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封建时代的战争看似非常残酷,然而和我国民族的发展,很有关系。

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一个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所以非将同族的人,一起一起的,分布到各处,令其人自为战,无从收拓殖之功。这许多分封出去的人,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拓殖使,亦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宣传队。只要看东周之世,各方面封建的国,都逐渐强盛起来,就可以见得我国民族滋大的情形了。

【齐】是太公望之后。周初封于营丘,在今山东昌乐县。后来迁徙到临淄,就是现在的临淄县。《史记·货殖列传》说:齐初封之时,“地潟(xì)卤,人民寡。太公乃劝女工,通鱼盐,极技巧”。于是“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mèi)而往朝焉”。这是东方的大国。

【晋】晋是成王母弟叔虞之后,初封于太原,即唐尧的旧都。后来迁徙到新旧绛(jiàng)。旧绛是今山西省的冀城,新绛则今山西省的闻喜县,现在山西省的大部分是晋国所开拓的。兼有河南北的一部分。

【秦】秦嬴姓,初封于秦,地在今甘肃天水县。不过是个附庸之国,因和西戎竞争,渐次强大。平王东迁后,西都畿内之地,不能顾及。秦襄公力战破戎。周人始命为诸侯。至秦文公,遂尽复周朝的旧地。把岐以东献之周。周朝仍不能有。穆公之世,秦遂东境至河。注89

【楚】楚国是芈(mǐ)姓,受封的唤做鬻熊。居丹阳。已见前。鬻融之后,数传至熊绎,迁居荆山。在今湖北的南漳县。五传至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熊渠立其三子:一为句亶王,居今江陵。一为鄂王,在今武昌。一为越章王,就是后来的豫章,在今安徽的当涂县。长江中流,全为其所征服了。又十一传至文王,迁都江陵,谓之郢。据江域的沃土,转和北方争衡。今河南省的南部,亦为其所慑服。

齐、晋、秦、楚,是春秋时最大之国。其强盛较晚,而其命运亦较短的,则有吴、越二国。吴是泰伯之后,周得天下,因而封之。越则夏少康之后。因为禹南巡守,奔于会稽,少康封庶子无佘(shé)于此,以奉禹祀。吴居今江苏的吴县;越居今浙江的绍兴县。其初,都是和断发文身的越族杂居的。久之,乃渐次强盛。吴的地方,到今安徽的中部。越则并有现在江西的大部。注90

以上诸国,都可称为一等国。此外还有。

【鲁】周公之后,封于曲阜,已见前。

【卫】武王弟康叔,封于朝(zhāo)歌。地在今河南的淇县。春秋时,为狄所破,迁于楚丘。在今河南的滑县。

【曹】武王弟叔振铎(duó),封于陶丘。现今山东的定陶县。

【宋】微子启,纣庶兄,武庚亡后,封于商丘。现在河南的商丘县。

【郑】周宣王之弟友,封于郑。本在今陕西的华县。后来东迁今河南郑县之地,谓之新郑。

【陈】陈胡公,舜之后。封于宛丘。现在河南的淮阳县。

【蔡】蔡叔度之子胡,封于蔡。如今河南的上蔡县。后来曾迁徙到新蔡。最后又迁于州来,则在今安徽的寿县了。

【许】姜姓,舜臣伯夷之后。封于许,今河南许昌县。后来迁于叶,今河南叶县。又迁于夷,今安徽亳县。又迁于析,今河南内乡县。

此诸国虽不能和齐、晋、秦、楚等国比较,然而地方亦数百里。大的有后世一两府,小的亦有数县之地。和初封时的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极大不过后世一县的,大不相同了。这便是逐渐开拓的成迹。《春秋》之法,“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当时列国,亦间有杂用夷礼的。然而从大体上论起来,如鲁、卫等国,本居当时所谓中国之地者勿论。即如秦、楚、吴、越等本与异族杂居,在春秋初期,还不免视为夷狄的,到后来,也都彬彬然,进于冠裳之列了。这又可见我国文化的扩张。所谓民族,本以文化的相同,为最要的条件。我国文化的扩张,便是我国民族的滋大。

【注释】

注89 《史记·六国年表》。

注90 《史记·越世家》索隐。战国时,永(今湖南零陵县)、郴(chēn,今湖南郴县)、潭(今湖南长沙县)、鄂(今湖北武昌县)、岳(今湖南岳阳县)、江(今江西九江县)、洪(今江西南昌县)、饶(今江西鄱阳县),并属楚。袁(今江西宜春县)、吉(今江西吉安县)、虔(今江西赣县)、抚(今江西临川县)、歙(shè)(今安徽歙县)、宣(今安徽宣城县),并属越。

猜你喜欢
  卷五百十 列传二百九十七·赵尔巽
  自序·蔡东藩
  第六十八回 战皖北诸将立功 退丹阳大营又溃·蔡东藩
  卷三·张廷玉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上·陈厚耀
  卷八十一·傅恒
  卷九·温达
  卷一·高士奇
  第49章 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的蒋介石·冯玉祥
  何胤传·李延寿
  吕诲传·脱脱
  马知节传·脱脱
  明安传·宋濂
  第十六章施侯租·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声调第十五·王骥德

