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文化是逐渐扩大的。中国近塞诸民族,往往其初极为野蛮,经过若干年之后,忽崭然露头角。其政治兵力,和社会的开化,都有可观。这并非其部落中一二伟人所能为,而实在是其部落逐渐进化的结果。辽、夏、金的兴起,都是此例。

现在的热河,自秦、汉至唐,本系中国的郡县。不过地处边陲,多有异族杂居罢了。杂居在这区域中的异族,主要的是鲜卑。当两晋时,鲜卑部落纷纷侵入内地,独有所谓奚、契丹的,仍居住于西辽河上游流域,没有移动。注496南北朝时,契丹曾为柔然及高句丽所破。隋时,休养生息,渐复其旧。唐武后时,其酋长李尽忠造反,又遭破坏。于是其酋长大贺氏亡,遥辇(niǎn)氏起而代之。然亦积弱不振。到唐末,而其部落中有一伟人出,是为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旧分八部,部各有一大人。尝公推一大人司旗鼓。“及其岁久,或国有疾疫而畜牧衰。”则公议,更立其次。太祖始并八部为一。遂于九一六年,代遥辇氏,为契丹的君长。注497这时候,北方适无强部。于是太祖东征西讨,东北灭渤海,服室韦。西北服黠戛斯。西征回鹘,至于河西。其疆域,东至海,西接流河,北至胪朐(qú)河,注498南与中国接壤,俨然北方一大国了。

太祖初与李克用约为兄弟,后又背之,通好于梁,所以李克用很恨他。后唐之世,契丹和中国交兵。其时后唐兵力尚强,契丹不得逞。然而后唐的幽州守将周德威恃勇,弃渝关不守,平州遂为契丹所陷。注499至于营州,则唐朝设立都督府,本所以管理奚、契丹的。此时契丹盛强,唐室的威灵,久已失坠,其为所占据,更不待言了。太祖死于九二六年,次子太宗立。越十年,而石晋来求援,安坐而得燕云十六州。两河之地,遂为契丹所控制。

太宗是个粗才,所以入中国而不能有。先是太祖的长子名倍,通诗书,善绘画,又工医药等杂技,是个濡染中国文化极深的人。而太祖的皇后述律氏,不喜欢他。平渤海之后,封为东丹王,命其镇守东垂,东丹王浮海奔后唐。废帝败亡时,先杀之而后死。太宗死后,述律后又要立其第三子李胡。李胡暴虐,国人不附。于是契丹人就军中拥立东丹王的儿子,是为世宗。李胡发兵拒敌,给世宗打败。世宗在位仅四年。死后,太宗的儿子穆宗继立。沉湎于酒,不恤国事。中国当此时,很有恢复燕、云的机会,惜乎周世宗早死,以致大功不成。九六九年,穆宗被弑,世宗之子景宗立。在位十四年。子圣宗继之。圣宗年幼,太后萧氏同听政。圣宗时,为辽的全盛时代。澶渊之盟,即成于此时。一〇三一年,圣宗死,子兴宗立。年少气盛,于是有派人到中国来求割关南之举。中国遣富弼报使,反复争辩,才算把求地之议打消。此次所增岁币,中国和契丹,争论“纳”、“贡”两个字。《宋史》上说系用“纳”字,《辽史》上则说用“贡”字的,未知孰是。然而即使用“纳”字,也体面得有限了。兴宗时,算是契丹蒙业而安的时代。一〇五五年,兴宗死,子道宗立。任用佞臣耶律乙辛,政治始坏。一一〇一年,道宗死,孙天祚帝立。荒于游畋,于国事简直置诸不管。而东北方的女真,适于此时兴起,辽人就大祸临头了。

西夏是党项部落。唐太宗时,归化中国。其酋长姓拓跋氏。注500后裔思敬,以讨黄巢功,赐姓李。为定难节度使。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注501传八世,至继捧,以宋太宗时来降。尽献其地。而其族弟继迁叛去。九八五年,继迁袭据银州。明年,降于辽。一〇〇二年,又袭据灵州。明年,为蕃族潘罗支所杀。子德明立。三十年未曾窥边。然以其间西征回鹘,取河西,地益大,一〇三二年,德明子元昊立。立二年,遂反。至一〇四三年才成和。元昊定官制;造文字;设立蕃、汉两学;区划郡县;分配屯兵。其立国的规模,亦颇有可观。

