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顺传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他的父亲李系,是慕容垂的散骑侍郎,东武城令,因治理政事有能力而闻名。太祖平定中原以后,任李系为平棘令。李系年老,死于家中。太祖追封他为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李顺广泛地涉猎经史,颇有才能与谋略,知名于世。神瑞年间,李顺任中书博士,转任中书侍郎。始光初年(424),李顺跟从世祖征伐蠕蠕。以筹划谋略之功,官拜后军将军,仍赐爵为平棘子,加授奋威将军。

世祖准备征讨赫连昌,对崔浩说:“朕前次北征蠕蠕,李顺多次出谋献策,确实符合经略大谋,现在朕想让他总领前锋人马,你以为如何?”崔浩回答说:“李顺足智多谋,处事周密,实在像陛下所说的那样。但臣与他有婚姻之亲,对他的行为有较深的了解,他性情果断不慎于进退,不能委以特别的任务。”世祖就没有这样做。当初崔浩的弟弟娶李顺之妹为妻,又让其弟的儿子娶了李顺之女,虽然两人是亲家,但崔浩颇为轻视李顺,李顺又不服崔浩。从此两人私下里相互猜忌,所以崔浩在世祖面前诋毁他。魏军进至统万,大败赫连昌,李顺谋略之功最高,转授为左军将军。后征伐统万,迁任前将军,并授予他兵权。赫连昌出军迎战,李顺督领部众,打败其左路军。及至攻克统万,世祖赐给诸将珍宝杂物,李顺坚辞不受,仅仅要了书籍数千卷。世祖对他非常称赞。世祖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授任李顺为给事黄门侍郎,赐给奴婢十五户,帛一千匹。李顺又随从皇帝到平凉攻击赫连定。三秦平定之后,李顺升任散骑常侍,晋爵位为侯,加授征虏将军,迁任四部尚书,受到更大的宠信。

沮渠蒙逊据河西地区归附朝廷,世祖想要精减派出的使者,崔浩说:“沮渠蒙逊向朝廷称藩,其诚意著称于黄河以西,如果要使边远地区与中国交通往来,远地异域都来归附,应当派清明有声望的重臣捧奉皇帝诏令前往褒奖抚慰,尚书李顺就是这样的人选。”世祖说道:“李顺是纳言大臣,本来就不宜首先派出他作为这一次的使者。假若沮渠蒙逊亲自拿着玉帛来朝见朕,又怎么派出官职更高的使者前去呢?”崔浩说:“昔日邢贞出使东吴,他也是任曹魏的太常之职。假如事情非常适宜,就不要怕它分量太重。昔日邢贞之行,也不是因为吴王到曹魏觐见嘛。”世祖听从了崔浩的意见,以李顺作为太常,奉朝廷策书授任沮渠蒙逊为太傅、凉王。李顺出使回来之后,被授予使持节、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宁西将军、开府、长安镇都大将等职,晋爵为高平公。没过多久,又把他征召回朝任四部尚书,加授散骑常侍。