      (与前腔调不同。前论唱,此专论曲。)   夫曲之不美听,以不识声调故也。盖曲之调,犹诗之调。诗惟初盛之唐,其音响宏丽圆转,称大雅之声。中、晚以后,降及宋、元,渐萎薾偏诐,以施于曲,便索然卑下不振。故凡曲调,欲其清,不欲其浊;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五许敬宗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善心子也隋时官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入唐为着作郎兼修国史寻贬洪州司马累转给事中复修史迁太子右庶子高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历侍中中书令右相卒諡曰缪集八十

  • 卷四百七十六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壬子朔,詔諸軍已自毀傷避征役者,不以首免。   中書舍人孔武仲言:「臣伏見前日近臣論奏,乞罷侍從官轉對,而專責以朝夕論思之效,朝廷尋已施行。臣以謂論思者,侍從之事,然苟不持之以法度

  • 王隱晉書卷三·汤球

      禮樂記   荀勖以魏杜夔所制律呂檢校。定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呂乖錯。始知後漢至魏。度漸長於古尺四分餘。而夔依為律呂。故致不韻。部佐著作劉恭。依周禮制尺。所謂古尺也。依古尺作新律呂。以調聲韻。以律

  • 第七十三回 讨成德中使无功 策魏博名相定议·蔡东藩

      却说王承宗自为留后,无非是积习相沿,看人榜样。最近的就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师道即李纳庶子,李纳死,长子师古袭职,师古死,判官高沐等,奉师古异母弟师道为节度副使,杜黄裳时尚为相,请设官分治,免致后虑。宪宗因夏蜀迭乱,不宜

  • 长孙览传·魏徵

    长孙览,字休因,河南洛陽人。 祖父长孙稚,西魏太师、假黄钺、上党文宣王。 父亲长孙绍远,北周小宗伯、上党郡公。 长孙览生性弘雅,有器量,略涉书记,尤通音律。 西魏大统中(535~551),他开始任东宫亲信。 北周明帝时,任大都督。 周

  • 卷一百六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九 朱批王世琛奏摺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四年十一月初八日【臣】接准部劄钦奉上谕二道一饬励士习一荐举优行

  • ●晋政辑要卷之六·海宁

    恒霍二山 宪书经费 书院经费 书院捐数 文举中额 文场经费 进士旗匾 举人花红 会试盘费 岁进学额 晋省学租 圣贤后裔 圣裔经费 古圣陵庙 喇嘛俸银

  • 宣公卷十六(起十年,尽十八年)·何休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据归ん及阐,齐已取不言我。○亻单,本又作“阐”,昌善反。)[疏]注“据归”至“言我”。○解云:哀公八年“夏,齐人取ん及亻单”;冬,“齐人归ん及亻单”是也。言我者

  • 卷七·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     宋 王与之 撰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郑康成曰郊外曰甸【○贾氏曰公邑之田任甸地即在百里逺郊外天子借田又在南方甸地故称此官为向师也甸法正在甸师○王昭禹曰

  • (二)·钱穆

    第二目为学大要。紧接上目,可知人之为学,主要即在学道。古今天下人,同生此大道中。道同,斯学亦同,而人与人乃能和合成群而无争。故中国得成为广土众民一统之大国,又绵延五千年迄今,为并世其他诸民族所无有。此皆由学统政统道

  • 卷九十一·道世

    △受斋灾第八十九(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正法所以流布,贵在尊经;福田所以增长,功由斋戒。故舍一餐之供,福绍馀粮;施一钱之资,果超天报。所以福田可重,财累可轻,共树无遮之会,等招无限之福也。▲引证部第二如《旧杂譬喻经》云:“

  • 佛说轮王七宝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大刍苾众俱。是时佛告诸苾刍言。汝等当知。有刹帝利大灌顶王。已受灌顶得轮王位。威德自在人所尊重出现世间。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

  • 众经目录卷第五·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大乘毗尼藏录第三(六分)合四十八部八十二卷众律一译一合一十二部三十二卷&middot;菩萨戒经八卷(北凉沮渠蒙逊世沙门昙无谶于姑臧译)&middot;佛藏经四卷(后秦弘始年沙门罗什于长安译)&middot;菩萨藏经一

  • 卷第十四(宿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四(宿字号) 甲子(周赧王十八年起)丙午(秦昭襄王元年)壬子(秦庄襄王元年)乙卯(秦始皇元年)癸亥(秦始皇九年止) 秦嬴姓。起昭襄王丙午。止子婴甲午。共六主。合四十九年。 (壬辰)十三祖迦毗摩罗传法龙树

  • 02.说头陀支品·佛音

    说头陀支品 今以少欲知足等德而净化如前所说的戒,为了成就那些功德,故持戒的瑜伽者(修行者)亦宜受持头陀支。如是则他的少欲、知足、减损(烦恼)、远离、还灭、勤精进、善育等的功德水,洗除戒的垢秽而极清净,以及其务(头陀

  • 男女房中秘密医术·佚名

    怡养老人著1922年石印本省图

  • 三教偶拈·冯梦龙

    此书是由写儒家王阳明靖难,佛家济颠显圣,道家许真君斩蛟三篇小说合编而成的,借以体现编者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所以取名《三教偶拈》。现存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首有署东吴畸人七乐生的序。有的学者考证,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