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惠蔚传

孙惠蔚,字叔炳,武邑武遂人,小字陀罗。自称六世祖道恭为晋长秋卿,从道恭到惠蔚世代以大儒传家。孙惠蔚十三岁时,粗通《诗》、《书》及《孝经》、《论语》;十八岁时,师从董道季讲《易》;十九岁,师从程玄读《礼经》及《春秋三传》。游历儒堂,在冀州一带相当出名。

太和初年(477),郡中推举他为孝廉,对策于中书省。当时中书监高闾久闻孙惠蔚名字,称其英辩,因而与他交谈,推荐他为中书博士。转任皇宗博士。高闾承诏理定雅乐,孙惠蔚参预此事。等到乐定成,高闾上疏请召集朝中贵宦到太乐署,讨论是非。秘书令李彪自负才辩,在其中诘难,高闾让孙惠蔚与李彪辩论,李彪不能说服他。黄门侍郎张彝经常与他游玩相处,每逢上表陈疏论事,多参访于他。太和十七年(493),高祖南征,上议告类之礼。等到太师冯熙逝世,孙惠蔚监护他的丧礼,上书请求让冯熙还没成年的儿子都穿成人的丧服。孙惠蔚与李彪以儒学相知,等到李彪官做到尚书,孙惠蔚仍为太庙令。高祖曾经从容地说:“道固既登龙门而孙惠蔚还沉秽地,朕常常觉得心中有愧。”孙惠蔚虽然久滞小辟,但深深理解为官通塞之变,没有孜孜求官的愿望,儒者以此推崇他。

二十二年(498),孙惠蔚侍读东宫。这以前七庙以平文为太祖,高祖议定祖宗,以道武为太祖。祖宗虽然确定下来,但庙中昭穆次序仍然未改。等到高祖逝世,附神主牌位于祖庙,当时侍中崔光兼任太常卿,认为太祖既改,昭穆应依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认为太祖虽改,昭穆仍然不该改变,于是立弹劾书章要追究崔光责任。崔光对孙惠蔚说:“这是礼制,而执法之人要弹劾我,我只有向硕学大儒求援来了。”孙惠蔚说:“您的意见深得礼制变化要旨。”很快写了封信给崔光,说明此事。崔光把孙惠蔚的信递交给宰相,于是召孙惠蔚与邢峦在官衙辩论得失,尚书令王肃又帮助邢峦,而邢峦最终还是理屈,弹劾的事就放下了。

世宗即位之后,孙惠蔚仍然在其左右教授经典,官职从冗从仆射迁升至秘书丞、武邑郡中正。孙惠蔚既入东观,看到典籍不周备,于是上疏说:“臣听说圣皇治世,必定赞扩经典,参天礼地,宪章典故,述遵鸿儒。所以《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六经、百氏、图书秘籍,是承接上天之术,是治人的规范。所以温柔疏远,是《诗》、《书》之教;恭俭易良,是《礼》、《乐》之道。爻彖以精微为神,《春秋》以辞意为化。因此大训昭明于东序之堂,艺文光耀于麟阁之上。这些实在都是致太平的主要典籍,胜残的要道,乃是国家的灵基,帝王的盛业。安定政权,安抚百姓,调化风俗,都是依据它们吧?等到秦代毁弃学术,《礼经》绝迹。汉兴求访,典文渐举,先王遗训,灿然复存。到光武拨乱反正,日不暇给,而入洛陽的书仍只有二千余两(两,疑误)。魏、晋朝,尤其重视典籍,收亡集逸,九流典籍皆备。检视他们校集史篇,访购经论,纸竹所载,巨细无遗。为臣学识不足称为通儒,思虑不及绵远,徒循章句,片义不曾述立。而皇恩慈爱,照及愚陋,我得以任职秘书省,忝居承乏,职在掌书。而臣看观、阁旧典,先前没有确定目次,新故混杂,首尾不全。有的累重数十,没有的多年不誊写。或者有的篇第脱漏,始末残缺;有的文坏字误,谬误多烂相属。篇目虽说很多,全然不缺的很少。臣今天依照前丞臣卢昶所写的《甲乙新录》,打算修残补阙,损并有无,校正句读,制成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那些省中先没有的版本,广加推寻,搜求令足。然而经记书籍浩博,诸子纷论,部卷既多,章篇错误,不是一两名校书官,经过一些年的工作就可做完的。今请求让四门博士以及在京的儒生四人,在秘书省专门从事精校工作,参定字义。如果陛下同意,则会使经典文字允当正确,书籍定会大为丰富起来。”帝下诏同意。

