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汉之际
秦二世的元年,便是公元前二〇九年,戍卒陈胜、吴广,因为遣戍渔阳,自度失期当死,起兵于蕲(qí)。注194北取陈。胜自立为楚王。于是六国之后,闻风俱起。
魏人张耳、陈余,立赵后歇为赵王。
周市立魏公子咎为魏王。
燕人韩广,自立为楚王。
齐王族田儋(dān),自立为齐王。
时二世葬始皇于骊山,注195工程极其浩大。工作的有七十万人。二世听了赵高的话,把李斯杀掉。以为山东盗是无能为的。后来陈胜的先锋兵打到戏。注196才大惊,赦骊山徒,命少府章邯,带着出去征讨。这时候,秦朝政事虽乱,兵力还强。山东乌合之众,自然不能抵敌。于是陈胜、吴广,先后败死。章邯北击魏。魏王咎自杀。齐王儋救魏,亦败死。
先是楚将项燕之子梁,和其兄子籍,起兵于吴。沛人刘邦,亦起兵于沛。注197项梁渡江后,因居鄛(cháo)人范增的游说,立楚怀王之后心于盱眙(xūyí),仍称为楚怀王。注198项梁引兵而北,其初连胜两仗。后来亦为章邯所袭杀。于是章邯以为楚地兵不足忧,北围赵王于巨鹿。注199
楚怀王派宋义、项籍、范增北救赵,刘邦西入关。宋义至安阳,注200逗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籍矫怀王命杀之。引兵北渡河,大破秦兵于巨鹿下。章邯因赵高的猜疑,就投降了项籍。先是韩人张良,因其先五世相韩,尝散家财,募死士,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注201想为韩报仇。及项梁起兵,张良游说他,劝他立韩国的公子成为韩王。刘邦因张良以略韩地,遂入武关。注202赵高弑二世,立公子婴,想和诸侯讲和,保守关中,仍回复其列国时代之旧。子婴又刺杀赵高。而刘邦的兵,已到霸上了。注203子婴只得投降。秦朝就此灭亡。时为公元前二〇六年。
项籍既降章邯,引兵入关。刘邦业已先入,遣兵将关把守了。项籍大怒,把他打破。这时候,项籍兵四十万,在鸿门。注204刘邦兵十万,在霸上。项籍要打刘邦。其族人项伯,和张良要好,到刘邦军中,劝良同走。刘邦因此,请项伯向项籍解释;自己又亲去谢罪。一场风波,才算消弭。
这时候,封建思想,还未破除。亡秦之后,自然没有推一个人做皇帝之理。于是便要分封。当封的,自然是(一)前此六国之后;(二)亡秦有功之人。而分封之权,自然是出于众诸侯的会议,能操纵这会议的,自然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人。于是项籍便和诸侯王,议定分封的人,如下:
当楚怀王遣将时,曾说:先入关中者王之。照这句话,此时当王关中者为刘邦。然而项籍受章邯之降时,已将秦地分王邯等三人了。这大约是所以抚慰降将之心,减少其抵抗力的。其时刘邦的能先入关,原是意想不到的事。这时候不便反悔。于是说:(一)怀王不能主约;(二)巴、蜀、汉中,亦是关中之地,就把刘邦封为汉王。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解释。然而龙争虎斗之际,只要有辞可借,便要借口的,哪管得合理不合理?
项籍尊楚怀王为义帝,而自称霸王。照春秋战国的习惯,天子原是不管事的;管理诸侯之权,在于霸主。这时候,天下有变,自然责在项籍。于是因田荣的反叛,出兵征讨。汉王乘机便说:项籍分封不平。以韩信为大将,北定三秦,又破韩、河南、西魏、殷四国。并塞、翟、韩、殷、魏之兵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居然攻入楚国的都城,项籍闻之,以精兵三万人,从胡陵还击。注205大破汉兵。汉王脱身逃走。然而汉王有萧何,守关中以给军食。坚守荥阳、成皋以距楚。注206而使韩信北定赵、代,转而东南破齐。而项籍的后方,为彭越所扰乱,兵少食尽。相持数年,楚兵势渐绌。乃与汉约,以鸿沟为界,注207中分天下。汉王背约追楚。围项籍于垓(gāi)下。项籍突围而走。至乌江,自刎死。于是天下又统一了。时为公元前二〇二年。
【注释】
注194 今安徽宿县。
注195 见第二编第六章。
注196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注197 今江苏沛县。
注198 居鄛,今安徽巢县。盱眙,今安徽盱眙县。战国时,楚国的怀王,和齐国交好。秦国人妒忌他,叫张仪去骗他,如肯绝齐,便送他商於(yú)之地六百里(在今河南淅川县西)。楚怀王信了他,与齐绝交。秦国人却不给地。怀王大怒,发兵伐秦大败。后来秦国人又诱他去会盟,把他拘执起来,要求割地,怀王不肯,便死在秦国。楚国人很哀伤他。所以此时以死者之谥,为生者之号,以鼓动民心。古人本有生时立号的。如《史记·殷本纪》说:“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是。又如周朝的成王,汉朝人亦有以为成字是生号的。
注199 今河北平乡县。
注200 今山东曹县。
注201 在今河南阳武县东南。
注202 在今陕西商县。
注203 今陕西长安县东。
注204 在今陕西临潼县。
注205 今山东鱼台县。
注206 荥阳,今河南荥泽县。成皋,今河南汜水县。
注207 自荥阳下引河东南,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见《史记·河渠书》。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乌江,江津名。在今安徽和县南。
猜你喜欢 尊敬师傅第十·吴兢 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两帅受严刑 降蛮酋二公膺懋赏·蔡东藩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九百七十四·佚名 二百九十一 署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请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摺·佚名 第二十卷 元·缪荃孙 第二十册 天聪三年十二月·佚名 五七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折·佚名 卷七十二·傅恒 第一次问答节略·佚名 儒林传序·李延寿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二·佚名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