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由战乱而入于升平的。隋文帝本是个恭俭之主。在位时,国富之盛,甲于古今。虽然中经炀帝的扰乱,然而不久,天下即复见清平。唐太宗尤为三代以下令主。贞观、永徽之治,连续至三十年。亦和汉代的文、景,相差不远。注462以理度之,天下该复见升平的气象了。果然,《唐书·食货志》说太宗之治,“行千里者不赍粮,断死刑岁仅三十九人”。这话虽或言之过甚,然而当时,海内有富庶安乐的气象,大约不是虚诬的。然而这亦不过总计一国的财富,有所增加;无衣无食的人,或者减少些,至于贫富的不均,有资本的人,对于穷人的剥削,则还是依然如故。所以一方号为富庶;一方面,自晋以来,一贯的平均地权的政策,不但不能因承平日久,而推行尽利,反因其有名无实,而并其法亦不能维持了。

晋朝的户调式、北魏的均田令、唐朝的租庸调法,三者是相一贯的,而唐制尤为完备。其制:丁男年十八以上,授田一顷。老及笃、废疾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的加二十亩。——都以二十亩为世业,余为口分。田多可以足其人的为宽乡,不足的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乡有余田,是要以给比乡的。州县亦然。庶人徙乡和贫无以葬的,得卖世业田。其自狭乡徙宽乡的,得并卖口分田。这大约是奖励其迁徙,即以卖田所得,作为迁徙的补助费的意思。其取之之法:则岁输粟二石为租。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的每日折输绢三尺,为庸。随乡所出,输丝、绵、麻或其织品为调。此等制度,果能尽力推行,亦足使农人都有田可种,而且无甚贫甚富之差。然而政治上有名无实的措施,敌不过社会上自古相沿的习惯。所以民间的兼并如故。而史称开元之世,其兼并,且过于汉代成、哀之时。授田之法,既已有名无实,却因此又生一弊。汉代的田租,所税的是田、口赋,所税的是人,二者本厘然各别。自户调法行,各户既有相等之田,自然该出相等之税,两者遂合为户赋。授田之法既废,田之有无多寡,仍不相等,而仍按其丁中,责以输相同之赋,就不免有田者无税,无田者有税;田多者税少,田少者税多了。于是人民不逃之宦、学、释、老,即自托于客户。版籍混淆,而国家的收入,亦因之而大减。唐玄宗时,宇文融曾请括籍外羡田,以给逃户,行之未有成效。七八〇年,德宗的宰相杨炎,才定两税之法。不再分别主客户,但就其现居之地为簿,按其产业的多少以定税。于是负担的重轻和贫富相合;而逃税的人,亦多变而要输税。财政上的收入,自然可以增加。然而制民之产之意,则荡焉以尽了。从晋武平吴创户调式至此,为时恰五百年。

要解决民生问题,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二者必须并行。节制资本:一则宜将事业之大者,收归官营。一则要有良好的税法。官营事业,在从前疏阔的政治之下,不易实行。至于税法,则从前的人,泥于古制,以为只有田租口赋,是正当的收入。注463于是各种杂税,非到不得已时,不肯收取。一遇承平,就仍旧把它罢免。隋文帝得位之后,即将盐池、盐井、酒坊、入市之税,概行罢免,即其一例。唐中叶以后,虽亦有盐茶等税,然皆因财政竭蹶而然,注464节制资本之意,丝毫无有,所以资本反而更形跋扈。即如两税以资产为宗,不以身丁为本,似得平均负担之意。然而估计资产,其事甚难。所以当时陆贽(zhì)就说: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贵而人莫窥”的。有“场圃囷(qūn)仓,直轻而众以为富”的。有“流通蕃息之货,数寡而日收其赢”的。有“庐舍器用,价高而终岁寡利”的。“计估算缗,失平长伪。”须知社会的情形复杂了,赋税便应从多方面征收,尤应舍直接而取间接。而当时的人,只知道以人为主,而估计其家赀,自然难于得实了。而从此以后,役法亦计算丁资两者而定,诒害尤烈,详见第三十一和三十六章。

