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佑传

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渤海人。本名禧,因与咸陽王同名,高祖赐名佑。司空高允从祖的弟弟。祖高展,任为慕容宝的黄门郎,魏太祖平定中山,展迁居京城,卒于三都大官任上。父高谠,跟从世祖灭赫连昌,因功拜授游击将军,朝廷赐爵南皮子。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任中书侍郎。转任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假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艹修县侯,出使高丽。去世,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称康。高佑兄高祚,袭父爵位,为东青州刺史。

高佑广泛涉猎经史,喜好文学杂说,材性通达,不拘小节。初拜中书学生,转任中书博士、侍郎。朝廷又因高佑招顺邵郡群贼之功,朝廷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年,兖州东郡吏获得一只异兽,献给京城,当时人都没有认得的。皇帝下诏询问高佑,高佑说:“这种东西是三吴所出,它的名字叫鲮鲤,其他地方都没有,今天我们得到了它,这不预示着吴楚之地,要归我大魏吗?”又有人在零丘得到一枚玉印献给朝廷,帝诏拿给高佑看,高佑说:“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也是归我的征兆。”显祖初年,刘义隆儿子义陽王刘昶奔归魏朝,薛安都等人以五个州降附,当时人都说高佑的话很灵验。

高祖拜授高佑为秘书令,后来高佑与李彪等人启奏说:“为臣听说典谟作,让人的话语言论得以光著;载籍作,做的事情便能昭扬。这样《尚书》成为记言之体,《春秋》便是录事之作。查阅以前所流传的志传,都是论言记事的实录也。夏、殷以前,其文字不备。从周代以降,典章备举。史官之作,文质不同;立书意旨,随着不同的时代都有差异。至于左氏,记言记事,两致并书,可以称得上是存留史家本意,而不是完整的史书之体。到了司马迁、班固,他们两人都是博有才识之人,叙录今古,备在章法,虽然不能说面面俱到,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前代史书中的优秀之作了。至于后汉、魏、晋的史书都可忽略放过。只有我们圣朝创制上古,开帝基于长发,自始均以后,至于成帝,这其间世数久远,所以史书未能传记。为臣等疏劣陋粗,忝居史职,披览《国记》,私有撰史之意。愚见以为自从王业开始,众事草创,皇始年间以来,光被中土,我们应依参司马迁、班固大致的体制,让事实分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分开,像这样修述史书,各类事实都可包括在内了。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帝命,太皇太后淳曜乾坤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渐渐和洽,风泽之所深加,固然已经义振前王了。加上太和元年以来,年代虽未有三十年,然而嘉符祯瑞,备加完善于往日;洪功茂德,事更精粹于前世。会稽藏玉牒之章,泰山想石记之列。而秘府史家记述勋功,却述美未尽。将让皇风大美,或有缺而不载;功臣善绩,或遗而不传。从著作郎以下,臣请启其中才识俱嘉者,参与撰造国书,如果能够得到人才,史书三年就可修成。然后大明之德功,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转命忠贞之伦,纳言司直之士,都会备具载籍了。”高祖接受了他的意见。

高祖从容问高佑说:“近来水旱不调,五谷不熟,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灾害而获得五谷丰登呢?”高佑回答说:“过去尧、汤之运,也不能去除运数中的九年旱灾,陛下您道同前政,对付眼前的小旱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选拔贤才佐治政事,不干扰老百姓顺时耕作,这样的话就灾消丰至了。”高祖又问他防止奸盗的方法,高佑说:“过去宋均树德,害人之兽都不到他的治域来;卓茂善于教化,蝗虫都不入其境。盗贼是人,如果我们训教有方,哪有不容易停息的呢。我以为让宰守们做到贞正良端,那奸盗就会止息了。”高佑又上疏说:“现在的选举,不管其人治理见识的优劣,专门追究人年龄劳绩的多少,这不是人尽其才的做法。我们应该停止专究薄艺,放弃那种无功之劳,惟才是举,那就会使官吏们风气端正。又有功劳的大臣,虽说其年勤可以著录,但才非抚人,则可以加之以罚赏,不应委之以方伯之任。这就是所谓王者可以给人以财而表示亲近,而不可私自许诺别人官职以示关系好。”高祖都很推许。加授给事中,冀州大中正,其余官职照旧。当时李彪专统著作之事,高佑为令,不时地关怀写作而已。

出任持节、辅国将军、西兖州刺史、假东光侯,镇守滑台。高佑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也应有学校,于是在县立讲学,党立小学。又命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一起,共造一口井,以便给行人提供食饮,不让妇人舂米打水。又建立起禁止奸贼的办法,令五五相保,如发生盗事则五五连坐,这种方法一开始做起来虽然看起来烦琐,后来却使治安大为好转,寇盗行为都停止了。

