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虎传(附石世等传)

石虎,字季龙,是石勒的侄子。石虎的祖父叫寇觅。寇觅有七个儿子,石虎排行第四。石虎是由石勒的父亲抚养并收为儿子,所以有人又说他是石勒的弟弟。晋永兴年间,石虎与石勒离散。永嘉五年(311),刘琨送石勒的母亲王氏和石虎到葛陂,当时他已经十七岁了。石虎性情残忍,沉溺于游猎,能两手左右开弓射箭,喜欢用弹丸打人,军队里的人都把他看成是祸害。石勒曾对他母亲说:“这个孩儿凶暴无赖,倘若被军队里的人杀掉,有损于我家的声名,最好是我们自己把他除掉。”王氏说:“拉车的快牛还是牛犊的时候,大多都会把车子弄坏。对他现在的情况只有暂且忍受,不要把他除掉。”到了石虎十八岁的时候,长成身高七尺五寸,骑马射箭迅速敏捷,他的勇猛在当时可算得独一无二。石勒属下的将佐以及他的亲戚,没有人不对石虎恭敬畏惧,石勒对他也非常夸赞。但石虎为人过分残酷好杀,凡是军队中有和自己一样健壮的人,就借打猎玩笑的机会把他杀死。至于每次攻陷城池堡垒,他就不判断辨别好坏善恶,活埋和斩杀成年男女,他们很少有被他放过的。石虎所统辖的部队严肃整齐,没有人敢违犯军令,指挥他们攻占讨伐,个个一往无前,所向无敌。所以,石勒对他宠爱信任日益加重,命他专门担负征战的任务。

刘聪曾委任石虎为魏郡太守,派他镇守邺城里的三台;又封他为繁陽侯,食邑三千户。石勒称赵王时,授任石虎为车骑将军,加授侍中、开府,进封为中山公。石勒称帝之后,又授予他太尉、守尚书令等职,封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

石勒死后,石虎擅权诛杀了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派他的儿子石邃率兵进入石勒之子大雅宫内,在宫中值勤守卫的文武官员全都四处逃散。大雅深为恐惧,只得自己承认能力薄弱低劣,让位给石虎。石虎对他说:“倘若你果真不堪胜任皇位,天下之人自当会有公论,何须你自己预先说明。”于是就逼迫大雅继位。石虎自己充任丞相、魏王。石虎又把石勒的文武旧臣,全都委任为辅助丞相的闲散官员,而他原来王府的官员和旧日的亲信,全部都位居各台省和宫禁的要职。把石勒的太子宫改名叫崇训宫,把石勒的妻子刘氏迁到这里幽禁起来,选择石勒的美女和车马衣服之类,尽都收归自己的府第。刘氏对石勒的彭城王石堪说:“丞相如此欺凌践踏,恐怕国家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了。真正可以说是养虎自残啊。你彭城王将有什么计策来对付他呢?”石堪说道:“先帝原有的旧臣,都已被他排斥在外,各路军队也不再听从我们指挥,在京都宫殿之中,根本无法计议筹措。我请求逃出京城奔往兖州,依据廪丘这个地方,扶持南陽王恢为盟主,把太后你的诏令宣示于各地牧守、征镇,令他们各自率领义兵共同讨伐万恶的逆贼,此事没有不成功的。”刘氏同意他的计划。后来,石堪的计谋没有能够实现,石虎抓住了他并用火把他烧死,然后又杀了刘氏。原先石生镇守长安,石朗镇守洛陽,这时他们一齐起兵讨伐石虎,但都被石虎消灭。

