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侯渊传

侯渊,神武尖山人。机警有胆略。肃宗末年,六镇饥荒变乱,侯渊随杜洛周南侵。后来与妻兄念贤背叛洛周归投..朱荣。路上遇上强盗,他被抢得只剩下苫袄,..朱荣赐给他衣帽,优厚地对待他,任他为中军副都督。经常跟从征伐,屡屡立下战功。

孝庄帝即位,除任他为领左右、封厌次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后来跟从..朱荣在滏口讨伐葛荣,战功尤多。..朱荣启奏侯渊为骠骑将军、燕州刺史。当时葛荣别帅韩楼、郝长等拥军数万,屯据蓟城,..朱荣令侯渊与贺拔胜讨伐他们。逢元颢攻入洛陽,..朱荣征召贺拔胜南赴大军,留下侯渊独镇中山。

等到庄帝还宫,..朱荣令侯渊进讨韩楼,配给兵卒很少。有人有看法,..朱荣说:“侯渊临机设变,是他的长处,如总领大队人马,未必能用。今天打击此贼,所以不给他太多军马。”只给骑兵七百。侯渊于是广张军声,多设供具,亲自率领数百名骑兵,深入韩楼境内,想抓个行人问其虚实。离蓟一百多里,正逢敌帅陈周马步兵一万多人,侯渊于是潜伏在路上袭击敌人后部,大破敌人,俘虏五千多名敌人。很快就还其马匹兵器,让他们入城。左右劝道:“既然抓到了敌人,为什么又要还给他们器杖放掉他们呢?”侯渊说:“我们兵力既少,不可力战,而应该设计离间敌人。”侯渊估计敌人已进城了,便率骑夜集,天麻麻亮,叩其城门。韩楼果然怀疑降卒为侯渊内应,于是逃走,追擒之。侯渊因功晋爵为侯,增加食邑八百户。不久帝诏以渊为本将军任平州刺史、大都督,仍然镇守范陽。

等到..朱荣死后,范陽太守卢文伟诱骗侯渊出猎,侯渊闭门拒之。侯渊率领部下屯据郡南,为..朱荣举哀,统兵向南。庄帝派东莱王贵平为大使,慰劳燕、蓟。侯渊于是诈称投降,贵平相信了他。于是侯渊绑缚贵平。进军至中山,行台仆射魏兰根拦截,被侯渊打败。正逢元晔被立为帝,侯渊想投靠他。常山太守甄楷屯据井陉,侯渊又打败了他们。元晔于是授侯渊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左军大都督、渔陽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前废帝登基,仍加开府,余官仍旧。幽州刺史刘灵助举义兵,屯驻安国城,侯渊与叱列延庆等人打败了他们,擒获刘灵助。后来随..朱兆在广阿抵抗义军,..朱兆军败后逃走,侯渊归降齐献武王,后跟随齐献武王在韩陵破..朱氏。永熙初年(532),除任齐州刺史,余官仍旧。

出帝末年,侯渊与兖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东莱王贵平密信往来,相互连结,又派伺机行事的使者向齐献武王表达忠心。等到出帝入关,侯渊仍在犹豫观望。汝陽王元暹既除齐州刺史,军驻城西,侯渊拥军据城,不予迎接。百姓刘桃符等偷偷地把元暹引入齐州西城,侯渊与他争夺城门没有成功,率领骑兵出逃,妻儿部下被暹所虏。行达广里,逢承帝旨以侯渊行使青州事。齐献武王又给他写信说:“卿不要认为部下很少,难于东进。齐人风气浮薄,惟利是从,齐州城民且能迎汝陽王,青州之人还不能开门迎接你吗?你尽避前去。”侯渊于是又回来了,元暹归还了他的部下。而贵平自认为是斛斯椿同党,不同意接受代替。侯渊进军袭击高陽郡,攻克城池,把部下家小安置在城中,身率轻骑在外游击抢掠。贵平让他长子率众攻高陽,南青州刺史茹怀朗派兵协助。当时青州城百姓送粮的首尾相接。侯渊率骑兵夜奔青州,诈骗送粮的人说:“朝廷大军已至,见人都杀光,我是世子下人,今天都走了,你们为什么还不逃命去?”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弃粮奔走。天亮后,又对行人说:“朝廷大军昨晚已到高陽,我是前锋部队,今始到此,很想知道侯公竟在何处?”城中百姓都害怕了,抓住斌平出城投降。侯渊自思反复无常,担心不会安全,于是斩了贵平,传首京城,想表明他与斛斯椿不同。

等到樊子鹄之乱平定了,帝诏任封延之为青州刺史。侯渊既不能得到州职,心中又生恐惧,行达广川,便劫持光州库军反叛。派骑兵到平原抓住前胶州刺史贾璐。夜袭青州南廓,劫持前廷尉崔光韶,以惑人情。攻掠郡县。他的部下督帅背叛抵抗他,侯渊率领骑兵投奔萧衍,中途部下纷纷离散而去,行到南青州南境,被卖酒的人杀了,传首京师,家小配斩。

