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宋自仁宗以前,和辽、夏的关系,已见第三十一章。神宗时,对辽还保守和平,对夏则又开兵衅。夏元昊死于一〇五一年,子谅祚立。十六年而死。子秉常立,年方三岁。是年,宋鄜(fū)州注511将种谔袭取绥州。明年,为神宗元年,夏人请还前此所取塞门、安远两寨,注512以换取绥州。神宗许了他。而夏人并无诚意。于是改筑绥州,赐名绥德。又进筑了许多寨。夏人遂举兵来犯。神宗用韩绛、种谔,以经营西边,迄不得利。而开熙河之议起。熙河是现在甘肃南部之地。唐中叶后,为吐蕃所陷。后来虽经收回,而蕃族留居其地的很多。大的数千家,小的数十百家为一族。其初颇能助中国以御西夏,后来亦不免有折而入之的。神宗时,王韶上平戎之策。说欲取西夏,必先复河湟。王安石主其议,用为洮河安抚使。王韶就把熙、河等州,注513先后恢复,建为一路。时在一〇七三年。其后八年,有人说秉常为其母所囚。神宗乃发兵五路,直趋灵州。未能达到。明年,给事中徐禧城永乐,注514又为夏人所败。这两役,中国丧失颇多。一〇八六年,为哲宗的元年。是岁,秉常死,子乾顺立。来归永乐之俘。当时执政的人,不主张用兵,就还以神宗时所得的四个寨。而夏人侵寇仍不绝。于是诸路同时拓地进筑。夏人国小,不能支持,乃介辽人以乞和。一〇九九年,和议成。自此终北宋之世,无甚兵爨。

天下事最坏的是想侥幸。宋朝累代,武功虽无足称,以兵力论,并不算薄。然而对辽终未敢轻于启衅。实以辽为大国,自揣兵虽多而战斗力实不足恃之故。徽宗时,民穷财尽,海内骚然。当时东南有方腊之乱。虽幸而打平,然而民心的思乱,兵备的废弛,则已可概见了。乃不知警惕,反想借金人的力量,以恢复燕、云,这真可谓之“多见其不知量”了。宋朝的交通金人,起于一一一八年。所求的,为石晋时陷入契丹故地。金太祖答以两国夹攻,所得之地即有之。一一二二年,童贯进兵攻辽,大败。是岁,辽秦晋国王淳死。辽人立天祚帝次子秦王定。尊淳母萧氏为太后,同听政。辽将郭药师来降。童贯乘机,再遣兵进攻,又败。贯大惧,遣使求助于金。于是金太祖从居庸关而入,注515攻破燕京。辽太后和秦王都逃掉。明年,而金太祖死,弟太宗立。是时,辽天祚帝尚展转西北。传言夏人将遣兵迎致。金人分兵经略。夏人亦称藩于金。至一一二五年,而天祚帝卒为金人所获。辽朝就此灭亡。宋朝去了一个和好百余年的契丹,而换了一个锐气方新的女真做邻国了。

以契丹的泱泱大风,而其灭亡如此之速,读史的人,都觉得有点奇怪。然而这亦并无足异。原来契丹的建国,系合三种分子而成:即(一)部族,(二)属国,(三)汉人州县。(二)、(三)的关系,本不密切。便(一),也是易于土崩瓦解的。国民没有什么坚凝的团结力,仅恃一个中心人物,为之统驭;这个中心人物而一旦丧失,就失其结合之具;一遇外力,立即分崩离析,向来的北族,本是如此的,契丹也不过其中之一罢了。

当金人初起兵时,其意至多想脱离辽人的羁绊,而自立一国。说这时候,就有灭辽的思想,是决无此理的。辽人的灭亡,全是自己的崩溃。在金人,只可谓遭直天幸。然而虽有如此幸运,而灭辽之后,全辽的土地,都要经营,也觉力小而任重,有些消化不掉了。所以燕云的攻克,都出金人之力,而仍肯以之还宋。但是金人此时,亦已有些汉人和契丹人,代他谋划了。所以其交涉,亦不十分易与,当时金人提出的条件是:燕京之得,全出金人之力,所以应将租税还给金人。营、平、滦三州,都非石晋所割,注516所以不能还宋。交涉久之,乃以宋岁输金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别输燕京代税钱一百万缗的条件成和。于是燕云之地,金人都次第来归。平心而论,以这区区的代价,而收回燕云十六州,如何不算是得计?然而营、平、滦三州的不复,却不但金瓯有缺,而且是种下一个祸根。这不得不怪交涉的人的粗心,初提条件时,连这一点都不曾想到了。于是金人以平州为南京,命辽降将张觉守之。金人这时候,所有余的是土地,所不足的是人民。尤其是文明国民,若把他迁徙得去,既可免土满之患,又可得师资之益,真是一举两得。于是还宋燕京之时,把人民都迁徙而去,只剩得一个空城。宋人固然无可如何。而被迁徙的人民,颠沛流离,不胜其苦。路过平州,乃劝张觉据城降宋。张觉本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就听了他们的话。而宋朝人亦就受了他。等到金人来攻,张觉不能守,逃到燕山。注517金人来质问,宋人又把张觉杀掉,函首以畀金。徒然使降将离心,而仍无补于金人的不满。一一二五年,金人遂分两道入寇。

