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话魏书

《魏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书。一百三十卷,其中帝纪十四卷,志二十卷,列传九十六卷。载北魏建国(386年)至东魏孝静帝亡国(550年)间一百六十五年历史。此为《魏书》白话文。

《白话魏书》全部章节目录

(1)《魏书》简介
(2)序纪
(3)太祖道武帝纪
(4)太宗明元帝纪
(5)世祖太武帝纪
(6)高宗文成帝纪
(7)显祖献文帝纪
(8)高祖孝文帝纪
(9)世宗宣武帝纪
(10)肃宗孝明帝纪
(11)敬宗孝庄帝纪
(12)孝静帝纪
(13)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14)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15)元叉传
(16)元孝友传
(17)元澄传
(18)废太子元恂传
(19)穆崇传
(20)王建传(附王斤传)
(21)安同传
(22)安颉传
(23)于烈传(附于祚传)
(24)于忠传
(25)崔逞传
(26)封回传
(27)封轨传
(28)公孙表传
(29)张济传
(30)李先传
(31)贾秀传
(32)王洛儿传
(33)崔浩传
(34)李顺传
(35)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
(36)司马楚之传
(37)司马悦传
(38)刁雍传
(39)李韶传
(40)李神俊传
(41)陆俟传
(42)陆睿传
(43)源贺传
(44)源怀传
(45)源子恭传
(46)郦范传
(47)毛修之传
(48)刘休宾传
(49)刘文晔传
(50)房法寿传
(51)房伯玉传
(52)房景先传
(53)伊..传
(54)苟颓传
(55)薛虎子传
(56)宇文福传
(57)费穆传
(58)韦珍传
(59)苏湛传
(60)裴宣传
(61)李讠斤传
(62)卢渊传
(63)卢昶传
(64)高允传
(65)尉元传
(66)慕容白曜传
(67)皮豹子传
(68)吕罗汉传
(69)胡叟传
(70)阚[马因]传
(71)刘[日丙]传
(72)李孝伯传
(73)李冲传
(74)游雅传
(75)游明根传
(76)游肇传
(77)刘芳传
(78)郑羲传
(79)高佑传
(80)崔挺传
(81)杨播传
(82)杨椿传
(83)刘昶传
(84)萧宝夤传
(85)韩麒麟传
(86)韩显宗传
(87)李彪传
(88)王肃传
(89)宋弁传
(90)郭祚传
(91)邢峦传
(92)李平传
(93)崔光传
(94)甄琛传
(95)崔休传
(96)刘藻传(附刘绍珍传)
(97)傅永传
(98)傅竖眼传(附傅融等传)
(99)裴叔业传
(100)夏侯道迁传
(101)李元护传
(102)席法友传
(103)江悦之传
(104)李苗传
(105)奚康生传
(106)杨大眼传
(107)崔延伯传
(108)尔朱荣传
(109)尔朱兆传
(110)尔朱世隆传
(111)尔朱天光传
(112)张烈传
(113)宋翻传
(114)辛雄传
(115)辛纂传
(116)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
(117)高道穆传
(118)孙绍传
(119)张普惠传
(120)成淹传(附成霄传)
(121)范绍传
(122)董绍传
(123)鹿
(124)张熠传
(125)朱瑞传
(126)叱列延庆传
(127)斛斯椿传
(128)贾显度传
(129)樊子鹄传
(130)贺拔胜传
(131)侯莫陈悦传
(132)侯渊传
(133)綦俊传
(134)山伟传
(135)李琰之传
(136)祖莹传
(137)常景传
(138)冯熙传
(139)高肇传(附高植传)
(140)胡国珍传
(141)陈奇传
(142)刘献之传
(143)孙惠蔚传
(144)董征传
(145)刁冲传
(146)李业兴传
(147)温子升传
(148)赵琰传
(149)王崇传
(150)朱长生传
(151)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
(152)李洪之传
(153)郦道元传
(154)眭夸传
(155)冯亮传
(156)李谧传
(157)殷绍传
(158)江式传
(159)徐謇传
(160)王显传
(161)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
(162)姚氏妇杨氏传
(163)苟金龙妻刘氏传
(164)王睿传
(165)赵修传
(166)茹皓传
(167)侯刚传
(168)宗爱传
(169)赵黑传(附赵炽传)
(170)刘腾传
(171)刘聪传
(172)石虎传(附石世等传)
(173)慕容垂传
(174)苻坚传
(175)姚兴传
(176)司马德宗传(附司马德文传)
(177)桓玄传
(178)冯文通传
(179)刘义隆传(附刘劭、刘骏传)
(180)萧衍传
(181)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
(182)高句丽传
(183)勿吉传
(184)蠕蠕传
(185)高车传
(186)自序