猜你喜欢
  后汉光武皇帝纪八卷第八·袁宏
  第五十八回 弑张后代宗即位 平史贼蕃将立功·蔡东藩
  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贼·蔡东藩
  卷第三十五·胡三省
  卷之七百九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第二九九移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一一七一五--三·佚名
  提要·允秘
  附录二·吴大廷
  绎史卷一百五十八·马骕
  卷首中东年表·黄遵宪
  建中·周绍良
  汉纪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绥和二年(甲寅、前7)·司马光
  卷二十一·赵汝愚
  卷四 帝系四·龙文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杨珽

    第二十一齣 邪萌【霜天晓角】〔淨扮郭暧小生杂扮从随上〕丈人皇帝。到也随吾意。叵耐丑驴公主。更兼忤逆爹爹。我本是个世禄侈富。那晓甚么天地玄黄。日间只会具膳餐饭。夜间但知篮笋象牀。撞着公主驴骡犊特。常要倚

  • 第二十六出·李开先

    (末上白)道院清幽鹤梦长,黄庭诵罢更添香。自从识得玄中理,坐破石牀不下堂。本庙观主是也。今乃三月三日,本庙香火之辰,打扫乾净,看有甚麽人来。(净上唱)【普贤歌】不为商客不耕田,终日追游只爱闲。老婆口又馋,孩儿要吃穿,依靠高衙

  • 巻十·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元 刘履 编选诗补遗下汉魏晋汉安世房中歌汉书礼乐志云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惠帝二年更名安世乐夹漈郑氏曰本周乐秦改曰寿昌盖妇人祷祠

  • 诸葛亮传第五·陈寿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硃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

  • 卷之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四·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        宋 苏辙 撰殷本纪殷契帝喾之子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也为帝喾次妃见鸟堕其卵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事尧舜为司徒舜命之曰百姓不亲五品不孙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封于

  • 卷之六十·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 传第四十四 扎萨克一等台吉罗卜藏列传 罗卜藏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车臣汗乌默客从叔父其父布达号岱青珲台吉乌默客祖诺尔布仲兄也康熙三十年罗卜藏授闲散台吉隶贝

  • 郑余庆传·刘昫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祖父郑长裕,官至国子司业,死时为颍川太守。郑长裕之弟郑少微,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兄弟俩当时均有名。父郑慈,与元德秀相友善,官至太子舍人。郑余庆少时勤于学习,善做文章。大历年间应举进士。建中末

  • 王聈传·欧阳修

    王..,沧州景城人,后来迁居洛阳。父亲名行果,曾任长安县尉,颇有名气。王..年幼丧父,爱好学习。祖父王有方认为他是优异人才,说:“这个小家伙会让我们王家兴旺。”他成年后豪迈开朗,不愿干收收藏藏的事。参加明经科考试被录取,起

  • 目录·吴子光

    卷一纪诸山形胜纪台中物产台事纪略纪台地怪异纪台地盂兰会纪番社风俗郑事纪略卷二淡水义渡记岸社文祠学舍记沪尾红毛楼记竹堑建城后记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记游大隘诸山记金广福大隘记双峰草堂记 附录一罗校尉传吕茂才传

  • 卷一百七十二·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考课宋仁宗时张方平上论考功之法状奏曰臣闻三考黜陟着于虞典三年比校具于周官在汉则京房创考功之法在魏则刘劭立都官之制杜预泰始之格则委乎达官以考所统崔鸿延

  • 卷七十二·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储嗣唐太宗尝谓左庶子于志宁曰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啓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屡有过

  • 顾维钧·周诒春

    顾维钧 字绍川。年三十岁。生于江苏上海。父溶。已婚。子一。永久住址。上海成都路东升里。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王氏育材学塾。及圣约翰大学。为龙报编辑。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苦克学校。光緖三十一年。入哥仑

  • 卽位年·佚名

    十一月11月28日○二十八日戊申,王卽位于景福宮。是日,睿宗大漸,高靈君申叔舟、上黨君韓明澮、綾城君具致寬、寧城君崔恒、領議政洪允成、昌寧君曺錫文、左議政尹子雲、右議政金國光集思政殿門外。辰時,睿宗薨,太妃令內官安

  • 隐公·隐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夏,公会郑伯于时来。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

  • 六 杜威的思想·胡适

    杜威先生的哲学的基本观念是:“经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应付环境”,但是应付环境有高下的程度不同。许多蛆在粪窖里滚去滚来,滚上滚下;滚到墙壁,也会转湾子。这也是对付环境。一个蜜蜂飞进屋里打几个回旋,嗤的一声直

  • 晋录·沈思孝

    地理杂志。明沈思孝撰。一卷。思孝字纯父,嘉兴(今属浙江)人。隆庆进士。官至都御史。著有《秦录》等。此篇以山西风俗、地理为主述对象。约三千字。肯定晋人质朴风俗。如记“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但“一人出

  • 宝生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宝生经。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先引述陀罗尼,后阐明其功德,谓若诵此陀罗尼而满七日,能得天眼清净;又有人耳闻此陀罗尼,并常忆念不断,则可证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