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游肇传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予的名字。游肇幼年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以及《苍》、《雅》、《林》的学说。高祖初年,任内秘书侍御中散。司州初建,任都官从事,转任通直郎、秘阁令,迁任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皇帝车驾南伐,游肇上表劝阻,高祖没有接受其意见。不久迁任太子中庶子。

游肇谦虚朴素、敦厚笃重、温文尔雅。因为他的父亲年老,请求解官服侍。高祖想让他带禄奉养,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带领魏郡太守。南安王死后,又为高陽王元雍镇北府长史,太守官职仍旧。为政清简,加以匡赞朝廷,历辅二王,很有政绩。数年之后,因为居父丧被解除官职。

景明末年,朝廷征召他为廷尉少卿,坚决推辞,于是授他为黄门侍郎。迁任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仍旧。兼任侍中,任畿内大使,升善贬恶,赏罚分明。转任太府卿,迁任尉卿,兼任御史中尉,黄门侍郎官职仍旧。游肇是位儒者,动存名教,直纠所举,无不是伤风败俗的事情。他持法宽仁公平,断察狱讼务求矜悯仁恕。尚书令高肇,魏世宗的舅舅,声势之大,文武百官都十分忌怕,因游肇名字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掉。游肇以自己的名字是高祖所赐,坚决不改,高肇耿耿于怀。魏世宗听说,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

卢昶在朐山,游肇上疏说:“朐山是弹丸之地,远在偏僻的海边,其地形非湖即山,老百姓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对我们不是急需之地,对于敌人来说却是有利的地方。有利,所以必然会为他而拼死争夺;非急,故不得已而战。以不得已之众打击拼命之师,臣担心会耽延岁月,所费很多。假令必得朐山,徒致交争,最终还是难以全守,这正是所谓无益之田也。臣知敌人屡屡以宿豫请求交换朐山,臣愚蠢地认为这可以答应。朐山长久以来,危弊迭出,应该速速考虑对策。如果交换了,宿豫便不征自伏。握有这块无用之地,恢复旧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利益很大。”魏世宗准备这样做,不久卢昶就失败了。

迁任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杀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脑袋,以郁洲内附朝廷,朝中商议派兵赴援。游肇表奏说:“徐玄明表达了款诚之意,虽然说应去增援拯救,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或怕举而功多,或许因小而生祸患,可能出现的情况还说不定。现今六里、朐山,地域接海,陂塘湖泊低下潮湿,人不可居。郁洲又在海中,正是所谓虽获石田,终无所用。如果不得到连口,六里虽然克平,尚且不可据守,何况想要连兵,而去争夺并不重要的地方。况且六里对于敌人来说至为重要,离此又很遥远。如用赴远之兵,攻打逼近之敌,其势力自然悬殊,不能克敌制胜。灾害之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死的也不在少数。怎么能在应该停息争斗的时候,兴起干戈之役呢?这样的话,军粮资运,无处取傍。为臣只见其损,不见其益。而且新附之民,刚承皇魏教化,特别需要安宁慰贴,不应劳役他们。劳则怨生,怨生则会想到叛乱,叛乱则国家不安定,不安是则必会动乱。如果是这样,则战事难以平息。事情轻重,不可小视。应该损彼小利,不使国家受到大的损害。”魏世宗又不接受意见。

大将军高肇征伐蜀地,游肇谏奏说:“臣听说:远方的人不服统治,我们便修整文德以吸引他们。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当今虽说是天下治平,但讨论征战则不可。为什么呢?太行山东、关右,伤残没有恢复,连年水旱,百姓空虚,宜在安静,不应劳役。然而往年开拓疆域,都因城主归降,所以有征无战。而今据城而降的,虽假官号,但真假难分,也许有怨于彼,不可全信。而且蜀地险隘,自古有此说法,镇戍安泰,更无他图,我们哪能凭着传闻,便动用大军。行动开始不谨慎,后悔都会来不及!征讨蜀地计策,愿等以后再议。”魏世宗又不接纳。

肃宗即位,迁任中书令、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相州大中正。出为使持节,加散骑常侍、镇东将军、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征召为太常卿,迁任尚书右仆射,游肇坚决推辞,帝下诏不许。游肇对于官吏的事情,决断不快。碰到什么事情,他反复论叙,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询问再三,必定穷尽其理,然后方才下笔,即使宠幸显贵干涉,他也决不让步。方正的操守,当时人都很佩服。等到领军元叉废黜灵太后,准备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怿,于是召集公卿商议其事。当时群官无不失言顺从,游肇独独抗言认为不能这样做,终于让这事没能进行下去。正光元年(520)八月,游肇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帝诏给予东园秘器、朝服一套,赠帛七百匹。肃宗在朝堂举哀。赠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称文贞公。