延和初年(432),李顺再次出使凉州。沮渠蒙逊派中兵校郎杨定归去告诉李顺说:“我年老多病,旧病按发,腰腿不方便,不能拜伏。等过了三五天,病情稍有好转,定当相见。”李顺对杨定归说:“凉王年老,朝廷是知道的。但凉王应恭奉藩臣之礼,现在皇帝另有诏旨,怎么能够自求安身而不见朝廷使臣。”第二天,沮渠蒙逊就把李顺请去,李顺来到殿庭之中,而沮渠蒙逊却倚着几案箕踞而坐,没有要起身的样子。李顺正色厉言道:“没想到这位老者竟然无礼到这种地步!今天全不顾恤覆亡之祸,竟敢欺凌侮慢朝廷。他的灵魂和精神早已消逝,为什么还要见他。”说完就手握使者符节准备走出去。沮渠蒙逊连忙让杨定归把李顺追回到庭中,说道:“太常已经原谅我的衰老有病,但传说朝廷对我有可以不拜的诏令,所以才敢于自得安身。如果太常说:‘你又跪又拜,但就是不肯恭奉朝廷诏命。’这才是小臣的罪过哩。”李顺听了愈发恼怒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赐给他祭肉,命令说:异姓诸侯不用下拜。但桓公遵奉臣子的礼节,走下来拜受。现在你虽然功高勋厚,但不如小白那样尽力于朝廷,朝廷虽然对你十分敬崇,但并没有不拜之诏。如果你硬是要傲慢自大,这就是招来灾祸的缘由,不是谋求久安的打算。倘若朝廷因此而震怒,出兵把你们西凉吞灭,后悔也就来不及了!”沮渠蒙逊说:“太常用古代烈士来规劝我,用朝廷威势来警告我,我怎不感到危惧,愿意恭敬地听从美善的命令。”于是就下拜以行藩臣之礼,行礼完毕,沮渠蒙逊说:“倚仗德威者昌盛,倚仗武力者灭亡。朝廷近来四处征伐,屡次获胜,国土已经相当广大,只要安抚本地的百姓,也就足以治理得好。然而一味进行征讨,恐怕不能够长久取胜。”李顺说:“过去太祖奠定宏大的基业,建造了中国。太宗继承传统,王业一新。自从圣上临朝亲政,志在使四海安宁。所以车驾屡次出征,亲自顶风冒雪,在三秦消灭了赫连氏,在漠北赶跑了蠕蠕族。广辟国土开发边地,俘获的奴隶无法记载,斩杀的尸体和首级随处可见,简直成为一种景观。除荡暴虐,安抚黎民,威势震动八荒,声名覆盖九域。自古以来,用兵之善,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所以远方边地的人,没有不举手抬足,敛衽屈膝的。天兵到了一地,表彰德行惩罚罪人,怎么能说是倚仗武力?凡是圣王用兵,征伐南蛮,则北狄怨愤;讨伐西戎,则东夷怀恨,天子岂能因此而罢手?”沮渠蒙逊说道:“假如真像你所说的那样,那么西凉的民众,也愿意魏国皇帝远道而来,但为什么还要从驿道不分昼夜飞快地来表示警戒?我想你所说的一番话,尽是虚妄之事。”李顺说道:“古时苗民反叛帝舜而奉暴君,有扈违背后启而跟从逆主,都是因为受到相近之敌的威慑强逼,被别人的凶威所牵制。自古就是这样,岂独西凉的人如此。”

李顺出使回朝之后,世祖问及他与沮渠蒙逊的往来对答之辞以及沮渠蒙逊政治教化的得失。李顺说道:“沮渠蒙逊专威于黄河以西已有三十多年,经历许多艰难,现已粗知机变,又安定边地角落之人,边远的民众对他也颇为畏服,虽然不能传留给他的子孙,还是足以终了他这一代。他前年上表答应十月送昙无谶来朝廷,到了我前往迎接的时候,就改变了原来的主意。不忠不信,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礼如同人的车轿,敬是行为的根本。没有人无礼不敬而能够长久享受福禄的。依臣看来,他是不可能巩固的。”世祖说:“假如像你所说的这样,那么不久就能得到验证,他的儿子必定会又袭承一代,换代之后,早晚就会灭亡吗?”李顺回答道:“臣大略地观察过他的儿子,那人并不是有才能的人,仅能守住其一隅之地。听说敦煌太守沮渠牧犍,才器粗立,继承沮渠蒙逊的一定是这个人。但是与他的父亲相比,人们都说不及其父。这都是上天帮助圣明的陛下啊。”世祖说:“朕现在正忙于东边的事,没有工夫经营西部,像你所说的情况,过三五年也不算晚。暂且停止先前的计议,把此事放在以后再来谋划。”不久沮渠蒙逊去世的消息传来,世祖对李顺说:“你说沮渠蒙逊死,现在就验证了,你又说中了沮渠牧犍继位,这是多么妙啊。朕得到凉州也一定为期不远。”于是赐给李顺绢一千匹,厩马一匹,进封李顺为安西将军。李顺受到的宠幸越发厚重,朝政的大小事情没有不参与的。崔浩对他深为憎恶。

