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烈传

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魏高祖赐名叫烈,张烈便以本名为字。高祖张忄希,任慕容隽尚书右仆射。曾祖张恂,为散骑常侍,跟随慕容德南渡,因而定居在齐郡的临淄郡。张烈少时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当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与张烈一起都有美名,当时人称为“三徽”。高祖时,为官代郡,历侍御、主文中散。魏都迁入洛陽之后,除授尚书仪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

萧宝卷将领陈显达治兵汉南准备入侵。当时顺陽太守王青石的祖先世代为官江南,荆州刺史、广陽王元嘉担心他变节,上表请求派员代替他。高祖诏侍臣各自列举自己所了解的人,大家互有申荐。高祖说:“此郡现在处于必争之地,必须得到堪济之才,怎么能够泛泛推举人士呢?太子步兵张烈每每论列军国之事,时有会人意处,朕想用他,你们说怎么样?”彭城王元勰称赞他,于是帝敕除授为陵江将军、顺陽太守。张烈到郡第二天,便被萧宝卷将领崔慧景攻围,七十多天中,张烈抚慰激励将士,很得军人之和。逢帝车驾南讨,慧景逃走。高祖看望劳慰张烈说:“卿定可,遂能不负朕所寄的希望。”张烈拜揖说:“如不逢帝驾亲征,臣将不免困于犬羊。这是陛下不负臣,而不是臣不辜负陛下。”高祖觉得他的对答很好。

世宗即位,追录他以前功勋,朝廷封他为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二百户。不久因母亲年老辞官回家侍奉。有十多年,频逢荒年,张烈备粥供给饥饿之人,蒙受他接济的很多,乡亲们都很赞赏他的行为。肃宗初年,朝廷除授他为龙骧将军、司徒右长史。又转征虏将军、司空长史。这以前,元叉父江陽王元继曾任青州刺史,等到元叉当权,张烈托以前交情,便谄奉附帖。除任前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不久又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后来灵太后返政,认为张烈、元叉为一党,出其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这时有人觉得张烈家产畜殖,仆役宾客很多,考虑其影响不好,不宜出任本州之职,改授安北将军、瀛州刺史。他为政清静,吏民安定。

期满还朝,因年老辞官归里。兄弟同居怡和安睦,让亲故乡人很羡慕。元象元年(538),在家去世,时年七十七岁。张烈先撰《家诫》千余言,并自叙志向行绩以及所历官职,临终告诫子侄,不让他们求朝廷赠官,只是刻《家诫》立碑碣而已。他的儿子张质照着做了。

张质,博学多才艺。释褐奉朝请,任员外郎、龙骧将军、谏议大夫。没有袭父爵。兴和年间(539~542),在家去世。

猜你喜欢
  志第六 礼仪六·刘昫
  卷四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卷六十一·佚名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五·刘宰
  靖海纪略卷之二·曹履泰
  张欣泰传·李延寿
  王彦威传·刘昫
  顺宗本纪·刘昫
  ●牧令书卷十六 教化·徐栋
  选举二·徐松
  卷二十二·孔毓圻
  御制幸鲁盛典序·孔毓圻
  二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八·陈衍

    一、自来文人好标榜,诗人为多,明之诗人尤其多。以诗也者,易能难精,而门径多歧,又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於是不求其实,惟务其名,树职志,立门户,是丹非素,入主出奴矣。明太祖时,吴则有“北郭十子”,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三集卷四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三古今体八十首【乙酉一】乙酉元旦岁时月吉庆三元青陆祥光烛紫垣必世若称王道始後仁惟愧鲁论言朝正敬受万方贺迓祉顒祈五谷蕃家宴乾清歌具尔天潢奕叶衍长源元

  • 卷二十六·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六    宋 陈起 编沈说庸斋小集 立秋 昨日午时秋西风夜转头吹来溪外雨藏却树间楼暝带栖鵶色凉催客燕愁一樽吟未了衰鬓早飕飕 仁福道中 山径少曾平人烟隔陇青浅流分石渡低树碍舆行税

  • 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欧阳修

    来瑱,邠州永寿人。父曜,奋行间,开元末,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着名西边,终右领军大将军。瑱略知收,尚名节,崖然有大志。天宝初,从四镇任剧职,累迁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诏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拾遗张镐荐瑱能断

  • 卷之七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梁天监三年(504),被册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五年(506),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又晋号北中郎将。天监十年(511),升任都督郢、司、霍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八十五食货略【五】户口丁中皇朝户口初亦有赋役其制率仍前代有分三等九则者有一条鞭徵者有丁随地派者有丁随丁派者立编审之法五年一举丁增而赋随之自康熙五十年圣祖特颁恩诏嗣後滋生人丁永不加

  • 卷五·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五   元 朱公迁 撰 齐一之八 齐国名本少昊时爽鸠氏所居之地【辑録孔氏曰爽鸠氏司寇也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少昊以鸟名官其人之名氏则未闻也】在禹贡

  • 卷三十七·道世

    △敬塔灾第三十五(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敬惟如来应现,妙色显於三千;正觉韬光,遗形传於八万。是以塔踊灵山,影留石窟。刻檀画氎之仪,铸金镂玉之状。全身碎身之迹,聚塔散塔之奇。而光曜重昏,福资含识。致使英声遐美,邪徒结信。肇

  •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六·智旭

    明古吴沙门智旭述 【(戊)四明止观断得三。初标科。二各释。三总辨。(己)今初】次明第四止观除障得益。就中复有三门分别。一约分别性。以明除障得益。二约依他性。以明除障得益。三约真实性。以明除障得益。 【(己)二各释

  • 第三十三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二(三十三天之九)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告天子曰。此诸天子。以放逸行。不如实知。不行正法。我为如是放逸天子。欲令离于憍慢放逸。示如是化。此诸天子既生厌离。其心调伏。我今说法。必能信受。时天帝释见诸

  • 目次·真静天頙

    上卷禅教对辨门二十五则中卷诸讲归伏门二十五则下卷君臣崇信门三十九则

  • 武功集·徐有贞

    五卷。明徐有贞撰。徐有贞,初名珵,字元玉,号天全。江苏吴县人。宣德八年 (143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尝诬杀于谦、王文,中外侧目。后又被石亨等所构陷,徙金齿(云南永昌)为民。

  • 庚子销夏记·孙承泽

    清代孙承泽。 八卷。 1600年。 自记所藏书画, 书前有卢文绍序,后有余集张宾鹤跋,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 (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 “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 “销夏”。卷一至卷三为自晋至明的书画名迹;

  • 新摘星录·沈从文

    小说。沈从文著。女主向往“诗与火”的生命,却无法拒绝“具体而庸俗”的物质爱情,长期陷于感情纠葛与内心矛盾,最终选择不能让她完全追逐浪漫却又能满足她虚荣心的“葫芦头”男子。爱情绝非“食色性也”。

  • 孝经纪事·陈澧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

  •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佚名

    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

  • 枯崖漫录·枯崖圆悟

    凡三卷。又作枯崖和尚漫录。宋代僧枯崖圆悟编,度宗咸淳八年(1272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撮要补正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等诸传灯录诸尊宿之应机接物、入道机缘、示众法语等,或纪传,或拈赞,或警语,随其见闻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