赴东都上李相公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谁知大炉下还有不然

  • 九集 四卷·钱德苍

    寻亲记遣青(净上)【青歌儿】周娘子仪容绝妙,见了他,皮肤发燥。张千今日去索钱,如何不见他回报?若从我,便把娘叫。(末上)嗄唷!周羽,你好打吓好打!【前腔】终日里与人寻闹,说着时,这般好笑。他们守节甚清高,东人枉自心焦躁。且商量,再作

  • 卷七十八·列传第八·脱脱

        耶律夷腊葛 萧海璃 萧护思 萧思温 萧继先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

  • 卷三十一·志第一·营卫志上·脱脱

        ◎营卫志上   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处,熙熙于于,不求不争。爰自炎帝政衰,蚩尤作乱,始制干戈,以毒天下。轩辕氏作,戮之涿鹿之阿。处则象吻于宫,行则县旄于纛,以为天下万世戒。于是师兵营卫,不得不设矣。冀州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弘治十一年七月乙未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丁酉 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马诚林岳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告 景皇帝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

  • ◎关外王势压李大少·宣南吏隐

    关外王勒索军饷之举,书不胜记,为己犹可说也,近年好代人硬出头。张宗昌之苏军,自在赣遣散后,部中对于该军欠饷,自然搁置不理。张宗昌既与胡帅认为本家,力求设法。去岁入京之际,宗昌又提此事,时长财者为济宁李馨航(复),固以圆滑着名

  • ●南疆绎史勘本卷一·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纪略一福王(上)右南都纪略第一。○燕京自闯贼沦陷,怀生之伦莫不饮痛。然大河南北虽经蹂躏,而吴、楚、闽、粤、滇、黔疆域如故也。当时紫盖渡江,南都拥立,以伦以序,福王为正。史阁部忠亮日月,招徕

  •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佚名

    讼:有孚,窒。 惕中吉。 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

  • 卷三十七·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三十七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礼之大体固重于食色矣然其间事之大小缓急不同则亦或有反轻于食色者惟理明义精者为能权之而不失耳权之不失是乃所以全礼之重而深明食色之轻也观于寸木钩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林语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语译道的运行本是反复循环的,无所谓正反的区别,等到有正反相对时,道已由静而动。可是道的运用,全以柔弱谦下为主。宇宙万物也都是由这个道而生息不已。本章仅以短短的几

  • 答朱芾煌问(七则)·太虚

    问一:烦恼因缘有身──五阴,身因缘有烦恼;为是先有身后有烦恼,为是先有烦恼后有身?若先有身,身则无因!若先有烦恼,未有身时,烦恼寄于何处?若烦恼与身一时俱有,则互不相因,即破因果法,亦失十二因缘。若烦恼与身俱毕竟无生,于第一义则

  • 万有皆因缘所生·太虚

    一 引言 甲 习俗的迷信非佛教 乙 佛教的消极非本质 丙 空与唯识等亦附加义二 析名 甲 万有 乙 因与缘 丙 生三 立宗 甲 各因引果之先后熏起续断与唯识 乙 众缘合成之违顺消长泛要与皆空 丙 因缘

  • 卷三十八·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八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十五世 龙池万如通微禅师(天童悟嗣) 上堂。开口成双橛。无言丧本宗。须知此段事。谁敢绝形容。竖拂曰。个中识得文殊老。管取无烦过别峰。 庭外梅花开满树。堤边杨柳绿千茎。要

  • 激书·贺贻孙

    一名 《水田居激书》二卷 ( 《四库提要》作无卷数)。明贺贻孙撰。此书二卷,二十三篇。自称“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记而述之,”名以《激书》。内容多为愤世疾俗之谈,且证以近事。有的则举古事,易其姓名,借以立议,如《太平

  • 照世杯·酌元亭主人

    清代短篇小说集,共4集,各自独立成卷。作者酌元亭主人,真实姓氏生平不详。书名源于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书中说:“撒马罕儿在西边,其国有照世杯,光明洞达,照之可知世事。”作者取其照世之意,意即观此书可明达世事。第1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