金室之先,是隋、唐时的黑水靺鞨。注502渤海盛时,靺鞨都役属于他。渤海亡后,改称女真。注503在混同江以南的,系辽籍,谓之熟女真。以北的不系籍,谓之生女真。注504金朝王室的始祖,是高丽人。名函普。入居生女真的完颜部。劝解部人和他部的争斗。娶其六十未嫁之女。遂为完颜部人。生女真程度,本来很低,函普以高丽的文化教导之,才渐次开化。函普的曾孙献祖,徙居安出虎水,始筑室,知树艺。注505其子昭祖,渐以条教,统辖诸部。昭祖耀武,至于青岭、白山,入于苏滨、耶懒之地。至其子景祖,则统门、五国诸部,亦来听命。注506女真民族,渐有统一之望了。景祖始受辽命,为生女真部族节度使。其三子世祖、肃宗、穆宗,相继袭职。以至于世祖之子太祖,遂有叛辽之举。

女真人虽甚野蛮,然自渤海立国以来,业已一度的开化。更加以高丽人的启发,遂渐起其民族自负之心。当这时候,女真人的强悍,非辽人所能敌,女真人亦自知之。特苦于部族众多,势分而弱,不足以与辽敌。从景祖以来,诸部渐次统一,而金朝人的欲望,亦渐次加大。刚又遇着天祚帝的荒淫,年年遣使到海上去求海东青,注507骚扰无所不至,为诸部族所同怨。金太祖遂利用之以叛辽。金太祖的叛辽,事在一一一四年。兵一举而咸州、宁江州、黄龙府,次第陷落。注508天祚帝本是个不懂事的,得女真叛信,立刻自将大兵去征讨。兵未全到,闻后方有人叛乱,又忽遽西还。其兵遂为金人所袭败。东京亦陷落。注509天祚帝忽又把金事置诸度外,恣意游畋。而遣使与金议和。迁延不就。至一一二一年,金太祖再进兵,遂陷辽上京。旋辽将耶律余睹来降。金人用为向导,中京、西京,又次第陷落。南京拥立秦晋国王淳,注510亦不能自立。而宋人夹攻之兵又起。

【注释】

注496 奚在土护真河流域,就是现在的英金河。契丹在潢河、土河流域。潢河是现在的西剌木伦。土河是现在的老哈河。

注497 《五代史》只说契丹八部,共推一大人为主。《辽史》则大贺氏、遥辇氏相承为酋长,并非由八部公推。《唐书》亦同。大约契丹自有酋长,而实权则在八部大人。

注498 胪朐河,今克鲁伦河。

注499 渝关,今山海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

注500 大约是鲜卑人,在党项中做酋长的。

注501 夏州,今陕西怀远县。银州,今陕西米脂县。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宥州,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静州,在今米脂县西。

注502 黑水,今松花江。此江上源称粟末水,会嫩江东折后称黑水。

注503 避辽兴宗讳,亦写作“女直”。

注504 见《大金国志》。混同江,即黑水。

注505 今阿勒楚喀河。前此金人系穴居。

注506 青岭,未详。白山,今长白山。苏滨,即金后来之恤品路,地在今兴京西南,逾鸭绿江。耶懒,即金后来的曷(lǎn)路,今朝鲜咸州至吉州一带。统门,即“图们”异译,谓此水流域。五国部,在今朝鲜的会宁府,后来宋徽、钦二宗,被迁于此(据朝鲜金于霖《韩国小史》)。

注507 名鹰之名。

注508 咸州,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宁江州,今乌拉旧城,在吉林北松花江右岸。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

注509 辽南京析津府,即幽州。西京大同府,即云州。上京临潢府,在今热河开鲁县南。中京大定府,在今热河建昌县。东京辽阳府,即今辽宁辽阳县。

注510 兴宗次子耶鲁斡(wò)之子。

猜你喜欢
  畋猎第三十八·吴兢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叶德辉之文艺谈·李定夷
  皇王大纪卷三十八·胡宏
  第一九四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四·佚名
  卷五十七·郝经
  第二十九卷 仕绩 二 ○·缪荃孙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七·佚名
  庾荜传·姚思廉
  卷之十四  奉天靖難記四(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卷十五·佚名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卷第二·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鱼乐轩吟稿张维字仲钦延平人隆兴中通判建康府事乾道中广西经略安抚使太守马太卿防六老于南园贤侯美化行南国华发欣欣奉宴娱政绩已闻同水薤恩辉遂喜及桑

