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道穆传

高谦之弟恭之,字道穆,以字被世人称呼。高道穆学涉经史,不是名流隽士,他便不与他们交接。幼时即孤,事兄如奉父母。经常对人说:“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被知,当使晚脱羊裘,朝佩珠玉者。如时不我知,便须退迹江海,自求其志。”

御史中尉元匡高选御史,高道穆上书给元匡说:“高道穆生自贫寒,长于陋巷。颇读群书,却无纯大之德;喜好文章,却乏雕饰之工。虽想跻身名士,列名俊伍,能够得到吗?然而碰上凝明独断之主,雄才一世之君,不藉朽株之资,求人于屠夫钓翁之中,不虑暗投之诮,取士荒野之中。村野之人闻英风而慷慨,望官途而低徊者,天下到处都是。臣如能够身得绣衣,名充官伍,即使不如周生才干敏捷,实有茅氏敢进油锅之心。”元匡看完大喜,说:“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个人了,正要征召他。”于是引荐他为御史。高道穆所纠摘的,不论权豪,都在弹劾之列,朝野之政,元匡多有过问。高道穆曾对元匡进言说:“古人有言,罚一人应当使千万人都害怕,豺狼当道,不问狐狸。明公你肩负国家重托,应使天下人知法。”元匡觉得他的话十分有道理。

正光年间,道穆出使相州。刺史李世哲即尚书令李崇之子,贵盛一时,经常做违法的事,逼迫百姓卖出住宅,他大建房宅,在其中置放鹞鹰,又在习射驰道的土堆上安置持节的木人。高道穆纠查出来,尽都毁坏废除,并且揭发其贪污受贿的赃物,上表朝廷。又..朱荣讨伐柔然,高道穆监察其军事,..朱荣也很怕他。还朝后,任官奉朝请,不久就除授太尉铠曹参军。

萧宝夤西征,任高道穆为行台郎中,军机大事,萧宝夤经常委任于他。大都督崔延伯战败以后,敌人势力转而强大,宝夤屡屡请求增加兵力,朝廷不同意。萧宝夤对高道穆说:“卿如不亲自走一趟,是达不到增兵目的的。”于是令他驰驿赴京。灵太后亲自向他询问敌人的情况,高道穆汇报了具体情况。太后大怒说:“以往来的人都说敌人势力单弱,卿为什么独说它们强大呢!”道穆说:“以前使者汇报不实,是希望陛下龙颜和悦,希求得到赏爵之赐。为臣既忝居使人,不敢虚妄不实。臣希望您派近臣检视,便可知道真实情况了。”事完之后,应当返回,可道穆染上疾病,留在京城。

后来,其兄高谦之被害,道穆惴惴不安,于是托身于庄帝。庄帝当时为侍中,特别钦佩敬重他,引居自家府中,深相保护。不久,庄帝因其兄的事情被黜罢官职。高道穆害怕遇上灾祸,于是携家奔济陰而去,改换姓名,往来于东平毕氏,以躲避灾难。

庄帝即位,征高道穆为尚书三公郎中,加授宁朔将军。不久兼吏部郎中,与薛昙尚书一起出使晋陽,授..朱荣官职,朝廷赐予他龙城侯爵位。九月,除任太尉长史,领中书舍人。遭母丧去职归家守丧,庄帝派中书舍人温子升到他家中吊唁,帝下诏让他复职,道穆上表不同意。三年(530),加授前军将军。

