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论起清代的社会来,确乎和往古不同。因为他是遭遇着旷古未有的变局的。这旷古未有的变局,实在当十六世纪之初——欧人东略——已开其端。但是中国人,却迟到十八世纪的中叶——五口通商——方才感觉到。自此以前,除少数——如在海口或信教——与西人接近的人外,还是丝毫没有觉得。

清代是以异族,入主中国的。而又承晚明之世,处士横议,朋党交争之后,所以对于裁抑绅权、摧挫士气二者,最为注意。在明世,江南一带,有所谓投大户的风气。仕宦之家,僮仆之数,盈千累百。不但扰害小民,即主人亦为其所挟制。注867到清代,此等风气,可谓革除了。向来各地方,有不齿的贱民,如山、陕的乐籍,绍兴的惰民,徽州的伴当,宁国的世仆,常熟、昭文的丐户,江、浙、福建的棚民,在清世宗时,亦均获除籍。此等自然是好事。然而满、汉之间,却又生出不平等来了。旗人在选举、司法种种方面,所占地位都和汉人不同,具见第二十二章所述。而其关系最大的,尤莫如摧挫士气一事。注868宋、明两朝,士大夫都很讲究气节。风会所趋,自然不免有沽名钓誉的人,鼓动群众心理,势成一哄之市。即使动机纯洁,于事亦不能无害;何况持之稍久,为野心者所利用,杂以他种私见,驯致酿成党争呢?注869物极必反,在清代,本已有动极思静之势;而清人又加之以摧挫,于是士大夫多变为厌厌无气之流,不问国事。高者讲考据,治词章,下者遂至于嗜利而无耻。管异之有《拟言风俗书》,最说得出明清风气的转变。他说:

明之时,大臣专权,今则阁、部、督、抚,率不过奉行诏命。明之时,言官争竞,今则给事、御史,皆不得大有论列。明之时,士多讲学,今则聚徒结社者,渺焉无闻。明之时,士持清议,今则一使事科举,而场屋策士之文,及时政者皆不录。大抵明之为俗,官横而士骄,国家知其敝而一切矫之,是以百数十年,天下纷纷,亦多事矣。顾其难皆起于田野之间,闾巷之侠;而朝宁学校之间,安且静也。然臣以为明俗敝矣,其初意则主于养士气,蓄人才。今夫鉴前代者,鉴其末流,而要必观其初意。是以三代圣王相继,其于前世,皆有革有因,不力举而尽变之也;力举而尽变之,则于理不得其平,而更起他祸。

清朝当中叶以后,遇见旷古未有的变局,而其士大夫,迄无慷慨激发,与共存亡的,即由于此。此等风气,实在至今日,还是受其弊的。

我们今日,翻一翻较旧的书,提到当时所谓“洋务”时,率以“通商”、“传教”两个名词并举。诚然,中西初期的交涉,不外乎此两端。就这两端看来,在今日,自然是通商的关系,更为深刻。——因为帝国主义者经济上的剥削,都是由此而来的。——其在当初,则欧人东来,所以激起国人的反抗的,实以传教居先,而通商顾在其次。欧人东来后,中国反对他传教的情形,读第二章,已可见其大略。但这还是士大夫阶级的情形。至一八六一年,《天津》、《北京》两条约发生效力以来,从前没收的教堂,都发还。教士得在中国,公然传教。从此以后,洋人变为可畏之物,便有恃入教为护符,以鱼肉邻里的。地方官遇教案,多不能持平,小民受着切肤之痛,教案遂至连绵不绝。注870直至一九〇〇年,拳匪乱后,而其祸乃稍戢。

至于在经济上,则通商以后,中国所受的侵削尤深。通商本是两利之事,历代中外通商,所输入的,固然也未必是必需品。注871然中国所受的影响有限。至于近代,则西人挟其机制之品,以与我国的手工业相竞争。手工业自然是敌不过他的。遂渐成为洋货灌输,固有的商工业亏折,而推销洋货的商业勃兴之象。不但商工业,即农村亦受其影响,因为旧式的手工,有一部分,是农家的副业。偏僻的农村,并有许多粗制品,亦能自造,不必求之于外的。机制品输入而后,此等局面打破,农村也就直接、间接受着外人的剥削了。此等情势,但看通商以后,贸易上的数字,多为入超可见。资本总是向利息优厚之处流入的,劳力则是向工资高昂之处移动的。遂成为外国资本,输入中国;而中国劳工,纷纷移殖海外的现象。

