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柳宗元说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这是因为郡的区域太小了,其势不足以反抗中央。到后汉末年,把刺史改成州牧,所据的地方,大过现在的一省,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当曹操主持中央政府,把汉献帝迁到许都时,天下正是纷纷割据。举其最大的,便有:

袁绍据幽、并、青、冀四州。

袁术据寿春。

刘表据荆州。

刘焉据益州。

刘备据徐州。

张鲁据汉中。

马腾、韩遂据凉州。

公孙度据辽东。

当时还有个本无根据地的吕布,从长安逃向东方去,投奔刘备。刘备收容了他。吕布却乘刘备与袁术兵争之时,袭其后方,而取徐州。刘备投奔曹操,操表备为豫州牧。和他合兵,攻杀吕布。袁术在寿春,站不住了,谋走河北,曹操使刘备邀击之于山阳,注292袁术兵败还走,未几而死。刘备和外戚董承密谋,推翻曹操,曹操又把他打败。

这时候,曹操的大敌,实在是袁绍。雄据河北,其声势和实力,都在曹操之上。公元二〇〇年,袁、曹之兵,遇于官渡。注293相持许久,曹操毕竟把袁绍打败。袁绍因此惭愤而死。其子谭、尚,互相攻击,都为曹操所灭。二〇八年,操遂南征荆州。

这时候,在北方屡次失败的刘备,亦在荆州,依托刘表。而长江下流,则为孙权所据。孙权的父亲名坚,是汉朝的长沙太守。当山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时,孙坚也发兵北上。后来受袁术的指使,去攻刘表,为表军所射杀。其子孙策,依托袁术,长大之后,袁术把孙坚的部曲还他,他就渡江而南,把汉朝的扬州打定。孙策死后,传位于孙权。曹操的兵,还未到荆州,刘表已先死了。刘表的长子刘琦,因避后母之忌,出守江夏。注294其少子刘琮(cóng),以襄阳降操。注295刘备南走江陵。曹操发轻骑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及之于当阳长坂(bǎn)。注296刘备败走江夏。于是诸葛亮建策,求救于孙权。孙权手下,周瑜、鲁肃等,也主张结合刘备,以拒曹操。于是孙、刘合兵,大破操兵于赤壁。注297曹操引兵北还,而南方之形势始强。

然而当时的刘备,还是并无根据之地。荆州地方,依当时的诸侯法,则当属于刘琦。注298而琦不能有,事实上,刘备和孙权,都屯兵其间。孙权一方面,身当前敌的周瑜,要“徙备置吴”,挟着关羽、张飞等去攻战。刘备一方面,未始不想全吞荆州,而又不敢和孙权翻脸。于是先攻下荆州的南部,就是现在的湖南地方。不久,周瑜死了,继其任者为鲁肃。鲁肃是主张以欢好结刘备的。孙、刘两家的猜忌,暂时和缓。

当诸葛亮未出草庐时,刘备去访问他,他便主张兼取荆、益二州,以为图天下之本。这时候,荆州还未能完全到手;而且“荆土荒残,人物凋敝”,虽是用兵形胜之地,而实苦于饷源之无所出。于是益州天府之国,刘备就不能不生心了。公元二一四年,刘备乘刘璋的暗弱,注299取了益州。其明年,曹操亦平定汉中。二一八年,刘备攻汉中,又取之。一时形势,颇为顺利。当刘备西入益州时,孙权便想同他争荆州。结果,两家和解,把荆州平分。刘备既定汉中,命关羽出兵攻拔襄阳,又围樊城,注300败于禁等兵,威声大振。而孙权使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还走,为权所杀。吴、蜀因此失和。这事在二一九年。

其明年,曹操死了。子丕,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又明年,刘备称帝于蜀,是为蜀汉昭烈帝。二二九年,孙权亦称帝,自武昌迁都建业,注301是为吴大帝。

