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常景传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父常文通,终官天水太守。常景少时聪慧敏捷,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等到长大,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来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正始初年(504~505),帝诏尚书、门下在金墉中书外省考查讨论律令,帝命常景参与议论。

魏世宗小舅护军将军高显去世,其兄右仆射高肇私下托常景及尚书邢峦、并州刺史高聪、通直郎徐纥各作碑铭,一并呈上。世宗都交给侍中崔光,让他评说,光认为常景所撰的为最好,于是启奏说:“常景名位在诸人之下,文字出于诸人之上。”于是把常景的文字刊刻在石头上面。高肇娶平陽公主,没多久,公主便死了,高肇想使公主家令居庐制丧服,交付学官讨论施行。尚书又访询常景,常景认为妇人无专国之理,家令不得有纯臣之义,于是执议说:“丧纪之本,实际应称物以立情;礼制轻重也应依情况而定。虽然理关盛衰,事经今古,而制作之本,降杀之宜,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所以臣子为了君主,应该尊敬而崇重礼制;为君母妻,所以从服而制义。然而诸侯大夫之被称为君的,是说他有土地,有吏属,没有服文的,是说其非世爵也。而今王姬降从,虽加有爵命,但事非君邑,理异列土。为什么呢?诸王开国,备立臣吏,生有趋奉君王之勤,死了就应尽其致丧之礼;而公主家令,只有一人,其丞以下,都由属官任命,他们但既无接事之仪,实缺为臣之礼。循察公主之贵所以立家令的,大致是因要他们主之内事接应外务,理无自达,必也因人。然而家令只通内外之职,及掌主人家中的事情罢了,与君臣之理无关,名分上有分别。由此推论,家令不能作为纯粹意义上的臣子,公主不可为正君的道理就很明确了。而且女人之为君,男子为臣,古礼之中不见记载,先朝之上不见讨论。而四门博士裴道广、孙荣义等以公主为君,以家令为臣,制臣子的丧服而服丧,乖异谬妄太过。又张虚景、吾难羁等不推寻君臣名分,不寻查造服的情况,犹同其议,按丧母制度服丧,求之名实,理为未当。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若比附如母,则情义不当。如准依小君,则从服无据。案查经书礼制,事无成文;依臣愚见,谓不应服。”朝廷依从他的意见。

常景淹留门下省数年,不至显官,以蜀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子云等四贤,都有高才而无重位,于是托意以赞之。其赞司马相如说:“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其赞王子渊说:“王子挺秀质,逸气干云霄。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鸡命,徒献金马文。”其赞严君平说:“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说。才屈罗仲口,位结李强舌。素尚迈金贞,清标陵玉彻。”其赞扬子云说:“蜀江导清流,扬子挹余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当途谢权宠,置酒独闲游。”

常景在枢密部门十多年,被侍中崔光、卢昶、游肇、元晖尤其赏识。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延昌初年(512~513),东宫建起后,常景兼任太子屯骑校尉,录事职都仍旧。这一年受敕撰门下诏书,共四十卷。尚书元苌出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请常景为司马,因景阶次不够,除任录事参军、襄威将军,带长安令。很有惠政,百姓官吏都很是称赞他。

这以前,太常刘芳与常景等人撰写朝令,没有来得及颁布施行。另外典掌仪注,多有草创,未成,刘芳去世,常景纂成其事。及世宗逝世,朝廷召常景赴京,还修仪注。拜授谒者仆射,加宁远将军。又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官职。后来授步兵校尉,仍为舍人。又敕撰太和年间以后朝仪已施行的,共五十卷。当时灵太后下诏令依汉代陰、邓二位皇后旧例,自己亲奉朝祀,让帝交替献祭。常景于是据正例,以定朝仪,朝廷肯定了他的做法。

正光初年(520),除任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舍人如故。当时肃宗在国子寺行讲学之礼,司徒崔光执经,帝敕常景与董绍、张彻、冯元兴、王延业、郑伯猷等一起录经义。事完后,又行释奠之礼,并诏百官写释奠诗,大家的诗作中常景的诗最好。

这年九月,蠕蠕主阿那环归顺朝廷,朝廷不知应把他安在什么位置合适,高陽王元雍访问常景,常景说:“往日咸宁年间,南单于来朝,晋代朝廷把他放在王公、特进之下。今天应该把他放在蕃王、仪同三司之间。”元雍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朝廷典章,疑而不决的,则询访于常景而定。

当初,平定齐地之后,光禄大夫高聪徙于北京,中书监高允为他娶妻,给他钱财房宅。高聪后来为高允立碑,他经常说:“我以此文报答他的恩德,足矣。”豫州刺史常绰认为未尽其美。常景推崇高允才学器识,先作《遗德颂》,司徒崔光听说后观看其文,寻味良久,说:“高光禄平时每每矜夸其文,自认为可以报答高允之德,今天见到常生此颂,高氏便不能独擅其美了。”侍中崔光、安丰王元延明受诏议定服章之仪,帝敕常景参加讨论。不久进号冠军将军。