游肇外表宽柔,内心刚直,喜好经传,手不释书。治学《周易》、《毛诗》,尤其精通《三礼》。写有《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皀论》,并有诗赋表启一共七十五篇,都流传于世。谦虚廉洁,不好夸饰,曾经撰写《儒鸉》,表达自己的志向。清贫寡欲,养家糊口仅靠自己的俸禄。游肇任廷尉时,魏世宗曾经私下指示游肇,希望其笔下留情。游肇执意不肯,说:“陛下自己能原谅自己,怎能让为臣替你曲笔隐瞒呢!”其固执可见一斑。到了肃宗初年,近侍群官在世宗生病期间侍奉皇帝的,自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加授封邑,当时游肇被封为文安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游肇独说:“子袭父位,自古为常,因为这而获得赏封,臣何以自安?”坚决推辞不受,议论的以此推崇他。

猜你喜欢
  卷三十·志第十一·礼三·脱脱
  卷二百二 表四十二·赵尔巽
  东都事略卷六十四·王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蜀碧卷四·彭遵泗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二百四十三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纪昀
  志卷第六 高丽史五十二·郑麟趾
  战国策卷十·鲍彪
  读例存疑卷十八·薛允升
  王祯传·张廷玉
  第一章通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阮阅

      ●卷二十八·咏物门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

  • 古今风谣·杨慎

    ○尧时康衢童谣(《列子》)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中侯稷起谣(《诗纬》)苍耀稷,生感迹。○昌握契谣(《诗纬》)元鸟翔水,遗卵流,简狄吞之生契封。○包山谚杨方《吴越春秋》、沈怀园《南越志》曰:“牛女之

  • 一·郁达夫

    余少日读郁诗,酷爱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联。抚今思昔,差近念年矣。郁文诗学仲则,格调不甚高,寒语酸语,故作激烈语,集中比比有之。然诗味醇厚,良足动人。壬午岁,余得郁诗全编,发愿录其诗全编上网,以飨

  • 东观集卷三·魏野

    宋 魏野 撰谢冯亚惠鹤殷勤亲惠鹤迢逓自江濆情性浑如我精神酷似君舞思同座看唳想隔城闻从此添诗景为题好共分送元上人归寜禅性虽无着偏亲奈白头直应飞锡到方是倚门休雪里犹思去花前岂易留如何迎侍得住近免离愁咏懐静

  • 古诗镜卷三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三 魏 行者歌 【王子年拾遗记曰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絶世咸煕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

  • 卷九·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九宋 王安石 编耿湋六首【大历中为右拾遗】秋晩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寒几坐空堂疎髯似积霜老医迷旧疾朽药误新方晩果红低树秋苔绿遍墙慙非蒋生迳不敢望求羊早朝钟鼓余声里千官向紫微冒

  • 卷上·佚名

      國初沿革  昔黄帝既建萬國,以交趾逺在百粤之表,莫能統屬,遂界於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寧、軍寧、嘉寧、寧海、陸海、湯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懐驤、九德,皆禹貢之所不及。至周成王時

  • 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蔡东藩

      却说周亚夫到了大廷,已由景帝派出问官,责令亚夫对簿,且取出一封告密原书,交与阅看。亚夫览毕,全然没有头绪,无从对答。原来亚夫子恐父年老,预备后事,特向尚方掌供御用食物之官。买得甲楯五百具,作为他时护丧仪器。尚方所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弘治三年正月甲寅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杨伟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谙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

  • 卷之五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八·佚名

    晋宣帝 武帝宣帝谋魏【子由】傅玄谏止持文帝三年之丧【温公】武帝无贻厥孙谋之道【温公】武帝以太子母弟秦王柬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子由】贵戚专杀【东坡】裴楷谄对【东坡】卫瓘拊床【东坡】为惠帝娶妇【东坡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佚名

     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初六日奉上谕恭录圣祖谕防一道载入古今储贰金鉴钦此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赵申乔陈奏皇太子为国本应行册立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纎悉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伹闗系重大有

  • 敬德第三凡十二章·湛若水

      甘泉子曰:“集义者,如集聚百货之归也。夫敬,德之聚也。君子虚以居之,问以聚之,而众理会焉。故能生生者,根于中者也。记曰:“漙博渊泉而时出之。”今之以事事而集之,谓之袭则可,谓之集则不可。”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今此略明持戒之相。始自诸根。任持密护。饮食知量。减除睡眠。常乐尊重。修诸梵行。闻昔受乐。不喜思念。复

  • 血染风情·司汤达

    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血染风情》和《苏奥拉·斯科拉蒂卡》两篇的题材有类似之处。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同,一篇是年前后,一篇是年前后,但两篇小说都写出了封建制度的惨无人道,和贵族修道院的黑幕。那些多子女

  • 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全称《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撰人不详。书中出现明代东岳大帝封号,应成书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道藏辑要》氐集亦收录

  • 思益梵天所问经·佚名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