李顺出使凉州共往返十二次,世祖非常称赞他的才干。但沮渠蒙逊屡次同李顺游宴,说了许多悖理侮慢的话,他害怕李顺回朝以后向朝廷泄露,多次把金银珍宝塞在李顺怀中,所以沮渠蒙逊的恶行劣迹朝廷并不知道。崔浩知道这事,秘密地告诉了世祖,世祖却不相信李顺会如此。太延三年(437),李顺又一次出使凉州,等他回来以后,世祖对他说:“过去和你密谋征伐沮渠氏,预定的时间不长。但由于近年征伐东部,没有工夫西顾,荏苒之间,拖到了现在。如今和龙已经平定,东北南三方无事,秣马厉兵,进军出征黄河以西,扫荡万里之地,现在是时候了。你多年来往返于其间,深刻了解沮渠氏的废兴之事,如果朕今年出兵,能不能取胜?”李顺回答说:“臣往日向陛下所启奏的,也是这个意思。但百姓已经长期劳乏,未能得到安宁休息,不宜频繁地兴师动众,以增加百姓的劳累和负担。最好是等待来年。”世祖同意了他的意见。太延五年(439),朝廷计议征伐凉州,李顺提出由于凉州一带缺乏水草,不适宜远征。李顺同崔浩就在殿前争辩起来。崔浩坚持认为现在可以出兵征讨。世祖听从了崔浩的建议。及至大军到达姑臧,发现这一带水草甚为丰茂。世祖给恭宗写信告知这个情况,对李顺颇感怨愤。后来世祖对崔浩说:“卿过去所说的情况,如今果然得到验证。”崔浩说:“我所说过的话,是真是假都是这个样。”当初,沮渠蒙逊属下有一个西域的僧人昙无谶,略有方术。世祖命李顺让沮渠蒙逊将此人送到京城。李顺由于接受了沮渠蒙逊的贿金,听任他把昙无谶杀了。世祖攻克凉州之后,得知此事而越发对李顺不满。西凉之地已经平定,皇帝令李顺对西凉群臣论资排辈,赐以爵位。李顺因为接受了贿赂,品第等次的安排很不公平。凉州人徐桀告发了这件事。崔浩又趁机诋毁李顺,说道:“李顺往日曾接受沮渠牧犍父子的重金贿赂,总是说凉州没有水草,不可以行军出征。等陛下到了姑臧,才知道水草非常丰足。他如此欺骗朝廷,几乎误了国家大事。李顺像这样不忠,反而说我在陛下面前说他的坏话。”世祖听了大怒,太平真君三年(442)就将李顺斩于京城之西。

李顺死后数年,他的叔伯弟弟李孝伯为世祖所器重,在朝中任事。及至崔浩获罪被诛,世祖极为愤怒,对李孝伯说:“你的堂兄过去虽然误国,朕的本意也未必就要杀掉他。由于崔浩对他诬陷诽谤,朕于是就气愤到了极点。杀死你堂兄的人,就是崔浩。”皇兴初年(467),李顺之子李敷等受到皇帝宠幸,显祖追赠李顺为侍中、镇西大将军、太尉公、高平王,谥号为宣王,追赠李顺之妻邢氏为孝妃。李顺有四个儿子。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司马迁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焦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七·李心传
  ●卷一·王栐
  ◎亲迎不得妻·吴虞公
  第四十八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纪昀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八·阿桂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阿桂
  平定两金川方略·阿桂
  后周纪·张居正
  陆厥传·李延寿
  韩镛传·宋濂
  张以宁传·张廷玉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五明 李攀龙 编唐五言律诗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高适】征马向邉州萧萧嘶未休思深应帯别声断为兼秋峡路风将逺闗山月共愁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

  • 第二十九回 御医·德龄

    我们一直在湖上逗留着,谁也不觉得厌倦,几乎玩到下午五六点钟模样,天色已将黑下来之后才歇。我因此就攫到一个机会,向太后请问伊方才所说的“造化小儿”究竟是怎样的一会事。伊本来早就知道我是一个最爱发问人的,伊自

