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明朝当世宗之时,万事废弛,本已成不能复振之局。世宗崩后,穆宗立,在位六年而崩。神宗立。时为一五七二年。穆宗时,张居正、高拱,相继为相。神宗立,年幼,拱复罢,居正辅政。居正有综核之才。史称其当国之时,一纸文书,“虽万里之外,无敢不奉行维谨”的。当时吏治败坏,又承累朝的奢侈,国计民生,均极困难,居正乃裁减用度,刷新庶政。“行官吏久任之法,严州县讳盗之诛。”在相位十年,颇有“起衰振敝”之效。然神宗本性是昏惰的。所以自居正死后,纲纪便又废弛了。而中年后的怠荒,尤为前此列朝所未有。

明朝的君主,视朝本不甚勤谨的。神宗则中年以后,不视朝者至二十余年。专一听信中官。派他们出去做税使,并到各处开矿,借端诬索,毒流天下。皇帝既不管事,群臣就结党相攻。而言路一攻,其人即自去,于是言路之权反重。明朝人本来和宋朝人一样,喜欢争意气的。当时顾宪成等讲学于无锡的东林书院,往往讽议执政,裁量人物。即朝士亦有遥相附和的。于是党祸复起。

清室之先,就是隋唐时的白山靺鞨。辽时,谓之长白山女真。清人自谓国号满洲。据近人所考证,则“满洲”二字,明人写作“满住”,乃大酋之称,不徒非国名,并非部族之名。清室之先,实在是明朝的建州女真。明朝分女真为三卫:曰海西,在今吉林的西部,辽宁的西北部。曰野人,在今吉、黑两省的极东。曰建州,初设于朝鲜会宁府的河谷。事在一四一二年。受职为指挥使的,名猛哥帖木儿,即清人所谓肇祖。后为七姓野人所杀。弟凡察嗣职,迁居佟佳江流域。后来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出来,和凡察争印。明朝乃将建州分为左右二卫,以董山为左卫,凡察为右卫指挥使。董山渐渐桀骜。一四六六年,明朝檄(xí)调他到广宁,把他杀掉。并出兵攻破其部落。部人拥戴其子脱罗扰边,声言复仇。久之,也就寂然了。于是左卫衰而右卫盛。右卫酋长王杲(gǎo),其地在今宽甸附近。为李成梁所破。逃到扈伦四部中之哈达。据《清实录》所载,当时的女真,分为满洲、长白山、扈伦、东海四大部。满洲、长白山,就是明朝的建州卫。东海为明朝的野人卫。扈伦则野人部落,南迁而据海西之地的。其中哈达、叶赫,明人称为南北关,注609倚以捍边,视之尤重。王杲逃到哈达后,哈达酋长把他执送李成梁。李成梁把他杀掉。王杲的儿子阿台,是清景祖的孙婿。景祖,《清实录》名觉昌安,明人谓之叫场,即清太祖之祖。其第四子显祖塔克世,明人谓之他失,为太祖之父。阿台既抱杀父子怨,助叶赫以攻哈达。满洲的苏克苏浒部长尼堪外兰,为李成梁乡导,以攻阿台。阿台被杀。叫场、他失亦俱死。清太祖向明边吏呼冤,明人乃将叫场、他失的尸体还给他。此时清太祖势甚微弱。至一五八三年,乃起兵以攻尼堪外兰。一五八六年,尼堪外兰奔明边。明人非但不加保护,反把他执付清太祖。并开抚顺、清河、宽甸、叆(ài)阳四关,许他互市。从此满洲,就渐渐强盛起来了。注610清人既渐强,满洲五部,都为所征服。扈伦、长白山联合蒙古的科尔沁等部来伐,亦为清太祖所败。太祖又联合叶赫,以灭哈达。至一六一六年,遂起兵叛明。

清兵既起,明以杨镐为经略,发大兵二十万,分四路东征。三路皆败。清人遂陷铁岭,进灭叶赫。明以熊廷弼为经略。旋代以袁应泰。应泰有吏材,无将略,辽、沈遂陷。清太祖自赫图阿拉迁居辽阳。一六二五年,又迁居沈阳。俨然和明朝对抗了。

边事如此,而明朝方忙于三案之争。注611东林、非东林,互相攻击。熹宗时,非东林党人结中官魏忠贤,把东林党人,一网打尽。忠贤的骄横,尤其前此宦官所未有。直到一六二七年,毅宗即位,才把他除掉。然而外患未平,流寇复起,终于不能支持了。

流寇是毅宗初年,起于陕西的。流入山西。又流入河北。渡河,犯湖广、四川、襄郧(yún)。明朝命陈奇瑜督剿。一六三四年,奇瑜蹙贼于车箱峡。注612贼势业已穷蹙,而奇瑜信其伪降,受之,贼出峡即大掠。于是分为两股:一为高迎祥、李自成。一为张献忠。四处流窜。一六三六年,迎祥为孙传庭所擒,自成逃向甘肃。献忠亦给卢象昇打败,诣湖北伪降。贼势又已衰挫。而满洲又于此时入犯,诸将都撤兵东援,贼势遂复炽。

