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我国现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而追溯皇古之世,则其为立国之主的,实在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这个在现在,还是待解决的问题。从前有一派人,相信西来之说。他们说:据《周官·大宗伯》和《典瑞》的郑注:古代的祭地祇(qí),有昆仑之神和神州之神的区别。神州是中国人现居之地,注9则昆仑必是中国人的故乡了。昆仑在什么地方呢?《史记·大宛(yuān)列传》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tián)。”“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这所指,是现在于阗河上源之山。所以有人说:汉族本居中央亚细亚高原,从现在新疆到甘肃的路,入中国本部的。然而郑注原出纬书。纬书起于西汉之末,不尽可信。河源实出青海,不出新疆。指于阗河源为黄河之源,本系汉使之误;汉武帝乃即仍其误,而以古代黄河上源的山名,为于阗河上源的山名,其说之不足信,实在是显而易见的。汉族由来,诸说之中,西来说较强;各种西来说之中,引昆仑为证的,较为有力;而其不足信如此,其他更不必论了。民族最古的事迹,往往史籍无征。我国开化最早,又无他国的史籍,可供参考。掘地考古之业,则现在方始萌芽。所以汉族由来的问题,实在还未到解决的机会。与其武断,无宁阙疑了。注10

现在所能考究的,只是汉族既入中国后的情形。古书所载,类乎神话的史迹很多,现在也还没有深切的研究。其开化迹象,确有可征的,当推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异说亦颇多。似乎《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为五帝之说,较为可信。注11燧人、伏羲皆风姓。神农姜姓。黄帝姬姓。燧人氏,郑注《易纬通卦验》,说他亦称人皇。而《春秋命历序》说:人皇出旸(yáng)谷,分九河。注12伏羲氏都陈。神农氏都陈徙鲁。黄帝邑于涿(zhuō)鹿之阿(ē),注13据地理看来,似乎风姓、姜姓的部落在河南,姬姓则在河北。燧人氏,《韩非子》说他,因“民食果蓏(luǒ)蜯(bàng)蛤(gé),腥臊多害肠胃”,乃发明钻木取火之法,教民熟食。注14这明是搜集和渔猎时代的酋长。伏羲氏,亦作庖犧(páoxī)氏。昔人释为“能驯伏牺牲”,又释为“能取犧牲,以充庖厨”,以为是游牧时代的酋长。然而“伏羲”二字,实在是“下伏而化之”之意,见于《尚书大传》。注15其事迹,则《易·系辞》明言其作网罟(gǔ)而事佃渔。其为渔猎时代的酋长,亦似无疑义。从前的人,都说人类的经济,是从渔猎进而为游牧,游牧进而为耕农。其实亦不尽然。人类经济的进化,实因其所居之地而异。大抵草原之地,多从渔猎进入游牧;山林川泽之地,则从渔猎进为耕农。

神农氏,亦称烈山氏。“烈山”二字,似即《孟子》“益烈山泽而焚之”的烈山,注16为今人所谓“伐栽农业”。则我国民族居河南的,似乎并没经过游牧的阶级,乃从渔猎径进于耕农。黄帝,《史记》言其“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确是游牧部落的样子。涿鹿附近,地势亦很平坦,而适宜于游牧的。我国民族居河北的,大约是以游牧为业。游牧之民,强悍善战;农耕之民,则爱尚平和;所以阪(bǎn)泉涿鹿之役,炎族遂非黄族之敌了。注17

阪泉涿鹿,昔人多以为两役。然《史记·五帝本纪》,多同《大戴礼记》的《五帝德》、《帝系姓》两篇,而《大戴礼记》只有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文,更无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而且蚩尤和三苗,昔人都以为是九黎之君。注18而三苗和炎帝,同是姜姓。又阪泉、涿鹿,说者多以为一地。注19所以有人怀疑这两役就是一役;蚩尤、炎帝,亦即一人。这个亦未可断定。然而无论如何,总是姜姓和姬姓的争战。经过此次战役而后,姬姓的部落就大为得势。颛顼、帝喾、尧、舜,称为共主的,莫非黄帝的子孙了。注20

