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东方的大国?这个,与其说是兵力的盛强,还不如说是文化的优越。

神州大陆之上,古代杂居的异族多着呢!为什么,我国民族,终成为神州大陆的主人翁?原来初民的开化,受地理的影响最大。古代文明的中心,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之北,便是蒙古高原。地味较瘠薄,气候亦较寒冷。其民久滞于游牧的境界,不能发生高度的文明。黄河流域之南,便是长江流域。其地味过于腴沃,气候亦太温暖,其人受天惠太觉优厚,于人事未免有所不尽。注120而且平原较小,在古代,沿泽沮洳(jùrù)之地又特多,交通亦不十分便利。只有黄河流域,气候寒暖适中;地味不过腴,亦不过瘠。懒惰便不能生存;而只要你肯勤劳,亦不怕自然界对你没有酬报,而且平原广大,易于指挥统驭。所以较高的文明,较大的国家,都发生于此;而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

从以前各章所述,伏羲、神农是在今山东的西部、河南的东部的。黄帝、尧、舜,则在今河北、山西的中部。夏朝是从山西迁徙到河南的西部的。商、周两朝,都起于陕西的中部。商朝沿着黄河东进。周朝亦自长安跨据洛阳。所以从泰岱以西,太原、涿鹿以南,丰、镐以东,阳城以北,这黄河流域的中游,便是古代所谓中原之地。我国文化,即以此为中心,而广播于四方。而疆域亦即随之而拓展。今以汉族以外各种民族做纲领,述其开化的次第,便可见得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拓展的情形。

古代汉族以外的民族,最强悍的,要算獯鬻(xūnyù),亦称

次之则是山戎和

再次之则是氐、羌。这两族很为接近。大约羌中最进化的一支为氐,居今嘉陵江流域,就是古所谓巴。注125其余,则蔓延于四川和甘肃一带。秦人开拓今甘肃之地,直到渭水上源。在甘肃境内的羌人,就大都逃到湟水流域。注126

南方的种族,大别为三:一是后世的苗族,古人称之为黎。注127古代的三苗,便是君临此族的。此族的根据地,是洞庭流系。战国时,楚国开辟到湖南,注128这一族,也渐次开化。一是现在的马来人,古人称之为越,亦作粤。此族的居地,在亚洲沿海及地理上,称为亚洲大陆真沿边的南洋群岛。此族在古代,有断发文身和食人的风俗。在历史上,我国古代沿海一带,大抵都有此俗的,所以知其为同族。其在江苏、浙江的,因吴、越的兴起而开化。在福建、两广的,则直到秦并天下后才开辟。注129山东半岛的莱夷,和淮水流域的淮夷、徐戎,大约亦属此族。注130莱夷灭于齐。淮夷至秦有天下后,才悉散为人户。注131一为濮,就是现在的猓猡。此族古代分布之地,亦到今楚、豫之交。所以韦昭《国语注》说:濮是南阳之国。注132杜预《左氏释例》,则谓其在建宁郡之南。注133自楚国强后,大抵都为所征服。战国时,楚国的庄

我国古代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大略如此。古代交通多乘车;即战阵,亦以车战为主力。战国以后,则骑马的渐多;战阵上,亦渐用骑兵和步兵。这因古代交通,只及于平地,而战国时,开拓渐及于山地之故。当时汉族多居平地,所谓夷、蛮、戎、狄,则多居山地。开拓渐及于山地,即是杂居的异族,和我国民族同化的证据。注136

【注释】

注120 《汉书·地理志》说:楚国的风俗,“呰窳(zǐyǔ)而无积聚,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还有这种意思。

注121 赤狄种类凡六:曰东山皋落氏,在今山西昔阳县。曰廧咎如(qiánggāorú),在今山西乐平县。曰潞氏,在今山西潞城县。曰甲氏,在今河北鸡泽县。曰留吁,在今山西屯留县。曰铎辰,在今山西长治县。白狄种类凡三:曰鲜虞,即战国时的中山,在今河北定县。曰肥,在今河北藁(gǎo)城县。曰鼓,在今河北晋县。又白狄多居河西,所以晋国使吕相绝秦,说:“白狄及君同州。”(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注122 见第一编第三章。陇西,今甘肃狄道县。北地,今甘肃宁县。

注123 此族或单称“

注124 见第一编第三章。

注125 汉时的板楯蛮,可参看《后汉书》本传。

注126 《后汉书·羌传》说:秦国兵临渭首,羌人乃逃到河、湟流域。

注127 见第一章。

注128 见第八章。

注129 见第一编第三章。

注130 《左氏》僖公十九年说:宋襄公“使邾文公用鄫(zēng)子于次睢(suī)之社,欲以属东夷”,可见当时的东夷,亦有食人之俗。

注131 见《后汉书·东夷传》。

注132 《郑语》。

注133 《左氏》文公十八年《正义》引。建宁,今湖北石首县。

注134 滇,今云南昆明县。

注135 见第十章。

注136 参看《日知录》“骑”、“驿”两条。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七十六·柯劭忞
  ●卷三·李纲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五·夏仁虎
  卷四十·萧常
  通志卷九·郑樵
  一○三二 浙江巡抚福崧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佚名
  五○○ 谕内阁检讨王太岳在四库馆行走勤勉着加恩改为革职留任·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上·袁枢
  殷不害传·姚思廉
  程启充传·张廷玉
  卷十八·阿桂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司马光
  卷三十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唐·蒋一葵

