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虎子传
薛野月者之子薛虎子,相貌姿态强壮伟岸,遇事明断颇有父亲的遗风。年仅十三岁,入宫侍奉高宗。太安年间,任内行长之职,掌管奏诸曹事。薛虎子为官正直,朝廷内外都畏惧他。及至文明太后临朝执政,让薛虎子出任为枋头镇将。
薛虎子一向刚直清简,为朝廷近臣所嫉恨,由于他犯了一点小饼失被贬黜为镇门士。及至显祖南征,临时屯驻在山陽。薛虎子在大路上拜诉于显祖,说:“臣往日侍奉先帝,过分地蒙受重恩。陛下在居丧的时候,臣横遭非分之罪,自从被贬黜到这里,已经有许多年了,不想今天得以见到圣上。”于是呜咽抽泣说不出话来。显祖对他说:“你是先帝的旧臣,长期受委屈居于非人之所,以致心情怃然不乐。”显祖令薛虎子侍奉出行,察访政事,几十里之内,接待来访者应答不绝。当时崤山之东饥荒严重,四处盗贼蜂起。相州民众孙诲等五百余人,称赞薛虎子在镇所任事期间,境内清静太平,向朝廷申诉请求留任薛虎子。于是朝廷再次任命他为枋头镇将,即日前往赴任。薛虎子来到镇所,几个州的地方,奸邪之徒销声匿迹。显祖用以印章封记的文书慰劳和晓喻薛虎子。后来授任他为平南将军、相州刺史。显祖驾崩,他未能前往上任。太和二年(478),薛虎子袭承父亲的爵位。太和三年,皇帝令薛虎子督率三将从寿春出发,与刘昶一起征讨南方。太和四年,徐州之民桓和等叛逆,屯驻在五固。高祖诏令薛虎子为南征督副将,与尉元等人前往征讨平定了叛乱。薛虎子以本将军任彭城镇将。他到镇所上任以后,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朝廷授任他为开府、徐州刺史。
当时各州镇的戍卒,用以购物的资绢都是随身自带,不入公家库室,取资花销,因此士卒经常苦于饥寒。薛虎子向皇帝上表说:“臣闻金汤之固,没有粮食就不能坚守;韩信、白起的勇猛,没有粮食就不能作战。所以自古以来用兵,莫不事先积聚粮草,然后再谋划兼并之策。现在江东一带尚未归附,凶顽有待于诛戮,如果不在彭城积聚粮食,用以加强丰、沛,将来用什么去拓定江关,扫平衡、霍?我私下考虑在各镇的兵卒,人数不少于几万,用来买粮的绢,每人十二匹,都随身自带,使用起来没有准度,不能用来交换必需物品,不免造成饥寒。从公事来说,没有毫厘的利益;对其私利来说,那就会出现任其花费而感到不足的问题。这不是通常所说的接纳人民的法度,公私互相有利的做法。徐州一带,水陆兼有土地肥沃,清、汴两河畅通,足以满足农田灌溉。其中有良田十万余顷。如果用兵绢去交换耕牛,拿来分配给戍卒,计算可以买换来的耕牛,足以得到上万头。尽力兴办公田,一定会获得大量的粟稻。在一年之内,就可满足官家需要,用一半戍兵耕耘种植,余下的士卒仍旧众多,一边耕种一边守卫,并不妨碍捍卫边境。一年的收入,可以超过资绢的十倍;短时内耕种所得,足以充用几年的粮食。以后的兵资,只须纳入库府,五年之后,谷物布帛都很充足。不但戍士有丰富饱足的资用,对于国家来说更有吞敌之势。昔日杜预在宛、叶兴良田而消灭了吴国,充国耕种于西零而使汉代强盛。臣虽然见识不如古人,在边关任职,也希望能竭尽微力,有利于国家。”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
薛虎子又向朝廷上疏说:“臣闻先王建立不容改变的法度,万代都继承它;圣主留下不容删改的制度,千载共同遵循它。我考虑陛下王道滋润众生,恩德齐于万物,仁德所及,超过前哲。遵崇古代典章,留意治理方法,革除前王有弊的法规,申张当今宜用的制度。确定人民贡赋的轻重,平均官员品秩的厚薄,期望能使百官俸禄充足,平民享有余下的积蓄。高大而又光明,不可估量啊。臣私下探究居于边地之民,蒙受恩化日益浅薄,戎马屯驻之所,资储素来微少。小户人家只有一丁而已,计算其征调的费用,一年竟有布帛七匹。去年征调之数没有交齐,有的变卖田宅,典妻卖子,百姓呻吟于道路,其惨耳不忍闻。如今淮南的人民,思慕朝廷圣化,延颈企足,十室有九。恐怕其听说赋税苛重,又怀进退犹豫之心。非但有损于大魏皇威之盛,而且有害于百姓慕义之心。况且臣所居之地,与南朝连接,对民情的去留,确实有所熟知。故此朝廷应当特别予以宽免,以招抚未来归附之众。这里小郡的太守,食邑仅数户而已。俸禄一次只有六尺绢,一年不满一匹。既委付其守卫边境,是取其必死之志,对士人要求如此重,而朝廷所给待遇又何其轻。如今颁发的制度已经下行,传布于天下,不应当违忏冒犯,以使朝廷章程混乱。但我蒙受朝廷恩信,任职于边镇,忧心于尽责之地,不敢不尽我所言。”书表奏上朝廷之后,文明太皇太后下令说:“俸禄制度已经颁行,不能因为稍有不平均,就损坏通行之制。”
在这个州的戍兵,每年换防交接,薛虎子都要亲自前去慰劳相送。士卒有死亡的他都供给殡葬用的财物。州内遭到水灾,大小麦都没有收成,他就给朝廷上表请求借给老百姓粮食。百姓中有车牛的,是请求由东兖州供给他们的。他的奏请都得到允准,人民生活得以安定。高祖曾经从容地问秘书丞李彪说:“你多次出使江南,徐州刺史的政绩怎么样?”李彪回答说:“他安抚边地广布教化,百姓得以非常安定融洽。”高祖说:“我也知道这些情况。”沛郡太守邵安、下邳太守张攀都由于贪赃枉法,薛虎子对他们立案审查绳之以法。邵安等就让其子弟向朝廷上书,诬告薛虎子勾结南边的贼虏。高祖说:“这全是虚妄之言,我揣度薛虎子必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派人调查的结果证明果然是属于捏造。于是高祖下诏说:“君臣互相体察融洽,那么功业就可以振兴;上下相互猜忌畏惧,那么治政之道就会废弃。沛郡太守邵安、下邳太守张攀都因为贪污而获罪,各自派其子弟到朝廷,状告刺史薛虎子纵容百姓、勾结寇贼,妄言无端。邵安应当赐死,张攀及其子张僧保各鞭一百,发配敦煌。邵安之子邵他生鞭一百。处理时,可以召集州中官员兵士百姓等,当众宣告执行。堵塞那轻率狡诈之源,伸张这为国尽力之功。”薛虎子在徐州任事十一年,于太和十五年(491)去世,终年五十一岁。高祖追赠他为散骑常侍、镇南将军、相州刺史,定谥号为文。薛虎子有六个儿子。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下卷·裴庭裕 康熙五十九年十月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五上·朱熹 西南纪事卷九·邵廷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四·佚名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吕思勉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纪昀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原文)·范晔 杨素传·魏徵 卷二十九 职官一·龙文彬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