石虎于是自立为大赵王,定年号为建武,并从襄国迁到邺城居住。不久又杀了大雅和他的母亲程氏,以及大雅的几个弟弟。起初,石虎穿上绣有龙的衮服,戴上行礼的冠冕,准备到南郊祭祀,当他照镜子时,看到自己没有脑袋,心里大为恐怖,因而不敢称皇帝,就自己贬低地位为王。石虎让他的太子石邃审查尚书奏议诸事,惟有选任牧守、祭祀郊庙、用兵征伐、判断刑狱等项事情,才亲自去过问。后来石虎又改称为大赵天王。石邃把有关事务呈上给他处理,他愤怒地斥责说:“这等小事,有什么值得上呈给我!”有时石虎又要过问某些事,就又愤怒地斥责石邃说:“这样重要的事为什么不向我禀告!”对石邃又是斥责,又是杖笞,一个月至少也有两三次。石邃对此非常恼怒气愤,私下里对中庶子李颜等人说道:“我于官于家都难以称心如意,我想要做冒顿单于杀父自立的事,你们依从我吗?”李颜等人吓得低下头不敢回答。石虎听说这件事之后大怒,就杀掉石邃和他的妻子儿女共计二十六人,把他们装在一个棺材里埋葬,又诛杀石邃的宫臣和党羽二百多人。把自己第二个儿子石宣立为太子。

石虎在邺城起盖台榭楼观四十余处,营建长安宫和洛陽宫,参加兴建的匠作工役达四十多万人。还打算在邺城和襄国之间修建一条阁道。又敕令黄河南边四州准备好向南进兵的军队,并州、朔州、秦州、雍州等四州征集向西讨伐的军队,青州、冀州、幽州等三州也要三丁发二、五丁发三以扩充军队。各个州都要准备甲兵五十万人。用各种劳役和兵役侵扰黎民百姓,平民百姓都失去本业,能够从事农桑的十家仅有三家。征集各地船夫十七万人,有的被大水淹死,有的被老虎咬死,损失的人数达三分之一。又按照士卒人数向各地征收赋税,每五人需车一乘、牛二头、米各十五斛、绢十匹。各种差役赋税的征调如有不照办的,都以斩杀论处。贫困穷苦的百姓大多数只得卖儿卖女来缴纳穷兵黩武之所需,但仍然无法达到要求的百姓,只有在道路旁自杀而亡。死者到处可见,但各种征发始终没有停止。太武殿建成之后,殿堂上绘制的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各种图画,全都变成胡人的形状,把头缩在肩胛里面。石虎见了之后大为厌恶。

石虎派遣司虞中郎将贾霸率领工匠四千人,在东平冈山营造出猎的车辆一千乘,车辕有三丈长,车高一丈八尺,用来捕猎的网高一丈七尺;用来捕捉考虎的车十乘,车上造有两层行楼。划定狩猎区南至荥陽,东到陽都,派御史前往监察管理。区域内的各种飞禽走兽,老百姓如果有人去捕猎,就要治罪甚至处以死刑。派去的御史也就借此机会,在民众中作威作福,发现民间有美色女子、好牛良马,就要抢占,如果有人不给,就诬陷他捕杀了猎区的禽兽,抓去论罪,老百姓因此而被害死的接连不断,东海与泰山之间、黄河与济水之间,黎民百姓不得安宁。又征发民间牛二万余头,分配给朔州的牧官管理。又增设女官二十四等,东宫设有十二等,各公侯七十余国,都给他们设置女官九等。开初,石虎大量征发民女二十岁以下、十三岁以上的共计三万多人,把她们分为三个等级次第,加以分配。郡县官吏迎合上面的旨意,专一寻求美貌女子,抢夺人妇达九千余人。老百姓的妻室如果稍有姿色,地方上的豪势就来强行胁迫,许多人都因此而自杀身亡。此外,太子和各公侯下令征发的女子,也达到一万人。