    【昭宗晔】 〔人戏上尊号曰避贤招难存三奉五皇帝。盖帝尝曰:“朕东西所至,祸难随之,愿避贤者路。”三,谓三主,帝后及柳、杨昭仪。五,谓朱全忠、王行瑜、李克用、李茂贞、韩建。〕 昭宗虽运钟艰险,智量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纪昀

    列传元 【五十一】○元五十一喀喇托克托雅克特穆尔阿尔哈雅 巴延托克托喀喇托克托雅克特穆尔阿尔哈雅巴延托克托△喀喇托克托喀喇托克托父雅雅由康国王封云中王阿实克布哈之弟也托克托姿貌魁梧少从其兄阿都玛勒猎于

  • 后集卷十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二 宋 朱子 纂集 刘挚 忠肃公 字莘老永静军人登进士甲科相哲宗 荆公初秉政公除御史论率钱助役官自雇人略举十害时御史中丞杨绘亦上疏论新政并公章下司农寺司农条件诘难劾绘与公

  • 韦孝宽传·令狐德棻

    韦叔裕字孝宽,是京兆杜陵人,从少年时起以字代名。世代为三辅大族。祖父韦直善,曾任魏国冯翊、扶风二郡守。父亲韦旭,曾任武威郡守。建义初年,任大行台右丞,加辅国将军、雍州大中正衔。永安二年(529),被任命为右将军、南豳州

  • 杨邦艱传·脱脱

    杨邦艱字..稷,吉州吉水人。博通古今,以上舍资格登进士第,遭逢时事多艰难,每每以气节忠义自许。历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改官秩知溧阳县。恰逢叛兵周德占据府城,杀害官吏。邦艱让县监狱囚犯赵明站立在堂庭,打

  • 穆宗本纪·脱脱

    (上)穆宗孝安敬正皇帝,名王景,乳名述律。太宗皇帝长子,母为靖安皇后萧氏。会同二年(939),封为寿安王。天禄五年(951)秋九月初四,世宗遇害。逆臣察割等人伏诛。初八,即皇帝位,群臣上尊号为天顺皇帝,改元应历。初九,到南京。同月

  • 孙炎传·张廷玉

    孙炎,字伯融,句容人。面铁色,跛一足,言谈风生,自负有济世之才。与丁复、夏煜等交游,有诗人名声。太祖攻下集庆,召见孙炎,请他招纳贤士豪杰共成大业。这时刚成立中书省,任用炎为中书省官员。随太祖征浙东,授池州同知,进升华阳知府

  • 提要·苏辙

    臣等谨案论语拾遗一卷宋苏辙撰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畧解其兄苏轼谪黄州时撰论语说取所解十之二三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轼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轼书宋志作四卷文献通考作十卷今未见传本莫详孰是其说亦不

  • 原跋·叶梦得

    春秋考原跋右春秋谳考传三书石林先生叶公之所作也自熙宁用事之臣倡为新经之说祸天下学士大夫以谈春秋为讳有年矣是书作于絶学之余所以辟邪说黜异端章明天子遏止人欲其有补于世教为不浅也公之玄孙来守延平出是书锓木而

  • 卷三十七·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七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七系辞下传三三陈九卦初无他意观上面其有忧患一句便见得是圣人说处忧患之道圣人去这里偶然看见这几卦有这个道理所以就这个说去

  • 卷十四 聘礼第八之四·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四   宋 李如圭 撰聘礼聘遭丧入竟则遂也郑注遭丧主国君薨也入竟则遂国君以国为体士旣请事已入竟矣关人未告则反释曰春秋传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谓此礼不郊劳郑注子未君也释曰

  • 众经目录卷第四·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别生四合三百十一部 三百四十六卷&middot;善时鹅王经一卷右一经出正法念经。&middot;舍卫城人丧子狂经一卷(一名梵志丧女经分三经)&middot;调达入地狱事经一卷&middot;飞鸟喻经一卷&middot;三十三天园

  • 第三·宗鉴

    释门正统第三良渚沙门 宗鉴 集身土志无始以来。有物混成。横无畔岸。竖绝本标。然胶胶扰扰乎其中者。咸迷兹性德。如醉如梦。但有六趣轮转而已。尚无出世三乘之法。况一佛乘乎。荆溪云。必有一人最初先觉。遂以斯道

  •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茨威格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由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 撰写的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人生中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恋爱故事。她敏感、矜持、沉默,倾慕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手。但是出于青涩,又或许是对世

  •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文学史著作。鲁迅撰。1924年6日北京新潮社初版,见《鲁迅全集》。其第十九篇“明之人情小说(上)”专论《金瓶梅》,肯定它在明代“神魔小说盛行时”,“不甚言灵怪”而专“描摹世态”的“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故在诸“

  • 女范编·黄尚文

    夫古今者时无古无今者像像不蕲肖形而蕲肖神神不揣妍媸而揣爱憎惟随时之便耳余久迹吴越间染指研精津津窃有得者适倦游还里有商山数君子欲寿女范之传乃肃风纪端化原盛心也因谋图于余余摸拟形形色色局拘挛而不中体要则棘

  • 北郊配位尊西向议·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太常寺卿徐元珙上奏说,当时流行的祀典,已将北郊改为北向,而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之祖的配位,仍然首东次西,与南郊相同,有改向之必要。那时,毛奇龄任检讨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