等到元颢兵逼虎牢城,有人劝庄帝赴关西,庄帝询问高道穆,道穆回答说:“关中现在残破荒凉,有什么理由前去。臣认为元颢兵马不多,乘虚深入国境的原因,是因为国家征伐固守的将帅不得其人。陛下您如亲自率领宿卫将士,高募重赏勇敢将士,背城一战,为臣竭尽皑佐之力,打败元颢孤军,必定是必然的事。假如担心成败难测,觉得这不是陛下所能冒的险,也应车驾北渡,沿河东下。征召大将军元天穆在荥陽会合,进军虎牢;另征..朱王的军队,让他奔赴河内以为犄角之势。这样旬月之间,何往不克。臣私以为万全之计不过如此。”庄帝说:“高舍人说的是。”这天夜里庄帝到河内郡北面,没有城守可依,庄帝命高道穆点蜡烛写诏书数十纸,告示远近,于是四方之人都知道皇驾所在。皇帝除授他为中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安喜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这时..朱荣打算回师等待秋天到来,高道穆对..朱荣说:“元颢以蕞尔微小的兵力,占领京城洛陽,致使皇帝乘舆飘泊零落,人神恨愤,主忧臣辱,实在于今。大王拥众百万,辅佐天子而令诸侯,自己即可分兵于黄河水边,缚筏造船,处处遣渡,径擒群贼,复主宫阙,这是当年桓文之举也。况且一旦纵敌,数世受其祸患,今天如若还师,令元颢重新修好防守设备,征兵天下,正是所谓养虺成蛇,悔之不及的行为。”..朱荣深以为然,说:“杨黄门侃已经陈说此计,卿今又如此说法,我当重新予以讨论决定。”

等到庄帝返政,在一次宴会上对..朱荣说:“前番如果不采用高黄门这个计策,则国家至今不安。你可代替朕劝他酒,一定要他醉。”..朱荣回答说:“为臣先前北征柔然,高黄门给臣作监军,临事决断迅速,实可任用。”除授高道穆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兼任御史中尉。不久正除御史中尉,仍兼黄门职。高道穆外秉绳纠之职,内参家国大计,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定奏闻皇上。谏诤极言,无所忌怕。选用御史,都是当代有名望的人,李希宗、李绘、陽休之、陽斐、封君义、邢子明、苏淑、宋世良等四十人,都任过御史。

当时钱币渐薄,高道穆上表说:“四民之业,钱货为本,救弊改铸,王政之先。一向以来,私铸钱币薄且多,官司所纠,挂万漏一。市场铜价,八十一文钱可买铜一斤,私造薄钱,斤余铜可得钱二百文。既以深厚的利益示民,又以重刑罪民,受到处罚的虽多,但奸商铸造的也更猛。而今钱空有五铢之文,而实际上连二铢的重量也没有,甚至薄如榆荚,一穿便破,放在水上,恨不得都掉不下去。这种现象因循有渐,防堵不彻,是朝廷的过失,这些人有什么罪失。过去汉文帝以五分钱小,改铸四铢钱,至武帝又改三铢为半两。这都是以大易小,以重代轻的事实。论今据古,我认为朝廷应改铸大钱,文载年号,以记其始,则一斤铜铸成钱只有七十六文。铜价最贱五十多文一斤,其中人工、食料、锡炭、铅沙都算进去,即使私人铸钱,也无钱可赚。无利可图,那么私铸之人,自然就收了这颗心,何况还有那么严厉的刑罚摆在那里。以臣推测,这样做后,必然会使钱货畅通,公私各便。”后来就采用了杨侃(疑误,当为高道穆)的计策,铸造永安五铢钱。

仆射..朱世隆当朝权盛,因在宫廷内看见他衣冠失仪,高道穆便立即纠劾。皇帝姐姐寿陽公主行犯官路,手拿赤棒的士卒呵斥不止,高道穆命令士卒用棒砸破她的车子。公主深深记恨在心,哭泣着到皇帝面前告状。皇帝对公主说:“高中尉是清正刚直之人,他所行的是公事,朕怎么能以私恨责怪他?”道穆后来见庄帝,庄帝说:“一日家中姐姐行路相犯,朕极以为愧。”高道穆免冠谢罪说:“臣蒙受陛下恩,遵守陛下刑法,不敢独独在公主身上亏损朝廷典章,因此辜负陛下。”皇帝说:“朕对不起卿,卿却反而说对不起我。”不久帝命记下此事。又下诏说:“秘书省是国家图籍所在的地方,掌管群籍,又加缮写,尺牍委积,已有多年。出纳繁芜,多致零落。可令御史中尉、兼给事黄门侍郎高道穆总集账目,并集儒学之士,编排次序。”

