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朝通鉴博议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用力近四十年,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另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李文简诗集》等。《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对其作出论断,其目的是假借历史来论述南宋南渡的一些史事,专为南宋立言,陈述治理国家的得失等等,主张修人事以自强,并极力支持孝宗加强兵备,抗击金兵。他向孝宗提出的许多见解,体现了他那以立国根本为先,修人事、强兵备、富国家的爱国思想,这也是李焘写此书的用意。《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有振绮堂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六朝通鉴博议》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六朝通鉴博议卷一
(3)六朝通鉴博议卷二
(4)六朝通鉴博议卷三
(5)六朝通鉴博议卷四
(6)六朝通鉴博议卷五
(7)六朝通鉴博议卷六
(8)六朝通鉴博议卷七
(9)六朝通鉴博议卷八
(10)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11)六朝通鉴博议卷十
(12)提要
(13)六朝通鉴博议卷一
(14)六朝通鉴博议卷二
(15)六朝通鉴博议卷三
(16)六朝通鉴博议卷四
(17)六朝通鉴博议卷五
(18)六朝通鉴博议卷六
(19)六朝通鉴博议卷七
(20)六朝通鉴博议卷八
(21)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22)六朝通鉴博议卷十

猜你喜欢
  李文忠公事略·梁启超
  韩忠献公遗事·强至
  书湖州庄氏史狱·翁广平
  通鉴问疑·刘羲仲
  庙学典礼·佚名
  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张廷玉
  武宗外纪·毛奇龄
  明仁宗实录·杨士奇
  制府杂录·杨一清
  先进遗风·耿定向
  求野录·邓凯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缪荃孙
  东溟奏稿·姚莹
  甲申纪事·赵士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折·杨梓

    (徐茂公上)老夫徐茂公是也,为尉迟公搅了功臣筵宴,如今贬去职田庄闲居。今日众公卿每在十里长亭与他饯行,须索走一遭去也。(尉迟上)家童,你把奶奶的车儿先行著,我和你且慢慢的行。(童)理会得。爹爹,孩儿想来,爹爹也曾受苦来,那

  • 卷六十九·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六十九目录【一百字】念奴娇【下】石孝友姚勉林正大【三首】文天祥【二首】李彭老王奕柴望王易简董嗣杲王梦应邵博范端臣姚卞梁栋沈刚孙僧挥【二首】僧仲璋葛长庚【二首】李清照

  • 卷539 ·佚名

    周端臣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周端臣 毋忽诗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王祎

    唐代宗皇帝广德元年春正月癸未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以新旧纪修】壬寅流来瑱于播州寻杀之【以吕祖谦标目修】史朝义奔幽州其将田承嗣以莫州李懐仙以范阳降朝义自杀闰月以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懐仙为卢龙节度使承嗣为魏

  • 第三十回 晋灭唐汉继晋郭氏周承·黄士衡

    词曰: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却说后唐庄宗李存勖,本姓朱耶,沙陀人。祖赤心,赐姓名李国昌。父克用,破黄巢以功封晋王。及存勖袭封

  • 卷之二·姚莹

    会商台湾夷务奏鸡笼破获夷舟奏(夹片)夷船再犯鸡笼官兵击退奏(夹片)出剿嘉义逆匪部署郡城奏(夹片)南路匪徒响应遣员击破奏南北路逆匪首从就捦地方平定奏(夹片)谢赏戴花翎恩奏南北两路已平撤兵回郡奏遵旨严讯夷供覆奏(夹片)查明鸡

  • 卷四十九·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九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侍从上仁宗乞侍从与闻边事 余 靖臣窃见朝廷每有契丹遣使到阙元昊差人来朝大臣商量唯欲秘密两制两省御史中丞已下虽名侍从供奉之官当时并不闻知及处置既了纵或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 洪武十三年夏四月辛酉朔,享太庙。 甲子,诏仪鸾司凡随驾校尉尝犯罪有杖瘢者,悉放为民。 乙丑,命礼部侍郎刘崧署吏部尚书。 赐京民钞,以丁多寡为差,孤独老疾者倍之。 丁卯,减两淮都转运盐使

  • 周书·立政·佚名

    周公作《立政》。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

  • 浮邱子卷十二·汤鹏

      释忧  浮邱子曰:凡天下国家之运,有亟太平之时,有渐销耗之时,有大震荡悲骇之时,有小从容苏息之时。凡为天下国家者之心,有亟太平而料危乱;有渐销耗而坐娱嬉;有大震荡悲骇,而保任戒惧,卒赖以全;有小从容苏息,而侈然自足,暨于不

  • 论语集编卷六·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先进第十一【此篇多评弟子贤否凡二十五章胡氏曰此篇记闵子骞言行者四而其一直称闵子疑闵氏门人所记也】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程

  • 度心术译文·李义府

    上智者御心,下智者御力!站在我们上方的人,都懂得中国谋学宝库中这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方法。李义府此人从度心、御心、擒心、纵心、夺心,诛心等十个方面,将看似繁难复杂的“度心之术”,变得简单且有很强的操作

  • 卷三·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易周易系辞上第七○疏有以简编重大是以分之【有疑惟字误】或以上篇论易之大理下篇论易之小事者理必不通【下理事二字互误】第一章天尊节注乾坤其易之门户【释文无户

  • 轻重第十四·桓宽

    【题解】轻重之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内容包括比较广泛,举凡古代封建国家权衡轻重所采取的政治、经济、财政、贸易的政策或措施,均属于这一理论的应用范畴。这次盐、铁会议中,突出地反映了汉武帝所制定的

  • 卷四百一十·佚名

    △第二分行相品第九之二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三摩地不异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不异三摩地。三摩地即是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即是三摩地。若三摩地若菩萨摩诃萨於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者,诸菩萨摩诃萨云何於一切法如实了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七·窥基

    窥基撰三身义林三身义。略以五门分别。一辨名。二出体。三开合废立。四因起果相。五诸门分别。第一辨名者。佛地经说。自性法.受用.变化差别转。金光明经第二卷三身品说。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

  • 梓人遗制·薛景石

    《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木质机械设计专著。薛景石著。书虽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定稿,但始终未能正式刊印,仅以稿本或个别传抄本面世,流传不广。及至明代,知者愈少,只剩一本入藏于明之内府,后被收录在 《永乐

  • 五代会要[标点本]·王溥

    三十卷。五代王溥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闻,分类记述其典章制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