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茹皓传

茹皓,字禽奇,是旧时吴地人。父亲茹让之,本名为要,随从刘骏属下巴陵王休若为部将,到达彭城。当时南方闹饥荒动乱,就客居在淮陽上党。茹皓十五六岁的时候,任县金曹吏,颇有姿色容貌,性情谨慎柔顺。南徐州刺史沈陵见了他非常喜爱,他就随沈陵来到了洛陽,被推荐充当高祖的白衣随从。

世宗即位以后,茹皓在宫中充当近侍,渐受世宗的宠爱。世宗有一次前往朝拜先帝的陵墓,半路上想叫茹皓与自己同坐一车,茹皓扯起衣服就要登车,黄门侍郎元匡极力劝阻,世宗才罢休。到了世宗亲临朝政的时候,茹皓受到皇帝的宠爱和赏赐日益增多。又凭着他有马圈之劳,朝廷准备补任他为员外将军。当时赵..也被皇帝宠幸,他对茹皓非常嫉妒,就请求皇帝把茹皓调出京都到外郡出任太守。茹皓也考虑到可能会受到陷害招致危险,不愿意充任内官,于是他被越级授任为濮陽太守,加封厉威将军。茹皓的父亲因为茹皓替他争辩理论旧日的功劳,在此之前就被授任兖州陽平太守,并赐给爵位为子。这时,父子两人都被朝廷委任分封,所任的州郡紧紧相邻,茹皓就很高兴地离开宫廷,并不因为自己被外放而感到愁苦。到了赵..等人事败受到惩处,茹皓竟然得以完全免受牵连。茹皓虽然出身低微,当太守时却清廉俭朴,很少生事。有一次世宗到邺城进行讲武演练,茹皓趁机启奏皇帝请求让自己回朝趋奉,于是皇帝免去他的郡守之职,授任他为左中郎将,兼任直..。他得到世宗的宠幸一如从前。茹皓已经官位显达。自称家世本出于雁门,朝中善于谄媚攀附的雁门人就在司徒面前极力举荐如皓,请授为肆州大中正。有关府、省将此事奏知皇帝,皇帝诏令特予依许。茹皓升任骠骑将军,总领华林园的建造工作。茹皓生性精明灵巧,在园林中兴建许多景点。在天渊池的西边垒起一座小山,用的是从北邙和南山采挖的佳美石头。从汝颍移来竹子,排列栽种在其间;又建构许多楼阁亭馆,陈列于园林上下。栽种各种花草树木,很有一番野致。世宗对此非常喜爱,经常来这里游玩。茹皓又迁任冠军将军,仍保留骁骑将军。

茹皓所受显贵的宠幸与日俱增,乃至参与朝廷政事。从太傅、北海王元详以下群臣都对他恭敬畏惧而尽力巴结攀附。茹皓的弟弟才只二十岁,就被擢任为员外郎。茹皓娶了仆射高肇的堂妹为妻,她对世宗来说是姨母的身份。迎娶高氏那一天,北海王元详亲自前往祝贺,并且送了马匹等礼物。茹皓又替他的弟弟聘娶安丰王元延明的妹妹,延明以他不是出于官宦世家为耻,不肯答应。北海王元详劝他应允,说:“要想觅得官职,为何不与茹皓联姻呢?”延明这才同意了。茹皓比较机敏聪慧,能够谦让屈己,甘居人下。但他暗地里营求私利,接受别人的馈赠贿赂,因而金钱财物积聚甚多。他在宫廷西边起盖房屋,朝中权贵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当时世宗虽然亲自处理朝廷各种事务,而茹皓经常在宫内居住,晚上也不回家,说是这样可在门下省奏陈国事。没有过多久,茹皓转任光禄少卿,但他还觉得自己心意很不满足,想向皇帝陈述自己在马圈随从先帝的功劳,希望得到更大的升进。

起初,赵..、茹皓受到皇帝极大宠幸,北海王元详这些人都依附于他们。又有直..将军刘胄本来是由北海王元详所举荐的,常常感激北海王对他的恩遇,就对他殷情地承奉,与他们这些人共相往来。高肇一向嫉恨诸王,常常图谋对他们进行陷害,他既然知道了北海王元详与茹皓等人往来密切,交接亲昵,就罗织他们的罪名向世宗告发,说茹皓等人一起图谋叛逆作乱。于是,世宗就召中尉崔亮入宫,令他启奏茹皓、刘胄、常季贤、陈扫静四个人擅权倚势,受纳贿赂以及图谋逆乱各种罪名,即日捉拿茹皓等人,全部押往南台。第二天,又奏请皇帝处以罪罚,当天夜晚就令茹皓在自己家中自尽。茹皓的妻子披头散发走出厅堂,痛哭流涕迎接茹皓。茹皓径直走进室内同妻子大哭诀别,服毒药身亡。

茹皓之子怀朗,官至南青州刺史。兴和初年(539),因犯罪被皇帝赐死,他的子侄全都被迁徙到边地。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李延寿
  卷三百六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卷三十五·连横
  第九十六回 犯乘舆围攻紫寨 造迷楼望断红颜·蔡东藩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四·苏天爵
  东林列传卷二十一·陈鼎
  千百年眼卷十·张燧
  第四十五卷 仕绩 三 六·缪荃孙
  通志卷五十六·郑樵
  提要·吕中
  静帝纪·令狐德棻
  辛弃疾传·脱脱
  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元年(戊申、948)·司马光
  卷一·雍正
  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陈衍