外人资本的输入,最初是商店——洋行——和金融机关。从《马关条约》以后,外人得在我国通商口岸设厂,而轻工业以兴。其后外人又竞攫我的铁路、矿山等,而重工业亦渐有兴起。此等资本,或以直接投资,或以借款,或以合办的形式输入,而如铁路、矿山等,并含有政治上的意味。至于纯粹的政治借款,则是从一八六六年,征讨“回乱”之时起的。此后每有缺乏,亦时借洋债,以资挹注。但为数不多。中、日战后,因赔款数目较巨,财政上一时应付不来,亦借外债以资应付。但至一九〇二年,亦都还清。而其前一年,因拳乱和各国订立和约,赔款至四万五千万两之巨。截至清末,中国所欠外债,共计一万七千六百万,仅及庚子赔款三之一强,可见拳乱一役,贻累于国民之深了。

我国的新式工业初兴起时,大抵是为军事起见,已见第十三章。其中仅一八七八年,左宗棠在甘肃倡办织呢局;稍后,李鸿章在上海办织布局;张之洞在湖北办织布、纺纱、制麻、缫(sāo)丝四局,可称为纯粹工业上的动机。此等官办或官商合办的事业,都因官场气习太深,经营不得其法,未能继续扩充,而至于停办。前清末造,民间轻工业,亦渐有兴起的,亦因资本不足,管理不尽合宜,未能将外货排斥。在商业上,则我国所输出的,多系天产及粗制品。且能直接运销外国者,几于无之,都是坐待外商前来采运,其中损失亦颇巨。

华人移殖海外,亦自前代即有之。但至近世,因交通的便利,海外事业的繁多,而更形兴盛。其初外人是很欢迎中国人前往的。所以一八五八年的《中英条约》,一八六一年的《中俄条约》,一八六四年的《西班牙条约》,一八六八年的《中美续约》,都有许其招工的明文。今日南洋及美洲繁盛之地,原系华人所开辟者不少。到既经繁盛,却又厌华人工价的低廉,而从事于排斥;苛待、驱逐之事,接踵而起了。注872但在今日,华侨之流寓海外者还甚多。虽无国力之保护,到处受人压迫,然各地方的事业,握于华人之手者仍不少。譬如暹罗、新加坡等,一履其地,俨然有置身闽、粤之感。我国的国际收支,靠华侨汇回之款,以资弥补者,为数颇巨。其人皆置身海外,深受异民族压迫之苦,爱国之观念尤强,对于革命事业的赞助,功绩尤伟。若论民族自决,今日华侨繁殖之地,政权岂宜握在异族手中?天道好还,公理终有伸张之日,我们且静待着罢了。

【注释】

注867 参看第三编第四十七章。

注868 参看第四章。

注869 参看第三编第三十六章。

注870 一八四五,即道光二十五年,法人赴粤,请弛教禁。总督耆英奏闻,部议准在海口设立天主堂,然内地之禁如故。至《天津条约》,则英、法、俄、美,都有许传教的明文,《北京条约》第六款,又规定将前此充公的天主堂均行发还。教士得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房屋,教禁至此,始全解除,然是年,江西、湖南两省,即有闹教之事。此后教案迭起,而一八七〇,即同治九年天津一案,尤为严重。此案因谣传教堂迷拐人口而起。法国领事丰大业,以枪击天津知县刘杰,不中,为人民所殴毙。并毁教堂、医院,教民、洋人死者二十余人。法人必欲以刘杰及天津府张光藻、提督陈国瑞抵偿,调军舰至津迫胁。中国舆论,亦有主战的。曾国藩以署直督往查办,力主持重。结果,将张光藩、刘杰遣戍,滋事之人,正法者十五,军流者四,徒者十七,国藩因此,大为清议所不直。然当时情势,实极危急。国藩赴津之时,至于先作遗书,以诫其子。其情势亦可想见了。

注871 如香药、犀、象等。

注872 外人排斥华工,起于一八七九年,美国嘉理福尼省的设立苛例;其后一八九八年,檀香山属美,一九〇二年菲律宾属美,都将此例推行;南洋等处,设立苛例,以待华侨者,亦属不少。

猜你喜欢
  卷一三二 宋紀十四·司马光
  卷二十四·吴广成
  纲目续麟卷一·张自勋
  补遗卷第五·徐鼒
  卷之九·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纪昀
  八○四 谕校书错误之皇八子永璇等俱着分别罚俸或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提要·胡一桂
  朱文略传·李延寿
  艾万年传·张廷玉
  提要·沈枢
  卷二百五十·杨士奇
  卷一百十五·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楹联散话·梁章钜

    《浪迹丛谈》中散见联话焦山初到邗上,知好即欲招游焦山。忆官苏藩时,以开坝催漕诸役,盖无岁不登金、焦。又于乙未年曾偕逢儿、暎儿信宿焦山松寥阁,备领山中胜事,辄为神往。或言焦山古名樵山,因汉处士焦光隐此,故名。罗茗香曰

