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历史事实,前后相衔。强欲分之,本如“抽刀断流,不可得断”。但是为明了变迁大势起见,把历史划分做几个时期,也是史家常用的法子。

中国的历史,当分几期,这是显而易见的。三代以前,我国还是个列国并立的世界,当划为一期。自秦以后,便入于统一的时代了。自此,直至近世和欧人接触以前,内部的治化,虽时有变迁;对外的形势,并时有涨缩;然而大体上,总是保守其闭关独立之旧约。这个当划为一期。从中欧交通以后,至民国成立之前,其间年代,虽远较前两期为短;然这是世运的进行,加我以一个新刺戟(jǐ),使之脱离闭关自守之策,进而列于世界列国之林的,亦当划为一时期。民国成立,至今不过二十二年。却是我国改良旧治化,适应新环境的开始。一切都有更始的精神。以后无穷的希望,都将于此植其基。其当另划为一期,更不待言。

所以自大体言之,我国的历史,可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世、现代四个时期。这是大概的划分。若更求其详,则每一时期中,亦可更分几个小阶段。

在上古期中,巢、燧(suì)、羲、农,略见开化的迹象。自黄帝御宇,东征西讨,疆域大拓。自此称为天子的,其世系都有可考。虽然实际还是列国并立,然已有一个众所认为共主的,这是政治情势的一个转变。东周以后,我民族从各方面分歧发展。地丑德齐之国渐多,王朝不复能号令天下。号令之权,移于“狎(xiá)主齐盟”的霸主。战国时代,霸主的会盟征伐,又不能维系人心了。诸侯各务力征,互相兼并,到底从七国并而为一国。杂居的异族,亦于此竞争剧烈之秋,为我所攘斥,所同化。隆古社会的组织,至此时代,亦起剧烈的变迁。学术思想,在这时代,亦大为发达,而放万丈的光焰,遂成上古史的末期。

中古史中:秦汉两代,因内国的统一而转而对外。于是有秦皇汉武的开边。因封建制度的铲除,而前此层累的等级渐次平夷;而君权亦因此扩张。实际上,则因疆域的广大,而政治日趋于疏阔;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日以增加;而社会亦因此而更无统制。竞争既息,人心渐入于宁静。而学术思想,亦由分裂而入于统一。这是第一期。因两汉的开拓,而有异族入居塞内的结果。因疆域广大,乱民蜂起之时,中央政府不能镇压,而地方政府之权不得不加重,于是有后汉末年的州郡握兵,而成三国的分裂。晋代统一未久,又有五胡乱华之祸。卒致分裂为南北朝。直至隋代统一,而其局面乃打破。这是第二期。隋唐之世,从积久战乱之余,骤见统一,民生稍获苏息,国力遂复见充实。对外的武功,回复到秦汉时代的样子。这是第三期。唐中叶以后,军人握权,又入于分裂时代。其结果,则政治上的反动,为宋代的中央集权。而以国力疲敝之政,异族侵入,莫之能御,遂有辽、金、元的相继侵入。明代虽暂告恢复,亦未能十分振作,而清室又相继而来。这是第四期。

近世这一期,是我们现在,直接承其余绪,而受其影响的。清朝虽亦是异族,然其对于中国的了解,较胡元为深。其治法,遵依中国习惯之处,亦较胡元为多。因其能遵依中国的习惯,而利用中国的国力,所以当其盛世,武功文治,亦有可观。假使世界而还是中古时期的样子,则我们现在,把这客帝驱除之后,就更无问题了。然而闭关的好梦,已成过去了。欧风美风,相逼而来,再不容我们的鼾睡。自五口通商以后,而门户洞开,而藩属丧失,外人的势力,深入内地。甚至划为势力范围,创作瓜分之论;又继之以均势之说。中国乃处于列强侵略之下,而转冀幸其互相猜忌,维持均势,以偷旦夕之安。经济的侵略,其深刻,既为前此所无;思想的变动,其剧烈,亦非前此所有。于是狂风横雨,日逼于国外,而轩然大波,遂起于国中了。所以近世史可分为两个小期。西力业已东渐,我国还冥然罔觉,政治上,社会上,一切保守其旧样子,为前一期。外力深入,不容我不感觉,不容我不起变化,为后一期。五口通商,就是这前后两期的界线。

现代史是我们受了刺戟而起反应的时代。时间虽短,亦可以分做两期。革命之初,徒浮慕共和的美名,一切事都不彻底,所以酿成二十年来的扰乱。自孙中山先生,确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我民族奋斗、国家求治的方针。对内则铲除军阀,以求政治的清明。对外则联合被压迫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以期国际关系的转变。虽然革命尚未成功,然而曙光已经发现了。所以国民政府的成立,亦当在现代史上,划一个新纪元。

以上只是指示一个大势,以下再举史实以证明之。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司马光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徐乾学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六·佚名
  张勋·陶菊隐
  江总传·李延寿
  陈子昂传·刘昫
  隐太子李建成传·欧阳修
  卷八十五·杨士奇
  第一章 满人当权·辜鸿铭
  卷九十六·雍正
  后妃二·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卷10·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通判·唐圭璋