阿那环率众投魏,他在国境上迁延时日,又陈部下饥饿疲乏,难以前进。帝派尚书左丞元孚奉诏抚恤,阿那环抓住元孚经过柔玄,奔往漠北。帝派尚书令李崇、御史中尉兼右仆射元纂领兵追讨,没有赶上。又令常景出塞,经瓮山,临翰海,让他宣诏召大军回朝。常景跋山涉水,怅然怀古,模仿刘琨《扶风歌》作诗十二首。

进号为征虏将军。孝昌初年(525),兼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久又除左将军、太府少卿,仍为舍人。他坚决推辞少卿职不拜,改授散骑常侍,将军如故。徐州刺史元法僧叛入萧衍政权,萧衍派其豫章王萧综入据彭城。当时安丰王元延明为大都督、大行台、都督观机部分。常景经洛..,于是作铭文。这时,尚书令萧宝夤、都督崔延伯,都督、北海王元颢,都督、车骑将军元恒芝等都一一出讨,帝诏常景到军中宣旨劳问。还朝,以本将军授徐州刺史。

杜洛周在燕州反叛,帝仍以常景兼尚书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平北将军元谭一起抵御叛军。常景上表请求统幽州各县人马都入古城,山路有通往敌人的地方,权发兵夫,随其设戍,以为防敌之处。又因一向以来差兵,兵马不尽强壮,今之三长,都是豪门或多丁卒的人充任,请求权且征其为兵。肃宗都依从了他的意见。进号为平北将军。另敕元谭西到军都关,北据卢龙塞,据此二险,以堵塞敌人出入之路。又诏常景在山中路险的地方,都令捍塞。常景派府中录事参军裴智成征发范陽三长之兵据守白山闰,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不多久,安州、石离、冗城、斛盐三个戍关军人反叛,勾结杜洛周,共有二万多人,从松岍赴敌而去。元谭统别将崔仲哲等截堵军都关以待叛军。仲哲战没,洛周又从外面呼应,元谭腹背受敌,于是大败,军队夜晚四散而去。帝诏以常景所部别将李琚为都督,代替元谭征伐下口,降常景为后将军,解除州职,仍诏常景为幽、安、玄、□四州行台。敌人既向南侵出,抄掠蓟城,常景命统军梁仲礼率军攻击,打败敌人,擒获敌将御夷镇军主孙念恒。都督李琚为贼所攻,在蓟城北面军败身死。常景率城人抵御敌人,敌人不敢进逼。杜洛周还军据守上谷。帝授景为平北将军、光禄大夫,行台如故。杜洛周派他的都督王曹纥真、马叱斤等人率部到蓟州城南,抢掠百姓粮食,遇上连天陰雨,敌人疲劳。常景与都督于荣、刺史王延年在粟园设兵。断其归路,大败敌人,斩杀曹纥真。洛周率众南往范陽,城人投降,抓住刺史延年及常景送往杜洛周处。洛周不久被葛荣吞没,常景又入葛荣众中。葛荣被灭之后,常景得以还朝。

永安元年(528),帝诏复其本官,兼任黄门侍郎,又摄领著作,常景固辞不就。二年(529),除任中军将军,正黄门。这以前,参加讨论《正光壬子历》,到这时赐爵高陽子。元颢内逼,庄帝北逃,常景与侍中、大司马、安丰王元延明在宫廷中召集众亲臣宾戚,安慰京师。元颢入洛,常景仍居本位。庄帝还宫,解除了他的黄门职。普泰初年(531),除授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秘书监。以参预起草诏书命诰之勤,封为濮陽县子。后依例追夺。永熙二年(533),监议事。

常景从年少到白头,常居官任。他清廉俭省,不营办产业,至于衣食之类,够用就觉得行了。喜爱经史书籍,喜欢玩弄文词,如碰到新奇的书籍,则孜孜求访,或用手上的东西抵押购买,不问价钱贵贱,必定要把东西弄到手。友人刁整经常对他说:“卿清德自居,不置家业,虽说俭约可推崇,但你凭什么养家糊口呢?我担心你这情况会出现挚太常饥饿于鯢谷的情形。”便与卫将军羊深怜其所乏,率刁双、司马彦邕、李谐、毕祖彦、毕义显等人各出钱一千文为他买马。

天平初年(534),帝都迁邺,常景只有匹马从驾。当时诏书宣布仅三天,四十万户人民狼狈上路,收百官马匹,尚书丞郎以下不是陪从圣驾的都乘驴而行。齐献武王以常景清贫,特别拨给牛车四乘,妻小才得行至邺城。后来除任仪同三司,仍为本将军。武定六年(548),以老病去官。帝诏说:“几杖为礼,安车养老,敬齿尊贤,是从古以来的风尚。常景才艺业能精通,文史渊洽,历事三京,前后五十年,朝章言归,俸禄无余,家徒四壁,应予怜恤,以彰旌元老。可特给右光禄待遇,以终养其身。”武定八年(550)去世。