猜你喜欢
  投瓮随笔·姜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
  漱华随笔·严有禧
  绥寇纪略·吴伟业
  西征日录·杨一清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缪荃孙
  御定执中成宪·佚名
  白话南齐书·萧子显
  燕都日记·冯梦龙
  明会要·龙文彬
  钦定大清会典·佚名
  呵旁观者文·梁启超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睿宗实录]·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表第八 方镇五·欧阳修

    表格略

  • 卷之七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奇奇怪怪之纸人·李定夷

    北京天坛夹道,忽发现一纸糊妇女,细研究之,确为一种之玩物,由京师警察厅通函云:本月十四日,永定门外发见一纸糊妇女,身高约有五尺,向城内东北腾空飞来,及至天坛夹道,突然坠落于地,查此事甚属离奇,恐有讹传,当经分饬区队派员切实调查

  • 卷六十六中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六中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三中下 文艺 魏 潘朂【孙尼 族子岳】  路粹 潘朂字元茂荥阳中牟人也初名芝後更朂历宰守有政绩入为尚书郎迁右丞专典辞命雅善

  • 卷之四十三·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三传第二十七鄂尔多斯部总传鄂尔多斯部在河套内至京师千一百里东界归化城土默特西界喀尔喀南界陕西长城北界乌喇特东西北三面皆距河袤延二千余里元太祖十六世孙巴尔苏博

  • 九、记身体总检查·林语堂

    进医院,在女人是一种兴会,在男人,没有必要还是不进为是。我所见过的女人,进医院没有不是兴高采烈。在医院里她们可以逢旧友,结新欢,也可以交换新闻,互通消息,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么?再有谁来送花,谁来探访,日子就很好过了。记得有

  • 卷七十六·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六恩赉【十五 赏赉三】恩叙万夀庆典在事诸臣特予晋级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内阁奉上谕本年朕八旬夀辰中外臣民俱踊跃输诚共申祝嘏前岁即经王公大臣及督抚大吏等陈请办理庆典经朕特

  • 卷一百三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三十二雍正十一年六月上谕九道初七日奉上谕上科进士分部学习者今已满三年之朝着该部堂官秉公分别其应用部属者着以六部主事归班选用其应用知县者即照进士甲第名次归班选用该部详

  • 75.昆阳大战·林汉达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

  • 后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1】,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2】,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

  • 松阳讲义卷二·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天命之谓性章中庸一篇乃是孔门传授心法这一章又是一篇之体要中庸所以为心法者以其放之则弥六合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心之用也卷之则退藏于宻所谓寂然不动心之体也而这章内天命之性喜怒哀乐未发之中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三章 至柔·林语堂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语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

  • 文公·文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公至自晋。夏,逆妇姜于齐。狄侵齐。秋,楚人灭江。晋侯伐秦。卫侯使宁俞来聘。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传】四年春,晋人归孔达于卫,以为卫之良也,故免之。夏,卫侯如晋拜。曹伯如晋,会正。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

  • 卷第二十六·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六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四本罪者。比丘覆藏罪乞别住已。复语比丘言。长老。我更有僧伽婆尸沙。比丘问言。是本罪中间罪。答言。是本罪。复问覆不覆。答言。覆比丘语言。长

  • 证道歌注(永盛述)·佚名

     元 永盛述 德弘编 竺原禅师注证道歌序神光见达磨。三拜起立付以衣法。真觉参曹溪。绕床振锡而定宗旨。盍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后来诸祖行棒行喝。辊球作舞。打鼓振铎。以大机大用发扬为己为人之妙。而所谓东土有大

  • 应斋杂著·赵善括

    宋代诗文别集。6卷。赵善括著。全集以奏议书启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说:“宋人奏议,多浮文妨要,动至万言,往往晦蚀其本意。善括所上诸札,率简洁切当,得论事之要,如论纷更之弊,纠赏罚之失,皆深中时弊。”其词与辛弃疾

  • 新仪象法要·苏颂

    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于宋绍圣元年至三年(1094—1096)著成,共三卷,内容为“水运仪象台”的设计说明书。该书卷首有《进仪象状》,介绍了建台的缘起、经过和特点。上卷描述了一座复杂而完善的浑仪,不仅附有仪器全图,还画

  • 读易余言·崔铣

    明崔铣撰。五卷。《崔洹野集》本。此书卷一《上经卦略》,卷二《下经卦略》,卷三《大象说》,卷四《系辞辑》,卷五《说卦训》。其说以程颐《周易程氏传》为主,兼采王弼、吴澄之说,与朱熹《周易本义》颇有异同。《四库全书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