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源贺传

源贺,是自封的河西王秃发亻辱檀之子。秃发亻辱檀被乞伏炽磐灭亡之后,源贺从乐都前来投奔大魏。源贺容貌魁伟,仪表堂堂。世祖向来听说他的名声,及至见到他后,非常器重他的机灵巧辩,赐给他西平侯的爵位,加授龙骧将军。世祖对源贺说:“你与我渊源相同,因为某种原因才分属别姓,你现在可以改姓源。”源贺跟随世祖攻讨叛逆的胡人白龙,又征讨吐京胡,都是在前头冲锋陷阵,晋封为平西将军。

世祖征讨凉州,以源贺为向导。向他询问攻击作战的计谋,源贺答道:“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自作为姑臧城的外援。但他们都是我祖父属下的旧民,我愿意到军前向他们宣扬大魏国的威信,昭示他们祸福所在,他们必然会相率归降。外援已经降服,然后再攻打姑臧这座孤城,占领它真是易如反掌。”世祖说:“很好。”于是派源贺率领精锐骑兵到各个部落进行招安抚慰,共招降三万余部,获得各种牲畜十余万头。到了围攻姑臧的时候,因此而不再担心有人声援,能够集中兵力攻打它。平定凉州之后,源贺升任征西将军,爵位进封为西平公。源贺又随从世祖征伐蠕蠕,攻击五城、吐京胡,讨伐盖吴诸贼,都建立了战功。源贺被授予散骑常侍之职。源贺随从皇帝前往长江,充任前锋大将。源贺为人英勇果敢,每逢遇到强大的敌军,都自告奋勇主动出击。世祖劝诫他说:“敌军凶顽,战事危险,不宜轻举妄动,你应当精心运筹妥善处置,不要自恃身体强壮武艺高强。”源贺本来名叫破羌,经过这些战役,世祖说:“一个人取名字,应该使它符合实际,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呢。”就赐给他名为贺。源贺又被授任为殿中尚书。

南安王拓跋余被宗爱杀死的时候,源贺统领宫中禁兵,稳固地把守宫禁内外,他同南部尚书陆丽商议决定对策,拥戴高宗为帝。让陆丽和刘尼骑马奔往皇苑中,去奉迎高宗,源贺领兵守卫在宫禁中作为他们的内应。不久陆丽单骑抱着高宗来到,源贺就打开宫门。高宗即位,大魏社稷得以安定,源贺立下了汗马功劳。转授征北将军,加任给事中之职。凭着在关键之时决定对策的功勋,进封爵位为西平王。高宗即位之后,颁令赏赐文武百官,对源贺说:“朕要大大奖赏有功之臣,你需要什么可以任意选取,千万不要谦让。”源贺极力辞让,高宗坚决要他选取,源贺仅仅要了一匹军马而已。

当时,官吏断案多有量刑过度等不当之处,源贺为此向皇帝上书说:“法律规定:凡是陰谋反叛朝廷的人,他的子孙即使被别的宗族收养,也要追回来予以杀戮,这是为了根绝罪人的同类,昭示反叛者大逆不道的罪行;那些犯了抢劫偷盗之罪而应当诛杀的人,他的兄弟子侄在远方,道路有关隘渡口被阻隔,都不株连问罪。我私下考虑先朝制定这种法律的用意,是因为他们不是同谋者,又不属于根绝同类之罪,所以特别定下不予处死的诏令。如果年龄在十三岁以下,他的家人犯罪是首恶者,其策划图谋都与他不相干,我以为可以免去他的死罪,没收到县衙充当苦役就行。”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源贺出任为征南将军、冀州刺史,改封为陇西王。源贺向皇帝上书说:“微臣听说:人最宝贵的,莫过于保全自己的生命;恩德中最厚重的,莫过于宽宥他人的死罪。然而犯了死罪的人,不能全部都予以宽恕,应当权衡其罪行的轻重,有的是可以怜惜的。如今北边有强劲的敌寇经常騷扰,南边有狡诈的贼人负隅捣乱,那里的边疆战场,还须严加防备戍守。为臣愚见以为只要不是大逆谋反、蓄意杀人之罪,那些替盗贼窝赃和过失杀人应当处死的人,都可以保全他的性命,将其贬谪充军戍守边境。这样做既符合断案的规矩,又使这些人受到保全性命的恩德;服徭役的人家,能够逐渐蒙受休养生息的好处。刑罚举措所达到的感化教育,也许就在于此。《虞书》上说‘用流放来赦免五刑’,就是这个意思。微臣蒙受皇上的恩宠十分深重,无以报答,现在将要远别朝廷,未行之前更增添系恋之情,所以大胆地进上愚昧的意见,还望陛下明察裁断。”高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以后犯了死罪的人,都被免于处死而流放到边境。过了许久,高宗对群臣说道:“源贺劝朕宽宥各种死刑,将其贬徙充军到北边的各个戍所,从那时到现在,一年之中得以活命的人实在不少,这样既表明了救济民生的大理,又对充实边戍的兵力有好处。你们侍奉朕,有什么好的意见吗?假如人人都像源贺那样,朕治理天下又有什么忧虑呢!回想他那一番忠诚的言辞,所得的益处实在是多啊。”朝中群臣都说道:“不是忠臣不能进献这样的计策,不是圣明的君主不会采纳这样的意见。”

