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房伯玉传

房伯玉,因其弟房叔玉叛逃到南朝而连坐获罪,被贬徙于北方边地。后来房伯玉也南叛,任萧鸾的南陽太守。高祖率军南伐,攻占了宛城的外城,令舍人公孙延景向房伯玉宣诏说:“天无二日,地无两王,因此我亲自总领六军,荡平、统一四海,宛城是个小小的戍镇,难道足以抗拒王威?你应深刻三思,想要封侯受土,事在俯仰之间。”房伯玉回答道:“外臣蒙受本国深厚的恩泽,奉任守卫边境,我要尽为臣之道,不敢听您之意。我惟愿皇上銮舆远涉边地,不至于劳力损神。”高祖又派使者对他说:“我亲自率领大军,远征江、沔,这个小小戍城,怎能让王师徘徊不前。但凡我的戎车所经之地,即使是如同纤介的小地也要消灭它,你应当量力三思,自求多福。况且你早年蒙受萧赜异常的眷爱,难道就不曾感怀恩宠,报之以尘露之微。萧鸾胡说他入朝继承萧道成,却大肆诛剪,使萧赜之子一个也没有留下。你不能建忠于前君,却要立节于逆贼,这是你的一大罪过。又连年挫伤我朝一部分军队,这是你的第二大罪过。现在我銮驾亲征,要使南方降服于中国,你不肯面缚归降,得罪于我的军队,这是你的第三大罪过。你所守的戍城,多则一年,中则百日,少则三旬,被荡平的命运岂会长远。你应当好好思虑此事,以免后悔不及。”房伯玉回答道:“我往日曾蒙武帝和悦相待之恩,忝侍其左右,这种优厚的待遇,夙夜都不曾忘怀。但继承他的人失去德行,民望另有归附。如今主上登基,继承先王大业,不但符合万民之深望,实际上秉持武皇之遗敕。所以我勤勤恳恳,不敢有所失误。在过去,北军深入我地,侵扰边境百姓,我就勉励将士,以拯救苍生。这是边戍守将的通常之事,陛下不能予以责备。”

及至宛城被克,房伯玉面缚而降。高祖接见房伯玉及其参佐二百人,诏令房伯玉说:“我秉承天命统驭天下,正要统一中国,你区区一个小戍,胆敢抗拒六军,你所犯下的罪责,理应不予赦免。”房伯玉回答说:“臣既是小人,完全受人驱使,只因家中有百口之人在南边,以致抗拒皇帝的谋略,罪该万死。”高祖说:“凡是立忠守节的人,都应当有其去处。如果侍奉悖逆之君,死守迷乱之节,这是古人都不做的。你却为舒适要侍奉逆贼萧鸾,自己招来那样的罪过!”房伯玉回答说:“臣生性愚痴觉悟太晚,罪当万斩,如今遭逢陛下,希望能赐给一条生路。”高祖说:“凡人只有两条路:识时务者得福,违背时势者受祸。劳我王师,经年累月,这样算作归降,那么什么人才是有罪呢!况且我在先前就派舍人公孙延景在城西对你说过:‘天无二日,地无二王。’你回答说:‘我在此不在彼。’天道悠远,变化无方,你难道知道今天在此不在彼吗?”房伯玉无话可说,只有乞求赏命而已。高祖由于房思安多次替房伯玉流泪请求,所以对他特予宥免。

房伯玉在南朝的时候,曾把他的妾杨氏放逐出家为尼姑。他到了魏国以后,就让她还俗,对她又十分宠爱。这件事被有司上奏朝廷,高祖听任他这样做。世宗即位以后,授予房伯玉长史之职,兼游击将军,后出任为冯翊相,死于官任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房玄龄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五·河渠二·脱脱
  卷八·舒赫德
  卷一百五十七·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卷二十五·叶盛
  ◎狂奴故态·李定夷
  资治通鉴考异卷七·司马光
   十、关于《无所不谈合集》①·林语堂
  三 生平和著作·许寿裳
  康君立传·薛居正
  卷一·朱克敬
  注 释·蒋廷黻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赛卢医上,诗云]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在城有个蔡家婆子,刚少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脊筋。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撞见两个不识姓名男子,一声嚷道:“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

  • 芦川归来集钞·吴之振

    张元幹次韵唐彦猷所题顾野王祠与霍子孟庙对兰若黄门像,相望博陆居。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馀。过宿赵次张郊居二首北客多流落,东村更寂寥。肯同清夜梦,不待故人招。月挂荒园竹