又兼任黄门侍郎,迁任中散大夫,仍兼任黄门侍郎。很久以后,转为正黄门侍郎,代崔光为著作郎,他非文史之才,没有撰述,只自披其传注数行而已。迁任国子祭酒、秘书监,仍掌史事。延昌二年(513),朝廷追赏他的侍讲功劳,封枣强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肃宗初年,出任平东将军、济州刺史。还京后,除任光禄大夫。魏朝初年以来,儒生大多仕途潦倒,孙惠蔚最为显达。他先单名蔚,正始年间,在宫内侍讲,夜晚论述佛经。皇帝听了很舒服,下诏让他加上“惠”,号称“惠蔚法师”了。神龟元年(518)卒于任上,时年六十七岁。朝廷赐给他帛五百匹,赠大将军、瀛州刺史,谥称戴。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六十五·胡三省
  卷第二百一十七·胡三省
  卷八十四·国朝·蒋一葵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十一·余继登
  ●平闽纪卷之十三·杨捷
  第三九三合约字同治十年十一月一二二一二--二·佚名
  三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明《经义考》书板现存杭州并据情转谢天恩折·佚名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六十·郑麟趾
  太极·周绍良
  庾诜传·李延寿
  卷一·马文升
  卷一·徐一夔
  卷六十·佚名
  卷四·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彭定求

        卷150_1 【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刘长卿   悠然钓台下,怀古时一望。江水自潺湲,行人独惆怅。   新安从此始,桂楫方荡漾。回转百里间,青山千万状。   连岸去不断,对岭遥相向。夹

  • 四集卷五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古今体四十三首【戊戌九】大学士高晋等奏堵筑仪封漫口拟挑引河各情形诗以志事图呈漫口奏廵轺咨度情形朱笔标【高晋等前次奏云相度仪封漫口形势拟挑引河各情形绘图呈进阅图内所拟切滩处

  • 卷三十七·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七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十三旁流【以下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九人】杜顾故绛行君不见铜鞮观数里城壕巳芜漫君不见虒祈宫几重台榭亦微茫介马兵车全盛时歌童舞女妖艳姿一代繁华皆共絶九原唯

  • 卷一百七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七十四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柔兆执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   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   春,正月,庚寅,诏以建安郡王孜为皇子,改名禥,封永嘉郡王,御制《资善堂

  • ●卷第二十九·胡三省

    【汉纪二十一】起上章执徐,尽着雍困敦,凡九年。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四一)〕①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②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济,子礼翻。〕③夏,四月,平〔【章:乙十一行本「平」上有「癸未」

  • 卷十八·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八各姓宗图○各姓宗图李墟张氏 观国宾 希恭 輗             軏        石浦黄氏 莹潭 辅之 君举 邦彦 立本 麒 宗庆           麟 宗善 【 七子】          

  • 三、我办《论语》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方巾气之研究》。在我创办《论语》之时,我就认定方巾气道学气是幽默之魔敌。倒不是因为道学文章能抵制幽默文学,乃因道学环境及对幽默之不了解,必影响于幽默家之写作,使执笔时,似有人在背后怒目偷觑,这样是不宜于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一。·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一卷高句丽本纪九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九。[宝臧王{宝藏王}]上。二一卷高句丽本纪九

  • 野史无文卷八·郑达

    西南死事诸臣传(中)瞿式耜传陈子壮传张家玉传瞿式耜传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常熟人,吏部左侍郎文懿公景淳之孙、参议汝说之子也。登万历丙辰进士。尝谒顾裕民,款留置酒,从容谈论,至夕乃别。或询何不他客留而独此也?裕民微笑曰:『

  • 261.大贪官和珅·林汉达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

  • 第十一章 18·辜鸿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辜讲提到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以及另一位学生(子贡),孔子说:“这就是回(颜回),他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虽然他的生活总是捉襟见肘。而另一位(端木赐)甚至不相信鬼神,但是他的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复次嗢拖南曰因胜利二智愚夫分位五二种见差别于斯圣教等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神通品第三  尔时长老舍利弗。长老目揵连。长老阿难。诸天魔梵。及阿修罗。沙门婆罗门。阎浮提人咸生是念。今日如来应正遍知。以何因缘于大众中。直说念佛三昧名字。不为一切广演分别。便从

  • 卷三十九·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九赵大洲传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四川内江人也。母余氏。梦二小沙弥。一衣缁。一衣白。牵衣求托处。缁者先执母袂不脱。而大洲生。既而白者复来。而小洲生。小洲名蒙吉。字仲通。两人即三四岁时相爱也。

  • 第四十八章 六王章·佚名

    ……彼易得要品建住院,又罗质尼提波伽[精舍]亦施与法喜部。(一)彼[王]于摩诃内多提波提伽[精舍]设境界,施于彼等寇多瓦多地方之提婆沙伽村。(二)彼于摩诃陀罗村建名加丹波构那[精舍],同于提婆利村建造吉利乌哈那伽罗精舍

  • 云南风土记·(清)张咏

    《云南风土记》清张咏撰。此书仅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录十三条。

  • 全辽志·李辅

    区域志。明李辅修,马应龙等纂。李辅认为旧《辽东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行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六卷,图一卷。辅字近台,江西进贤人。嘉靖进士。官辽东巡抚。应龙,定辽卫(今辽宁辽阳)人。嘉靖举人。官

  • 忠孝勇烈木兰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题《忠孝勇烈奇女传》、《木兰奇女全传》、 《木兰奇传》,三十二回。托奎斗马祖所演,第一回署“奎斗马祖演著”,“古燕都青阳山人易南子校阅”,“中一老人监定”,书末有道光七年(1827)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