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罗素说:“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注1007这句话,可谓一语破的,自来谈东西洋异点的人,没有像这一句,能得其真际的了。

惟其有科学方法:所以对于一切事物,知之真切。然后其利用天然之力大。然后其制服天然之力强。以此种方法,施之于人事,则部勒谨严,布置得当。不论如何精细的工作,伟大的计划,都可以刻期操券,而责其必成。西洋人近兴,所以发扬光大者,其根本在此。这真是中国人所阙乏,而应当无条件接受他的。

然而人与人相处之间,其道亦不可以不讲。《论语》说得好:“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注1008利用天然之力虽大,制服天然之力虽强,而人与人之相处,不得其道,则其所能利用的天然,往往即成为互相残杀之工具。以近代科学之精,而多用之于军备,即其一证。——假使以现在的科学,而全用之于利用厚生方面,现在的世界,应当是何状况呢?

若论人与人相处之道,则中国人之所发明,确有过于西洋人之处。西洋人是专想克服外物的,所以专讲斗争。中国人则是专讲与外物调和的。不论对于人,对于天然,都是如此。人和物,本来没有一定界限的。把仁爱之心,扩充至极,则明明是物,亦可视之如人。近代的人,要讲爱护动物,不许虐待,就是从这道理上来。把为我之心,扩充至极,则明明是人,亦将视之如物。他虽然亦有生命,亦爱自由,到与我的权利不相容时,就将视同障碍的外物,而加以排除、残害,当作我的牺牲品了。天然之力,实在是无知无识的,我们应得制服他,利用他,以优厚人生。而中国一味讲调和,遂至任天然之力,横行肆虐,而人且无以遂其生。人和人,是应得互相仁偶的。而西洋人过讲扩充自己,遂至把人当作牺牲品而不恤。这实在都有所偏。中国人的对物,允宜效法西洋,西洋人的对人,亦宜效法中国。这两种文化,互相提携,互相矫正,就能使世界更臻于上理,而给人类以更大的幸福。采取他人之所长,以补自己的所短;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以补他人之所短。这就是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中西文化的异点,溯其根源,怕还是从很古的时代,生活之不同来的。西洋文化的根源,发生于游牧时代。游牧民族,本来以掠夺为生的,所以西洋人好讲斗争。中国文化的根源,则是农耕社会。其生活比较平和。而人与人间,尤必互相扶助,所以中国人喜讲调和。中国人最高的理想,是孔子所谓大同。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历史事实,以为之背景的。其说,已见第一编第二章。文化不是突然发生之物。后来的文化,必以前此的文化为其根源。出发时的性质,往往有经历若干年代,仍不磨灭的。大同的社会,在后来虽已成过去,然而其景象,则永留于吾人脑海之中,而奉为社会最高的典型。一切政治教化,均以此为其最后的鹄的(gǔ dì)。这是中国人的理想,所以能和平乐利的根源。

中国人既以大同为最高的典型,所以其治法,必以平天下为最后的目的,而不肯限于一国。而其平天下的手段,则以治国为之本;治国以齐家为本,齐家以修身为本,凡事无不反求诸己,而冀他人之自然感化;非到万不得已,决不轻用武力。这又是中国人爱尚平和的性质的表现。其目的,既然不在发展自己,而是要求“万物各得其所”的平,则决无以此一民族,压迫彼一民族;以此一阶级,压迫彼一阶级之理。所以中国的内部,阶级比较的平等,经济比较的平均;而其对于外国,亦恒以怀柔教化为事,而不事征伐。既然不讲压迫,则必然崇尚自由。自由,就没有他人来管束你了,就不得不讲自治。我国政体,虽号称专制,其实人民是极自由;而其自治之力,也是极强的。这个,只要看几千年来政治的疏阔,就是一个很大的证据。我们既不压迫人,人家自乐于亲近我。所以不论什么异族,都易于与我同化。我国的疆域,大于欧洲;人口亦较欧洲为众。他们几千年来,争夺相较,迄今不能统一。我国则自公元前两世纪以来,久以统一为常,分裂为变。人之度量相越,真不可以道里计了。

