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明清之际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以中国之大,岂其区区东北一个小部落所能吞并?金朝的兵力,不算不强,然而始终不能吞灭南宋,便是一个证据。然则明朝的灭亡,并非清之能灭明,还只是明朝人的自己亡罢了。

北部沦陷之后,明朝的潞王常淓(fāng)、福王由崧(sōng),都避难南来。当时众议,因潞王较贤,多想立他。而凤阳总督马士英,挟着兵力,把福王送到仪征。众人畏惧他,只得立了福王,是为弘光帝。士英引阉党阮大铖(chéng)入阁,而把公忠的史可法排挤出去,督师江北。正人君子,非被斥,即引去。弘光帝又沉迷声色。南都之事,就不可为了。

清朝的能入关,也并非全靠自己的兵力。占据北京,已为非望,如何会有吞灭全中国的心理呢?所以世祖入关后,给南方的檄文,还有“明朝嫡胤无遗,势难孤立,用移大清,宅此北土。其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之语。然而南都既不能自立,清朝就落得进取。当清兵入北京之后,即已分兵打定河南、山东、山西。及世祖入关,又遣英亲王阿济格,带着吴三桂、尚可喜出榆、延;豫亲王多铎,带着孔有德出潼关;以攻陕西。李自成走死湖北的通城。多铎的兵,就移攻江南。这时候,史可法分江北为四镇。而诸将不和,互相仇视。注630武昌的左良玉,又和阮大铖不合,以清君侧为名,举兵东下。大铖大惧,急檄可法入援。可法兵到燕子矶(jī),左良玉已死在路上;其兵,给守芜湖的黄得功打败了。可法再回江北,则清兵已至。可法檄诸镇赴援,没有一个来的。可法守扬州七日,城陷,死之。清兵遂渡江而南。弘光帝奔芜湖。清兵追袭。黄得功拒战,中箭而死。帝遂北狩。后来殉国于北方。清兵直打到杭州而还。时为一六四五年。

于是明人奉鲁王以海,监国绍兴。唐王聿(yù)键,即位福州,是为隆武帝。当清兵初入北京之日,曾下令,强迫人民剃发。二十日之后,又听民自由。及下江南,复下剃发之令。于是江南人民,纷纷起兵抗拒。然既无组织,又无训练,大多数旬月即败。清廷复遣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攻四川。张献忠阵殁于西充。其党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溃走川南。旋入贵州。清兵追至遵义,粮尽而还。贝勒博洛攻闽、浙,鲁王走入海。隆武帝颇为英武,而为郑芝龙所制,不能有为。时何腾蛟招降李自成余众,分布湖南、湖北。杨廷麟也起兵江西,恢复吉安。隆武帝想出就廷麟,未果而清兵至。帝从延平走汀州,入于清军。后来崩于福州。时为一六四七年。

明人又立唐王之弟聿于广州,桂王由榔于肇庆,是为永历帝。清使李成栋攻广东,聿殉国。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攻湖南,何腾蛟退守桂林。金声桓攻江西,杨廷麟亦败殁。未几,李成栋、金声桓都反正,何腾蛟乘机复湖南。川南、川东亦来附。于是永历帝有两广、云、贵、江西、湖南、四川七省之地,形势颇张。而张名振亦奉鲁王,以舟山为根据地,出入江、浙沿海。清廷乃使洪承畴镇江宁,吴三桂取四川,耿仲明、尚可喜攻江西,孔有德攻湖南。金声桓、李成栋、何腾蛟都败死。一六五〇年,清兵进陷桂林,瞿式耜(sì)亦殉节。明年,张名振和起兵浙东的张煌言合兵攻吴淞,不克,而舟山反为清所袭陷,二人奉鲁王奔厦门。注631永历帝避居南宁,遣使封孙可望为秦王。可望遣兵三千,扈桂王居安隆;注632而使刘文秀攻四川,李定国攻桂林。孔有德伏诛。吴三桂也战败,逃回汉中。清乃命洪承畴镇长沙,以保湖南;李国英镇保宁,以守川北;尚可喜镇肇庆,以保广东;无意于进取了。而永历帝因孙可望跋扈,密使召李定国。定国迎帝入云南,可望攻之,大败。遂降清。洪承畴因之请大举。一六五八年,清兵自湖南、四川、广西三道入滇。李定国扼北盘江力战,不能敌。乃奉帝如腾越,而伏精兵于高黎贡山。注633清兵追之,遇伏,大败而还。时刘文秀已死,李定国、白文选奉帝入缅甸。一六六〇年,三桂发大兵出边。缅人乃奉帝入三桂军。一六六二年,为三桂所弑,明亡。注634此时清世祖亦已死,这一年,是圣祖的康熙元年了。