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了。

【注释】

注9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之说:“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yíng)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衍说虽荒唐,然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则其名自非杜撰。《淮南子·地形训》,叙九州之名,其一亦为神州。

注10 论汉族由来的,以蒋智由的《中国人种考》搜采为最博。近人蒙文通所撰《古史甄微》,则立说甚精。如喜研究,可以参看。

注11 三皇异说有四:(一)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人,亦各万八千岁。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原注:“出《河图》及《三五历》。”《河图》纬书。《三五历》乃徐整所著,亦据纬书立说。(二)《白虎通》正说用《尚书大传》。又列或说,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三)《礼记·曲礼正义》引郑玄注《中候敕省图》:引《运斗枢》,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四)《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wǎn)等议帝号,说:“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索隐》说:“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伏生系秦博士之一。《大传》说:“燧人以火纪,火太阳,故托燧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神农悉地力,种谷蔬,故托农皇于地。”则第四说与《大传》同。《补三皇本纪》述女娲事,说“当其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云云。上言祝融,下言女娲,则祝融、女娲系一人。第二第三,亦即一说。五帝异说,惟郑玄谓德合五帝座星的,即可称帝,于黄帝、颛顼之间,增入一少昊。见《曲礼正义》。

注12 参看《古史甄微》六。

注13 旸谷见《书·尧典》。古文说以为即今之成山,今文说谓在辽西。可看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九河,即后来禹所疏的九河,为黄河下流。陈即春秋时的陈,鲁即春秋时的鲁,见第九章。此等都系以后世的地名述古事的。涿鹿,山名。服虔说在涿郡,就是现在河北的涿县。别一说在上谷,则是汉朝的涿鹿县,今为县,属察哈尔。此说恐因汉朝的县名而附会,不如服虔说的可信。

注14 《五蠹(dù)篇》。

注15 “羲”“化”两字古同韵。

注16 亦作厉山,“厉”“烈”同音,《括地志》以为即春秋时的厉国,地在今湖北随县,恐亦因同音而附会,不甚可信。

注17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氏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既说神农氏世衰,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未免矛盾。所以有人疑以蚩尤、炎帝,即是一人。

注18 《书经·吕刑》释文引马融说:“蚩尤,少昊之末九黎君名。”《战国策·秦策》高诱注同。参看第一编第二章。

注19 《史记集解》引皇甫谧,谓阪泉在上谷。又引张晏,谓涿鹿在上谷。《正义》引《晋太康地理志》,又谓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案以涿鹿为在上谷,固不足信,然诸说都谓涿鹿阪泉,都在一地,则必古说如此,后人乃将汉代涿鹿县附近的水,附会为阪泉。

注20 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大戴礼记·帝系姓》,五帝的系图如下。其间代数,或不足信,说颛顼以后,都出于黄帝,大约是不诬的。因为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系,都有专记他的史官,即《周官》小史之职

猜你喜欢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范晔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卷之四百三十·佚名
  卷二·王明清
  九十二 曹寅奏请圣安恭祝万寿圣节摺·佚名
  七二二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馆哈密瓜人员名数单·佚名
  卷七十一·班固
  闽语一·查继佐
  武昌王刘浑传·沈约
  徐鹿卿传·脱脱
  一四八、孔穿与公孙龙辨于平原君所考·钱穆
  第五十一章 第五战区初期防御战·李宗仁
  卷七·曾巩
  献贼纪事略·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汪广洋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凤池吟稿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十    明 汪广洋 撰七言絶句过丛山关观孙炎题壁空翠深深啼竹鸡丛山塞口日沈西数行大字光如漆知是孙炎醉後题句曲山中闻说昌阳可引年便从句曲种秋烟茅