  • 第五回 随驾大臣·德龄

    我时常在想:如果朝廷上没有了这些外貌似乎很端庄严肃的大臣之后,国家的一切政事,会不会就此停顿;或者只是象一头马丢掉了它的长尾巴一般的绝不发生影响,因为我瞧他们除掉在太后跟前端端整整地站着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佚名

    万历四年二月乙丑朔狭西庄浪土汉军士以马匹料草不顾本色噪遂焚道门总督右都御史石茂华以姑息<嶅彩见>纵为参将裴尚质罪而巡按御史耿鸣世又以给散踰期为兵备邹廷望罪参处互异于事兵科给事中裴应章言廷望处置无法尚质钤束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五·郑玄

    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成,平也。会者平物贾而来,主成其平也。人民,奴婢也。珍异,四时食物。)[疏]“质人”至“珍异”○释曰:此质人若今市平准,故掌成平“市之货贿”已下之事。○注“成平”至“食物”○

  • 赏罚第十五·佚名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故天以晷数成岁,国以法教为才。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于上,刚治成于下。晷之运也,先春后秋,法之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风发春,所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

  • 春秋集传纂例卷四·陆淳

    唐 陆淳 撰朝聘如例第十五 【附锡命例 归田邑例乞师例】啖子曰人君相见曰朝使使致问曰聘此皆受之于庙以重礼也他国来鲁朝聘皆书之朝朝也以朝时相见也聘问也鲁君及卿往他国则曰如如往也赵子曰朝聘诸侯必有婚姻之好

  • 提要·任启运

    【臣】等谨按肆献裸馈食礼三卷国朝任启运撰是编以仪礼特牲少牢馈食礼皆士礼因据三礼及他传记之有关于王礼者推之不得于经或求诸注疏以补之凡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吉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其名则取周礼以肆献祼享先生

  • 《瑜伽師地論》敘卷上·欧阳竟无

    總略第一敘曰︰應學瑜伽學。瑜伽,梵語雲相應,雲何相應?相應者如如,相應者方便善巧,相應者菩提涅 。學瑜伽學能自他利,曰瑜伽師。攝一切理盡,攝一切事盡,所依能持,其像如地,曰地論。非他師,非他論,依主釋,曰瑜伽師之地論。師攝論盡,論

  • 论语通释·焦循

    《论语通释》(之释“一贯忠恕”“异端”“仁”“圣”“大”“学”)自周、秦、漢、魏以來,未有不師孔子之人。雖農工商賈、廝養隸卒,,未有不讀《論語》者。

  • 卷十五·佚名

    (二九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天子名曰因陀罗。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身光晖曜遍照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云何不知寿,云何觉了寿。云何贪着寿,云何系缚寿。尔时世尊,以

  • 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第三分宣化品第三十一之二尔时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云何觉知诸法实相。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不皆空。是为觉知诸法实相。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无不皆空。佛告善现,诸菩萨摩

  •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今欲昇清虚,翔佛无外法。適欲称发言,心为之沈疑。吾心之羽翮,势弱不能强。佛之空无慧,包博虚空外。假令有力士,尽力射虚空。箭行过劫数,不能至空际。若干贤圣明,於佛大空慧。以无量辩才,不叹尽佛德。已度苦海岸,枯竭爱欲河。塞

  • 卷十九·佚名

    第十七篇五二一 三鸟本生谭[菩萨=鸟]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向拘萨罗王训诫所作之谈话。佛向前来听闻佛法之王言:“大王!王者须正当治国,何以故?王不正时,官吏等亦必不正。”佛如第四篇中所述之训诫,语以蹈邪

  • 记胡也频·沈从文

    长篇传记。沈从文著。1932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这部作品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月4日~11月29日的上海《时报》,前11次由编者加有小标题,总题为《诗人和小说家》,自12次始取消了小标题,总题亦改为《记胡也频》,前后均署

  • 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与胜军王所问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