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慕容白曜传

慕容白曜,是慕容元真的玄孙。父亲慕容琚,历任官职都以廉洁清白著称,朝廷赐给爵位为高都侯。慕容琚卒于冠军将军、尚书左丞任上,朝廷追赠为安南将军、并州刺史、高都公,谥号为简。慕容白曜年轻时曾任中书吏,由于性情敦厚正直而在东宫供职。高宗即位以后,授予他北部下大夫之职。慕容白曜袭承父亲的爵位,迁任北部尚书。他在职位上,执法甚严无所偏袒,高宗对他十分宠爱。高宗驾崩之后,慕容白曜与乙诨共同辅佐朝廷政务,迁任尚书右仆射,晋爵为南乡公,加授安南将军。

刘..的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同时以州城归附于朝廷,皇帝令镇南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率领军队前往接应他们。但刘..的东平太守申纂屯军于无盐,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军于升城,阻拦朝廷使者。皇兴初年(467),朝廷加授慕容白曜为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上党公,屯军于石高石敖,作为各路军队的后继。慕容白曜率军在无盐城攻击申纂,占领了东边的外城。当天夜晚申纂逃遁,慕容白曜派兵追击抓获了他,并俘获了城中男女数千口。早先,刘..的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同时派使者表示归附朝廷,不久刘..派人对他们进行招安抚慰,他们又归顺刘..。慕容白曜攻克无盐后,回军攻打升城。肥城戍主听说魏军到来,弃城逃走,魏军缴获城中粮食三十万斛。慕容白曜到达升城之后,垣苗、麋沟二戍敌军拒守不降。慕容白曜用一千多骑兵袭击麋沟,麋沟守敌溃败,跳入济水而死的有千余人。接着攻击垣苗,又攻破该戍,缴获粮食十余万斛,从此魏军军粮十分充足。先前,淮陽公皮豹子等人一再进攻垣苗未能取胜,而慕容白曜却在一旬之内,连续攻占四城,军威震慑齐地。显祖对他十分赞赏,下达诏书说:“你总领大军,讨除不肯降服之敌,矛戈所向,无不摧靡,旬日之内,连拔四城,韩信白起之功,怎能有过于此?虽然升城戍将房崇吉死守不降,但其危亡已定,溃在旦夕。应当尽力推崇威略,务必保存我军实力,不要穷兵极武,以使将士劳顿。况且讨伐罪人怜悯百姓,是国家的律令法典,应当以恩德进行招抚,以使重生的恩泽,加之于百姓。”升城不肯投降,慕容白曜非常气愤,于是纵兵登城,杀死敌军数百人,房崇吉连夜逃遁。慕容白曜抚慰城中百姓,一个也不杀戮,百姓都很感激。俘获了房崇吉的母亲和妻子,慕容白曜对她们也以礼相待。

刘..派他的部将吴忄喜公率领数万人马,想要侵犯彭城。镇南大将军尉元上表请求增兵。显祖令慕容白曜率军前往。他到达瑕丘时,身患疾病。当时泗水忽然枯竭,船只不能前进。吴忄喜公只得退走,慕容白曜因而滞留在瑕丘。正好房崇吉与他的堂弟房法寿窃据刘..所属的盘陽城,用来赎回他的母亲和妻子。慕容白曜从瑕丘派将军长孙观等人率骑兵入马耳关前往接应他们。长孙观到达盘陽,各县全部归降。

平东将军长孙陵、宁东将军尉眷率军东讨青州,慕容白曜率军从瑕丘进攻历城。慕容白曜给敌将写了一封信明申大义说:“上天抛弃刘..,祸难滋生发展,骨肉兄弟,自相诛戮,君臣上下,不再有纲纪。徐州刺史薛安都、豫州刺史常珍奇、兖州刺史毕众敬等人深察存亡之势,幡然归附仁义。所以朝廷接纳其诚心,委任以南边的重任。这都是眼前之所见,东西所俱闻的事。无盐戍主申纂竟敢放纵奸邪,劫夺朝廷使者,官军刚一来到,立刻束手就擒。房崇吉固守升城,不久也就溃散。从襄陽以东,至于淮海,莫不望风披靡,服从正化。原说东陽、历城的有识之士,上思薛安都等人的荣显,下念申纂之灭亡,能够追悔前罪,幡然悔悟。但他们执守愚迷,不能改过自新。本人统领大军,扫定北方。渡过黄河方知十二之虚说,来到齐境则想一变之清风,踟蹰四望,依旧何其遥远。故此事先投以书信,晓谕成败得失。见机而动,是《周易》中所称;去危就安,乃人情常理。倘若认为细小草介是高大,不思改悔是美德,那么微子就会受到时人的憎恶,纪季就会受到世人的讥讽。我大魏功德累世,仁德无边,军威所向,无不披靡。当然不是三吴弱兵所能抗拒的。况且事到如今,已成土崩瓦解之势。刘..的威势不能控制秣陵城,政令不能传达到在外的将领,又怎么能够浮江越海,赴危救急。依靠他来救援,何异于马蹄印积水中的鱼,想要到江海中去。蝮蛇螫手就砍断手,螫足就砍断足,实在是忍受肌体之痛以救性命。如若遵奉道义而行动,并无割身之痛,而且可以保家宁宗,长守安乐。这是明智之人所应当深思熟虑的自求多福之举。”