【注释】

注511 今陕西鄜县。

注512 塞门,在今陕西安塞县北。安远,在今甘肃通渭县境。

注513 熙州,今甘肃狄道县。河州,今甘肃导河县。

注514 城名,在今陕西米脂县西。

注515 在今河北昌平县西北。

注516 营、平二州,见上章。滦州,今河北滦县,系辽人所置。

注517 宋得幽州之后,建为燕山府。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杨素弟约 从父文思 文纪·魏徵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八十八·柯劭忞
  东汉会要卷九·徐天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五·佚名
  ◎宣南奸杀案·李定夷
  第三四八认充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六·佚名
  九六 卧治时代·周作人
  卷十·欧阳昱
  王仔昔传·脱脱
  马经纶传·张廷玉
  中法互定广州湾租界条约·佚名
  卷一百六十二·雍正
  玉坡奏议巻四·张原
  252.郑成功收复台湾·林汉达
  卷二·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协计·周履靖

    【浪淘沙】〔老旦上〕淸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贫尼极乐庵庵主是也。这庵是柳衙香火祠。衙内有故。便与他礼诵祈申。刮些斋施。今日中秋。明日旣望。连値小姐与奶奶诞日。

  •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臧懋循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元)无名氏撰●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老尉迟鞭对鞭当场赌胜 正名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第一折〔冲末扮刘季

  • 苏颋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苏颋(670—727 )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武则天朝进士,袭封许国公。开元间居相位时,与宋璟合作,共理政事,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 当时和张说(封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原有集,已佚,现存《苏廷硕集》,系后人

  • ●卷一百四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四十。   起建炎四年六月十一日辛已,尽七月十七日丁巳。   程昌寓;鼎沣州镇抚使兼知鼎州。   程昌寓;家傅曰:建炎元年八月公以京西转运判官入为尚书吏部郎官自南都扈从至维扬与时宰论事不合出地蔡二年

  •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十二月。甲戌。谕内阁、御史瑞霖奏、请于城内添设练勇局一摺。稽查巡缉。本系步军统领衙门专责。若如所奏窃盗肆行。尚复成何事体。着步军统领等、督饬将弁。实力稽查。不准稍有懈弛。以期除莠安

  • 第一五三详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佚名

    新竹知县方,详请邮政总局,将案情转详于巡抚刘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请察核转详事。本年四月十六日,奉宪台札开:「奉爵抚宪批本总局详,台湾北路右营新竹翁游击(云云照札叙至)此札

  • ●第二卷 刑案(下)·缪荃孙

    清伪总督黄毓骐案 顺治五年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奏:“自金逆之叛,沿海一带与舟山之寇止隔一水,故密差中军各将稽察奸网,擒到伪总督黄毓麒并家人袁五,搜获铜铸伪关防一颗,反诗一本,供出江北窝党薛继周等,江南王觉生、钱谦

  • ·与台阳属吏书·丁曰健

    我辈出身加民,除莠安良,原分内应为之事。如不能弭患于未萌,以致糜帑殃民,方引罪之不暇,遑曰计功。仰荷圣恩垂念海外宣劳,无不准其请奖;而或因以饰词取巧,清夜实属难安。然得之昭昭,终失之冥冥。仆阅历宦场将三十

  • 独孤永业传·李延寿

    独孤永业,字世基。原来姓刘,中山人。母亲改嫁独孤氏,他因年幼跟随母亲,被独孤氏家收养,便从了他们家的姓。天保初年,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他精于文字和筹算,又能歌善舞,很被文宣帝所赏识。  后来,他任济州刺史、河阳行台左丞,很

  • 卷三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五治河三【附】运河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六月戊戌先是上以每年漕运迟滞命大理寺卿贝和诺往漕河封闸蓄水故粮艘抵通较速於昔至是贝和诺

  • 卷一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选举志九八旗科第题名八【历科武举二】乾隆元年丙辰科汉军赵汝谦【方天相佐领】 张允师【卢承家佐领】刘德成【高应翽佐领】 时顺【包衣富拉

  • 蕃夷一·徐松

    辽上【宋会要】契丹,匈奴之种也。世居潢水之南,南距幽州千七百里,本鲜卑之地。君长姓大贺氏,有八部。唐光启后,其王钦德乘中原多故,侵略诸部,达靼、奚、室韦咸被驱役,由是(放)[牧]帐浸盛。钦德政衰,别部酋长邪律阿保机代其位。

  • 總序·佚名

    ○王諱懌字樂天。成宗大王第二子,母妃貞顯王后尹氏。燕山昏虐,宗社將危,衆議推戴。性仁孝勤儉,善於聽斷。謹祀、恤民,恭以接下,優納諫諍。誠心事大,終始不替,不崇信異端,不好遊畋、聲色,玩戲奢靡之事,亦不留心。中年好學、樂善,銳

  • 朱子語類原序·黎靖德

        晦庵朱先生所與門人問答門人退而私竊記之先生没其書始出記錄之語未必盡得師傳之本旨而更相傳寫又多失其本真甚或輒自刪改雜亂訛舛幾不可讀李君道傳貫之自蜀來仕于朝博求先生之遺書與之游者亦樂為之搜訪多得記

  • 未通第十五·桓宽

    【题解】本篇就与抗击匈奴侵扰的自卫战争密切相关的赋税和徭役问题,展开辩论。&ldquo;未通&rdquo;,即篇中&ldquo;未通于计&rdquo;的缩词。这是御史对文学&ldquo;盐、铁何福&rdquo;的说法的驳斥。御史曰:内郡人众,水泉荐草

  • 卷四·佚名

    阿差末菩萨谓舍利弗言:菩萨习智入於诸法。故无所著是名曰慧。有十六事不与慧合。何谓十六。用无明故而起阴阳。从生老死皆不与慧同。诸所作为亦不同尘。亦复不与六十二见而杂错也。不自贡高亦不卑己。有利无利若誉若谤

  • 卷之十六·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小庵密禅师法嗣 二仰圆钦禅师 禾之秀水人。遍参诸方。毫无所契。入西京。谒小庵於旅舍。庵问。浙中有个伶俐人。汝还见么。师曰。圆钦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