  • 卷四百八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七 明 曹学佺 撰 明诗次集二十一 刘泰 湖上春步 出门雨脚收西山翠如沐一鹭忽飞来点破湖光緑春暗花已空虑淡心自足固穷分所宜轻肥岂吾欲 喜徐勉仁至 灵鹊向我鸣隔户闻剥啄高士

  • 卷八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三齐已寄东林言之禅子闻思相送後幽院闭苔钱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可惜东窗月无聊过一年寒节日寄乡友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疎雨江天冷

  • 列传第四十四 郑羲 崔辩·魏收

    郑羲,字幼驎,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浑之八世孙也。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父晔,不仕,娶于长乐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气,而羲第六,文学为优。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显

  • 卷三十二·本纪第三十二·脱脱

        高宗九   三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以日食,不受朝。丁丑,雷。丁亥,免湖州增丁所输绢。夜,风雷雨雪交作。辛卯,诏江、浙官民户均输和市絁帛。壬辰,刘宝落节钺、福建路居住。丙申,大雨雪,给三衙卫士、行在贫民钱及

  • 圣安本纪卷之三·顾炎武

      昆山遗民宁人顾炎武着  十月乙卯朔,吏部尚书徐石麒罢。  马士英欲用张捷,使陆朗、黄耳鼎连疏攻之。又一奄居间欲升知县某,为吏部徐石麒拒之;奏闻于上,上置不省。乃再疏乞休,遂罢。  发明  台省都转,冢宰职也。即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戌。春。正月。戊戌朔。上在南苑。免行庆贺礼。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沈之源、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并谢恩。附贡方物、及□山戊不□贡。宴赉如例。  ○己亥。顺天府进春。  ○庚子。上

  • 元好问传·脱脱

    元好问,字裕之。七岁能做诗。十四岁的时候,跟随陵川的郝晋卿学习,不去写应考的诗文,对经传百家深入贯通,仅用六年就完成了学业。好问南下太行山,渡过黄河,写了《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看见了这些诗,认为近代没有这样

  • 卷二百八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褒赠汉成帝时梅福以为宜建三统封孔子之世以为殷後乃上书曰臣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者职也位卑而言高者罪也越职触罪危

  • 非命上第三十五·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

  • 卷一百三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五存旧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三十四【补本】郊特牲第十一礼记八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八郊特牲第十一礼记郑氏注【足利本】郊特牲至尚腵脩而

  • 书传卷二·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舜典第二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厯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重袭也华文也袭尧之文也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濬深也哲智也塞实也书曰刚而塞诗曰秉心塞渊德升闻幽也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發心品第五   釋曰.如是已分別菩薩種姓.次分別菩薩發菩提心相.偈曰.   勇猛.及方便. 利益.及出離. 四大.三功德. 二義故心起。   釋曰.菩薩發心有四種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远离偷盗者。偷盗有九种。一者他护。二者彼想。三者疑心四者知不随。五者欲夺。六者知他物起我心。七者作。八者不作相。九者无作相。是等名为偷盗身业。他护

  •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说金刚杵频那夜迦分第四之余复次行人于持诵时。及供养时乃至护摩时。若不依法及阙仪则。彼作障者而得其便。又复行人心不决定。而有疑惑。谓此真言而可诵邪。谓

  • 卷第三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四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摄颂曰。数食一宿处  受钵不为余足食别非时  触不受妙食展转食学处第三十一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时具寿大目乾连于时时中常往捺落迦

  • 卷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八住余庆县钟灵门人心庆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法语示本源明教授嵩少不立文字是入道要门亦可谓至简切者今人不察尚浮华虚习琢句雕章谓如此可张大教法其好事者又

  • 新唐书·欧阳修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系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写。记事时间大体与《旧唐书》相似。北宋时,仁宗以《旧唐书》“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先诏王尧臣,张方平等对《旧唐书》进行个别修改,但久而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