明自辽、沈陷后,再起熊廷弼为经略。因为广宁巡抚王化贞所掣肘,计不得行。辽西城堡多陷。明逮廷弼、化贞,俱论死。以王在晋为经略。在晋主守山海关。时袁崇焕以佥(qiān)事监军关外,主张守宁远。大学士孙承宗是崇焕议。乃罢在晋,代以承宗。旋又代以高第。第性恇(kuāng)怯,尽撤守备入关。崇焕誓以死守宁远。一六二六年,清太祖见明大兵已撤,以为机有可乘,自将攻宁远。大败,受伤而死。注613太宗立。先定朝鲜。还攻宁远、锦州,又大败。一六二九年,太宗乃避正面,自喜峰口入长城。崇焕亦兼程入援。两军大战,胜负未分。先是崇焕以皮岛守将毛文龙注614跋扈,借阅兵为名,把他杀掉。毅宗虽加抚慰,实则不能无疑。至是,清人纵反间之计,毅宗遂将袁崇焕下狱杀掉。于是边事愈坏。毛文龙死后,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等逃到登州。注615后来造反,给官军打败,浮海降清。引清兵攻陷广鹿岛。注616守将尚可喜降。皮岛亦陷。明人前此,常藉海军势力,牵制辽东,至此亦消灭了。然而辽西兵力还厚。太宗乃仍绕道长城各口,于一六三六、三八、四〇等年,入犯京畿,蹂躏山东。明朝剿匪的兵事,因此大受牵制。一六四〇年,清兵大举攻锦州。注617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往援,战于松山,大败。明年,松山破,承畴降。锦州亦陷。于是关外重镇,只有一个宁远了。然而明兵塞住山海关,清人还不敢深入。

李自成、张献忠再叛之后,献忠窜入四川,自成则再攻河南。是时,河南大饥,民从之者如流水,势遂大炽。一六四三年,自成陷西安。明年,称帝。东陷太原。分兵出真定,注618而自率大兵陷大同。遂陷宣府,自居庸关陷京师。毅宗自缢死。毅宗死的前一年,清太宗也死了。子世祖立。年才六岁,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同摄政。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闻京城被围,发兵入援。至丰润,京城已陷。李自成招他投降,三桂已经答应了。后闻爱妾陈沅被掠,大怒,走回降清。多尔衮方略地关外,闻之,大喜,疾驰受其降。合兵打破李自成。自成逃回陕西。清兵遂入北京,世祖即迁都关内。

【注释】

注609 哈达为南关,在今辽宁开原县北。叶赫为北关,在今吉林省城西南。

注610 以上清朝初兴时事迹,可参看日本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中华书局译本),近人孟森《心史史料》。

注611 三案,就是梃(tǐng)击、红丸、移宫。神宗皇后无子,恭妃王氏,生子常洛,贵妃郑氏,生子常洵。常洛长,而神宗宠郑贵妃,欲立常洵,借口待中宫有子,久不建储。群臣屡以为言。一六〇一年,才立常洛为皇太子。一六一五年,忽有不知姓名男子,持梃闯入东宫,击伤守门内侍。把他拘来审讯。他自说姓张,名差,是郑贵妃宫中太监刘成、庞保主使他的。于是众论哗然,都攻击郑贵妃。后来把张差、刘成、庞保三个人杀掉算了结。神宗崩于一六二〇年。常洛立,是为光宗。不久即患病。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一粒。光宗服之,明日而崩。有人主张彻究李可灼,有人以为可灼无罪。后来亦未曾彻究。光宗崩后,熹宗即位。时年十六,光宗选侍李氏,亦住在乾清宫。御史左光斗力争,乃移到哕(huì)鸾宫。此三案,大致东林党人,是主张彻究张差、李可灼,以移宫为然的。非东林党则反是。事虽已过,仍彼此攻击不已。魏忠贤得志之后,恨东林党的人,和他交结。御史崔呈秀,乃将东林党人的名字,都开给他,叫他一网打尽。于是魏忠贤提督东厂,把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中极有名的人物都杀掉。又毁天下书院。而魏忠贤的生祠,反而遍于各处。党祸之烈,阉宦之横,真是从古所未有。

注612 在今陕西安康县。

注613 见《清朝全史》第十二章。

注614 皮岛,今图作海洋岛。

注615 登州,今山东蓬莱县。

注616 今图作光禄岛。

注617 今辽宁锦县。

注618 今河北正定县。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五·张廷玉
  本命解第二十六·王肃
  卷一九六 唐紀十二·司马光
  卷第三十九·徐鼒
  卷三·汉·蒋一葵
  卷之三·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佚名
  卷八·王晫
  第四一四认充结状光绪二年五月一二二一七--四·佚名
  第三卷 丧祭·缪荃孙
  六五三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各书分别办理缘由折·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八·岳珂
  卷二十二 秉德唐古辩谋逆·李有棠
  卷一百十·佚名
  唐瑞华·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董康

      ○驚鴻記   明萬曆時人作。有沈肇元序。稱吾友仲子所爲。又周鄭王序稱余兄仲氏。又自署多口洞天人編。按百家姓周吳鄭王。此云周鄭王者。隱一吳字。多口洞天者。亦吳字也。蓋吳姓而仲其字者。記梅妃驚鴻舞。據

