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济传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他的父亲张千秋,是慕容永的骁骑将军。慕容永被消灭之后,张千秋前来投奔大魏。太祖对他很优厚,授予他建节将军之职,赐爵成纪侯。张千秋随从太祖外出征伐,屡有显著的功绩。登国末年去世。

张济广泛涉猎书传,思路清晰,能言善辩,仪容优雅。太祖十分喜爱他,召他侍奉左右,他与公孙表等人都是使者,被授任为散骑侍郎,承袭他父亲的爵位。

先前,姚兴派兵将要攻打洛陽,司马德宗的雍州刺史杨亻全期派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请求派兵援助。常山王把此事具状上奏朝廷,太祖就派张济作为常山王拓跋遵的从事中郎出使回报杨亻全期。张济从襄陽回到朝廷,太祖问张济出使江南之事,张济回答说:“司马昌明死后,其子司马德宗继位,他所属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稍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臣等到达襄陽以后,杨亻全期问臣:‘魏国当初征伐中山时有几十万军队?’臣回答说:‘三十余万。’杨亻全期问:‘魏国披甲的战马,可有多少匹?’臣答:‘中军精良战马有十余万匹,外军则不计其数。’杨亻全期说:‘用这样雄厚的兵力讨伐羌人姚兴,岂不足以把他消灭。’又问:‘魏国平定中山之后,迁徙了多少户到北边?’臣答道:‘七万余户。’杨亻全期说:‘魏国的首都在哪个城邑?’臣答:‘定都于平城。’杨亻全期说:‘有这么多的民众,这个城邑如何容纳?’又问:‘魏帝是想长久以平城为京都呢,还是准备迁都呢?’臣回答说:‘这事非我所知。’杨亻全期听说朝廷不在崤山以东建都,貌有喜色,说:‘晋魏两国互通和好,历来如此,不独今天才这样。羌寇狡猾,频繁侵犯河、洛,我日夜担扰危惧。如今这里将少兵寡,仓库空竭,与你便是一家人,道义上应无所讳忌。洛陽城的救援,完全仰仗于魏国,倘若洛陽获得保全,必当予以厚报。与其被羌人所占,宁愿让魏国获取。’臣等想要取道扬州回京。杨亻全期说:‘蛮贼四起,水路行走非常困难,魏国的兵马,已经占据了滑台,由这里回去,从北路东下,就更为方便直接。我们晋国的法制,与魏国有所不同。现在我镇守襄陽,被委任以对外之事,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兴兵出发,然后再上表启奏,让朝廷知道就行了。倘若事情的结果不能如愿,也不承受朝廷的命令。’”太祖嘉奖张济言辞顺理,于是对他这次出使予以厚赏,并准予派兵援救洛陽。

张济后来迁任谒者仆射,回使姚兴。因为他多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被授予胜兵将军。张济频繁地跟从皇帝北伐,谋划计议功劳很多。皇帝赏赐给他奴婢一百人,马牛数百头,羊二十余只。天赐五年(408),张济去世,其子张多罗承袭其爵位,后因犯罪而被削去爵位。

猜你喜欢
  ●卷四·李纲
  卷第二百四十九·胡三省
  ●卷第三十·胡三省
  卷之八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纪昀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佚名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卷四十二·班固
  秘书志卷第九·王士点
  卷六十·佚名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雍正
  目录·佚名
  许宗汉·周诒春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厯代诗话卷四十三·吴景旭

      已集杜陵谱系上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杜预四子锡跻耽尹襄阳杜氏出自预少子尹晋农太守二子綝弼綝生袭袭生标标生冲冲生洪泰二子祖悦颙颙生景仲又公作姑万年县君墓志云曾祖某隋河内郡司功防军获嘉县令王父某皇朝

  • 御选元诗卷四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六七言律诗四马祖常用乐天韵因效其题咏闲意缫丝车响雨来稀罨画图中住翠防邨北邨南桑扈呌家前家后竹鸡飞青怜藤蔓春牵屋緑爱荷盘夏翦衣更忆江天家万里行逢僧子借船归奉和奥屯都事秋懐灵河七

