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韶传

李承的长子李韶,字元伯,学识渊博,为人有器量。他与弟弟李彦、李虔、李蕤的名字都是高祖赐给的。李韶又为他的叔父李冲所知遇和器重。延兴年间,李韶为中书学生。后来他承袭父亲的爵位为姑臧侯,被授予仪曹令之职。当时朝廷修改车马服饰和羽仪等制度,都是令李韶掌管其事。迁任给事黄门侍郎。后按照惯例把他的爵位由侯降为伯,兼任大鸿胪卿,黄门侍郎之职照旧。

高祖创议迁都之计,召集侍臣向他们询问古代之事。李韶对答说:“洛陽乃是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处国之中心,有利于四方朝贡,建立国家,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高祖听了称赞他说得好。李韶迁任太子右詹事。不久被免去侍臣的职务,仍任詹事、秦州大中正。后出任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高祖从邺城返回洛陽的时候,李韶在半路上朝见皇帝,谈到被废为庶人的太子元恂的事。高祖说:“你倘若不离开东宫,也许他不会走到这一步。”

世宗继位之初,征召李韶回京授任为侍中,兼七兵尚书。不久任命他为抚军将军、并州刺史。因为李韶的堂弟李伯尚参与元禧的叛逆行动,李韶在州任上予以制止,所以被征召回京师。虽然李韶事先并不知道他们的图谋,因为亲属关系还是被免除官爵。过了许久,李韶又被起用,兼任将作大匠,皇帝令他参加制定朝廷仪礼和各种法令。

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朝廷,李韶被任命为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共同率领部队征讨吕苟儿。事件平定,任秦州刺史。皇上下诏嘉奖,恢复了他原先的爵位。当时陇西一带由于刚刚经过战火,百姓大多不能安居乐业,李韶妥善地加以安抚招纳,深得夷夏人民之心。李韶又被征召回京,出任定州刺史。不久转任相州刺史,将军之职如故。

肃宗即位初年,李韶回到朝廷任殿中尚书,兼行雍州刺史之职。后来被授予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的职务,加授为散骑常侍。李韶在吏部任职时,不能做到公平处事、笃守正道,凡事只是做到通融而已,议论他的人对他多有贬责。李韶出任冀州刺史。在任期间,清廉俭朴,抚爱百姓,深得一方人士的赞誉,以良好的政绩,声冠当世。肃宗对他十分赞赏,就加授为散骑常侍。又升任他为车骑大将军,赐给剑佩、貂蝉各一件,骅骝马一匹,还有衣服寝具之类。李韶由于年届七十,就向朝廷上表请求辞职。皇帝予以优待,下旨不予准许。李韶转任定州刺史,保留常侍之职。到他将要前往中山赴任的时候,冀州的父老都出来相送,一直把他送出西部边境,大家相聚挥泪而别。冀州和定州边境相连,定州百姓平素就听说李韶的风范道德,他到任之后,州内大为安定。正光五年(524)四月,李韶在官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肃宗赐给为他殡葬用的帛七百匹,追赠他为侍中、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确定其谥号为文恭。李韶被安葬之后,戍守在荆州的冀州籍士兵一千多人,回乡时经过李韶的坟墓,都不约而同地为他的坟墓培土修整,停留几天才回家去。他死后所受到人民的敬爱竟至如此。当初,李韶曾攻克和平定秦、陇,到了永安年间,敬宗为此又追封他为安城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刘昫
  卷二百十五 列传二·赵尔巽
  卷三·秦一·佚名
  提要·孙承泽
  卷之三百九十九·佚名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佚名
  评鉴阐要卷四·乾隆
  五 风暴的前后下·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四。·金富轼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石勒传·房玄龄
  张绪传·萧子显
  刘大夏传·张廷玉
  论译书·梁启超
  五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六·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六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道院集【起戊子五月终十二月】余自甲申以後僦居城南道院者三年今春寓直西郊五月驾幸山庄避暑余仍回旧寓时同年贺集洲沈岱瞻及家弟东亭俱需次入都乐数晨夕遂定居焉安

