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使社会变动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要问这句话,我们在现在,只得回答道是文化。而教育和学术,是文化变动的根源。所以这两者,和社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中国的新式教育,虽然导源清末,然既存有奖励章程,则仍然未脱科举的意味。所以正式的新教育,实在要算从民国时代开始。民国的厘定学制,事在元年七月间。先是,已把清代的奖励章程停止。又通令:凡学堂都改称学校。至是,将旧制的初等小学,改称国民学校,其期限为四年。国民学校以上为高等小学,其期限为三年。更上为中学,四年。大学分文、理、法、商、工、医六科。预科二年,本科三年,相当于高等小学的,有乙种实业学校;相当于中学的,有甲种实业学校;期限均同。和高小及中学相当的补习学校,则期限均为二年。师范较中学,多预科一年。和大学相当的高等师范,期限为三年;专门学校为四年;均有预科一年。十一年,又将学制改革。把教育分做三个阶段。小学教育,初级四年,高级二年。中学教育,初级高级各三年。师范、职业学校同。大学六年,专门学校四年,高师改为师范大学。十一年的学制,得设单科大学。十八年,又改大学为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医科年限五年,余均四年。有三学院的,乃得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专门学校,期限为二或三年。又增特别、幼稚、简易各种师范。特别师范,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期限一年。幼稚师范,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期限二年或三年。简易师范,初级中学毕业生一年。高级小学毕业生四年。私人不准设立师范学校。自大学以上为研究院,为研究学术的机关。其期限无定。此外如民众学校及各种补习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讲演所、体育场等,则均属于社会教育的范围。留学外国的,自清季即甚盛。其时因路近费省,又文字较易学,往日本的最多。民国以来,则赴欧、美者渐众。其中公私费的都有。因庚子赔款,美国首先退还,规定作为派遣学生赴该国留学之用,所以赴美者尤盛。

中国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本来亦很精深。惟对于自然科学,则较诸欧、美各国,瞠乎其后。而欧美各国,对于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亦有取自自然科学的。中国对于自然科学,既然落后,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自亦不逮他人了。这是今日急当采取他人,以补我之所不足的。西学初输入时,中国人未能认识其真价值,只是以应用的目的,去采取它。所以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此时所得,只是一点微末的技能罢了。戊戌以后,渐知西人政治、法律、经济、教育诸端,都有可取之处。然仍未能认识科学的真价值。科学的认识,不过是近二十年来之事。到此,才算能真知道西人的长处。所以中国人和西人交接虽早,而其认识西人则甚迟。知道科学方法之后,则一切学问,都可以焕然改观。所以近来研究之家,所利用的材料,虽然有时甚旧,然其结论,亦就和前人判然不同了。这才是中国学问真正的进步。现在还正值开始。将来研究得深了,或者突飞进步,能有所新发现,以补现今东西洋学术的不足;或者竟能别辟途径,出于现世界上所有的学术以外,都未可知的。

研究学术和普及教育,都要注意于其工具。工具是什么?这是一时很难列举的,然而语言、文字,要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我国的语言,实在是很统一的。但因地域广大,各地方的方音不同,所以词类语法,虽然相同,而出于口,入于耳,还是彼此不能相喻。又历代的言语,不能没有变迁;而文人下笔,向来务效古语;于是普通的文字,亦为普通人所不能了解。虽亦有径用口语,笔之于书的,然其范围甚狭,只有佛家及理学家不求文饰的语录,官府晓谕小民的文告,慈善家劝导愚俗的著述,以及本于说书的平话用之而已。感于中国文字认识之难,而思创造音符,以济其穷者,久有其人,如清末劳乃宣所造的官话字母,便是其一例。民国以来,教育部知道汉字不能废弃,而读音则不可不统一。乃召集一读音统一会,分析音素,制定符号,以供注音之用。于七年公布。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可渐渐革除了。所以最近的文学,确亦别饶一种生趣,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旧文学亦自有其用,谓其可以废弃,则又系一偏之论了。

猜你喜欢
  卷十三·浦起龙
  ●卷四·李攸
  第二十四回 孙待制空言阻西幸 刘美人徼宠继中宫·蔡东藩
  北征后录·金幼孜
  ●卷五·姚元之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六四七 军机大臣奏交馆阅查毛奇龄所著书籍情形并将原书夹签呈览片·佚名
  六二一 军机大臣奏将李侍尧等缴到《九十九筹》原封呈进销毁片·佚名
  卷二十一·高士奇
  绎史卷四十五·马骕
  周智光传·刘昫
  谢迁传·张廷玉
  卷四十一、囘部张格尔之役·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后愚鼓乐·王夫之