源贺到了冀州以后,凭着情理来审讯囚犯,尽量减省百姓的徭役。武邑郡有个奸邪之人石华,状告僧人道可与源贺图谋反叛朝廷,有司将此事上奏皇帝。高宗对群臣说:“源贺忠心耿耿为国效力,朕向你们替他担保,没有此事是非常明显的。”就令人细致地加以侦讯检查,石华果然犯了诬告之罪。于是高宗派遣使者向源贺传达诏令说:“你以至忠至诚之心,称著于先朝,以丹青一样的光明磊落而蒙受苍蝇的玷污。朕立即对此事加以检查验证,已将诬告之人处以极刑,所以派人前来宣示朕的旨意。你应安心于所任的职位,不要因为诽谤之言而影响自己的事情。”源贺向高宗上书表示感谢,书信奏上皇帝,高宗对左右的大臣说:“就凭源贺这样忠诚的人,尚且招致他人诬陷,不如他的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从事吗?”当时朝廷考核官员政绩的上下等次,源贺名列第一,皇帝赐给他衣马器物,在全国颁布宣扬他的事迹。源贺向皇帝上表请求派人代替他的职务,朝廷议论由于源贺很得民心,不予准许。源贺在冀州任职七年,被征召回朝任太尉。

蠕蠕侵犯边境,源贺跟随皇帝进行征讨,把蠕蠕打败。显祖打算把皇位传给京兆王子推,当时源贺正都督诸军屯驻在漠南,就派人驰往驻地召回源贺。源贺到来之后,显祖就令朝中公卿议论传位之事。源贺表情严肃,坚持认为这样做不可。于是就诏令源贺持节把皇帝玺绶传授给了高祖。

这一年,河西敕勒人叛乱,朝廷派源贺率领部众前往征讨,降服部族二千余落,昼夜兼行,追击贼党郁朱于等人到达粃罕,大败敌军,斩首五千余级,虏获男女一万余人、各种牲畜三万余头。接着又追击统万、高平、上圭阝反叛的敕勒人到达金城,斩首三千级。源贺依照古今兵法和古代儒者、年老旧友的言论,简略地采用最重要的内容,撰写了《十二阵图》,把它进献给皇帝。显祖读了之后十分称赞。

源贺因年老而请求辞去官职,皇帝不准。皇帝又令他都督三道诸军,屯驻在大沙漠之南。那时,每年秋冬两季,朝廷都要派遣军队三路并出,以防备北边的敌寇,到第二年春季才班师回朝。源贺认为这样做既加重了京都的劳役负担,又不是守御边地的长远之计,就向朝廷进言:“请求招募各州镇勇武健壮的人三万人,免去其徭役赋税,给予优厚的赈恤,把他们分为三部。两个城镇之间建筑一座城,每城设置一万人,配备强弩十二床,武卫三百乘。弩一床,配给牛六头,武卫一乘,配给牛二头。多多制造马槍和各种器械,派武略大将二人前去坐镇安抚。冬季讲习武艺,春季耕种养殖,一边戍守一边耕牧,那样就能做到兵士不过于辛劳而牲畜有盈余。又在白道南边建立三处仓库,把附近州镇的租粟运到那里以充实仓廪,有了足够的粮食和足够的兵员,就可用来防备意外之事,又合适又便当。不能每年都兴师动众,牵动京师,使朝廷长期有北顾之忧。”这件事被搁置起来没有结果。

源贺又向朝廷上书说自己病重,请求辞去官职,直至两次三次上书,皇帝才予准许。朝中凡是有大事要商议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又赐给他衣服药物美味。太和元年(477)二月,源贺在温泉疗治疾病,高祖、文明太后屡次派使者前去探问消息,派太医前去给他看病。源贺病危,回到了京师。留下遗嘱教训他的几个儿子说:“我不久前因为年老患病而辞去官职,上天慈爱降恩,爵位将传给你们。你们都不要骄傲狂妄,不要荒疏怠慢,不要奢侈越轨,不要嫉妒他人;有疑难要多请教,言语要审慎,行为要恭谨,服饰要适度;要做到抑恶扬善,亲贤远佞;眼睛观察事物定要求其真实,两耳听话一定要求其正确;以忠诚勤勉去侍奉国君,以清廉俭朴来要求自己。我死之后,殡葬时用普通的衣服和单薄的小弊木,就足以表明你们的一片孝心,殉葬用的葬器之类,一概不要使用。”太和三年(479)秋天,源贺去世,终年七十三岁。皇帝追授他为侍中、太尉,追赠陇西王的印绶,规定其谥号为宣,赐给办理丧事用的杂色丝绸五百匹,以及丧车、命服、各种殉葬的器物,陪葬先帝于金陵。

