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

蒋少游,乐安博昌人。在慕容白曜平定东陽的时候,蒋少游被俘而到了平城,成为平齐人,后被发配到云中当兵。蒋少游性格机敏灵巧,擅长绘画和雕刻。他颇有文思,经常吟咏诗句,有时还写一些小诗。后来蒋少游寄居在平城,以代人写书信赚钱维持生计,仅仅在市镇上有些名气。

蒋少游后来被朝廷征召到中书省当写书生,与高聪一同依附于高允。高允器重他们两人的文章写作才能,就向朝廷同时举荐他们二人,蒋少游与高聪一道补任中书博士。蒋少游自从来到中书省以后,长期托庇于李冲兄弟子女至的门下。开始时北方人不知道青州蒋氏家族,有人就说蒋少游本来就不是有名望的人,加之蒋少游出身微贱,只是凭借自己的手艺而得志,因此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私交中,蒋少游的名望都不高,并不受人敬重。只有高允、李冲对他多有体察和了解,因为蒋少游的舅父与李冲的堂叔李衍是门当户对的儿女亲家。高祖、文明太后常常在宫中饮宴上,对朝中百官说:“本来认为蒋少游仅是个有专门知识技艺的人,而高允老丈却说他是一个有名望的人。”可见高允对他的赏识眷爱的情形。然而蒋少游还是突然间被召引任用,在宫禁之内忙忙碌碌,整日干着校正方圆、雕刻绘画的事情,因此而大蒙皇帝的恩宠赏赐,其地位超越了平常的等级,但又不给他迁官升进。

到后来皇帝诏令尚书李冲与冯诞、游明根、高闾等人在宫内商议制定文武官员的衣服冠带,由于蒋少游巧于构思,就让他主管这件事,也征询刘昶的意见,两方面的意见相违拗,以致常常发生争吵,一直拖了六年才完成,开始颁赐给朝廷百官穿戴。百官冠服之所以能够制作成功,蒋少游是有功劳的。后来朝廷准备在平城营建太庙、太极殿,派蒋少游乘坐驿车到洛陽去,以魏、晋两朝的庙殿为标准测量它们的基础。后来又授蒋少游以散骑侍郎之职,让他协助李彪出使长江以南。高祖修造他乘坐的船只,因为蒋少游有很强的构思设计的能力,就任命他为都水使者,官升为前将军、兼将作大匠,仍旧总领修造水池湖中游玩的船和桨等器具。到后来维修和扩建华林园的殿堂和池沼,改建金墉城的门楼,全都是由蒋少游设计筹措,世人都称赞这些建筑妍好华美。

蒋少游虽然富于文采辞藻,但他这方面的才华始终不能得到施展,长期以来拿着雕刻用的刀、施工设计用的绳尺,琐琐碎碎,忙忙碌碌,往来依傍于园林湖沼城楼殿堂之侧,赏识他的才能的人无不为之叹息感慨。但他竟然安于那些事务并以此为己任,从来都不感到疲劳和羞耻。后来兼任太常少卿之职,仍旧像过去那样统领水工之事。景明二年(501),蒋少游去世,皇帝追授他为龙骧将军、青州刺史,规定他的谥号为质。蒋少游留下《文集》十多卷。蒋少游生前还曾为建造太极殿制作了模型,与董尔、王遇等人参与营建,但都未能建成而去世。

当初,高宗在位时,郭善明这个人非常机敏灵巧,京都平城的宫殿,大多是由他设计建造的。高祖在位时,青州刺史侯文和也以机巧闻名,他建造了一种大船,可以在水中站着放箭。侯文和性格滑稽而且机智,说话言辞没有根据,尤其喜欢说一些浅陋的民间俗语,很能逗人开心快乐。他的官职做到了乐陵、济南二郡太守。

世宗与肃宗在位年间,豫州人柳俭、殿中将军关文备、郭安兴都非常机巧。洛陽建造永宁寺九层佛塔,就是郭安兴充当大匠。

高祖在位时,有一个名叫范宁儿的人擅长围棋。范宁儿曾经同李彪一道出使萧赜,萧赜让江南的围棋高手与范宁儿对弈,范宁儿大胜而归。又有浮陽人高光宗擅长樗蒲这种赌博游戏。赵国人李幼序、洛陽人丘何奴都工于握槊这种赌博游戏。这些都是胡人的游戏,近时传到中国,传说有位外国国王,他的弟弟一个人犯了罪,将要处死,弟弟在监狱里发明这种游戏,把它献给当国王的哥哥,意思是说一个人孤单自处就容易死去。世宗在位以后,这些游戏一时间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卷三百十四 列传一百一·赵尔巽
  ●卷上(起建炎元年六月一曰止十二曰)·李纲
  第六十八回 舅甥踵起一战封侯 父子败谋九重讨罪·蔡东藩
  第二十七回 三部内哄祸起萧墙 数次亲征荡平朔漠·蔡东藩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金佗稡编卷三·岳珂
  卷四十三·朱轼
  史记集解卷五十二·裴骃
  述德笔记·徐一士
  刘..传·令狐德棻
  李珏传·欧阳修
  郑樵传·脱脱
  杨巨源传·脱脱
  余靖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768_1 【班婕妤(一作严武诗)】严识玄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卷768_2 【赋得御制句朔野阵云飞】何象   塞日穿痕断,边