建国九年(346),石虎曾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石虎让他的太子石宣和石宣的弟弟秦公石韬轮流交替处置朝中一切政事。石宣对石韬的权力和自己相等非常嫉恨,就对自己的宠信杨杯、牟成等人说:“你们去杀掉石韬,等我当了皇帝之后,就把石韬所享受的国邑分别封赐给你们。石韬一死,皇上必定亲自去参加葬礼,我们就趁此机会杀了他以成大事,事情肯定会成功的。”杨杯等人答应了,就趁夜晚进入石韬的府第把他杀了。石虎准备出来参加石韬的丧礼,他的司空李农极力劝阻,才没有去。第二天,有人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石虎,石虎大怒,就令人用铁环穿透石宣的颔骨把他锁上,又做了一个几斗大的木槽,把残菜剩饭拌合在一起,像喂猪狗一样喂给石宣吃。又取来杀害石韬用的刀仗,让石宣舔去上面的鲜血,石宣痛哭号叫,叫声震动宫殿。然后,石虎叫人在城北堆积一个柴垛,在上面树立一根长大的木杆,树杆上头放置一个滑轮,把绳索穿过滑轮。把石宣送到树立木杆的地方,让石韬的亲信太监郝雅、刘霸拔掉他的头发,抽掉他的舌头,用绳索穿透他的下巴,用滑轮把石宣绞上去挂起来。刘霸用刀砍断了他的手和脚,挖去了眼睛,刮开腹部,都按照石韬所受伤创一样行事。然后四面纵火烧着柴垛,浓烟烈火直冲天际,石虎驱使他的昭仪以下数千人,登上铜雀台观看这种情景。大火熄灭之后,把灰烬取来放置在宫内各个门前和通道中。石虎又杀死石宣的妻子儿女二十九人,诛杀他的东宫卫率以下人员三百人、太监五十人,都是用车裂、节解的刑罚来处置的,处死之后全部扔到漳水之中。石虎还以石宣所居的东宫,用来饲养猪牛。

建国十二年(349),石虎自称皇帝,定年号为太宁。

石虎死后,他的最小的儿子石世继其位。石虎的养孙石闵杀了石世,奉石世的哥哥石遵为主。石遵授任石闵为大将军并辅佐朝政。石遵即位后的第七天,突然刮起大风,雷声震耳,暗无天日,水火一齐成灾,灾祸起于太武殿,延伸到宫禁之内的府库,一直达到阊阖门。大火一直烧了一个多月才熄灭。

石遵的哥哥石鉴,又把石遵杀掉而自立为帝,定年号为青龙。石鉴的弟弟石苞与胡张才、孙伏都等人图谋诛杀石闵,未能成功而自取死亡。从凤陽门一直到琨华殿,尸首堆积如山,血流汇成小池。石闵知道胡人不能为自己所信用,就关闭邺城的四处城门,杀尽城内所有的胡人,晋人有的形貌与胡人相似的也多被滥杀致死。石闵于是就杀掉石鉴而自立为帝,对石氏的人尽行诛灭。

石闵本来姓冉,此时就恢复他原来的姓氏。他自称大魏皇帝,定年号为永兴。不久,冉闵被慕容隽擒获。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 列传九十四·赵尔巽
  卷二一七 唐紀三十三·司马光
  卷之九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笨伯“小诸葛”·恽逸群
  大事记卷四·吕祖谦
  提要·陶谷
  ·渔船并配公文议·丁曰健
  哲宗纪·脱脱
  二六 一年的练习·邹韬奋
  卷九十六·雍正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九十六驿传三·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言·陈端生

    序言陈端生1751—约1796字云贞,钱塘人。嫁淮南范秋塘。范以科场案谪戍。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后范赦归,未至家而陈卒。再生缘20卷,陈写至17卷,余3卷由梁德绳续稿。后由侯芝整理为80回。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梁德绳1

  • 卷六十·佚名

    五月十六日(丁丑),福康安、鄂辉、魁伦、徐嗣曾同奏言:台湾戍兵向由内地各营分拨换班;但郡属厅、县地势广阔,生聚日繁,照额酌留一半即于本处募补,既免往来调换远涉海洋,而遇有戍兵缺出,随时即可补额,不致日久旷悬;闾里壮丁又得以食