明朝的统绪虽绝,然而天南片土,还有保存着汉族的衣冠,和清朝相抗的,是为郑成功。成功是芝龙的儿子,芝龙降清时,成功不肯顺从,退据厦门,练着海陆兵,屡攻沿海之地。清兵入滇时,成功大举入江,以图牵制。破镇江,薄南京,清廷大震。旋为清兵所袭破,乃收军,出海而还。一六六〇年,成功攻取台湾。注635于是务农练兵,定法律,设学校,筑馆以招明之遗臣渡海,归之者如织。天南片土,俨然独立国的规模了。

即以闽、广、云南而论,实亦非清朝实力所及。清朝的定南方,原靠一班汉奸,为虎作伥。所以事定之后,仍不得不分封他们,以资镇摄。于是以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镇福建;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是为三藩。三藩之中,三桂功最高,兵亦最强。他当时用钱用兵,户、兵二部,不能节制。用人亦不由吏部,谓之西选。西选之官半天下。清朝之于南方,简直是徒有其名,不但鞭长莫及而已。然而“偾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足与图存”,既已(tiǎn)颜事仇,忽又起而反抗,就不免有些进退失据:天下的人,未免要不直他;士气亦易沮丧;和始终以忠义激励其下的,大不相同了。这是三藩之所以终于无成。尚可喜受封之时,年已老迈。乃将兵事交给其儿子之信。久之,遂为所制。乃请撤藩归老辽东。清廷许之。时耿仲明已死,传子继茂,以及精忠,和吴三桂都不自安,亦请撤藩,以觇(chān)清朝的意向。当时明知许之必反,廷议莫敢主持。清圣祖独断许之。一六七三年,三桂遂举兵反。三桂的意思,本想走到中原,突然举事的,而为清朝的巡抚朱国治所逼,以是不得不发。既举兵之后,有人劝他弃滇北上。三桂也暮气深了,不能用。三桂举兵之后,贵州首先响应。明年,攻下湖南。广西、四川,和湖北的襄阳,亦都响应。福建、广东,更不必说了。于是三桂亲赴常、澧(lǐ)督战。派一支兵出江西,以应福建;一支兵出四川,以攻陕西。清朝的提督王辅臣,亦据宁夏以应三桂。三桂想亲出兵以应辅臣,不曾来得及,而清朝的兵,反从江西打入湖南。三桂虽然回兵,把他打退,然自此遂成相持之局。这是于三桂不利的。而耿、尚二藩,又因一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相攻,一苦三桂征饷,复叛而降清,三桂势穷。乃于一六七八年,称帝于衡州,注636以图维系人心。未几而死。孙世璠立。诸将又互相乖离。一六八一年,清兵自湖南、广西、四川,分三道入滇,世璠自杀。尚可喜先已为清人所杀,至此又杀耿精忠。中国大陆之上,就真无汉族自立的寸土了。

然而海外的台湾,还非清朝兵力所及。郑成功以一六六二年卒,子经继立。和耿精忠相攻。曾略取漳、泉等地。后为清兵所败。并失金门、厦门,退归台湾。三藩平后,清廷想照琉球之例,听其不剃发,不易衣冠,与之言和,而闽督姚启圣不可。水军提督施琅,本是郑氏的降将,尤欲灭郑氏以为功。一六八一年,郑经卒。群小构成功之妻董氏,杀其长子克。而立其次子克塽(shuǎng)。郑氏内部乖离,一六八三年,施琅渡海入台湾,郑氏亡。汉族遂全被满人所征服。

【注释】

注630 可法命刘泽清驻淮北,以经理山东;高杰驻泗水,以经理开、归;刘良佐驻临淮,以经理陈、杞;黄得功驻庐州,以经理光、固。诸将互相仇视。可法乃把高杰移到瓜洲,黄得功移到仪征。高杰感可法忠义,颇愿为之用。多铎陷归德,杰进驻徐州。为睢州镇总兵许定国所杀,定国降清。

注631 名振死后,把兵事都交给张煌言。郑成功是受知于隆武帝的,鲁王和隆武帝,曾有违言,所以成功不愿推戴鲁王,然和煌言甚睦。成功大举入江之役,煌言曾分兵攻皖南。后因成功兵败,乃收兵出浙东而还。

注632 今广西西隆县。

注633 腾越,今腾冲县。高黎贡山,在保山之西,腾越之东。

注634 白文选从永历帝入滇。李定国旋卒于缅甸。

注635 当时台湾为荷兰人所据,见第二章。

注636 国号周。建元昭武。世璠改元洪化。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张廷玉
  卷三百十 列传九十七·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六·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七·李心传
  第四回 复民权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蔡东藩
  元经卷八·王通
  卷二百六十八·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四五八 谕内阁嗣后四库馆校阅各书着照程景伊所奏章程办理·佚名
  瓜棚闲谈·徐一士
  毕义云传·李延寿
  齐负郭之民有狐晅者·佚名
  布连斯奇界约·佚名
  卷三百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声调第十五·王骥德