昭烈帝称帝之后,即自将伐吴。吴将陆逊,大败之于猇(xiāo)亭。昭烈帝走至永安,惭愤而死。注302子后主禅立,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是个绝世的奇才,内修政治,用法治的精神,把个益州,治得事事妥帖。所以能以一州之地,先平南方之乱,次出师北伐,和中原相抗衡。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yī)继之,还能够蒙业而安。费祎死后,姜维继之,屡出兵伐魏,无甚成绩,而民心颇怨。后主昏愚,宠信宦官黄皓,政治亦渐坏,其势就难于支持了。

魏文帝貌似明白,而其实不免于猜忌轻率。当曹操为魏王时,文帝与其弟陈思王植,争为世子,嫌隙甚深。所以即位之后,薄待诸王。把他们限制国中,有同拘禁。文帝死后,子明帝立。性极奢侈,魏事益坏。时诸葛亮连年北伐,明帝尝使司马懿去拒敌他。又使懿讨平辽东。于是司马氏的权势,渐次养成。明帝死后,养子齐王芳立。司马懿和曹爽同受遗诏辅政。曹爽独揽大权。司马懿称疾不出。后来乘曹爽奉齐王去谒陵,司马懿突然而起,关闭城门。到底把曹爽废杀了,独揽大权。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继之。把齐王芳废掉,而立高贵乡公髦(máo)。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之。这时候,司马氏篡魏之势已成。魏因抵御吴、蜀,东南、西北两方面,都驻有兵马。西北的兵,本来是司马懿所统。东南方面,则别是一系。于是王凌、毌(guàn)丘俭、诸葛诞,三次起兵讨司马氏,都不克。公元二六三年,司马昭遣钟会、邓艾,两道伐蜀,灭之。二六五年,司马昭死,子炎立,就篡魏而自立了。

吴大帝在位颇久,然而其末年,政治已颇紊乱。大帝死后,废帝亮立。诸葛恪辅政,颇有意北图中原。一出无功,旋为孙峻所杀。孙峻死后,其弟孙琳继之。废废帝,立其弟景帝。景帝把孙琳杀掉。然亦无甚作为。景帝死后,太子皓立。荒淫无道。是时只靠一个陆抗,守着荆州,以抵御北方。陆抗死后,吴国的形势就大非。晋武帝命羊祜镇襄阳,王濬镇益州以图吴。羊祜死后,代以杜预。公元二八〇年,荆益之兵,两道并进,势如破竹,而吴遂灭亡。

【注释】

注292 今江苏淮安县。

注293 城名,在今河南中牟县北。

注294 今湖北黄冈县。

注295 今湖北襄阳县。

注296 在今湖北当阳县。

注297 山名,在今湖北嘉鱼县。

注298 俗有借荆州之说,谓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这句话毫无根据。《廿二史劄记》有论此事的一条,可看。诸侯法,谓当时割据的人,大家所以承认的习惯。

注299 刘焉的儿子。

注300 在襄阳对岸。

注301 现在的首都。

注302 猇亭,在今湖北宜都县西。永安,宫名,在今四川奉节县。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柯劭忞
  ●卷第一百四十二·徐梦莘
  ◎礼七(吉礼)·徐天麟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八·佚名
  六九○ 寄谕各省督抚严查《碧落后人诗》《约亭遗诗》解京销毁·佚名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目録·章冲
  钦定金史语解卷九·佚名
  刘聪传·魏收
  刘德温传·宋濂
  杨奂传·宋濂
  杨洪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凡例·佚名
  礼一五·徐松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戴亨

    慶芝堂詩集敘 通乾戴老先生詩集序 序 自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陳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林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李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朱序 重刻慶芝堂詩集序:邵序 ○慶芝堂詩集敘 海上兩大鳥一鳴一止三千春秋物之見異於眾者

  • ◎冯国璋失败原因·刘以芬

    冯(国璋)段(祺瑞)执政时代,府、院之间,明争暗斗,至为剧烈,为世人所尽知。其实两人之积不相能,由来已久,并不自此时始也。当革命军占领武汉,冯率师南下,夺回汉阳,清廷大加赏赉,赐以爵位。正在踌躇满志之际,袁(世凯)恐其图功心切,不明己意

