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休传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御史中丞崔逞的玄孙。祖崔灵和,在刘义隆政权任员外散骑侍郎。父崔宗伯,魏世宗初年,被朝廷追赠为清河太守。崔休少小甭贫,矫然自立。被荐举为秀才,进入京师,与中书郎宋弁、通直郎邢峦交情很好。尚书王嶷钦佩他的人格,为他的长子娶崔休的姐姐,提供给他一些财物,由此经济情况稍微好转。高祖娶崔休的妹妹为嫔,任崔休为尚书主客郎。转任通直正员郎,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崔休好学,涉猎书史,在公事军旅的间隙,手不释卷,崇敬先达,爱接后来之士,经常参谒高祖于座席旁,受到的礼遇仅次于宋弁、郭祚二人。

高祖南伐,任命北海王为尚书仆射,统摄国家日常事务,任命崔休为尚书左丞。高祖诏示崔休说:“北海王年纪轻,不熟政务,百般事务,便都托付给你了。”转任长史,兼给事黄门侍郎。后来跟从皇驾南行。及帝驾还归,途中帝幸临彭城,泛舟泗水,帝诏崔休侍宴,观看的人都认为他很荣耀。

魏世宗初年,崔休因弟亡逝,祖父又未下葬,固求任渤海郡官职,于是皇帝除授。崔休性格严明,擅长治体,下车临治时先杀几名豪强猾吏,广泛布置耳目,州中奸盗,无不被擒捉剪除,百姓都很害怕,寇盗止息之后,他便清廉己身表率治下,渤海郡由此治安秩序大为好转。当时大儒张吾贵在太行山东有盛名,四方学士都十分仰慕他,由远方前来问学的经常达到数千人。学生既多,大家多有没见其容貌长样的。崔休于是为他们设学而教,招延礼接,使他们学成而还,儒者都觉得他做了件好事。

入廷任吏部郎中,迁任散骑常侍,权兼选举官员的职务。崔休爱才好士,经常拔擢人才。广平王元怀经常邀他参与交谈和宴会,魏世宗怪他与诸王交游,免去他的官职。后来,除授他为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在州数年,因母亲年迈辞官,皇帝答应了。不久行幽州事务,被征拜为司徒右长史。崔休聪明强干,尤其善于断决,幕府中事务很多,诉讼盈案,而他剖断如流,毫不疑滞,加上他公平廉洁,常被人们引为美谈。又除授吏部郎中、加授征虏将军、冀州大中正。迁任光禄大夫,行河南尹。肃宗初年,即真,加平东将军。不久除授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进号安北将军。迁任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单..,李伯徽、刘通等一千人,上书赞颂崔休德政,灵太后表彰了他。崔休在幽、青州任上五、六年,始终清白爱民,治绩十分突出。二州怀念其德泽,百姓追思其政绩。

朝廷征拜他为安南将军、度支尚书,不久进号为抚军将军、七兵尚书,又转任殿中尚书。崔休久在台阁,熟谙典礼,每当朝廷有了疑难之议,都取正于他。官员们都说:“崔尚书说了的,我们都无异议。”正光四年(523)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赐帛五百匹,赠官车骑将军、尚书仆射、冀州刺史,谥称文贞侯。

崔休少年时即很谦逊,侍奉母亲孝顺谨细。等到做了尚书,子仲文娶丞相元雍的第二个姑娘,女儿嫁给了领军元叉庶出长子秘书郎元稚舒,崔休挟持二家之势,容色都有迁改,内有洋洋自得之心。开始崔休母亲房氏也想要崔休的女儿嫁给她的外孙邢氏,崔休不同意,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把女儿嫁给了元叉的儿子,人们都批评这种举动。崔休有九个儿子。

猜你喜欢
  卷八十四·列传第二十二·脱脱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赵尔巽
  东都事略卷三十四·王称
  提要·卫宏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第三章 政体·吕思勉
  西征日录·杨一清
  一○三七 军机大臣为临雍一切制度仪注等补入《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四库馆交片·佚名
  六四二 谕校阅全书错误之倪承宽等着分别罚俸或销去纪录·佚名
  卷二十九·傅恒
  十国春秋卷三十二·吴任臣
  王道隆传·沈约
  杨椿传·魏收
  卷四十八·徐一夔
  卷02·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中州集巻四·元好问

    ○常山周先生昂一百首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字天锡师事玄真先生褚承亮[承亮字茂先宣和六年擢第调易州户曹会皇子郎君破真定拘境内进士七十二人赴安国寺试策策目上皇不道少主失信举人希旨极口毁诋茂先离席揖主文刘侍中

  • 清献诗钞·吴之振

    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吾闻上下泉,终与江海会。高哉庐阜间,出处濂溪派。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壒。毫发难遁形,鬼神缩妖怪。对临开轩窗,胜绝甚图绘。固无风波虞,但觉耳目快。琴樽日左右,一堂不为泰。经史日枕藉,一室不为隘。有莼