  • 卷上·张戒

      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古诗、苏、李、曹、刘、陶、阮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不可复及。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

  • 楔子·佚名

    (冲末扮宋江引偻儸上)(宋江词云)只因误杀阎婆惜,逃出郓州城,占下了八百里梁山泊,搭造起百十座水兵营,忠义堂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聚义的三十六个英雄汉,那一个不应天上恶魔星。绣衲袄千重花艳,茜红巾万

  • 唐诗镜卷八·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八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八 张九龄【本传云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登进士第拜校书郎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开元中选中书舍人後出为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召入累

  • ●鱼儿佛·沈泰

    (古越湛然禅师原本吴中袁凫公批点寓山居士重编西湖沈林宗参评) 正名观自在解脱狮子铃, 金渔翁证果鱼儿佛。 △第一出 (〔生上〕六月炉边铁匠,十二月江上渔翁。非是不知冷暖,只因业在其中。小子是这会稽人氏,姓金,名婴,娶了钟氏

  • 第九十三回 端门街陈戏示番夷 观澜亭献诗逢鬼魅·蔡东藩

      却说高昌王曲伯雅,及伊吾吐屯没等来朝行在,由炀帝特设观风行殿,召入赐宴;此外如蛮夷使臣,陪列阶庭,差不多有一二千人。炀帝命奏九部乐,并及鱼龙杂戏,备极喧阗。宴罢散席,复搬出许多绢帛,遍赐夷人,不过博得几声万岁的欢呼,又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燕王李忠传·刘昫

    燕王李忠,字正本,后宫刘氏生,高宗的长子。高宗初当太子的时候,刘氏生李忠,并在弘教殿宴请宫僚。祖父唐太宗亲临,环视宫臣们说道:“近来王业日渐振兴,尽管酒食准备不周,还是冒昧地请卿等赴宴,乃因朕有了孙儿,故请大家一起乐一乐。

  • 卷八编俸·冯煦

    通省文职编俸额支银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三两六钱一分。凡在外文职官俸与京官一例,按品级颁发。《会典》:京官正、从一品俸银一百八十两,正、从二品俸银一百五十五两,正、从三品俸银一百三十两,正、从四品俸银一百五两,正、从五

  • 卷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九宋 魏了翁 撰【阙】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九

  • 诗传诗说驳义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齐【八条】营诗传齐俗习于田赋营诗说同按诗本作还汉书地理志云临淄名营丘故齐诗曰子之营兮遭我虖嶩之间兮顔师古谓毛诗作还齐诗作营故此亦以还为营但子贡说诗不知所主申培鲁诗宗又袭齐诗何也或曰营

  • 第26章 宪问篇第十四(3)·孔子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名家注解朱熹注:“于其所怨,既以德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惠洪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以真寔际离文字故。自曹溪滴水。派别五家。建立纲宗。开示方便。法源一浚。波流益洪。同归萨婆若海。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从古明大法人。莫非瑰玮杰特之材。不受世间绳束。是以披缁祝发

  • 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太虚

    ──二十七年春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今天讲此题目,一、因前次考试院长戴季陶氏来山主荐班禅大师,曾恳切地对我谈过,他深信住持佛教必要有真正的出家僧众,因为佛法是要实行实证到的,不光是学理的研究。他很希望我能

  • 卷五十四·佚名

    释天主品第二十七【经】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诸忉利天,须夜摩天王等诸夜摩天,删兜率陀天王等诸兜率陀天,须涅蜜陀天王等诸妙化天,婆舍跋提天王等诸自在

  • 卷第十八·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八南岳下十三世下云居佑禅师法嗣庐山罗汉院系南禅师汀州张氏子。上堂。禅不禅道不道。三寸舌头胡乱扫。昨夜日轮飘桂华。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万两黄金无处讨。一向绝思量。诸法不相到。师临示寂陞

  • 卷第五·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五 述曰。昔云栖宏祖在日。深慕飞锡法师宝王论及妙叶禅师念佛直指二书。往往博诹未获遘止。神庙末年古吴万融老宿某。偶於乱楮中获一遗编。盖二书合刻也。磨灭之余仅存墨影。韩朝集居士

  • 黄庭经·佚名

    《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中景经》系晚出道书,通常不列于《黄庭经》之内。“黄庭”一词已见于汉代。古人认为,黄为中央之色,庭乃四方之中。五行土居中,色尚黄,在人五脏则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