  • 卷57 ·佚名

    仇远 和刘君佐韵寄董静传高士 雪暗江湖入暮年,何人苇外小延缘。 水痕不动玉平岸,春意欲回老满天。 懒出恐消桐屐蜡,醉吟忘上苧袍船。 行当归学林和靖,结屋梅根伴鹤眠。 仇远 和南仲见寄 儒冠

  • 卷四·佚名

    台湾诗钞卷四阮元孙尔准查元鼎王衢陈维英杨浚阮元元,字伯元,号艺台;清江苏仪征人。嘉庆中,尝两任浙江巡抚,督饬李长庚等攻剿浙、闽、粤「海盗」蔡牵等各帮甚力。着有「揅经室集」,有诗。戊辰五月办贼至宁波,为前提督壮烈伯李

  • 卷之九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秋七月。癸亥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奏、清厘呼兰等处浮多熟地。派员清丈其私垦荒边。并

  • 卷十·佚名

    张养浩时政书奉政大夫、监察御史臣某,谨斋沐信宿,昧死奉书皇帝陛下:伏闻御史,言官也。人君深居九重,耳目有不及者,设监察御史言之。是知御史者实朝廷耳目,人主所倚,以为聪明者也。伏自世祖皇帝立御史台,迨今五

  • 董绍传·魏收

    董绍,字兴远,新蔡鱼同陽人。少年好学,颇有文义。起家任四门博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国子助教、积射将军、兼中书舍人。对问善辩,被世宗所赞赏。豫州城人白早生举城南叛,帝诏让董绍前去慰劳。到上蔡,被敌人袭击,把他囚送江东,锁禁

  • 王审知传·薛居正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亲王恁,一生务农。唐朝广明年间,黄巢攻进京城,江、淮一带盗贼蜂起,有叫王绪的盗贼头头,自称为将军,攻陷固始县。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当时是县里辅助的官员,王绪任用他做军正。蔡州贼寇秦宗权任命王绪

  • 许琰传·张廷玉

    许琰,字玉仲,苏州府吴县人。年幼即性情纯厚,曾刮自己臂上肉为父治病。为生员时,胸怀坦白,无拘无束。闻京师陷落,崇祯帝殉难,伤心恸哭,誓举义军复仇。他去联络乡绅,都不响应。端午节那天,路过友人家,请他饮酒,他把酒摔在地上大骂道

  • 《易经》·皮锡瑞

    论变易不易皆之大义治经者当先知此经之大义,以易而论,变易不易比大义所在,二者当并行不相悖。《周易正义》第一论易之三名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署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

  • 卷二十八·汪克宽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二十八元 汪克寛 撰定公下【辛敬王二丑十年】十年【晋定十二齊景四十八衛靈三十五蔡昭十九鄭聲公勝元年曹陽二陳閔二杞僖六宋景十七秦惠公元年楚昭十六吳闔廬十五】春王三月及齊平【

  • 学蔀通辨卷之十·陈建

    终编上此卷所载心图心说明人心道心之辩而吾儒所以异于禅佛在此也此正学之标的也心:仁义礼智德性义理道心虚灵知觉精神气禀人心虞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张子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愚按性即道心也知觉即人心也此论心之的也

  • 第41章&nbsp;儒行·戴圣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先生的衣服,大概是儒者特有的衣服吧?”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就穿鲁国的逢掖之衣;长大了住在宋国,就戴殷代的章甫之冠。我听人们说:君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学问要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不求与众不同。我

  • 大雲初分电光转健度第十二·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大雲电光法门。唯愿如来。广分别说。佛言:善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六通法门。功德法门。宝光法虚空精进法门。藏法门。戒调法门。功德藏法门。断疑法门。琉

  • 第十五品 无碍解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四无碍解者,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于义之智为义无碍解。于法之智为法无碍解。于其法之辞、说明智是词无碍解。于诸智之智是辩无碍解。四无碍解者,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

  • 法华游意·吉藏

    唐代释吉藏撰。《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闻,故对天台师说一乘因果为宗之义有所反驳。与吉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