      满江红   寿太守赵司直   太守风流,管领尽、十分春色。开藩了、万花妆就,舒长化国。太白方观宫锦样,老人又现端门侧。听螺州、千里沸观声,春无极。   龙种贵,蟾宫客。熊轼彦,鱼书直。更精神天赋,寒光停碧。宝箓定

  • 陈善·唐圭璋

      善字敬甫,号秋塘,罗源人。贵耳集云:淳熙间豪土。   满江红   三月风前花薄命,五更枕上春无力。

  • 柯亭词论·蔡桢

    ○守四声并无牵强之病词讲四声,宋始有之,然多为音律家之词。文学家之词,分平仄而已。音律家之词,原可歌唱,四声调叶,为可歌之一种要素。仇山村曰:“词有四声、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即指可歌之词而言。北宋如屯田

  • 卷四十七·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七 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隐居余杭山年二十五出家後入剡於沃洲小岭立寺行道晋哀帝卽位遣使徵请出都止东安寺讲道行留

  • 卷一百三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三鸟兽野鵞赋【有序        宋】鲍 昭有献野鵞于临川王世子愍其樊絷命为之赋辞曰集陈之隼以自逺而称神栖汉之雀乃出幽而见珍此琐禽其何取亦厠景而承仁舍水泽之驩逸对钟鼓

  • 卷一百五十四·志第一百七·舆服六·脱脱

        ◎舆服六   ○宝 印 符券 宫室制度 臣庶室屋制度   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周广顺中,始造二宝: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曰"皇帝神宝"。太

  •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蔡东藩

      却说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系士诚妻刘氏所居。士诚兵败,尝语刘氏道:“我败且死,尔等奈何?”刘氏道:“君勿过忧,妾决不负君。”至城陷,即命乳媪金氏,抱二幼子出室,驱群妾侍女登楼,令养子辰保,置薪楼下,放起火来。霎时间烈焰

  • 卷之七十九·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十一月。癸巳朔。  ○甲午。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三皇庙。  ○乙未。上朝皇太后于慈宁宫还。御太和殿诸王群臣行庆贺礼是日公主诸王福金

  • 卷三十二·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三十二郭络罗氏常舒       杨舒瑚锡       朱雅穆屯珠琥瑚锡纳费扬古   禅布罗科       阿凯巴尔本      巴通阿拜锡以上俱有传公泰       

  • 湘阴公刘繫传·薛居正

    湘阴公刘斌贝,为徐州节度使。乾皊元年(948)八月中,有五色云彩出现。第二年冬末,有鸟飞来集于鲜碧堂庭前树上,黄色的羽毛红色的鸟嘴,金色的眼睛青色的翅膀,深红色的足趾黑色的尾巴,就像凤凰。有宾佐叹息说:“野鸟入室,主人将去

  • 张臣传·张廷玉

    张臣,陕西榆林卫人。行伍出身,担任队长。他矫健精悍,喜欢打攻坚战。跟着千总刘朋防守黄甫川。刘朋遇敌丧失坐骑被敌人包围了,张臣单骑前往救援,射中敌人的头目,抢夺一匹马载着刘朋回到军营,从此声名大震。不久代替刘朋的职位

  • 目录·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目录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巻一论治道训诸王巻二训羣臣巻三谦徳寛仁智略巻四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巻五训将励将士怀逺人训诸藩巻六

  • 春秋集传辨疑卷四·陆淳

      庄十七年齐人执郑詹  左氏曰郑不朝也赵子曰若以国事见执据例当称行人  公谷皆云詹郑之微者书甚佞也言微者不当书特为佞书也赵子曰诸见执者岂无罪乎何独特书此佞葢不知不命大夫被执亦当书之故造此义尔谷梁又云

  • 卷十九·佚名

    △宝幢分第九魔苦品第一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眷属围绕说法。告大众言:我昔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住王舍城迦兰陀长者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二名拘律陀。具足成就十八种术。五

  • 致阎百川总司令书·太虚

    百川总司令仁者:忆前年过晋,备承优遇,在贵署畅情剧谈,举凡天人之故,政教之微,无不倾怀放抱而出之,诚快事也!别来忽三易寒暑矣,盱衡各方渠率,殆皆有蹶竭以赴之概。惟仁者休休有容,卓然保持常度,且揭十三年来实行而不事空谈之三民主

  •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写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

  • 贾氏谈录·张洎

    又名《贾黄中谈录》《贾公谈录》。笔记。五代张洎撰。一卷。洎字思黯,后改偕仁,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仕南唐,任知制诰中书舍人。人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是书为洎任南唐使臣朝宋时,记录宋左补贾黄

  • 郑志·郑小同

    三卷。补遗一卷。三国魏郑小同撰。小同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着名经学家郑玄之孙(一说为郑玄子)。其生卒年月及字号均不详,据说郑玄因其手纹似己,取名小同。郑玄博学多才,尤以精通经学而闻名乡里,高贵乡公曹髦时为侍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