    《译梦》十六阕  调寄渔家傲 炼 己 弹剑中原歌虎踞,萧条万里寒光注。 一夜韶光花下雨,春可住,落花只在花开处。 乍遣夭桃开一度,天台流水无津路, 梦里邯郸归计阻,清无数,峨眉雪浪长江去。 黄 婆 婆子生儿七八个,人人解把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乾隆

      周  平王  【辛未】元年东迁【成王营洛邑平王徙都之谓之王城是为东周】始命秦为诸侯锡晋侯仇命  王避犬戎难东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王王封【襄公】为诸侯【爵为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

  • ●卷四 地理第三·徐时栋

    徐国地方五百里,是在今为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凤阳,与其泗州。泗州之北八十里,有古徐城焉。淮水在其南。其东南有涞水。济水迳其北。其西北有徐陂,历涧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淮。其北三十二里,则徐君葬焉。是有延陵季子挂剑之台

  • 法喜志卷三·夏树芳

    氷蓮道人 夏樹芳 輯寤斗居士 馮 定 閱白少傅白居易。字樂天。年十七登進士。憲宗朝極被寵遇。時事無不言。為當路所忌。遂擯斥不得施。乃放意文酒。東都所居。疏沼種樹。架石樓香山。鑿八節灘。自號醉吟先生。晚

  • 卷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二乾隆二十六年六月壬申命陞叙解送羊只之防领范时绶等上谕军机大臣曰阿桂奏范时绶由乌鲁木齐送羊一万三千只全抵伊犂办理妥协又恳于办送回空驼只后仍来伊犂効力等语范时绶前因解送

  • 赵[日巨火]传·魏徵

    赵[日巨火]字贤通,天水西人。 祖父赵超宗,魏国的河东太守。 父亲赵仲懿,尚书左丞。 赵[日巨火]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很孝顺。 十四岁,有人盗伐他父亲坟墓上的树,赵[日巨火]对墓痛哭,把伐木者扭送到官府。 他见了魏国

  • 唐文献传·张廷玉

    唐文献,字元征,华亭人。万历十四年(1586)的进士第一。授职为修撰,历任詹事。沈一贯借“妖书”事件倾轧尚书郭正域,行事很急切。唐文献与同僚杨道实、周如砥、陶望龄去拜会沈一贯道:“郭公如果不被赦免,人们说您实际上有意要

  • 第六节 僖宗再播迁·吕思勉

    僖宗入蜀,既由田令孜扈从,是时为西川者又系陈敬瑄,政权自仍在令孜之手。史言令孜,容有溢恶,其人亦匪无才,然局量太狭,与南北司皆如水火。宦官秉政,本为人情所不与,尽力协和,犹惧不济,而更专以钩心斗角为务。一人之智,安能胜天下之

  • 胡子衡齐卷三·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博辨上  弟子问于胡先生曰:孔子之亟称博学也,何哉?胡先生曰:博乎哉,博乎哉,知博者希也!夫伏羲所谓圣,非以结罟网、立庖厨而称也;轩辕所谓灵,非以教熊罴、推神策而擅也;神农所为神,非以察百药、斫耒耜而号

  • 尚书稗疏卷三·王夫之

    岳州王夫之撰商书汤诰商 亳 自契至汤号商而八迁都亳其名实淆乱注不能有画一之説乃所谓商者有二一曰商今陜西之商州舜封契之地也故诗曰帝立子生商而郑康成云商在太华之阳是已一曰商邱则今为县归徳府尧迁阏伯于此

  • 夏书·禹贡·佚名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济河惟兖州。九

  • 宣公·宣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冬十月乙亥,天王崩。【传】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

  • 卷六·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传(慧震弘礼)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冯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蕤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八[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杭州佛日山智才禅师法嗣澧州夹山灵泉自龄禅师姓周氏。宜兴人也。受业于本州福圣寺。十八具戒。志慕参游。造佛日才禅师法席。悟明心要。乃为

  • 十八部论一卷·世友

        陈真谛译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分别部品第十五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世。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

  • 法眼禅师十规论目次·文益

    序文  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第一  党护门风不通议论第二  举令提纲不知血脉第三  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第四  理事相违不分触净第五  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第六  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第七  不通教典

  • 张氏拙轩集·张侃

    宋代诗文别集。6卷。张侃著。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诗歌创作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志趣萧散,浮沉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吟诗自适、恬静不争之士。所作格律,亦多清隽园转,时有闲淡

  • 藏斋诗话·赵元礼

    “赵元礼好为诗,以余力为随笔。近复摘随笔中之谈诗者以为诗话”。《藏斋诗话》主要内容是谈诗论诗。一是,结合具体诗作,对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等唐宋诗词大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点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