  • 笔麈题辞·于慎行

    余幸以年家子事先生,于词林为后进,辱先生不鄙夷,时相过从,与之谈论今古,扬于文艺。余聆其言,若惊河汉,韪其识,如陟泰岱而望吴门。世言新都博而不核,弇州核而不精,博而核,核而精,余于先生见之矣。比归卧东山,益得以其闲讨探当世得失

  • ◎宋子文的理财术·恽逸群

    宋子文是国民党的“理财大家”,蒋介石连年内战,庞大的军费和特务费用(包括收买分化地方势力的巨大支出),主要依靠宋子文筹划。北洋军阀时代,能够借到两百万元借款的就能做财政总长,袁世凯把盐税及关税一部份(除支付庚子赔款本

  • 儒林宗派卷三·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东汉刘昆 刘轶【昆子】 景鸾【又传齐诗】右诸儒传施氏易洼丹 夏恭【又传韩诗】 袁良袁安【良孙】 袁京【安子】 袁敞【安子】袁彭【京子】 袁汤【京子】 鲑阳鸿梁竦 任安右诸儒传孟氏易范升 梁

  • 绎史卷四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王子克子頽之乱诗丘中有麻彼防子嗟彼防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防子国彼防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防之子彼防之子贻我佩玖【诗序丘中有麻思贤也荘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左传【桓公十八

  • 卷二十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二宋 吕中 撰徽宗皇帝小人创御笔之令崇宁四年行御笔手诏羁上书见羁管编管人还乡御笔手诏始此八月御笔更制军政三司枢宻院同奉御笔始此。大观三年御笔旧制诏令皆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

  • 羊侃传·李延寿

    羊侃,字祖忻,是泰山梁父人。父亲为羊祉,《北史》中有传。羊侃从小长得很魁伟,身高七尺六寸,特别喜爱文史。不到二十岁他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有战功,初次出任尚书郎,以气力而闻名。魏帝曾经对他说:“郎官们都说你是老虎,莫非是披

  •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二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三直省大臣年表四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七>馬鄉師以時辨其車馬之物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縣師辨其六畜車輦之稽

  • 卷三·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三安溪李光坡 撰檀弓上第三疏曰鄭目録云名曰檀弓者以其記人善於禮故著名姓以顯之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趨而就子服伯子

  • 第22章 子路篇第十三(1)·孔子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译文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率先去做并且不辞劳苦。”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

  •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憍闪弥瞿尸罗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是时无比摩建你迦女而起嗔恚,憎嫉舍摩嚩底妃后,于日子王边说言:&ldquo;天子知耶?舍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 偈颂二 侍者 文斌等 编 送全首座回仰山 须弥槌打虚空鼓。万象森罗齐起舞。惊倒南泉王老师。踈山失却曹家女。宽时徧法界。窄处不容针。短绠四五尺。古井千万寻。莫谓仰山年代远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七·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杭州佛日淨慧禪寺語下結制,上堂。僧問:「開選佛場,續諸佛之慧命;登寶華座,振洞上之玄風。還有不涉化門一句也無?」師曰:「有。」進曰:「如何是有的道理?」師曰:「皋亭石鼓鼕鼕響。」僧打一圓相,以坐具作呈勢,師曰

  • 石屋余瀋·马叙伦

    随笔集。马叙伦著。上海建文书店1948年7月出版。收清末民国以来轶闻掌故133则。其中如《中外日报归官办之经过》、《浙江最初之师范生》、《清季杂志》、《元椠琵琶记》等谈及了翁同龢、曾国藩、盛宣怀、袁世凯、章太

  • 圣武亲征录·佚名

    一卷。又题 《皇元圣武亲征录》。著者不详。记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史事,成书于元世祖时期。元朝太祖、太宗《实录》多取材于此。有些记事为《元史》、《元朝秘史》所无,可补其阙,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又称数珠功德经、校量数珠功德经、曼殊数珠功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乃说明持数珠之功德,与唐代宝思惟所译之校量数珠功德经同本。首先曼殊师利依数珠之种类,宣说福分利益之差别,并赞叹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