    一、上海郑永诣字翼谋,有《质庵诗稿》一卷,出笔不俗,多可诵语。《寓斋初夏》云:“明月窥人树影斜,纸窗三面薄於纱。青蛙声裹微风起,一院香生柚子花。”《杂兴》云:“收拾当年旧梦痕,昨非今是总难论。微嫌月上

  • 提要·赵师秀

    《众妙集》一卷,宋赵师秀编。是集录唐代五七言律诗,起沈佺期讫王贞白,共七十六人,不甚诠次先后。五言居十之九,七言仅十之一。师秀之诗大抵沿溯武功一派,意境颇狭,而是集乃以风度流丽为宗,多近中唐之格。冯氏才调集凡例谓其惟

  • 卷193 ·佚名

    刘克庄 挽方亲来伯 弆藏古物或千年,汉晋隋唐在目前。 死有一孙堪付托,生惟四友共周旋。 宝扶风簋如原甫,临永兴书逼米颠。 占尽人间最清事,吾碑百世后方传。 刘克庄 挽方孺人一首 壶范经亲授,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司马逸客司马逸客则天朝尝从相王北征李乂有诗送之称为员外诗一首雅琴篇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影揺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匠者果留盼雕斲为雅琴文以楚

  • 第七十九回 识诈书终惩逆党 效刺客得毙番王·蔡东藩

      却说上官桀父子,为了丁外人不得封侯,恨及霍光。就是盖长公主得知此信,也怨霍光不肯通融,终致情夫向隅,无从贵显,于是内外联合,视霍光如眼中钉。光尚未知晓,但照己意做去,忽由昭帝自己下诏,加封上官安为桑乐侯,食邑千五百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正德六年六月己卯朔命贵州都指挥佥事叶昙守备清浪地方○大慈恩寺大悟法王舍剌札死命工部营葬不为例○庚辰升四川茂州卫指挥同知邹庆会州卫指挥同知李燧俱为署都指挥佥事庆四川都司佥书管事○河南汜水县暴雷雨水涨溺死

  • ●卷四·赵釴

    林时隐博学多闻,深明象纬,聚书数千卷,皆自校仇。语子孙曰:“吾与汝曹获良产矣。”昔先正亦云:“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吾尝笑其言。夫积书所以尚友古人,自广闻见,岂徒遗子孙为功名计耶?若恃是为产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四·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六九载二月髙仙芝破朅师虏其王勃特没【实录云载十一月吐火罗叶护请使安西兵讨朅师上许之不见出师今载三月庚子册朅师国王勃特没兄素迦为王册曰顷勃特没于卿不孝于国不忠不言朅师为谁所破按十载正月

  • 第三九认充状光绪六年三月十一日一一二○五-九·佚名

    挑夫首李梁等三人认充具认充状人李梁、林惠、陈祥等,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梁等蒙充挑夫首,妥议,举出公号梁惠祥,勿论轮办、合办,一切差事,自应认真、实力当差,不敢玩误、推诱(诿)、别生枝节各等情。如有此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三·阿桂

    三月丁未上谕军机大臣曰前年阿尔泰恐有奸人至内地探聼信息故禁絶番人进口朕思所办原未妥协番民每嵗下坝佣人借以糊口几视为常业若因征勦小金川禁止佣工致失谋生恒业实为非计朕意下坝一事似应仍循其旧且三杂谷与小金川

  • 杨时传·脱脱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第。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士大夫们全部拜他们为师。杨时调

  • 卷十四·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四      明 黄佐 撰殿试读卷执事会典云凡殿试读卷官内阁於大学士学士等官内具名从该部奏请至日与各衙门该读卷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

  • 卷二百七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七下 朱批史贻直奏摺 雍正十一年五月初十日署理陕西廵抚【臣】史贻直【臣】鄂昌谨 奏为要郡亟需能员仰恳 圣恩俯准陞补以收得人之效事窃

  • 卷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三选举考赀选宋宁宗嘉定十年十二月以军兴募民纳粟补官十六年十二月命淮东西总领及沿江被水州募江西湖南民入米补官理宗端平元年诏应荐奏人当绍定六年以後入赀补官者令别换授淳佑六年

  • 剧秦美新并序·扬雄

    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皇帝陛下:臣雄经术浅薄,行能无异,数蒙渥恩,拔擢伦比与群贤并,愧无以称职。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博览广包,参天贰地,兼并神明,配五帝,冠三

  • 三十七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庚戌,上在貞陵洞行宮。○仁宗大王忌辰。○忠淸道觀察使李弘老狀啓:淸州牧使韓百謙牒呈內,今月二十三日申時量,州城北門外,五六人耘田,遇震,私奴福只、春福,流來人沈夢安等三人卽死,其餘人,幾死復生,所見極爲驚愕

  •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第五分胜意乐品第二十复次善现,若诸菩萨以胜意乐。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常应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真净善友。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善友。佛告善现诸佛皆名菩萨善友。若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

  •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太虚

    ──九年夏作──一 绪论  二 宗门与学术思潮  甲 反信教的学术思想  1 反信教的精神  2 学术的精神  乙 反玄学的实用精神  丙 反理论的直觉精神  丁 反因袭的创化精神  戊 全体融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