常景所著文数百篇,流行于世,删正晋司空张华《博物志》,又撰《儒林》、《列女传》各数十篇。

长子昶,少学识,但有文才。早卒。

昶弟彪之,永安年间,任司空行参军。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五·汪楫
  卷一百二十三 寶元二年(己卯,1039)·李焘
  越绝卷第十一·袁康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八·佚名
  卷十二·张九成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辽兴·吴廷燮
  第八九禀光绪二十年四月廿七日一一二一七-六·佚名
  第二卷 田赋表·缪荃孙
  卷之三十一·祁韵士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九·阿桂
  绎史卷十六·马骕
  司马子如传·李百药
  礼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八 礼乐八·欧阳修

    皇帝纳皇后。 制命太尉为使,宗正卿为副,吏部署承以戒之。前一日,有司展县、设桉、陈车舆于太极殿廷,如元日。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皆如冠礼。设使者受命位于大横街南道东,西上,副少退,北面。侍中请“中严”。群臣入就位

  • 世袭列传一·薛居正

    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铎,父端。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硃玫

  • 謝靈運晉書·汤球

      武帝   咸熙二年請禪位。表曰。夫唐虞內禪。無兵戈之事。故曰文德。漢晉外禪。有翦伐之事。故曰順名。以名而言。安得不僭稱以為禪代邪。文選干寶武帝革命論注。   武帝時禁絹扇。書鈔一百三十四。   謝靈

  • 卷之八十三·佚名

    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赐起居注阎钝给事中崔莘编脩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衾褥帏帐几榻○赏京卫军士九万余人米各三石○诏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筑京师城周一万七百三十四丈二尺为步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八有奇为里五十有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嘉靖四十年三月辛酉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陵寝○壬戌命户部发米一万二千石赈济京师饥民○癸亥命提督工程工部尚书雷礼回部管事仍兼提督○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林庭机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升江西左布政使蔡汝楠为

  • 卷之九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三卷高句丽本纪一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一。始祖[东明圣王][&琉璃王{瑠璃明王}]。一

  • 李繯传·薛居正

    李繮,本为海州人,是伪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徐温字叫敦美,也是海州人,开始时跟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庐州起兵,逐渐升到军校职位。唐朝末年,青州王师范被梁太祖朱温围困,到淮南请求救兵,杨行密发兵救援,徐温当时担任小将,也在救

  • 李汉琼传·脱脱

    李汉琼,河南洛阳人。其曾祖父李裕,任过祁州刺史。汉琼体质魁伟,有臂力。后晋末期,补任西班卫士,升为内殿直。后周显德年间,跟从皇帝进攻南唐,率先登城,升任龙旗直副都知,改任左射指挥使。宋朝初期,再升至铁骑第二军都校、兼任饶

  • ●牧令书自序·徐栋

    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称州县之职大约不外于更事久读书多而读书尤要盖更事在既事之后读书在未事之先且读书虽未更事而可收更事之效所谓前事为后事师也昔贤有见乎此言刑名钱谷有书言兴利除害有书甚至记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七职役考复除宋宁宗庆元元年正月蠲台湖严三州贫民身丁折帛钱一年先是孝宗时余端礼知湖州乌程县民间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绢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绢千钱後增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於府又自诣

  • 執贄第七十二·苏舆

      凡執贄,天子用暢,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類於長者,長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後之隨,必 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為贄。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

  • 卷二·李世民

      审官第四  夫设官分职,所以阐化宣风。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

  • 跋语·智旭

    呜呼。圆顿妙法。旷劫难逢。繄我愚蒙。何缘幸遘。每一披阅。恍若夙闻。岂非普贤威神之力。释迦守护之功耶。智者大师。不可复作。后贤坚执。斗诤滋生。圆融绝待法门。几成彼此是非情见。宏之者城堑益高益深。望之者疑

  • 阿育王纪念会献词·太虚

    ──二十九年一月在波罗奈讲──各位沙门、宰官、长者、居士、贵女:今天在释迦世尊初转法轮地的波罗奈,承尼赫鲁先生领导游行全市,并被推为摩诃菩提会所召开的纪念阿育王大会主席,对于本人及佛教访问团受十万市民之欢迎,曷

  • 在菩提场告日僧行辽·太虚

    ──一月二十七日──师:这次中日战争,完全出于日本军阀的妄狂!中国并没有一兵一卒到日本领土。希望能将中国的实情,转达日本有识人士,一致起来,打倒军阀,这才可以救日本皇室,也就是救日本人民。

  • 碧梧玩芳集·马廷鸾

    诗文集。南宋马廷鸾撰。24卷。凡奏状表1卷,诏制口宣8卷,申状书启2卷,序跋4卷,说赞铭记3卷,墓志祭文2卷,《读史旬编》1卷,诗词3卷。廷鸾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家有碧梧精舍,又自号玩芳病叟,因以名集。其集宋诸书目不载,原卷数不

  • 指头画说·高秉

    画论。清代高秉。一卷。约1750年。论述指头画作法, 以笔记形式,详述高其佩指头画之运指、 用墨、蘸色、渲染等法,并记其用纸、钤印、题款诸特点,亦载高其佩生平轶事及梦中得指运法等传闻。认为绘画美的最高境界,是具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