高道穆又上疏说:“为臣闻舜命皋陶,奸宄受惩;禹泣罪人,尧心为念。所以举直置枉,事关先贤;明德慎刑,议存旧典。高祖太和初年,设置廷尉司直,论证刑罚是非,虽然事非古来就有,然切时要。所谓礼乐互兴,不相沿袭就是这个道理。臣以无用,忝居今任,所思报效,日思夜务。但是见识不足知今,学业惭愧古人,未能进一言以利国,说一策以兴邦,食俸长安,岂不知愧。至于为臣职责所忧,犹望陛下体察。窃见御史出使,都是由于某事某人已经传开,虽然惩罚了罪人,但也不免枉滥好人。什么原因呢?得尧之罚,不能不怨。守令为政,容有爱憎。奸猾之徒,总是以恶报恩,多有莫须有的无名罪状,共相诬谤。御史一经检考,耻于罪名不成,于是杖木之下,以虚为实,无罪而不能雪冤的,哪里可以尽数?为臣虽然愚陋短见,才不称职,绣衣所指,都希求肃清,如仍蹈前失,或许伤害好人,则对不起俸禄,无可逃避罪责。所以昼思夜忧,思有变革。依臣鄙见,请依太和旧例,仍然设置司直十人,属官廷尉,给五品官秩,选拔那些政绩很好、心平性直的人充任其职。御史如出纠劾,即移交廷尉,令知人数。廷尉派司直与御史一起出发,所到州郡,分开居住。御史检核完了,移交司直复检,事情完后与御史一起还朝。中尉弹劾报送朝廷,廷尉按察虚实,一如旧式。如使狱成罪定,不再宽假;作恶取败,不得称枉。如司直、御史纠劾失实,都按所断三狱的罪行定论。听其以所检查的,迭相纠发。如果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任罪家到门下省上诉,另加按查检校。如此,则肺石之傍,怨讼可息;丛荆之下,受罪者不再吱声了。”帝下诏从之,又设置司直一官。

等到..朱荣死后,皇帝召请高道穆草拟赦书,宣告天下。因对他说:“从今以后,应当精选御史了。”这以前,..朱荣常常想让他的亲信党羽任御史,所以令他作此诏书。等到..朱世隆等人率其部下战于大夏门北,高道穆受诏督战,又参与谋划太府卿李苗的断桥计策,..朱世隆等人于是北逃。朝廷加授其为卫将军、假车骑大将军、大都督、兼尚书右仆射、南道大行台。又除授他为车骑将军,余官仍旧。当时虽然对外说征讨蛮人,而皇帝担心北军不利,实则谋划南逃计策。车驾未出发,逢..朱兆攻入洛陽,高道穆担心祸及自己,托病辞官。..朱世隆以高道穆忠于前朝,于是加害于他,时年四十二岁。太昌年间(532),朝廷赠他为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 经籍四(集 道经 佛经)·魏徵
  卷四百二十五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蔡东藩
  东林列传卷十八·陈鼎
  卷九·李斗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第六章 哈佛大学·林语堂
  ●卷三·钱谦益
  完颜彀英传·脱脱
  魏纪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238)·司马光
  卷三百三十五·佚名
  卷三百二十一·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四十八·吴景旭

      庚集上之下  唐诗  飞燕  碧溪诗话曰唐宗渠渠于白岂真乐道下贤其意急得艳词媟语以恱妇人耳白之论撰亦不过玉楼金殿鸳鸯翡翠等语社稷苍生何頼  吴旦生曰观太白雪谗诗杂引褒妲以及汉雉秦毒似欲发禄山之奸故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张说

    张均湾潭幽意深,杳霭涌寒岑。 石痕秋水落,岚气夕阳沉。 澄彻天为底,渊玄月作心。 青溪非大隐,归弄白云浔。

  • 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三·赵尔巽

      文庆 文祥 宝鋆   文庆,字孔修,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两广总督永保之孙也。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迁至詹事。历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十二年,授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十三年,总理孝慎皇后丧仪,会奏军民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四·佚名