崔道固固守不降,慕容白曜构筑很长的土围子用来攻城。长孙陵等人率军到达青州之后,沈文秀派使者前来请求投降。魏军进入西边外城,士兵颇有抢掠的行为,沈文秀因此而反悔,于是固城拒守。皇兴二年(468),崔道固和兖州刺史、梁邹守将刘休宾一起自缚前来归降。慕容白曜都亲释其缚而待之以礼。慕容白曜把崔道固、刘休宾以及他们的僚属都送到京师。后来就把这两城有民望的人迁徙到下馆,朝廷设置平齐郡,让他们居住在怀宁、归安两县。其余的人全都作为奴婢,分别赐给朝中百官。慕容白曜虽然是军旅中的人,但他接人待物,都能做到宽和有礼。魏军俘获房崇吉的母亲和妻子、申纂的妻子女儿,他都把她们安置在另外的军营中,不让士卒去騷扰。

慕容白曜于是进讨东陽。这一年冬,进入其西边外城。皇兴三年春,攻克东陽,生擒沈文秀。总共缴获粟八十五万斛,米三千斛,弓九千张,箭十八万八千支,刀二万二千四百把,甲胄各三千三百件,铜五千斤,钱十五万;俘获城内民户八千六百户,四万一千人,吴蛮户三百余。前后共历三年,筑围攻击,日日交兵,虽士卒多有死伤,但并没有多少人埋怨叛逃。慕容日曜派人督催当地人的租税,用来作为军费,不至于侵扰百姓。于是三齐之地欣然,人民安居乐业。攻占东陽城的那一天,由于沈文秀态度傲慢,拒不对他跪拜,慕容白曜气愤万分而对他加以鞭挞,惟因此受到人们讥刺。慕容白曜凭军功被授予使持节、都督青齐东徐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济南王,将军称号照旧。

皇兴四年(470)冬,慕容白曜被杀。起初乙浑在朝廷专权,慕容白曜对他颇有奉承趋附,据此来追究成为他的罪责。及至慕容白曜行将受诛的时候,又说他图谋反叛朝廷,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受到冤屈。

慕容白曜的幼子慕容真安,当时才只十一岁,听说父亲被逮捕,打算自杀。家中的人劝止他,说:“你父亲的罪到底是轻是重还未可知。”慕容真安说:“父王位高功重,如果只是犯了小罪,终究不至于此。我怎么忍心看到父亲之死。”于是自缢身亡。

慕容白曜之弟慕容如意,也曾跟从慕容白曜讨伐平定历下,他与慕容白曜同时被诛。

太和年间,著作佐郎成淹向朝廷上表,为慕容白曜申辩说:

“臣闻经略疆土开拓天下,实在是良将之功;褒奖仁德酬报功勋,则是圣王之务。昔日姜太公持仗斧铖,开创盛周之基;韩生秉持旌旄,振兴鸿汉之业。所以能够赏赐超越当时,英名流传前史。假若在外之将功成,而朝内流言大作,人主猜疑,良将怀惧,则乐毅因此背叛于燕,章邯因此投奔于楚。至于邓艾心怀忠义,受命宁国,赤诚之心皎然,幽暗与光明同现,而横遭诬陷受到屠戮,实在是可悲。还有王氵睿伐吴,奋不顾身,顺万里长江而下,军锋直指建业,使得孙皓君臣,被执送到洛陽。尽避建立大功,而谗书骤至朝廷,内外相互唱和,眼看冤案就要构成,若非晋武帝明察秋毫,大祸就要临头。每当览观其事,常常为之痛心,圣主明王,实宜深察。