要社会百业安定,必须物价常保其平衡。《管子·轻重》诸篇,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注465后世市场广大,而国家的资力有限,要想控制百物的价格,自然是办不到的。只有食粮,因其与民生关系最大,所以历代政府,总还想控制其价格。其办法,便是汉朝耿寿昌所倡的常平仓。谷贱时增价而籴(dí),谷贵时减价而粜(tiào)。既可以平市价,而其本身仍有微赢,则其事业可以持久。这原是个好法子。但亦因市场广而资本微之故,不能左右物价。即使当粮食腾贵之时,能将它稍稍压平,其惠亦仅及于城市中人,大多数的农民,实在得不到救济。所以隋朝的长孙平,又创义仓之法。以社为范围。收获之日,劝课人民,量出粟麦,即在当社,设仓贮蓄。遇有歉岁,则以充赈济。此法令人民以互助为自助,亦是很好的法子。惜乎其法仅限于凶荒时的赈济,则用之有所不尽。后来并有移之于州县的,那更全失其本意了。

社会的阶级制度,当隋、唐之世,亦是一个转变的时代。六朝时门阀之盛,已见第十八章。隋、唐时,表面上虽尚保持其盛况,然而暗中已潜起迁移。原来所谓门阀,虽不以当时的官位为条件,然而高官厚禄,究是维持其地位的重要条件。魏晋以后,门阀之家,所以能常居高位,实缘九品中正之制,为之维持之故。隋时,把此制废了;又尽废乡官。于是要做官的人,在本乡便无甚根据,而不得不求之于外。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又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于是所谓阀阅之家,除掉因相沿的习惯,而受社会的尊敬外,其他便一无所有。此种情势,终难持久,是不待言而可知的。所以一到五代,就要“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了。这固然有阶级平夷之美,然而举士本于乡里,多少要顾到一点清议。清议固然不能改变人的心术,却多少能检束其行为。所以无耻之事,即在好利干进之徒,亦有所惮而不敢出。至于离开了乡里,就未免肆无忌惮。就有蹇驴破帽,奔走于王公大人之门的。注466所谓气节,遂荡焉以尽。藩镇擅土,士亦争乐为之用。其结果,自然有像冯道般的长乐老出来了。宋代士大夫的提倡气节,就是晚唐、五代的一个反动。

【注释】

注462 六二七至六五五年。汉文、景二帝在位的年代,是前一七七至一四一年。

注463 “县官当衣食租税而已”,汉汲黯语,所以反对桑弘羊所兴各种杂税的。见《汉书·食货志》。晋初定律,凡非常行之事,而一时未能罢免者,都别定为令,不羼入律文之中,以便将来废止时,法律可以不受影响。当时酒酤亦定为令,亦是此等思想的表现。

注464 见第三十六章。

注465 汉桑弘羊的行均输,亦以平均物价为借口,即系根据这一派学说的。看《盐铁论》可知。

注466 《文献通考》卷二十七,引江陵项氏说:“风俗之弊,至唐极矣。王公大人,巍然于上,以先达自居,不复求士。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问,则再如前所为者,名之曰温卷。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曰某人上谒者。”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沈约
  ●卷五十·徐梦莘
  第四十三回 悼贵妃促疾亡身 审聂女秉公遭谴·蔡东藩
  卷首下·朱熹
  卷六·金履祥
  ◎官场真是戏场(第一出送盒子第二出打皂王)·李定夷
  ●卷四·刘体智
  秦王杨俊传·李延寿
  耶律希亮传·宋濂
  神英传·张廷玉
  范常传·张廷玉
  卷二十六·黄训
  南宫奏稿巻四·夏言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雍正
  食货一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出 易生避难·王世贞

    【风入松】〔小外上〕少年高折桂花枝。行斾驻京师。昨蒙相府留深意。还未审是和非。且去寻消问息。灯前准拟归期。奸佞嫉吾曹。谋深益见高。腹中原是剑。笑裏总成刀。香饵鱼吞钓。机弓鸟失巢。秦姬裘未献。关客恐难逃

  • 卷二 初唐二·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二 初唐二王梵志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 【撤】 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

  • 卷十三·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三宋 范成大 撰与吴兴薛士隆使君游弁山石林先生故居【此卷乾道壬辰冬赴广西道中所作旧名南征小集】白苹有嘉招苍弁得胜践会心不惮远乘兴恐失便篮舆犯

