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轨传
封回的族叔封轨,字广度。封轨为人朴实稳重,勤奋好学,博通经传。他同光禄大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很好,孙惠蔚屡次推举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的义理,不但在章节句读上有不同的分析,而且他能标明其纲要和格式,概括其旨意和要领,我不如他的地方太多了。”封轨十分注重修饰自己,仪态容貌甚为伟岸。有人说:“学士从来都不注重修饰,这位贤者为何独独这样呢?”封轨听到此话,笑着说:“君子应当整饰自己的衣冠,尊重自己的形象,何必要蓬头垢面,然后才称为贤者呢。”说那番话的人听了之后觉得很惭愧。
太和年间,封轨任著作佐郎,不久升任尚书仪曹郎中,又兼任员外散骑常侍,受命出使高丽。高丽王高云自恃其地处偏远,声称有病不亲自接受皇帝诏命。封轨严肃地诘问他,对他晓喻大义,高丽王云才肯北面受诏。先前,契丹人掳掠魏国边民六十余人,这些人又被高丽抢掠带回东边。封轨听说这个情况,就写信给高丽王征索,高丽王发给这些边民物资将其全部遣还。有关部门启奏说封轨远使边域,不辱朝命,随机应变地晓慰藩国之主,并将被掳的边民全数救回,应当予以封赏。世宗下诏说:“封轨随机应变,征还人口,都是使者应做的事情,但他光扬国威受到称赞,应该赏升一级。”于是封轨转任考功郎中,任本郡中正。渤海太守崔休被调入朝中任吏部郎,为他哥哥政绩考核之事有求于封轨。封轨对他说:“朝廷的法规,对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均等的,不能为了亲朋故旧而毁坏法规。”崔休感叹他能笃守正道。封轨在台省中,号称为儒雅之士。封轨奏请朝廷派遣四门博士中通晓经学的人,检查考试国内各州的学生。皇帝下诏命照他的意见办。不久,封轨被授任为国子博士,加封扬武将军。他又代理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的山胡。
司空、清河王元怿表奏修建明堂和太学,皇帝令朝中百官集会议论此事。封轨议论说:“明堂,是帝王宣明政教的殿堂,应当建在京都之南,用来祭祀天地祖先,设教施化,它的建筑构造的体式,由来已经非常久远。所以《周官·匠人职》说:‘夏后氏的世室,殷代的重屋,周朝的明堂,都是五室、九阶、四户、八窗。’郑玄说:‘或者兴建宗庙,或者兴建王寝,或者兴建明堂,互相之间看出是相同的体制。’然而夏商周三代的明堂,其体制是相同的。按周朝与夏、殷两代相比,体制增减稍有不同,至于明堂,则因袭前制而不作改变,阐明五室的意义,是得自于天数。所以郑玄又说:‘五室,是象征五行的意义。那么九阶,就是效法九土;四户,就是表达四季;八窗,是相通于八风。实在是不变的大范,国家的恒式。比如它上圆下方以效法天地,通水环宫以节制观者,用茅柴盖顶、白粉涂墙为它作质朴的装饰,用赤色和白色的涂料来装饰门窗,这些都在典籍中有详细的记载,在制度中有明白的规定。在秦代,焚灭五典,毁黜三代,变更先圣之制,不依古代之法。所以吕氏的《月令》揭示了九室之义,大戴的《礼记》明确十二堂之论。汉代承袭秦法,也未能改变,东西两座都城,都是建成九室。因此《黄图》、《白虎通》,蔡邕、应勋等,都称九室用来象征九州,十二堂用来象征十二辰。室用以祭天,堂用以布政。依天而祭,所以室不超过五;依时布政,所以堂不超过四。州与辰,不是可以效法,九与十二,它的作用在哪里?现在圣朝想要遵崇道义训导百姓,完备礼制教化人民,最好是只要五室,以之作为永久的体制。至于像太庙、太学与明堂相接近,楼台池沼相杂其间,袁准这些人已经论证过了,前人的议论都还存在,不需我再来述说。”
不久,封轨以本官兼任东郡太守,又升任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封轨喜爱撰立解释经术的条文,在这方面颇有功绩。后转任太子仆,迁任廷尉少卿,加授征虏将军。去世之后,追赠为右将军、济州刺史。
当初,封轨深为郭祚所赏识,郭祚经常对他的儿子郭景尚说:“封轨、高绰二人,都是治国的人才,必定会成大器。我一生不随意进举人才,但多次向朝廷举荐这两个人,不只是为国进贤,也是为你们将来的前程铺设桥梁啊。”封轨被郭祚所看重由此可见一斑。封轨既以方正刚直而自成功业,高绰也以风度气概而立名于世。尚书令高肇任司徒的时候,高绰前去送往迎来,封轨竟然不去。高绰四处一看不见封轨,就连忙回家去了,他说:“我一生自认为没有违背规矩,今天这般举措,远不如封生啊。”封轨认为注重德行谨慎言谈,是一个人修身处世之本,奸邪谗佞,是世间极大的祸害,于是就撰写了《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其文字多没有流传下来。
猜你喜欢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范晔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欧阳修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柯劭忞 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三·赵尔巽 ◎帝系五·徐天麟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六·陈厚耀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第二十二卷 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纪昀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 第十七·班固 周朗传·沈约 孙维城传·张廷玉 卷二十六·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