      (与前腔调不同。前论唱,此专论曲。)   夫曲之不美听,以不识声调故也。盖曲之调,犹诗之调。诗惟初盛之唐,其音响宏丽圆转,称大雅之声。中、晚以后,降及宋、元,渐萎薾偏诐,以施于曲,便索然卑下不振。故凡曲调,欲其清,不欲其浊;

  • 卷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江湖小集卷一      宋 陈起 编洪迈野处类稿余自束发即喜学诗然随作随弃初不留意也甲戌之春家居卧病因复作诗若干首以自当缓忧之一物昔人所谓内壹郁外扬为声音者是也遂取曩时所存而未弃者録为野处

  • 卷八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题畵集刘叔赣神宗朝中书舍人华山隠者图六王昔崩荡秦帝按劔兴虎争四十年方隅为之平豪气竟未己用民如不胜因河既为池起洮复坚城嘉哉诸老翁携手西山行避世

  • 卷三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三十预宴一百十三人诗一百二十七首【马甲】满 常【年七十五】忆昔金川师摧碉奋犂庭庙谟制全胜乃设健鋭营云梯嶤嶤登如飞马射歩射虞张机腾空跃马不动衣刀鞭花舞两手挥驾船驶

  • 卷八·杨基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眉庵集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八明 杨基 撰七言律送路季琏问聘河东时东驾出师太原【二首】三晋封疆拱帝圻两河山色照戎衣青虹贯日随星出赤鸟如云夹电飞使者梅花春後折王孙芳草梦中归入

  • 卷二 文帝·王夫之

      〖一〗   诚以安君之谓忠,直以正友之谓信,忠信为周。君子周而上下睦,天下宁矣。周勃平诸吕,迎立文帝,而有德色;非有罔上行私之慝也,不学无术而忘其骄耳。袁盎与俱北面事君,尊卑虽殊,固有同寅之义;规而正之,勃岂遽怙而不改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高丽传·李延寿

    高句丽,先祖来自夫余。夫余国王曾得到河伯的女儿,便关闭在房内,因被太阳照射,她抽身躲避,太阳光又追逐她,不久怀有身孕,生下一蛋,大如五个头。夫余国王把他扔给狗,狗不吃;扔给小猪,小猪不吃;扔在路上,牛马躲避他;扔在田野上,好多鸟用

  • 岁华忆语·夏仁虎

    夏仁虎自叙余家金陵,地当都会,为士大夫渊薮。风俗习尚,华而不侈。佳时令节,人家祭祀宴乐,及里巷间往来酬酢之礼,故多鄙俚,足资谐笑,然亦往往而近于古。盖先民敬爱亲乐之意,恒于是乎寄焉。语曰:&ldquo;百姓足而后知礼义。&rdquo;

  • ●皇朝通典卷十四·佚名

    食貨十四 ○食貨十四 輕重下 △輕重下 乾隆元年諭積貯平糶之法原以便民乃聞各省州縣於倉穀出入竟有派累百姓者當出糶之時則派單令其納銀領穀若干及買補之時則派單令其納穀領銀若干納銀則收書重取其贏餘納穀則倉胥大肆

  • 220.《窦娥冤》感天动地·林汉达

    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臣,帮助他搜刮财

  • 第十四章 刑措·梁启超

      孔子曰:&ldquo;必也使无讼乎!&rdquo;太平之世,治至刑措,乃为至治。伤哉乱世也!人民之生,恶质愚性,触刑犯网,刻削肌骨,断绝躯体,殃被亲族;若其损害廉耻,败坏风俗,浸薰天性,尤其大者矣。夫原人之犯罪致刑,皆有其由。夫人之生而有

  • 卷一·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一    宋 胡士行 撰尧典第一         虞书尧典唐书左传引劝之以九歌曰夏书而皆系之虞尧授舜舜授禹三圣授受一道也正义以尧典为虞史追书昔在帝尧【唐帝名】聦【听无不闻】明【视

  • 卷一百二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一即位改元蕙田案后王践阼临民体元居正典莫钜焉唐虞禅让受终告庙?上帝秩百神巍乎尚已商书太甲元祀祗见厥祖周成王顾命康王即位陈

  • 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韩非

    君王用来控制臣子的方法有七种,称为七术,君王需要明察的隐秘情况有六种,称为六微。七术:一是从各个方面参验、观察;二是必须惩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三是对尽力效忠的一定兑现奖赏;四是逐一听取意见,督促他们行动;五是传出可疑的

  • 卷第六·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六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七觉品第六问曰。几觉。答曰。七。何等七。念觉择法觉喜觉进觉除觉定觉舍觉。云何念觉。学人离结使。圣心入圣道。若坚信坚法。及余趣人。见行过患。观涅

  • 平胡录·陆深

    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鹿邑焚陈州

  • 宗镜录·延寿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