  • 列传四·薛居正

    罗绍威,《旧唐书》云:绍威,字端己。魏州贵乡人。父宏信,本名宗弁,初为马牧监,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彦贞子从训骄盈太横,招聚兵甲,欲诛牙军。牙军怒,聚噪攻之,从训出据相州。牙军废彦贞,囚于龙兴寺,逼令为僧,寻杀之,推小校赵文建为

  • 后汉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袁宏

      中〔平〕(和)二年〔一〕(乙丑、一八五)〔一〕 据上卷改。   春二月丁卯,故太尉刘宽薨。赠车骑将军,谥曰昭烈侯。   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博通群书。稍迁东海〔一〕、南阳太守,遇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有罪,以蒲

  •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八十九·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三月。乙巳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丑皆如之。内记  ○丙午。谕内阁。前据御史黄元善奏、各省设局经费浮滥。当降旨谕令各该

  • 通志卷一百八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女传第一后汉渤海鲍宣妻 太原王霸妻 广汉姜诗妻 沛国周郁妻 扶风曹世叔妻 河南乐羊子妻汉中陈文矩妻 孝女曹娥 吴许升妻 汝南袁隗妻 酒泉厐淯母 沛刘长乡妻 安定

  • 卷六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

  • 源子恭传·魏收

    源子雍之弟源子恭,字灵顺,聪慧好学。起初被征召为司空参军事。后任司徒祭酒、尚书北主客郎中,代理南主客之事。从萧衍那里逃亡而来的人许周,自称曾任萧衍的给事黄门侍郎,朝廷官员都亲近他,对他十分信任。源子恭上奏皇上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 洪武十二年闰五月丙申朔。 戊戌,太白昼见。 辛丑,置台州府宁海县巡检司。 丙午,赏征进广西猺贼有功者,指挥人绮帛各五匹,自千户以下各有差,阵亡者倍之,征伤者加半;随征无功者:指挥人绮帛各三

  • 卷五 贵德·刘向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

  • 四书因问卷二·吕柟

    明 吕柟 撰中庸滋问中庸旧本云何曰子思子以明人而尊祖也人也者道也惟孔子为能尽之耳故道非外物自性而出耳由教而为道者戒慎恐惧以谨其独则得率性中和之道而可以为天下大本达道也果致其极焉则位天地育万物天命亦在我

  • 佛说善生子经·佚名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罗阅耆阇崛山。彼时居士善生疾病困笃。敕其子曰。吾没之后。汝必为六面礼。于是善生他日殒命。子乃敬送供养丧事讫毕。辄早起沐浴。著新衣。之水上。拜谒六面而言曰。余以恭肃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信解品第二十七   尔时世尊。告净饭王言。大王。如上所说解脱法门。当自系心正念观察。勇猛精进决定修作。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依

  • 卷九十五·佚名

    释七比品第八十五(经作七喻品)【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性无所有,非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非阿罗汉所作,非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所作,非向道人、非得果人、非诸菩萨所作,云何分别有诸法异,是地狱、是畜生、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澄观

    第三厌分。论云下。问答生起先举论。二不乐下。疏释论。先释厌名。其无量下通妨。以是厌果非厌分故。通意可知疏。经文下。科释为七相。约义不同。束为三者顺文分段疏。今初此菩萨下。释修行中三。一正释文。二引瑜伽

  • 佛说五恐怖世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有五当来恐怖。未到未成且来不久可畏。当善思惟以方便远离之。何谓五一者谓后当来比丘。身无行无戒意不拘无慧从身。自无行无戒意不拘至无慧内。彼

  • 粤游见闻·瞿共美

    清代禁毁古籍,一卷, 详述明王朝最后的时光,清兵屠金华督师阁部朱大典杀清贼数万逾月城破,督师阁部朱大典举家自焚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