  • ◆卢承旨挚(疎斋集)·顾嗣立

    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疎斋,涿郡人。至元五年进士,博洽有文思。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真人吴全节代祀岳渎,过洛阳,嘉其治行,力荐之。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所

  • 提要·王恭

    臣等谨案草泽狂歌五卷明王恭撰按恭所作三集鳯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而阙其卷数范氏天一阁所藏仅存其白云樵唱而无此集此集出自秀水汪氏葢几佚而仅存也大致与白云樵唱相近而中年所作情思较深静志居诗话尝摘举

  • 广州四先生诗巻四·佚名

    临清诗选赵介字伯贞番禺人博通六籍虽厯官医卜之説浮屠老子之书靡所不究气宇豪迈与物无芥蔕兴至即挥毫赋诗人莫测其涯也父璟元临江路治中与母连丧介孤愤读书遂无复仕进意植二松于所居轩扁曰临清葢以渊明自儗也时有李韡

  • 止斋集补钞·吴之振

    陈传良癸丑冬车驾过宫留相还朝一声警跸接天齐,驰道无尘马不嘶。月御顺行随日毂,乾端和气币坤倪。三槐相继归公衮,细柳还须听将鼙。老矣尚能歌二圣,不应专美在浯溪。冬夕书怀冬夜苦难晓,短景复易夕。安得户牖光,不待东方白。

  • 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脱脱

        常秩 邓绾 李定 舒 亶 蹇周辅 徐铎 王广渊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陈绎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着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

  • ●卷六 论说第五·徐时栋

    第一,论《路史》说若木君费之妄《史纪》载舜命益之词曰:“咨尔费”,是以费为伯益之名矣。《竹书纪年》称:“费侯伯益”,是以费为伯益之国矣。两说相歧,莫能定一。罗氏哓哓辨伯益、伯翳为二人,今曰伯翳封

  • 王德传·令狐德棻

    王德字天恩,代郡武川人。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虽未经老师教育,而能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出名。魏永安二年(529),随从尔朱荣讨伐元颢,攻打河内,响应招募,率先登城。以功劳授讨夷将军,晋爵内官县子。又跟随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

  • 卷一·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圗式卷一祭器一天坛祈谷坛地坛暨各坛祭器天坛正位苍璧 谨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疏苍皆是天色故用苍也本朝定制天坛正

  • 卷三·戴震

      問:荀子之所謂性,亦孟子之所謂住;孟子知性之全體,其餘皆不知性之全體,故惟孟子與孔子合。然指為性者,實古今所同謂之性。至告子所謂性,朱子謂一似荀子言性惡,一似揚子言善惡混,一似釋氏言作用是性。今以荀揚不與釋氏同,則告

  • 卷八·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八宋 林之奇 撰禹贡        夏书海岱惟青州王制曰凡海内之地九州州方千里孟子曰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此亦据大数言之未必九州之闲每一州之地方千里无赢缩多寡于其闲也如淮海惟扬州入淮

  • 跋·车垓

    双峰先生内外服制通释余闻其书旧矣今始获一覩其发明朱夫子家礼殆无余蕴岂曰小补之哉因思丱角时从玉峰先生于上蔡东湖书院引试圣则堂举孟子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章为题先生曰此帝尧命契教天下万世以人道之始也余对曰朱夫

  • 卷十一·范家相

    <经部,诗类,诗沈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十一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小雅雅乐说雅之有大小者以乐之大小别之也孔子反鲁正乐之部分以复先王之旧使大小各归其所小雅自鹿鸣以至鱼丽治内治外事莫重焉而较之大雅之所用则为小政有大

  • 十八种品第五·佚名

    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诸种。若能分别十八诸种。而顺思惟识别于观。眼种本末则无眼界。悉空无我我所。入不久存。眼种虚无则曰自然。用眼自然故曰不真。因迷惑思想而合成。眼无所成不得识行为虚空形,犹如虚空悉无所成

  • 卷第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六卷一百九  曹洞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无迹净敏禅师 愿庵净伊禅师  大鼎净新禅师 远门净柱禅师  象田即念净现禅师 南山天愚净宝禅师  宝林深谷净岑禅师 翠岩午星净烱禅师  好

  • 募刻续指月录弁语·聂先

    募刻续指月录弁语松阳老人东吴哲。斑毫谱出禅家牒。一花五叶自分明。如月得指指见月。近今复有三耳生。赋诗铭物多能声。续成此录在患难。猿槛鸡笼浑不惊。我於禅宗两不晓。展读是书尝了了。百川同自岷江来。泰华还借

  • 卷第二十六·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六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诗下 五言绝句 登西山(蔡酉山先生读书处四首) 昔人谢俗氛。结架龙岩下。古砌余荒草。寒蛩夜复夜。 此岩[穴/幻]然虚。中可席而卧。我暂假偃息。不知风雨过。 寻得古残

  • 大云请雨经·佚名

    本名大云经请雨品第四十六,一卷,宇文周阇那耶舍译。请雨经四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