转任宋王刘昶师傅。因高佑过去参与律令制定的功劳,朝廷赐帛五百匹、粟五百担、马一匹。刘昶以其官旧年老,雅相看重,妓女妾婢,也没少给他。拜授光禄大夫,师傅官职如故。刘昶死后,朝廷征拜他为宗正卿,而高佑留连彭城,久不赴任。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高佑徘徊怠慢于淮、徐,无事拖延朝廷之命,免官三年,以赎其罪。帝下诏免除高佑宗正卿之职,复其官光禄大夫。太和二十三年(499)去世。太常卿议谥为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谥曰灵。”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 漢紀四十一·司马光
  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八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悉十八阿哥薨逝及异常之变摺[注]·佚名
  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周作人
  卷三十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第一·陈寿
  耨碗温敦思忠传·脱脱
  翟銮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三·樊增祥
  论译书·梁启超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八·允禄
  卷二十二·雍正
  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二百十一·佚名
  卷三十四杂税二·冯煦
  (一)议事细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七·陈衍

    一、余前谓诗叙而体似诗话者,有如杨诚斋之叙《黄御史集》。后细阅诚斋文集,乃知诚斋屡作此体。其《颐菴诗集序》略曰:“昔暴公潜苏公,苏公刺之。今观其无刺之之词,亦不见刺之之意也。乃曰二人从行,谁为此祸?使暴公闻之,

  • 卷五·张元凯

    五言律诗郊祀伏睹驾出二首驰道千官集,缇城百帐分。天行清跸雨,山出护宫云。辇毂龙真见,旌麾凤有文。此中骖乘者,应是霍将军。上帝歆元祀,南郊启閟宫。幸逢尧丽日,仰见舜重瞳。仙乐闻难尽,霓旌望不穷。材官多侍从,偏我隐墙东。

  • 卷七百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殷文圭【宋时避讳改殷为汤】殷文圭池州人居九华苦学所用墨池底为之穴唐末词场请托公行文圭与游恭独步场屋乾寜中及第为裴枢宣谕判官後事杨行密终左干牛卫将军

  • 甲乙集卷第六·罗隐

    馀 杭罗隐昭谏诗送支使萧中丞赴阙八年刀笔别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賖今日风流卿相客旧时基业帝王家彤庭彩鳯虽添瑞望府红莲巳减花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青溪烟雨九华山乱后应同梦寐间万里分飞休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五月壬寅朔诏孟飨景灵宫令平江府温州守臣分诣其后福州潮州准此 朝奉郎刘蒙为浙西江东制置司随军转运使蒙建议于浙西民间预借秋料苖米许之此据今年五月壬子沈与求奏状修入与求乞寝此令其从违当考

  • 卷十三·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三 【起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尽丁巳宋高宗绍兴七年】凡七年 【辛亥】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春正月以张俊为江淮招讨

  • 卷第三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七(补)陈士奇(陈纁、王行俭、王锡、顾景) 龙文光(刘佳允) 刘之渤马干 李干德(弟升德) 樊一蘅 范文光(詹天颜)陈士奇(陈纁、王行俭、王锡、顾景)龙文光(刘佳允)

  • 五四五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佚名

    五四五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臣杨景素跪奏,为遵旨查办奏覆事。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三十日前署督臣德保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闰六月十九日奉上谕:屡经

  • 史记正义序·张守节

    史记正义序史记者汉太史公司马迁作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游江淮讲学齐鲁之郡绍太史?春秋括文鲁史而包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而摭楚汉春秋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轩辕下暨天汉作十二本纪帝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君国存亡毕

  • 粤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粤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梁朝锺、陈嘉会、陆应珪、邝露、黄襄卿、朱家臣、梁万爵、梁万采(严起恒、吴贞毓、张三果、曾起莘)、金堡(陈学铨)、张同敞、傅作霖(侯伟、朱素图、李如星)番禺梁朝锺字未央,幼孤,倜傥负奇气,豪

  • 卷一百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一 朱批周瑛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初四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一介武夫至愚至贱由千把历陞化林副 将兹蒙 圣

  • 外内第二十二·商鞅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备之。奚谓 轻法?其赏少而威薄,淫道不塞之谓也。何谓淫道?为辩知者贵,游 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也。三者不塞,则民不战而事失矣。故其赏少,则听者无利也;威薄,则犯者无害也。故开淫道以诱之。而以

  • 乡党第十·智旭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

  • 卷十二·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二     明 夏良胜 撰九经之义【来百工 柔远人 怀诸侯】兑彖曰説以先民民忘其劳説以犯难民忘其死程頥曰君子之道其説于民如天地之施感于其心而説服无斁故以之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二(末)·窥基

    沙门基撰论。复如何知至有实自性。述曰。自下第五破萨婆多等实有四相 于中有四。初问外人。次外人答。第三广破。第四述正。至下当知。此即初也。论。契经说故至乃至广说。述曰。此即第二外人引经证有实相。此中应言

  • 卷六十九·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九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三世 邓州丹霞子淳禅师(芙蓉楷嗣) 上堂。宝月流晖。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所以道升天底事直须扬却。十成底事直须丢却。掷地作金声。不须

  • 卷下·佚名

    嘉兴大藏经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卷下门人寂遐等编机缘师乃蜀省富顺县人父姓高母杨氏第四子于二十五依师翁圣可和尚雉落师初参灵峰大师问如何是观自在峰坐定云自在观音师云在甚么处峰云当面不识师便

  • 听潮梦话·王统照

    《听潮梦语》是由作者编好未出版的一个集子,集结了杂志上发表的这一总题下的短文(如《如之何如之何》、《生命的高梯》、《泡沫》等)、谈诗的短文(如:《“谓我何求”》中谈诗“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和两篇寓言:《螺壳的坟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