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中国自海通以来,和外国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可谓极多,而其最甚的,则无过于关税税率的协定。现在世界上,经济竞争,日烈一日。贸易上的自由主义,久成过去;各国都高筑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产业。独税率受限制的国,则不能然。所以旧式和新兴幼稚的产业,日受外力的侵略压迫,而无以自存。中国所以沦入次殖民地的地位,这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中国关税,除(一)海关税率,协定为值百抽五外,(二)其内地税,并亦协定为值百抽二·五。(三)而英、法、俄、日,在陆路上的通商,还有减免,注959而且(四)海关税率,名为值百抽五,实际上,因货价的高昂,所抽还远不及此数。
改订税率之议,起于一九〇二年。这是义和团乱后订定和约的明年。因赔款的负担重了,所以这一年的《中英商约》,许我于裁厘之后,把进口税增加到百分的一二·五,出口税增加到百分的七·五。其所裁的厘,则许办出产、销场、出厂三税,以资抵补。一九〇三年《中美》、《中日商约》,一九〇四年《中葡商约》,规定大致相同。这一次的失策,在于将裁厘作为加税的交换条件。不但有损主权,而且裁厘在事实上猝难办到。事后,果因中国人惮于裁厘;外人,则其货物运销中国,本有内地半税,以省手续;事实上厘金所病,系属中国商人,所以也不来催问。这一次条约,就如此暗葬了。至于海关估价,则《辛丑和约》,订定将从价改为从量,即于一九〇二年实行。然而所估的价,仍不能和实际符合。
还有一件事,也是很有损于主权的,那便是税务司的聘用。当中外通商之初,海关税本由外国领事代收。到一八五一年,才废其制,由华官自行征收。一八五三年,上海失陷,清朝所派官吏逃去,仍由英、美领事代课。其明年,上海道和领事商定,聘用英、美、法人各一,司理征税事务。是为税务司的起源。此时的外人,系由上海道聘用。一八五八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中国得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然仍订明由中国自由邀请,“毋庸英官指荐干预”。而且法、美二约,亦有同样的条文,并非英人独有的权利。一八六四年,总理衙门公布《海关募用外人章程》。自此以后,各关税务司,遂无一华人。而一八九六、九八两年的英、德借款,《合同》均订明:“此项借款未还清时,海关章程,暂不变更。”英人又要求:“英国在华商务,在各国中为最大时,总税务司,必须任用英人。”亦于一八九八年,经总署答复允准。于是中国所用的税务人员,其地位,就俨然发生外交上的关系了。
辛亥革命,外人怕债权无着,由公使团协议,将关税存放外国银行。非经总税务司签字,不能提用,即偿付外债的余款——所谓关余,亦系如此。于是中国财政上,又多一重束缚。民国六年,中国因参加欧战,要求各国修正海关税则。经各国允许,于次年实行。这一次的修改,据专家估计,亦不过值百抽三·七而已。巴黎和会开会时,我国曾提出关税自主案,被大会拒绝。华盛顿会议时,又经提出。其结果,乃订成《九国中国关税条约》。注960订明批准后三个月,中国得召集与约及加入各国,开一关税会议,实行一九〇二年的《中英商约》。在此约未实行以前,得在海关征收一种值百抽二·五,其奢侈品,则加至值百抽五的附加税。至于估计物价,切实值百抽五,则不待此约的批准,即可实行。约中并订明中国海、陆边关的税率,应行划一。其后关税会议,于民国十四年,由段政府召集。十月二日,在北京开会。注961我国又提出关税自主案。十一月十九日,通过:
各缔约国,承认中国享受关税自主的权利,允解除各该国与中国间各项条约中关税的束缚。并允许中国国定关税条例,于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发生效力。
而中国政府,申明裁厘之举,与国定税率,同时施行。同时,中国拟定七级税则,实际上得各国的承认。至于海关附加税问题,则未能议决而段政府倒。关税会议,于十五年七月三日,由各国代表,宣告停顿。注962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一方面宣告取消不平等条约,注963并宣布于十六年九月一日,实行关税自主,同日裁厘。届时未能实行。十七年七月,政府和美国先订立《整理关税条约》。约中订明:“前此各约中,关于关税的条文作废,应用自主的原则。”注964自此以后,德、挪、荷、英、瑞、法六国的《关税条约》,先后订成。而比、意、丹、葡、西五国,是年亦均订有《友好通商条约》。约文规定,大致相同。注965政府乃将七级税公布,于十八年二月一日实行。其后裁厘之举,于二十年一月一日实现。同时废七级税,另定新税率。关税自主,到此才算真实现了。关税既已自主,其他一切,自然不成问题。况且陆路边关税率:中日间早于民国九年,订立协定,申明和海关一律。中英、中法间,亦于十七年《换文》,申明旧办法于十八年作废。俄国则参战后另订新约,本系彼此平等,自更不成问题。税务司虽仍任用,而从前约束,既已失效,亦可解为我国自由任用了。关税自主,本系国家应有的权利,而一经丧失,更图恢复,其难如此。此可见外交之不可不慎;而民国创业的艰难,后人也不可不深念了。
【注释】
注959 见第四编第十一、第十四、第二十章。
注960 见第十章。
注961 当时到会的,除原订《九国条约》的英、美、法、意、荷、比、葡、日外,又有邀请加入的西、丹、瑞、挪四国,共十二国。
注962 当时中国提出的附加税率,较华会所许百分之二·五为高。各国不肯承认。相持未决。而段政府倒,会议停顿,至十六年,北京政府乃即照百分之二·五征收。
注963 见下章。
注964 条文言“缔约国在彼此领土内所享受的待遇,应与他国一律;所课关税,内地税,或其他捐款,不得超过本国或他国人民所纳”;是为最惠国及国民待遇,但系相互的。
注965 惟中日《关税协定》迟至十九年五月间,方才订立。并附表规定若干货物,彼此于一定期间,不得增税。此约日本颇受实惠,但以三年为期,现在亦已满期了。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 晉紀八·司马光 卷三·辛文房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十·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五·廖道南 卷七·苏辙 五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选得阿哥书房行走人员谢墉等五员阅看全书片·佚名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魏收 床兀儿传·宋濂 汉纪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5)·司马光 卷十一·佚名 卷三十二·徐一夔 职官三三·徐松 刘鸿生·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