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苗传

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人。父李膺,为官萧衍尚书郎、太仆卿。李苗出生后过继给叔父李略。李略任萧衍宁州刺史,大显威名。王足讨伐蜀地,萧衍命李略在涪州抵抗王足,许任官益州。等到王足退还之后,萧衍却改授其任。李略大怒,准备图谋不轨,萧衍派人害死了他。李苗年十五,心生报仇雪恨之心,延昌年间归顺朝廷。仍陈述图谋蜀地之计。于是,大将军高肇西伐,帝诏假李苗为龙骧将军、向导统军。军队进至晋寿,世宗逝世,班师回朝。后以投诚人员惯例,除授员外散骑侍郎,加襄威将军。

李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于是上书说:“过去晋室数有乱生,华戎鼎沸,三燕两秦,咆哮中原,四海分崩,五方颓裂。皇魏承历,自北而南,诛灭奸雄,定鼎河洛,惟独荆、扬,尚阻声教。而今令皇德广被于江汉,威风远振于吴楚,国富兵强,家家丰足,皇魏以九分居八之形,有兼弱攻昧之势,却欲安逸,既遗患子孙,又违背高祖的本来意图,这不是为社稷前途深谋远虑所应当的。实在应该考虑东西戍防轻重缓急,计量疆场险易安危之理,探测南人攻守窥觎之情,筹算卒乘器械征讨装备,然后去我所短,避敌所长,弃其至难,攻其甚易,夺其险要,割其膏土,数年之内,荆州、扬州即可并归我魏。如若舍舟船,就平原,敛后疏前,这正是江、淮士兵之所短;弃车马、游飞浪、乘流驱逐,这不是中国之所长。他们不敢入平原而争衡,正如我们不能越巨川而趋利一样。如双方都去其短,各方都恃其长,则东南政权未见可灭之机,而淮、沔正有相持之势。况且满仄相转、陰陽恒理;盛衰递袭,五德常运。现在以我至强攻彼至弱,必有吞并之理;如以至弱御敌至强,哪有全济之术?所以明王圣主,都欲及时立功,以营万世之业。离高而就下,百川以此常流;取易而避难,兵家以之常胜。现在巴、蜀孤悬,离建业辽远,偏兵独守,逆流十千,牧守无良,专行劫夺,官职由纳财而选,狱讼以货贿而成,士民思慕教化,十室就有九家,百姓伸颈北望,日夜盼望王师。如命一褊将抚民伐罪,风尘不接,可传檄文而定此境。皇魏派将据守白帝城,据上流之险,遵循士治之迹,荡尽建业之余敌,然后息武修文,制礼作乐,天下百姓便大福将至,岂不是隆盛之事吗?”当时肃宗年幼,没有远略大志,终不能接纳他的意见。

正光末年(524~525),二秦反叛,侵及京城郊区。当时太平已久,百姓已不习惯作战。李苗以陇兵强悍,而群贼却无多少资粮,于是上书说:“臣听说食少兵精,有利于速战速决;粮多兵众,事宜持久。而今陇州敌贼猖狂,却无多少积蓄,虽然据有两城,他们却无德行礼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其势在于疾攻,日有降纳,迟缓则人情离散,坐受灭亡之果。夫飚至风起,叛逆者便铤而走险,以求万一之功;我们若高垒深沟,王师便有全数制敌之策。但因天下和平已久,人不知战,奔利争先恐后,而逃难则不复相顾,将无法令,兵没训练。用骄将统惰兵,不考虑长久之计,务以奇术获胜,这便必有莫敖轻敌之志,恐无充国持重之规。如今陇东失守,..军败散,而二秦渐强,京郊危弱,国家右臂,由此废了。而今必须勒示大将,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坚守不战。另命偏师精兵数千人,出麦积崖以袭敌后,则..水岐山之下,群妖必定自散。”于是帝诏李苗为统军,与别将淳于诞俱出梁、益,隶属行台魏子建。子建以李苗为郎中,仍领军,李苗深深被其赏识。

孝昌年间,李苗还朝,被除授为镇远将军、步兵校尉。不久兼尚书右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伐汾州、绛州敌贼,平定了。回来后除授司徒司马,转太府少卿,加授龙骧将军。

当时萧衍巴西百姓何难尉等豪姓,相继请求朝廷征讨巴蜀,帝诏李苗为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西南道慰劳大使。还没出发,正逢尔朱荣被杀,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拥尔朱荣部下屯据河桥,还逼京都。孝庄帝亲临大夏门,召集群臣博议。百官忧怕,计无所出。李苗独独奋衣而起说:“现在小贼如此唐突无礼,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为臣虽说不上英武,但有尽节之意。臣请求率一旅人马,为陛下切断河、梁。”城陽王元徽、中尉高道穆赞成他的计策。庄帝以之为壮,同意他这样做。李苗于是招募人马从马渚上游以舟师夜下黄河,在离桥数里的地方便放火船,船顺水下,顷刻就到桥边。敌人在南岸看见火船直冲而来,争先恐后争桥过河,不一会桥被烧断,淹死的人很多。李苗身率士卒百余人停泊在浅滩边等待南援。既而官军不至,敌人涉水过河,与李苗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左右士兵死尽,李苗因渡而死,时年四十六岁。孝庄帝听说李苗死了,哀伤了很久,说:“苗若不死,当应更立奇功。”赠使持节,都督梁、益、巴、东梁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梁州刺史,河陽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赠帛五百匹,粟五百担。谥称忠烈侯。