以欧洲近世文明的发展,而弱小民族,遂大受压迫,国破、家亡,甚而至于种族夷灭。这种文明,到底是祸是福?至少在弱小民族方面论起来,到底是祸是福?实在是很可疑惑的了。此种病态的文明,岂可以不思矫正?要矫正它,非有特殊的文化,和相当的实力,又谁能负此使命?中国人起来啊!世界上多少弱小的民族,待你而得解放呢。

【注释】

注1007 见所著《中国问题》。

注1008 《颜渊》。

猜你喜欢
  卷一百0一 晉紀二十三·司马光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奇怪之奸案·李定夷
  第二八三提讯名单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三日一一七○三--七·佚名
  第七八禀光绪十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一二一二-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纪昀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卷四十三·张守节
  钦定元史语解卷五·佚名
  ●卷五·钱谦益
  温应星·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彭定求

        卷400_1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元稹   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   楼榭自阴映,云牖深冥冥。纤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   栖鹤露微影,枯松多怪形。南厢俨容卫

  • 花间四友东坡梦·臧懋循

    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元)吴昌龄撰●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云门一派老婆禅 正名 花间四友东坡梦第一折〔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

  • 卷十六·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六兵部主事陈焯编黄 庶【洪州分宁人庭坚之父仕宦不达上诗文号青社先生着伐檀集数十卷庶起西崑诸子之後其诗弗以绮丽为能疎朴苍坚自成风格故集中有和刘子仪作题同而调

  • 卷二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二十五许内翰安仁【六首 补二首】安仁字子靖河间乐寿人大定七年进士歴礼部员外郎出守泽州迁同知河南府事以汾阳军节度使致仕子古字道真父子俱名流也补金史安仁为泽州刺史作无隠论

  • 卷一百八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八十六钟类五言古山夜闻钟        【唐】张 说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霜风吹寒月防窱虚中上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烟际钟   

  • 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十三·赵尔巽

      开泰 阿尔泰 桂林 温福   开泰,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九年,迁侍讲。上御门,开泰未入侍班,黜令乾清门行走。十三年,复编修。乾隆元年,迁国子监司业。八年,迁祭酒。督江苏学政。再迁内阁学士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正德十三年秋七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崔元代行礼○升 长陵卫指挥使张勋为署都指挥佥事于湖广都司掌印○升分守居庸关指挥同知孙玺为都指挥佥事以部下缉获奸细乞升故也 夜金星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己亥太监萧敬传

  • 卷之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一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一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高帝纪第一上 【师古曰纪理也统理衆事而系之於年月者也】 高祖【荀悦曰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张晏曰礼諡法

  • ○宋元科举三录序·佚名

    徐乃昌(前略)元统元年进士录,元刻本,为黄氏士礼居藏书,前人皆未之见。录中题名百人,元史有传及附见者凡十人。后附试策中多断烂,而余忠宣一篇阙文尚少,殆有神物护持者欤?爰汇绍兴、宝佑、元统三录,镂版印行,以与世之人共读焉。癸

  • 凡封爵·朱元璋

    职制凡封爵皇太子授以金册、金宝。(妃止授金册,不用宝)亲王授以金册、金宝。(妃止授金册,不用宝)公主授以金册,婿皆称驸马都尉,赐诰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女皆封郡主,赐诰命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七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苦想品第一百七十四   若法侵惱是名爲苦.是苦三種.苦苦壞苦行苦。現在實苦謂刀杖等是名苦苦.若愛別   離

  • 卷第二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三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盘撰历代传教表第九北齐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时八教开张一化。而归宗于法华本迹之妙。既发其解必立之行。于是说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智

  • 卷第十五(十恶部之二)·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五(十恶部之二)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两舌缘第六夫生老病死。无自出之期。菩提涅槃。有修入之路。诸佛所以得道。由行四摄。故凡圣归依。菩萨所以成圣。由行六度。故黑白钦仰。今见流俗之徒。乃专构屏辞。

  • [第十品]根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三七九二十二根者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总说分三八〇眼是眼根耶?眼根是

  • 海道经·佚名

    记述中国元明两代北洋海运的重要著作。作者不传。从正文记叙风格的粗犷和具体来推断,本书应为富有航海经验的民间船工所述,后由文人记录整理而成。据《筹海图编》夹注,本书最早为明人张一厚所辑。其传世版本有《金声

  • 玉烛宝典·杜台卿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采《月令》,触类而广

  • 巫娥志·佚名

    《巫娥志》是明代作品,笔记小说,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