  • 卷十七大内规制纪略·刘若愚

    皇城外层,向南者曰大明门,与正阳门、永定门相对者也。稍东而北,过公生左门向东者,曰长安左门。再东,过玉河桥,自十王府西夹道往北向东者,曰东安门。转而过天师庵草场,再西向北,曰北安门,即俗称"厚载门"。转而过太平仓,迤南向西,曰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四·倪在田

    四镇之乱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封总兵官黄得功靖南伯,刘良佐、刘泽清实进一级,檄之入援。得功字浒山,陕西榆林卫人;膂力绝伦。少孤贫,从军敢战,积功至大将。所将不三万,屡与闯、献角。临阵角巾酣饮,运双刃奋击如飞;人呼「黄闯子」

  • 卷之四十八·佚名

      顺治七年。庚寅。三月。甲寅朔。遣江南道监察御史王士骥、巡按山东。广西道监察御史裴希度、巡视两浙盐课。  ○乙卯。升刑部侍郎阿喇善、为本部尚书。  ○以平犭□回贼功、加总督陕西三边兵部左侍郎孟乔芳

  • ◎法曹不法·李定夷

    司法部技正马某,系留美学生,近在天津与某道尹之女公子结婚。闻马于结婚前,择偶定有二条件:(一)晰白,(二)丰腴。此外均所不计。道尹女公子貌不扬,且适与马所期者相反,马知为媒妁所绐,结婚后,即不与新人同衾席,逼女归去,否则将向法庭为

  • 卷六十九·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六十九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宝济氏鄂鼐       顾禄古诺木齐      白第察尔岱      傅尔建阿尔詹满津氏巴

  • 卷五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曹参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五十四 平阳侯【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曹参者沛人也【按沛今徐州县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

  •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瞿元锡

    瞿元锡撰先是丙戌秋九月、延汀之变,传自东粤,彼中士大夫渐鳞集端州之江浒。时先太师内召未赴,停舟于此,将一年矣;与粤当事丁、吕诸公拥戴桂藩四子永明王即大位于肇庆,以明年丁亥为永历元年。未几,清兵入广城,皇舆西幸,寻驻跸全

  • 马怀素传·刘昫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家住江都,年少时从师于李善。家境贫穷点不起灯,白天采集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博览经史,擅长写文章。考取进士,又应考制举,荣登文字优赡科,提为..尉,四次升迁为左台监察御史。长安年中(701),御史大夫魏元忠

  • 方克勤传·张廷玉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元末,台州人民举起反元义旗,吴江同知金刚奴奉行省命令募水兵抵御。克勤献策而金刚奴不采纳,便逃入山中。洪武二年(1369),克勤被任命为县训导,因母老辞职归家。四年召至京师,吏部主试中第二名,特授为济宁

  • 兵二三·徐松

    买马下干道元年正月七日,诏茶马司买发隆兴元年、二年分(马)西马,比之递年亏损数多,显属不职。令具析因依闻奏。 六月二十一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刘源言,诸军见管战马大段数少。诏令茶马司经略司于每岁额外各收买二

  • 提要·杨简

    【臣】等谨案先圣大训六卷宋杨简撰简有慈湖易传已著录是编搜辑孔子遗言排比成五十五篇而各为之注钱时作简行状曰其归自胄监也家食者十四载筑室徳润湖上更名慈湖始取先圣大训间见诸杂説中者刋讹别诬萃六卷而为之解即此

  • 既夕礼·佚名

    夕哭后,有司向丧主请示启殡的日期和时间,并告之宾客。次日早上起来,在祖庙门外设好盥盆。陈放三只鼎,都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一样,东边所设祭席也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相同。尸床设在堂下东西两阶之间。两支火烛点燃后置于

  • 卷三十·佚名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一尔时诸菩萨大会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诸佛刹土不可思议。诸佛净愿不可思议。诸佛种姓不可思议。诸佛出世不可思议。诸佛法身不可思议。诸佛音声不可思议。诸佛智慧不可思议。诸佛神力自

  • 卷二·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二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灯余五宗失据百喙争鸣昧普通之指归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载籍广附传灯。佛决疑经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叶微笑雪

  • 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共八赞,皆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