  • 圣安本纪卷之三·顾炎武

      昆山遗民宁人顾炎武着  十月乙卯朔,吏部尚书徐石麒罢。  马士英欲用张捷,使陆朗、黄耳鼎连疏攻之。又一奄居间欲升知县某,为吏部徐石麒拒之;奏闻于上,上置不省。乃再疏乞休,遂罢。  发明  台省都转,冢宰职也。即

  • 卷三·胡思敬

      ◎北洋捷径光绪末年,小人阶之以取富贵者捷径有二:一曰商部,载振主之,一曰北洋,袁世凯主之,皆内因奕而借二杨为交通枢纽。当世凯初莅北洋,梁敦彦方任津海关道,凌福彭任天津府,朱家宝任天津县,杨士骧、赵秉钧均以道员在直隶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丁卯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谕大学士等曰、故大学士熊赐履、除另议赐恤外其令礼部派满汉司官各一员、前往临视其丧。并给恤银一千两。  ○庚午。内阁学士达寿、以

  • 卷之七十一·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遣豫亲王本格恭代行礼。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酉皆如之。  ○谕内阁。前因京师连次得有甘霖。而山

  •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李延寿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原是秦、雍二州的刺史、西城郡公。母亲是乐浪郡王氏。冯氏出生于长安,诞生时,满屋有神光。冯朗因犯法而被杀,冯氏便入了宫,太武帝的左昭仪是冯氏的姑姑,她品德高尚,善于抚养和教育孩子

  • 朱珍传·欧阳修

    朱珍,徐州丰县人。少年时和庞师古跟随梁太祖为盗。珍当将军,善于治军选士,太祖当初镇守宣武,珍帮助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非常有办法。太祖得到诸将所招募的兵士和降兵,都交给珍训练,珍选将五十多人,都是有用之才。梁军击败黄

  • 陈希亮传·脱脱

    陈希亮,字公弼,他的祖先是京兆人。唐朝广明(880)年间,避难迁居眉州青神县的东山。陈希亮幼年丧父,但很好学,十六岁,将要拜师求学时,他哥哥为难阻止他,派他去将三十多万放出的息钱收回,陈希亮把借钱的人都叫来,烧毁借据然后走了

  • 后周纪三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显德元年(甲寅、954)·司马光

    >后周纪三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 [1]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迁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 >[1]>五月,甲戌朔(初一),王逵从潭州迁居朗州,任命周行逢为知潭州事,任命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 [2]丙子,帝

  • 弁言·李之芳

    清康熙十三年,“三藩”变起,福建耿藩与台湾郑氏(成功子经)联合反清,南延粤东、北迆浙境,烽火遍地。时山东武定李之芳(号邺园)适任浙江总督,初与满人平南将军赖塔、继佐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西扼耿藩规浙之兵,后更督率

  • 卷四十 既夕礼第十三·郑玄

    至于?广,陈器于道东西,北上。(统于?广。)[疏]“至于”至“北上”。○注“统于?广”。○释曰:自此尽“拜送”,论至?广陈器及下棺讫送宾之事。云“统于?广”者,对庙中南上,此则北上,故云统于?广也。茵先入。(当藉柩也。元士则葬用

  • 王霸第二·桓谭

    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霸,此皆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其说之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王

  • 松阳讲义卷七·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樊迟问知章这一章论仁知注谓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盖仁知工夫不止于此故知是因迟之失而告之亦如告由以不知为不知告牛以仁者其言也讱皆是因病立方曰可谓知矣可谓仁矣语气便有分寸不是谓知仁之道

  • 读礼志疑卷三·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朱子文集内范伯崇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杜氏注谓此天子诸侯之礼不通于卿大夫葢卒哭后特用丧礼祀新死者于寝而宗庙四时常祭自如旧也此与礼记不同释例又引晋三

  • 卷之九·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九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诗(甲之一)铜井时杪冬还山口占还山正及是残冬乘兴门前一拄筇欲望琴川呼艇处寒云已隔最高峰招鹤兄西山看梅(八首)山楼

  •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佚名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末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五显灵官大帝,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所谓五显灵官大帝,即都天威猛大元帅显聪昭应孚仁广济王、横天

  • 春秋属辞比事记·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事有功罪,皆于书法乎例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