“臣谨查已故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济南王慕容白曜,祖先数代相继,为东部边地的部族首领,适逢皇魏扩充疆域,于是俯首称臣。慕容白曜生长在魏国,接受王道教化,官职列于上阶,爵位介于帝伯。过去在天安初年,长江北岸的夷楚,竟敢抗拒王命,在三个方向阻挡官军,倚山筑城相连。海岱之地的苍生,翘首等待拯救。圣朝于是眷顾南方,想要拯救边境百姓,在庙堂之上举行朝议,公开推举主将,百官同音,都说同意。推荐委任忠诚的人才,授予慕容白曜以专事征讨之任,拥兵十万,镇守一方。其势威慑河、济而淮、徐震惧,其军出征无盐则申纂授首。济北、太原,同时崩溃;麋沟、垣苗,相继奔逃。及至他回师东扫,崔道固衔璧归降,盘陽、梁邹,肉袒请降。当时东陽尚未平定,人心不稳。沈文静、高崇仁拥兵不降,煽动侵扰已降的边地。崔僧..、盖次陽、陈显达连兵于淮海之地,水陆数路蜂拥,扬旌鼓噪而至,企图增援青、齐。当地百姓蠢蠢欲动,无不寄希望于南方。当时兵卒服役时间已很久,都怀有归家之心,但慕容白曜对外宣扬皇魏之威风,对内极力策划谋略,亲自身穿甲胄,与部下士卒同甘苦,安抚初来归附之民,示以朝廷恩泽。三军心怀如披棉衣之温暖,新民欣喜得到重生的恩泽。于是使得崔僧..率部掩旗,归顺于军门;沈文静、高崇仁弃城逃窜入海;盖次陽、陈显达望尘向南而逃。慕容白曜声震江、吴,风靡荆、江。及至青州平定,沈文秀自缚归降,于是海波清静,三齐得以安定,远至东南地区,永远为魏国所有。使朝廷容纳六州之贡,济、泗停息战乱之患,开岱宗封禅之略,辟山川郡望之序。这实在是朝廷宗庙之灵,神明妙算所授,然而也有慕容白曜的一分功劳啊。

“到了昏暗的瘴气已经清静,慕容白曜的爵位也更显贵,荣耀烛照当时,声誉日益远播。但有人憎恶他的官位,凭空产生嫌隙,由于他的功高,就散布流言蛊惑视听。巧言虚构以假乱真,致使朱紫难以分辨,他一身伤病还未痊愈,满门就遭屠戮。其鸿勋盛德,全都被埋没抹煞。凡是有识之士,怎不为此而凄怆。

“臣以为慕容白曜为官朝廷,接连蒙受荣显的封授,历任朝廷内外要职,一生胸怀忠诚美善。掌握兵权开辟边地,屡次挫败敌国之军,开疆千里,拔城十二,辛勤于军旅之际,奔驰于矢石之间,登锋锐而履危难,一心只为肃清动乱。及至一方之难已经平夷,身受崇高的奖赏,得到疆土的封赐,命运与国家同升降,才以六十岁花甲之年,承蒙极大的荣宠。综观他所建立的功勋,就足以看清他的机谋运筹,难道会希图侥幸,又去谋求非分之望吗?况且在当时,国家的兵马,屯驻在京都之南,跨州连镇,势同云岳。主将全都骁勇雄武,各自镇守其所在之地,无不准备殉忠死难,以尽其节操遵奉时命。这样使任何人都不敢滋生异心,慕容白曜是全然知道的。更何况暗藏的逆贼阻挡官军,营、岱的百姓不满战乱,加以王师接连征伐,州郡屠戮,平民劳苦,神胆俱丧,逃亡失散之众不能与他们图存,离散疲败之民不可同他们谈勇呢!慕容白曜果敢刚毅,熟谙军事,善于体察用兵之势,难道就不懂得兵民不可以凭靠,将士不与自己同心,竟然会依仗强兵之势,凭借涂炭之民,而想要谋求颠覆朝廷,这是愚笨的人也不会去做的。据此推断,事情也就十分明显了。

“陛下圣鉴来自上天,以仁义孝德主宰当世,风度冠于天下,道德超过百王。自大魏开国以来,多有罪犯被处极刑,不能得到完整尸身的人,全都听任其收葬。宽容之恩,自古未有。而慕容白曜人老功高,遭遇祸害而沉沦湮没,声名败灭身受诛戮,其爵位也无以继承,天下百姓,都共同哀伤怜惜,慕容白曜的待遇比起那些无名之辈来,应有差异。愿陛下扬日月之光,明勋臣之绩,垂天地之恩,慰僵尸之魂。让其遗体合棺安葬,给予谥号,让其死后留下名号。再挑选他宗族近亲中才能可以任用的人,赐给低微的爵位,以继承其断绝的香火。如此,进可以奖劝将来之人,退可以显示国家恩泽。使生者蒙莫大之恩,死者受骨肉之惠,难道不是两全其美吗!臣仰奉陛下圣明,赐恩昭览,我为所陈述的狂妄愚昧之言,恭谨地听候刑宪予以裁决。”

高祖阅览成淹的表章,十分赞赏,为慕容白曜的事十分悯怜痛惜。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三·赵尔巽
  提要·李心传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通志卷五十八·郑樵
  二六○ 谕内阁散馆之庶吉士黄寿龄等着分别授为编修检讨·佚名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周作人
  班宏传·刘昫
  庐江王李瑗传·欧阳修
  太祖本纪·脱脱
  刘台传·张廷玉
  兵一三·徐松
  卷六·徐天麟
  王晓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维·唐圭璋