  • 仇胒传·脱脱

    仇胒,字泰然,益都人。考中大观三年(1109)的进士,被任命为..州司法,处理案件时,他审判定罪慎重而宽恕,救活很多人。仇胒为邓城县令,任职期满后,县中老人和小孩都哭着阻拦他不让他离开。仇胒调任武陟县令,恰好朝廷往燕山调兵数十

  •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宋濂

    赵天锡,字受之,冠氏人。金卫绍王大安末年(1211),天锡因以其粮食助军而补修武校尉,又任氵名水县监酒。太祖遣兵南下,防御史苏政任天锡为冠氏县令,天锡引本县百姓避难于桃源、天平诸山中。太祖十六年(1221)春,天锡归属于行台东

  •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九经籍考【十九】子【天文 推算 五行 占筮 形法 兵家医家臣】等谨按天学至後世而益精自利玛窦入中国始倡几何之学制器作图愈推愈密我圣

  •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六经籍考子【杂家上杂学 杂考】【臣】等谨案马端临因班史之例立杂家一门其说则班固所称杂家者流出於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在见王治之无不贯此杂家所长也要之汉以後名家墨

  • 食货三·徐松

    营田【宋会要】绍兴十年二月十八日,臣寮言:「天下之费,莫甚于养兵,以其大利,所支甚费所支:原作,「支所」,据本书食货六三之一一二改。,非屯田则不可么。窃以荆州之赋仰给于营田者,岁省县官之半,愿诏诸大将取荆州已试之效,各于军中

  • 卷五十七·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七钱唐程川撰春秋一统论经义春秋一发首不书即位即君臣之事也书仲子嫡庶之分即夫妇之事也书及邾盟朋友之事也书郑伯克叚即兄弟之事也一开首人伦便尽

  • 夏书·禹贡·佚名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济河惟兖州。九

  • 阅科学的人灵交通记·太虚

    科学的人灵交通记,亦欧美思想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之一产物。此类书在欧、美应已甚多,十数年前译有鬼语等,亦是此类。而此书则著者译者皆为最近一二年事,以知此一类思想,在欧、美今尚在长进时期中也。然以佛理而评订此书

  • 卷第十五·佚名

    祖堂集 祖堂集卷第十五 祖堂卷十五 西堂 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虔州。师讳智藏。 有一秀才问曰:&ldquo;有天堂地狱不?&rdquo;师云:&ldquo;有。&rdquo;又问曰:&ldquo;有佛法僧宝不?&rdquo;师云:&ldquo;有。&rdquo;秀才云:&ldquo;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一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将释此品约分三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能说法主。三随文释义 一释品来意者。明前品说自佛三业二智入不思议际遍周广大无限饶益众生。此品约三业入不思议智中之身故。此品来也 二

  •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世序西干本祖释迦世尊始祖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六祖弥遮迦尊者七祖婆须密尊者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九祖伏驮密多尊

  • 砚谱·佚名

    一卷。作者不详。旧载左圭 《百川学海》中,既无序、跋,也没有所作年月。是书仅三十二条,杂录砚之产地及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收录既不广博,也有一些错谬疏漏。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中

  • 本草纲目·李时珍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

  • 饮膳正要·忽思慧

    中国第1部营养学专著。忽思慧著。1330年著成,现存肖明经厂刊残卷本,上海涵芬楼刊本,尚有近代铅印本多种。忽思慧,蒙古族,生卒年待考。于元代延祐至天历年间任饮膳太医。在供职期间,由于工作之需,而研究饮食营养、饮食

  • 警世钟·陈天华

    近代陈天华著。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初刊于日本东京。全书两万余字。指出当时中 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亡国灭 种就在眼前”的深重危机。呼吁“做官的”、“当兵的”、 “世家贵族”、“读书

  •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朱凯

    元杂剧剧本。简名《黄鹤楼》。朱凯撰。末本。此剧搬演三国故事,系增饰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中的《玄德黄鹤楼私遁》而成。剧演赤壁大战后,周瑜恐刘备趁势取荆州,便于孔明追击曹操之际,邀刘备过江赴黄鹤楼宴饮,欲乘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