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琰之传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为神童。族父司空李冲很是为他自豪,每每与人说:“兴盛我李氏宗族的,不就是这个孩子吗?”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同于自己的孩子。

少年时李琰之被推荐为秀才,不愿前行。曾经游历河内北山,便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恰逢彭城王元勰征他为行台参军,苦相邀请。不久又为李彪推荐兼任著作郎,编修国史。渐迁国子博士,领任尚书仪曹郎中,转任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编国史。又升任国子祭酒,转任秘书监,兼七兵尚书。升任太常卿。孝庄帝初年,太尉元天穆北伐葛荣,任命李琰之兼御史中尉,任北道军司。师还,升任征东将军,仍兼太常职。

李琰之出任卫将军、荆州刺史。不久,兼任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很快又加授散骑常侍。李琰之虽然以读书耕种为世代祖业,但他每次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关西风气。等他到州上任之后,大好射猎,以显示武威。..朱兆进入洛陽,南陽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庄帝外戚,诬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击州城,于是李琰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己代理州中事务。城内人斩了赵修延,还是推举李琰之到州上任。出帝初年,朝廷征拜他兼任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李琰之于永熙二年(533)逝世。朝廷赠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称文简。

李琰之少年机警,擅长言谈,经史百家书籍无所不看,朝廷遇到疑难事情经常征询他的意见。李琰之经常说:“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崔、刘指的是崔光、刘芳二人。而评论的人赞同他学识广博,却不同意他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李琰之又自夸自己的文章,堂姨兄常景只是微笑,并不附和。每当官休之日,总是闭门读书,不交来接往。曾经对人说:“我之所以喜欢读书,不求身后之名,只是因为奇闻异见,是我心之所好,所以我孜孜不倦、搜寻探讨,欲罢而不能。哪里是为了自家声誉而劳碌七尺之躯呀?这是天性,并不是强己为之。”李琰之前后两次任史官,无所编撰。安丰王元延明,博闻多识,但每有疑难问题,总是找李琰之为其辨析,自以为才识不如李琰之。两个儿子李纲、李惠,都跟随出帝入关。

猜你喜欢
  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脱脱
  卷三十九上·朱熹
  辽史拾遗卷十八·厉鹗
  第二卷·况周颐
  尚史卷一百一·李锴
  东家杂记卷下·孔传
  七九六 武英殿修书处为知照奏请拣员充补纂修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奏折)·佚名
  目录下·鄂尔泰
  唐纪六十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年(己酉、829)·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一·王世贞
  卷六十六·雍正
  卷第三十九·佚名
  第二十六章 进军江西·李宗仁
  运历二·徐松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二·徐世昌

    曾畹曾畹,字楚田,宁夏人。黄竹岭高峰日欲颓,二月入闽来。石突交飞瀑,山空易动雷。无风人急渡,欲雨鸟先回。处处烧田栈,春荒尚未开。北口峪望蔚州匹马桑乾道,孤城沙漠阴。风高谷口断,石迸水痕深。野雉衔酸果,神

  • 卷一百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唐九十九 拾遗【三】 崔颂【开元中为荆州郡司马】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 优闲表政清林薄赏秋成江上悬晓月往来亏复盈天云抗直

  • 风趣类·佚名

    ○郑板桥受骗扬州郑进士板桥,善书画,体兼篆隶,尤工兰竹,人争重之。性奇怪,嗜食狗肉,谓其味特美。贩夫牧竖,有烹狗肉以进者,辄作小幅以报之。富商大贾,虽饵以千金,不顾也。时扬有一盐商,求板桥书不得,虽辗转购得数幅,终以无上款不光

  • 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八月癸亥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长江水师岳汉二镇所属八营都守以下各官三成养廉援案恳恩免扣。允之。摺包 

  •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吕思勉

    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所以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中,适宜于竞争与否,就要看这一个民族,在这一个时代中文

  • 三十八、记徐子丹师·包天笑

      我进学以后,未到半年,巽甫姑丈又约我去。他从前不是说过的吗,无论取进不取进,要给我介绍一位老师,不要以为进了一个学,就此荒废了。他说:&ldquo;一个寒士,不能与富家相比。有钱人家不能上进,是没有关系,反正家里有产业,守守

  • 光宗慈懿李皇后传·脱脱

    光宗慈懿李皇后,安阳人,是庆远军节度使、赠太尉李道的第二个女儿。当初,皇后出生,有黑色凤凰聚集在李道军营前石头上,李道心里感到惊异,于是给皇后取字为凤娘。李道在湖北领兵时,听说道士皇甫坦擅长相面,于是叫几个女儿出来拜

  • 赵世延传·宋濂

    赵世延,字子敬,祖先雍古族人,住云中北边。曾祖黑旦公,在金为群牧使,祖父按竺迩,年幼丧父,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讹为赵家,故姓赵。按竺迩骁勇善骑射,随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守蜀地,因而家在成都。父亲赵黑梓,因功袭父

  • 卷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六圣治一康熙八年己酉六月戊寅上谕户部朕缵承祖宗丕基乂安天下抚育羣生满汉军民原无异视务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 洪武六年夏四月壬申朔,享太庙。 太仆寺丞梁野仙帖木儿言:“黄河迤北、宁夏所辖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田膏沃,舟楫通行,宜命重将镇之。俾招集流亡,务农屯田,什一取税,兼

  • 卷之一 原道训·高诱

    原道训上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因以题篇。夫道者,覆天载地,道无形而大也。廓四方,柝八极。廓,张也。柝,开也。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柝,读重门击柝之柝也。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际,至也。度深曰测,一曰

  • 春秋纂言总例卷一·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總例卷一    元 吳澄 撰天道年隱公元年【己未竟己巳凡十一年】桓公元年【庚午竞丁亥凡十八年】莊公元年【戊子竟己未凡三十二年】閔公元年【庚申竟辛酉凡二年】僖公元年【壬戌竟甲午凡三十

  • 卷二十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十一觐礼第十正义郑氏康成曰觐见也觐礼于五礼属賔大戴第十六小戴第十七别录第十 又曰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事 敖氏继公曰此篇主言同姓大国之君入觐于王

  • 卷三十一·佚名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二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佛事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切天人不能称量。三世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说。除佛神力。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於无量无边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兜率天上。修菩萨行而作佛事。

  • 卷第九·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九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八 大方广师子吼经(四纸余)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在日月宫中。与九十百千俱胝比丘,无量菩萨俱。遣胜

  •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此杂事中总有八门。以大门一颂摄尽宏纲一一门中各有别门。总摄八颂就别门中各有十颂。合九十颂。并内摄颂向有千行。若能读诵忆持者。即可总闲其义。  大门总摄颂曰(总有八颂摄)。

  •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遗藏》正乙部。述灵宝八节斋宿启科仪,自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包括说戒威仪。

  • 薛氏集异记·薛用弱

    小说。唐薛用弱撰。二卷,又作一卷或三卷。用弱字中胜,河东(今山西)人。长庆、太和时曾任光州刺史等职。是书所记多为隋唐时奇闻异事,主人公多为士人、诗家、释道者流。故事情节完整,亦较曲折,有形象刻画,叙述颇具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