  • 第一折·佚名

    (外扮魏公子领丑郑安平、卒子上)(魏公子诗云)始祖成周号毕公,不知何代失侯封。一自三卿分晋后,大梁惟我独称雄。某乃魏昭公太子申是也。始祖毕公,乃文王第十三子,武王之弟,分封于魏。已后失职,辅佐晋文公为卿。至周威烈王之

  • 楚辞集注卷第二·朱熹

    九歌第二【离骚二至十二】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汜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旣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旣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

  •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礼八·张廷玉

        ◎礼八   册皇后仪 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册亲王及王妃仪 皇帝 加元服仪 册皇太子皇子冠礼品官冠礼 庶人冠礼   册皇后仪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

  • 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蔡东藩

      却说项王自刎以后,汉将争夺项王尸骸,甚至自相残杀,死了好几十人,结果是王翳得了头颅,吕马童与杨喜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体,持向汉王前报功。汉王命将五体凑合,果然相符,遂即分封五人,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一·乾隆

      后汉【起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共十二帝一百九十六年】  世祖光武皇帝  帝名秀字文叔南阳蔡阳【汉县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府枣阳县】人髙祖九世孙出自景帝子长沙定王【系见前】生之歳有嘉禾一

  • 卷之七十六·佚名

    洪武五年九月乙巳朔太常卿陈世举言古制凡修理宗庙则遣官祭告并祭土神今择日修筑太庙宫墙宜告祭告礼 上从之曰至日朕自祭告太庙用羊一豕一其土神则尔太常以一豕祭之○南海盗黑鬼为乱诏广东卫兵讨之败其众于马鞍山又败

  • 第一节由三藩市到天津·老舍

    我高兴回到祖国来,祖国已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而是崭新的,必能领导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走向光明,自由,与幸福的路途上去的伟大力量!第一节由三藩市到天津一、旧金山到三藩市(旧金山)恰好在双十节之前,中国城正悬灯结彩,预备

  • 七二一 湖广总督舒常奏缴湖北省第十次查获应毁各书折·佚名

    七二一 湖广总督舒常奏缴湖北省第十次查获应毁各书折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湖广总督臣舒常、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十次查获应毁各书,委员解缴,恭折奏闻事。窃照各种违碍书籍,湖北先经酌委敎职人员,各回原籍,向亲友家

  • 仪制二·徐松

    常参起居【宋会要】国朝之制,垂拱殿常朝,皇帝初座,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及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合门使以下。呈进目者。次三班使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等子弟充供奉官、侍禁、殿直,有旨令预

  • 论语通卷十·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通卷十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葢孔门自顔子以下頴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莫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胡氏曰以顔子之明睿则頴悟不足言以曽子

  • 书传卷四·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益稷第五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汝亦昌言者因臯陶之言以访禹也臯陶曰予未有知者犹曰吾不知其他也思日夜賛襄而已賛进也襄上也读如怀山襄陵之襄臯陶之意曰吾不知其他也思日夜进益

  • 卷四·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四宋 朱子 撰家礼四内治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似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

  • 禅苑瑶林注卷上·志明

    燕京大万寿寺无诤德谏注少林乐真子志明撰No-A嵩山少林错庵志明禅师。字伯昏。雅号乐真子。安州郝氏子。性忽绳墨。外简朴而内精慜。始为糠禅四祖。作贯花标月集。有洁首座者激砺。乃雉发。师香林净公受具。日夕咨参咨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三·宗喀巴

    如是了知精进三种违缘,修习对治。其未生修持,能令生起之顺缘,谓胜解力。若已生者能令不退之因,谓坚固力,修彼业时不欲断绝者,谓欢喜力。更以息舍力勤发精进。若于此理已得善巧,则于精进当发欣乐之力。兹当宣释。〔科〕午三依

  • 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丰

    道家养生学著作。明代张三丰撰,清代汪梦九辑,李西月重编,八卷。集中收录张三丰多种传记资料,对研究张三丰及其流派有一定价值。此外多为道论丹词,主要有:《大道论》、《玄机直指》、《道言浅说》、《玄要篇》等。其中《大道

  • 论语通释·焦循

    一卷,清焦循著。本书将《论语》的内容择出十五个专题,每题一篇进行通释。十五篇为:释一贯忠恕、释异端、释仁、释圣、释大、释学、释多、释知、释能、释权、释义、释礼、释据、释君子小人。该书认为,历代儒生释《论语

  •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十二天报恩品。属于密教杂密经十二天法之经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经末题名‘十二天仪轨’。十二天系指总摄一切天、龙、鬼、神、星宿、冥官等护持世间之诸尊。本经内容即依十二天之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