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谁都知道:统一是始于秦的。其实统一是逐渐进行的。看前编第七章所述,就可知道了。然而统一的完成,确在前二二一年,即秦王政的二十六年。积世渴望的统一,到此告成,措置上,自然该有一番新气象。
秦王政统一之后,他所行的第一事,便是改定有天下者之号,称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而且说古代的谥(shì),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于是除去谥法,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
郡县之制,早推行于春秋战国之世,已见前编。始皇并天下后,索性加以整齐,定为以郡统县之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都置守、尉、监三种官。注184
始皇又收天下之兵器,都聚之于咸阳。注185把它销掉,铸作钟(jù)和十二个金人。注186
当时有个仆射(yè)周青臣,恭维始皇的功德。又有个博士淳于越,说他是面谀。说郡县制度,不及封建制度。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因此说:“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qián)首。”又说:“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于是拟定一个烧书的办法,是:
(一)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二)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三)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qíng)为城旦。
(四)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注187
焚书的理由,早见《管子·法禁》和《韩非子·问辩》两篇。这是法家向来的主张。始皇、李斯,不过实行它罢了。法家此等主张,在后世看来,自然是极愚笨。然而在古代,本来是“政教合一,官师不分”的。注188“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不过是东周以后的事。始皇、李斯此举,也不过想回复古代的状况罢了。
至于坑儒,则纯然另是一回事。此事的起因,由于始皇相信神仙,招致了一班方士,替他炼奇药;带着童男女入海求神仙。后来有个方士卢生,和什么侯生,私议始皇,因而逃去。始皇大怒,说:“吾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欲以致太平,求奇药。如今毫无效验,反而诽谤我。”于是派御史去按问。诸生互相告引。因而被坑的,遂有四百六十余人。这件事虽然暴虐,却和学术思想,是了无干系的。
还有一件事,则和学术界关系略大。我国文字的起源,已见前编第二章。汉代许慎作《说文解字序》,把汉以前的文字,分做五种:(一)古文,(二)大篆,(三)小篆,(四)隶书,(五)草书。注189他把周宣王以前的文字,总称为古文。说周宣王时,太史籀(zhòu)作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又说:“七国之世,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yuán)历篇》,太史令胡毋(wú)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这是小篆。又说:此时“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案七国之世,所谓言语异声,大约是各处方言音读之不同。至于文字异形,则(一)者是字形的变迁。(二)者,此时事务日繁,学术发达,旧有之字,不足于用,自然要另造新字。所造的字,自然彼此不相关会了。注190秦朝的同文字,是大体以史籀的大篆为标准,而废六国新造的字。这件事,恐亦未必能办到十分。然而六国的文字,多少总受些影响。所谓“古文由此绝”,这“古文”两字,实在是连六国文字不与秦文合的部分,都包括在内的。汉兴以后,通用隶书。秦朝所存留的字,因为史籀、李斯、赵高、胡毋敬等所作字书还在,所以还可考查。此等已废的文字,却无人再去留意。所以至汉时,所谓古文,便非尽人所能通晓了。注191
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专用严刑峻法。而又南并南越;北攘匈奴,筑长城。注192还要大营宫室,岁岁巡游。人民既困于赋役,又迫于威刑,乱源早已潜伏。不过畏惧始皇的威严,莫敢先发罢了。前二一〇年,始皇东游,还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注193始皇长子扶苏,因谏坑儒生,被谪(zhé),监蒙恬军于上郡。少子胡亥,和始皇叫他教胡亥决狱的赵高从行。于是赵高为胡亥游说李斯,矫诏,杀扶苏和蒙恬。秘丧,还至咸阳,即位。是为二世皇帝。而揭竿斩木之祸,便随之而起了。
【注释】
注184 守,便是汉时的太守;尉,便是汉时的都尉,都是汉景帝改名的。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守是一郡的长官,尉是佐守与武职甲卒的,亦见《百官公卿表》。虽然如此,调兵统率之权,仍在于守。汉世也是如此。监是皇帝派出去监察郡守的御史。其制度,大约源于古代的三监。《礼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武王克殷,封纣子武庚,而使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所行的便是此制。此时乃以之施于郡守。可见郡县封建两制,逐渐蜕变之迹。大夫之爵,本低于列国之君。所以汉时刺史之秩,还低于太守。参看第六章。
注185 秦都,今陕西咸阳县。
注186 古以铜为兵器,这金人就是铜人。汉以前单言金的,大概都指铜。今之所谓金,则称黄金。
注187 徐广说:“一无‘法令’二字。”后人因谓秦人并不禁民间之学;“以吏为师”的吏,即是博士。案此说恐非。因为上文李斯之奏,明说“士则学习法律辟禁”。“法令”两字,疑是注语,徐广所谓一本者脱去。
注188 此说甚长。读章学诚《文史通义》,自可知之。
注189 许序于隶书草书,都不言谁造,其说最通。文字逐渐变迁,原说不出什么人创造什么体的。隶书之始,《汉志》云:“施之于徒隶。”卫恒《四体书势》云:“令隶人佐书,因称隶字。”不过书写不工的篆书而已。草书:《书势》亦云:“不知作者姓名。”张怀瓘(guàn)《书断》,引《史》、《汉》楚怀王使屈原造作宪令,“草藁未上”;董仲舒欲言灾异,“草藁未上”,谓其原由于起草,其说最通,详见拙撰《中国文字变迁考》第四、第五章。
注190 详见《中国文字变迁考》第三章。
注191 可参看王国维《汉代古文考》。
注192 参看第七章。
注193 平原津,在今山东德县境。沙丘,在今河北邢台县境。
猜你喜欢 本纪第四 少帝·沈约 卷一百七·列传第三十七·列女·脱脱 卷二·常璩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九·焦竑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雍正 第八十八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孙恩·蔡东藩 法喜志卷三·夏树芳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三·徐乾学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五十一·郝经 第二卷 宋、齐·缪荃孙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四·阿桂 卷三十四·傅恒 冯玉祥·陶菊隐 李渤传·欧阳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