      顺治四年丁亥九月戊戌朔遣福建道试监察御史梁应龙巡按苏松  ○庚子厄鲁特部落顾实汗遣卫徵噶布楚等贡驼马宴赉如例。  ○辛丑卯刻京师地震  ○以故明庶吉士姚文然刘余谟、杨栖鹗、张悬锡李化麟、为内翰林

  • 卷八十七上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上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上上 礼乐 天类【郊  合郊 五郊 六天 九天 六宗配郊 毁郊 告郊 朝日 夕月 星祠风雨雷师 高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五·纪昀

    列传金 【二十三】○金二十三苗道润 王福伊喇重嘉努武仙张甫靖安民郭文振 胡天作【史咏】 张 开燕宁苗道润王福伊喇重嘉努武仙张甫靖安民郭文振胡天作 【史咏】张开燕宁△苗道润苗道润贞佑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

  • ●郑氏史料续编卷六目录·佚名

    二四五、右都督苏明残揭帖(恭陈末议)顺治十五年正月三十日到(七一七)二四六、内有「会同浙抚陈应泰等合词」残揭帖(请将永康知县吴元襄等开复原俸,武义县典史陈卜旦等开复还职)(七一九)二四七、兵部残题本(议叙恢克闽安镇功次)顺

  • 锦里耆旧传卷二·句延庆

    【起武成三年尽同光四年春】(宋)勾延 庆撰三年大梁遣使通聘书曰夫唐虞致治遵禅让之明文汤武开基允神人之至愿必有神器是膺皇图况古今迭代之期英豪兴隆之数莫不上开天命下顺人心启王覇之宏机为子孙之大计咸遵轨辙并载简

  • 颜之推传·李百药

    颜之推,字介,琅笽临沂人氏。父勰,梁湘东王绎镇西府咨议参军。其家世代钻讨《周官》、《左氏》,之推很早就得家传。十二岁时,恰逢绎亲自讲授《庄》、《老》,他便做了门徒。但之推不喜虚谈,回家自己研习《礼》、《传》。博览群

  • 卷五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三职官考吏部宋寜宗嘉定六年二月有司上嘉定编修吏部条法总类理宗淳佑时右丞相杜范请拨堂除阙归吏部【互见官制门臣】等谨按杜范传又云帝命宰执

  •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吕思勉

    罗素说:&ldquo;东西洋人,是各有长处的。西洋人的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东洋人的长处,在于合理的生活。&rdquo;注1007这句话,可谓一语破的,自来谈东西洋异点的人,没有像这一句,能得其真际的了。惟其有科学方法:所以对于一切事物

  • 春秋释例卷二·杜预

    灭取入例第七【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传曰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闵二年冬【云云】十二月狄入卫传曰冬十二月狄人

  • 七七纪念的两个特点·太虚

    ──二十八年七月在云南省党部纪念大会讲──一、七七纪念的革命价值:孙先生国民革命的目标,在以建民国,以进大同;本其救民族救人类的仁爱心而发。其程序上尤以建成现代的进步的民主国家为基点,此同以救民水火的用心,亦即“

  • 法华游意·吉藏

    胡吉藏造开题序盖闻无上调御一切种智内镜三明外流七辨。蓄莫限之质适无方之化。并皆会道无匪称机。至如妙法莲华经者。斯乃穷理尽性之格言。究竟无余之极说。理致渊远统群典之要。文旨婉丽穷巧妙之谈。三圣之所揄扬。

  • 卷第二十七(第四诵之七)·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七(第四诵之七)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衣法第七之上佛在王舍城。五比丘白佛。应著何等衣。佛言。应著槃薮衣。佛在王舍城。佛身冷湿须服下药。佛告阿难。我身冷湿。是事汝自知。阿难受教。往耆

  • 国初礼贤录·佚名

    国初礼贤录,一卷,原文未题撰者姓氏。一说刘基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记:‘此书艺文志、千顷堂书目皆作基撰。然录中所载,即明太祖任用基及叶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驰驿归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则非基所作审矣。’故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