猜你喜欢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神宗一·张廷玉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赵尔巽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三·乾隆
  蜀碧卷二·彭遵泗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十六  杂说·于慎行
  序·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十四·郑樵
  金佗续编卷十一·岳珂
  跋·马光
  欧阳[危页]传·姚思廉
  ●雪交亭正气录卷三·高宇泰
  卷一百九十·佚名
  第十六章 拒唐和讨沈·李宗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陈衍

    一今春有人持《张都护诗存》一册见贻,钱塘张今颇上将锡銮所作。开卷有苏堪一序,略云:“孝胥称疾解兵,楼居五年。其出关也,挟崎历落之气,悲歌慷忾,而至渖阳。姜斋民政语余曰:‘子闻辽东有快马张其人乎?吾都护张公今颇

  • 卷二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一 沈佺期【字云卿内黄人】 有所思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緑滋坐看长夏晩秋月照罗帏 临

  • 卷二十九·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九嘉善曹庭栋撰方泉集周文璞字晋僊一字野斋谷阳人其毋祷于狼山而生少聪慧以能诗称宁宗时仕为内府守藏史旋以事去官卜居于吴之鳯山山有方泉尝作赋云惟此山之嵚﨑兮有泉出而方洼吾命濡滞于此

  • 卷一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韦应物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荅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罇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相逢且对酒相问欲何如数岁犹卑

  • 卷七十一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丁巳朔,召輔臣至內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因觀殿庭假花樹,上曰:「此花舊多翦繒綵為之【一】,今止用草。自今郊禋,青城園苑,亦令準例。」   癸亥,以封禪慶成,召宗室、輔

  • 第四十二回 诬通叛魏宗屈死 图规复梁将无功·蔡东藩

      却说曹景宗奉诏班师,还朝饮至,盈廷大臣,统皆列席。当时左仆射范云已早病逝,另用尚书左丞徐勉,及右卫将军周捨,同参国政。左仆射沈约有志台司,终不见用。惟才华富瞻,兼长诗文,梁主衍有所制作,必令约属草,倚马万言。至是与宴

  • 卷之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纪昀

    唐纪 【八】 肃宗 ○肃宗 肃宗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初名嗣升封陕王开元四年为安西大都护 【按旧书云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 大都护肃宗以景云二年生至开元四年当是六岁】 幼性仁孝玄宗尤爱之十五年徙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佚名

    &middot;二七三、平南將軍趙國祚密揭欽命掛平南將軍印固山額真趙國祚為海逆攻圍象邑、文武協力全城、謹將賊■〈舟宗〉南遁、並堵殺獲捷塘報據實馳奏、以慰睿懷事:竊照閩逆鄭成功於羊山遇颶,沉溺賊船,官兵剿獲各情形,職已

  • 六八八 寄谕大学士英廉于仅存名目之书查清后将底本发还·佚名

    六八八 寄谕大学士英廉于仅存名目之书查清后将底本发还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大学士英<廉>,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奉上谕:四库馆书籍,当时勅令总纂等将各省解京之书详加核定,有应行抄誊者,有仅

  • 卷二十四·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二十四明 黄训 编户部【课程 赈防】市籴之令【丘濬】臣按互市之法自汉通南越始歴代皆行之然置司而以市兼舶为名则始于宋焉葢前此互市兼通西北至此始

  • 卷之八·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八晋人程本着大道子华子曰:大道有源,其源甚真,名曰空洞。空洞无有,是生三元。三元之功,同立於玄,纵而守之,是谓三极;衡而施之,是谓三纪;上下贯焉,是谓三才。一之所成,万纪以生;一之所纲,万有以藏。是故,空者,无不备之谓也;洞

  • 二程子抄释卷八·吕柟

    明 吕柟 编传闻杂记第二十九御史俸薄故台中有聚防向火分防吃饭之语熙宁初程伯淳入台为里行则反之遂聚防吃食分防向火伯淳为子言【见尘史王得臣字彦辅释聚防吃饭便可观】正叔先生曰枢宻院乃虚设大事三省同议其他乃有

  • 卷十·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张燧问先生云郭者廓也廓然在城外也岂郭无城乎郭者廓落在城外本释名文虽古无郭无城语然曰在城外则无城矣春秋襄十五年季孙宿叔孙豹城成郛郛者郭也是时齐屡围成城之者备齐难也然

  • 佛说佛地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最极自在净识为相。如来所都。诸大菩萨众

  • 胜鬘义记·佚名

    无尽明应身无穷智□□□者。明法身无尽也。一切法常住者。十力无畏等法也。心过恶身四种者。释所以得常立心无诸恼身无生老病死也。知一切尔炎者。汉言境界。摄持一切法者。是万善也。除众过恶者。达知法总备诸善法。

  • 海上劳工·雨果

    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主人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青年渔民。当老水手勒杰律的船触礁沉没时,他乘一小船前往相救。在特大风暴和腾空巨浪中,成功地把沉船上的机器转移到小船上。接着又经受了20小时的暴风雨,战胜了章鱼的

  • 噶玛兰志略·柯培元

    地方志。十四卷,卷首一卷。作者柯培元,字复子,号易堂,山东胶州人。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出任噶玛兰厅通判,任期仅两月。噶玛兰古称“蛤仔难”,位于台湾岛东北,嘉庆年间设官置厅,1875年(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该书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