  • 人物·田汉

    李成——金先锋,汉人降金者。银珠——金先锋。哈吉蒂——金将。撒离喝——金将。完颜——金军师。蒲鲁喝——金寇西线元帅。阮复成——老渔民

  • ●野古集序·龚诩

    世之骂疎俗粗鄙者类曰野而目方直廉介者类曰古余生草野间所交与者黄童白叟而已是故踪迹罕涉乎势利之途谈论不越乎耕牧之事衣冠不随乎时礼貌不狥乎俗与夫一言一动举不谐人耳悦人目而适人意也或者以野骂之或者以古目之余

  • 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张廷玉

        ◎文苑二   ○林鸿 王绂 沈度 聂大年 刘溥张弼 张泰 程敏政 罗玘 储巏 李梦阳 何景明 徐祯卿边贡 顾璘 郑善夫 陆深王廷陈 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

  • 第九回 充屯长中途施诡计 杀将尉大泽揭叛旗·蔡东藩

      却说秦二世屠戮宗室,连及亲旧,差不多将手足股肱,尽行斫去。他尚得意洋洋,以为从此无忧,可以穷极欢娱,肆行无忌,因此再兴土木,重征工役,欲将阿房宫赶筑完竣,好作终身的安乐窝。乃即日下诏道:  先帝谓咸阳朝廷过小,故营阿房

  • 第三五五禀道光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三--一六·佚名

    吞霄街总理刘振德,禀缴联庄合约与淡水分府具禀台下竹南三保吞霄街总理刘振德,为遵谕佥议条约,造缴察核事。缘德等,荷蒙宪台谕,着清庄联络,防拿盗匪,肃靖地方等因;仰沐宪恩,爱民除盗之至意。该德凛遵,会同各

  • 第一章人·佚名

    第一节 生死第二节 品性第三节 姓名第四节 户籍第一节生死第一款 出生第二款 死亡第一款出生(无)第二款死亡第一 丧仪第二 禁例第三 停柩之沿革及禁令第四 墓志铭式第五 家祭第六 庙制第一丧仪(一)官员之丧礼

  • 二八八 军机大臣奏行文山西巡抚查缴张泰交《受佑堂集》书板片·佚名

    二八八 军机大臣奏行文山西巡抚查缴张泰交《受佑堂集》书板片乾隆四十年九月二十五日乾隆四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奏事处传旨:熊学鹏奏缴张泰交《受佑堂集》、余心孺《詅痴梦草》二书,其板片俱不必存。钦此。臣等检查熊学鹏

  • 卷六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一选举考【十五】考课乾隆元年奉谕旨翰林以读书为职业然读书将以致用非徒诵习其文辞也古来制诰多出词臣之手必学问淹雅识见明通始称华国之选

  • 五年·佚名

    (甲辰)五年清康熙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甲子,憲府停明禮等三宮屯庄之啓。諫院不停,後數日亦停。近來兩司幷發之論,如柴場、漁場、鹽盆、漁箭、海洋折受及三宮事,此皆關係民生弊害,國家利病至重,故三司力爭,萬姓顒望。至於閱歲

  • 卷二十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说卷二十八  宋 时澜 撰多方第二十      周书自大诰讫于多方所以经理殷民者何其劳也盖商家贤圣之君六七作德泽在民者深而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奔播窜匿幸灾伺变者尚多有之不幸而武王

  • 鲁人有周丰也者(1)·戴圣

    ——身教重于言教 【原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2)。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3)?”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4),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6)?”对曰:“墟墓之间(7),未施

  • 漳州罗汉琛禅师·惠洪

    禅师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绝酒胾。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余。即剃发为大僧。无相使习毗尼。一日为众升堂。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

  •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于是式弃佛后有佛出世。号尾舍浮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除盖障我于是时。为忍辱仙人住处深山。其间硗确嵚

  • 御选语录卷十七·雍正

      卷十七御选历代禅师语录后集下。雪窦重显禅师师造智门。即伸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门召师近前。师才近前。门以拂子蓦口打。师拟开口。门又打。师豁然开悟。留止五年。尽得其道。乃复遍参。师到大龙。为知客

  • 卷七·佚名

    第七 有缘二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六六缘有缘法而有缘法从因缘生。[曰]缘有缘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hellip;&hellip;于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hellip;&hellip;缘[四]种而心等起之色

  • 客座偶谈·何刚德

    四卷。近人何刚德撰。民国十一年(1922年),何刚德曾刊刻《春明梦录》一书。本书之作,意在补前书之缺漏。主要记载清代的典章制度、名人软事、社会风俗等,尤以记述清代典制为详,涉及宫制、军制、学校、科举、财政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