  •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赵尔巽

      ◎职官一   太祖肇基东土,国俗淳壹,事简职专,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董统军旅,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釐治政刑,任用者止亲贵数臣,官称职立,人称官置,兴也勃焉。太宗厉精为治,设三馆,置八承政,论功料勤,翕斯郅治。世祖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八·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八【起屠维大荒落正月尽黓涒滩十二月凢四年】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五年春正月丁未以李庭芝为两淮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州新遭火公私萧然庭芝放民负盐二百余万又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始平山堂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六月丙寅朔○甲戌 睿宗原庙前殿东柱产金色芝一本 庙在 太庙都宫之外旧为 睿宗皇帝庙后以 太庙成 神主祔于 太庙而 原庙犹存至是忽有芝瑞 上大悦 命奏谢 玄极宝殿告于 太庙 遣公朱希忠驸马谢诏各行礼百官

  • 卷五 鲁语下·左丘明

    叔孙穆子聘于晋〔原文〕叔孙穆子聘于晋①,晋悼公飨之②,乐及《鹿鸣》之三③,而后拜乐三。晋侯使行人问焉④,曰:“子以君命镇抚弊邑,不腆先君之礼,以辱从者,不腆之乐以节之。吾子舍其大而加礼于其细,敢问何礼也

  • 曹华传·刘昫

    曹华,宋州楚丘人,在宣武军任职为牙校。贞元末,吴少诚叛乱,宣武军因曹华骁勇果断有智谋,任用他为襄城守将。蔡州贼人攻襄城,曹华屡屡将其击败,德宗特赐予旗甲。元和九年(814),因功授宁州刺史,未及赴任而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主

  • 一一八、淳于髠考·钱穆

    《史记 滑稽列传》:齐威王时,淳于髠说之以隐,云“有鸟三年不飞不鸣”,此髠在威王初年既已知名于齐也。(《世家》称邹忌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髠见之云云,余考邹忌见知在威王初立,则髠在威王早岁即在齐,益可见。)后去而

  • 四·钱穆

    教育制度建立在上,而社会风气则鼓荡在下。西周公立教育制度破坏了,幸有战国先秦社会风气之在下鼓荡,因而重开出两汉公立教育制度之兴建。但东汉以下,政治解体,急切不能再统一,在此一时期之教育制度,当分两项叙述,一曰门第教育

  • 卷四·曾巩

    范质,字文素,魏郡人。母梦人授以五色笔而质生。唐长兴中擢进士第,仕晋至翰林学士。周祖擢为宰相。建隆初,封鲁国公。乾德二年罢相,初和凝知贡举,爱质所试文,自以中第尝在第十三名故,亦以处质,其后质官及封国,皆与凝同,当时谓之传

  • 卷一百十五·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五   宋 卫湜 撰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总干率其羣臣以乐皇尸是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冕而总干率其羣臣以乐皇尸此与竟内乐之之义也郑氏曰君为东上

  • 春秋说卷九·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以乱立不成乎即位之礼故不书即位子般孟任出也闵公姜出也僖公风出也子般长僖公次之闵公又次之在礼立嗣以适不以长庄公无适嗣哀姜之娣叔姜有子子以母贵则闵公当立使庄公合谋在庭审所宜

  • 中庸章句序·朱熹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㣲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

  • 万善同归集序·延寿

    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沈振撰  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积纳而久。圣不可知者。在乎积修而勤。矧妙觉垂言。玄通立教。

  • 卷十一·佚名

    第九篇四二七 鹰本生谭[菩萨=鹰]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粗暴比丘之谈话。此一比丘生为族姓子,信解脱之教而出家,阿阇梨、和尚及法友梵志等为彼设想:“汝应如斯进、如斯退;汝应如斯见、如斯不见;汝应如斯屈伸

  • 撄宁禅师语录序·佚名

    撄宁禅师语录序佛氏出离生死诱人超劫大指与儒本同顾其作用既别流传浸讹傍佛门户僧非真僧犹假儒衣书士非真士也孝不喜谭佛法独喜读曹溪坛经喜其自为佛而不障佛魔挽诸迷众归之吾道所以云救也故尝谓韩昌黎之排佛卢曹溪

  • 墨池编·朱长文

    《墨池编》是成书于北宋时期的一部书学论著汇编。北宋朱长文编著。书学论著汇编。共二十卷(明代以后并作六卷)。选编前人书学论著。分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共八门。编者考核得失,加以指评,

  • 辩中边论·世亲

    梵名Madhya^nta -vibha^ga-t!i^ka^ 。凡三卷。又作辨中边论、离僻彰中论。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系注释弥勒所造之辩中边论颂,阐明大乘中道之正行。计分辩相、辩障、辩真实、辩修对治、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