李苗少有节操,立志功名。每次读《蜀书》,见魏延请求出击长安,诸葛不许,常叹息说诸葛亮无奇妙计策。到看《周瑜传》,未曾不嗟叹赞许,为之绝倒。太保、城陽王元徽、临淮王元..都很看重他,二王很是不和,李苗每每劝说。等到元徽大红大紫,猜忌元..更厉害了。李苗对人说:“城陽蜂目先见,豺声现在更转厉害了。”李苗懂音乐,好文咏,尺牍文章的敏捷程度,当世罕比。死的那天,朝野人士无不十分悲痛,以之为壮。等庄帝幽崩,尔朱世隆进入洛陽,有人主张追夺李苗赠封,禀请尔朱世隆。世隆说:“我那时讨论,过一两天便要大纵兵士焚烧京城,任其掠抢。全赖李苗京师才得以保全。天下的善行都是一致的。不应追夺赠封。”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五 表五·赵尔巽
  卷一百六十九·毕沅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二·杨仲良
  第五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二十一·徐乾学
  卷二十一·六朝(隋)·蒋一葵
  卷之一百二·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二·佚名
  ●二一、宫中的祭祀·秦翰才
  第五章 徽商资本的出路·佚名
  四○七 谕嗣后总裁应议者仍令罚俸半年总校等止须罚俸三月·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二·来保
  ●凤洲杂编二·王世贞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谐谑·冯金伯

    回波词沈期回波词云:“回波尔时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裴谈回波词云:“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连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一用平韵,一用仄韵,乃徘词之祖也。[词

  • 卷七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五 宋 陆游 撰 自警 生世如梦境淹速无定时少壮不可恃况汝迫耄期五官及百骸自揣日益衰客来能送迎要是强支持百口皆新人所至无旧知绍兴同朝者扫地靡复遗虽云穷耐久造物岂汝私余日真几何

  • 巻十·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元 刘履 编选诗补遗下汉魏晋汉安世房中歌汉书礼乐志云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惠帝二年更名安世乐夹漈郑氏曰本周乐秦改曰寿昌盖妇人祷祠

  •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欧阳修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之孙。其先自北海内徙。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

  • 唐废帝家人传第四·欧阳修

    ○废帝皇后刘氏废帝皇后刘氏,父茂威,应州浑元人也。后为人强悍,废帝素惮之。初封沛国夫人,废帝即位,立为皇后。其弟延皓,少事废帝为牙将,废帝即位,拜宫苑使、宣徽南院使。清泰二年,为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延皓为人素谨厚,及贵

  • 卷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九 【起壬子元仁宗皇庆元年○止庚寅元顺帝至正十年】凡三十年 表例说 见第九十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九>

  • 二九六 寄谕李侍尧等查缴《皇明实纪》《徧行堂集》并椎碎澹归碑石·佚名

    二九六 寄谕李侍尧等查缴《皇明实纪》《徧行堂集》并椎碎澹归碑石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十九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大学士仍管两广总督李<侍尧>、广东巡抚德<保>,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十九日奉上谕:昨因高秉家内查出《

  • 史记集解卷八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徐广曰一云其夫亡也】去抵父客【如淳曰父时故宾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

  • 卷十八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緫类卷十八上    宋 沈枢 撰循吏门 汉黄霸独用寛和爲名 本始元年初上官桀与霍光争权光旣诛桀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羣下由是俗吏皆尚严酷以爲能而河南太守丞黄霸独用寛和爲名宣帝在民间时知

  • 汉纪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前58)·司马光

    汉纪十九 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 [1]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1]春季,二月,长安有凤凰飞集、甘露降落,因而大赦天下。 [2]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夏,四月,

  • 卷二十九·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二十九唐 长孙无忌等 撰断狱上【凡一十四条】防断狱律之名起自于魏魏分里悝囚法而出此篇至北齐与捕律相合更名捕断律至后周复为断狱律释名云狱者确也以实囚情臯陶造狱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圜

  • 卷一百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四兵部九关津一廵检司福建福州府闽县  五虎门官毋屿廵检司闽安镇廵检司候官县 竹崎廵检司怀安县 五县寨廵检司福清县 壁头山廵检司牛头门廵检司泽朗

  • 卷一五六·邱濬

    ▲劫誘窮黷之失 《易師》:六五,田有禽,利執言(語辭),無咎。 程頤曰:“師之興必以蠻夷猾夏,寇賊奸宄,為生民之害,不可懷來,然後奉辭以誅之。若禽獸入於田中,侵害稼穡,於義宜獵取則獵取之,如此而動,乃得無咎。若輕

  • 卷七·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     宋 王与之 撰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郑康成曰郊外曰甸【○贾氏曰公邑之田任甸地即在百里逺郊外天子借田又在南方甸地故称此官为向师也甸法正在甸师○王昭禹曰

  • 梵志计水净经全文·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郁鞞罗(摩竭附边)水岸上。独在树下初成等觉。彼时有计水净婆罗门过中食後彷徉。行至世尊所。世尊遥见计水净婆罗门从远而来。世尊见计水净婆罗门已,为彼故便告诸比丘,若有二十一结著

  • 卷第六(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佚名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六(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唐翻马头)当部(印即有八咒有十六) 马头护身结界法印咒第一 两手从中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各博著手背。合掌。二

  • 卷第十四·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四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十恶部第二十三(此有十缘) &middot;杀生缘  &middot;偷盗缘  &middot;邪淫缘  &middot;妄语缘  &middot;恶口缘  &middot;两舌缘  &middot;绮语缘  &middot;悭贪缘

  • 檀特罗麻油述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罗云夜被鬼神娆,佛为说咒謢之,似与《大寒林圣难拿陀罗尼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