      维字持国,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生于天禧元年(1017)。用门荫入仕。欧阳修荐为检讨,知太常礼院,出判泾州,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初,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州郡,召拜门下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元符元年(1098)卒,年八十二。  

  • 后集卷三·蔡正孙

    苏东坡《诗话》云:“苏子瞻诗,如武库乍开,干戈森然,不觉令人神悚。子细检点,不无利钝。”吕氏《童蒙训》云:“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后村云:“坡诗略如昌黎,有

  • 卷之三百四十七·佚名

    咸丰十一年辛酉三月己酉谕内阁恭亲王奕等二子着命名载滢。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袁甲三奏苗练。与孙家泰徐立壮势难两立当经谕令速饬贾臻、前往寿州接署抚篆。将此事与该大臣悉心筹商。不可冒昧致激他变。兹据袁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纪昀

    列传宋 【八十】宋八十○宋八十朱弁郑望之 张邵洪皓【适遵迈】朱弁郑望之张邵洪皓△朱弁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新郑介汴洛闲多故家遗俗弁游 其中闻见曰

  • 三○○ 谕内阁《明纪辑略》不必禁毁并着撮叙唐桂二王及死事诸臣本末事迹刊附《通鉴辑览》之末·佚名

    三○○ 谕内阁《明纪辑略》不必禁毁并着撮叙唐桂二王及死事诸臣本末事迹刊附《通鉴辑览》之末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前据各省查送应毁书籍内,有朱璘《明纪辑略》一种,详加披阅,其

  • 徐謇传·魏收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祖籍东莞,与其兄文伯等都精于医药。徐謇因为到青州,刚好慕容白曜平定东陽,把他拿获,具表将他送至京师。显祖要验证他的医术,就把一些病人放在帐幕里,让徐謇隔着幕帐切脉,他都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知道病人的

  • 玉坡奏议巻四·张原

    明 张原 撰乞养病疏臣猥蒙圣恩置诸言路遇事不能知要虽言不能中伦上无以啓格圣聪下无以禆补时事朝夕徒尔尸素心身实不自安近于三月以来痰火壅盛心神怔忡腿膝肿疼行履跛曳不能以供事愈切懐慙如防圣恩放臣囘籍自行请医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一 洪武三十年三月癸丑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此志,以待时机之来,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妥苍生于市

  • 孝经集传卷四·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君子之立行非以为名也然而行立则名从之矣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此三者修于实而无其名事君

  • 卷十二·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十二明 杨于庭 撰哀公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入定哀而鲁政益不可为矣何者宣成襄公之世君虽失政而季文子为冢卿孟献子为介卿国犹有人也至昭公则季氏横矣然叔孙豹及舍世济其忠故虽以宿之取郓而豹

  • 评近代科学之发展及其与哲学之关系·太虚

    ──三十年六月在缙云山作──任鸿隽先生所译英国丹波尔惠商科学史导言的近代科学之发展及其与哲学之关系,阐明二十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十九世纪不同点,及其重与哲学接近之趋向,是为很明晰公允的;其结论处有尤堪注意的两段,兹

  • 撰集百缘经卷第六·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天来下供养品第六  (五一)贤面悭贪受毒蛇身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贤面。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多诸谄曲悭贪嫉妒。终无施心。乃至飞鸟驱不近舍。有诸沙门及婆

  •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释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也。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又音疏。即疏通疏条之义也。二说记人二

  • 卷第三十·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三十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执我品第九之二若唯五取蕴名补特伽罗。何故世尊作如是说。吾今为汝说诸重担取舍重担荷重担者。何缘于此佛不应说。不应重担即名能荷。所以者何。曾未见故。不

  • 量处轻重仪(谓亡五众物也)本·道宣

    唐贞观十一季神州遗僧释迦道宣缉叙(干封二年重更条理)序曰。余昔在帝京。周流讲肆。深文伏义力志幽求。颇尝清叙。惟以轻重为要。而附事临机多随意情。博访明据文义莫凭。先所宗承首律师者。孤情绝照映古夺今。钞疏山

  • 艳异编·王世贞

    短篇故事集。杂采古今说部中各种故事,分类编次而成。正编40卷,续编19卷。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编。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等职,为官

  •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佚名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南宋白玉蟾、兰元白传授,孟煦编集。约成书于嘉定年间(1208-1224)。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原书卷首有宝庆乙酉(1225年)盂煦所作《传》文,称此书上卷名《金华冲碧丹经》。乃白玉蟾传授弟子彭耜,

  • 郁离子·刘基

    笔记。明刘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基于元末弃官归里居青田时所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条),约八万字。作者假托“郁离子”回答各种问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