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孝友传

元..的弟弟孝友,年轻时就很有声望,后袭封为淮陽王,官至沧州刺史。为政温和,好施小恩小惠,为官不清廉,但并不存心侵犯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们也就对此听之任之。孝静帝曾在华林园宴请齐文襄王高澄,作陪的元孝友因为喝醉了酒而自吹自擂,并夸口说孝静帝也曾赞许他很能干。孝静帝听了觉得好笑,讽刺道:“朕倒是常常耳闻你自称为官清廉。”文襄王高澄说道:“临淮王这样做的本意,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过。”于是,君臣相视大笑,孝静帝并未怪罪元孝友的酒后胡言。

元孝友很有政治眼光,他曾在奏表中说道:“法令规定:一百户为党族,二十户为一闾,五户为比邻。一百户人家内,有头领二十五人,他们的赋税劳役均可免除,这显然苦乐不均。如同羊少狼多,况且还有其他的盘剥。这种规章制度存在的弊病,长久以来即已显示出来。首都地区各坊,有的多达七八百户人家,但只设一位里正,两位史,完全能够应付各种事务,何况外地各州呢?请依照旧例划分基层单位,三正的名称不改,而将一百户人家分为四闾,每一闾分为二比,这样每一党族可以省下十二名成年男子,增加十二匹绢的税收。据粗略统计,所管辖的户数应有二万多个党族,每一年可增加二十四万匹绢的税收。十五名成年男子征一名番兵,可增加兵员一万六千人。这确实是富国安民之道。

“古时诸侯可娶九位女子,士可有一妻、二妾。《晋令》:诸王可娶妾八人,郡公、侯可娶妾六人。《官品令》:一、二品官可娶妾四人,三、四品官可娶妾三人,五、六品官可娶妾二人,七、八品官可娶妾一人。所以女子的教化兴盛,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后代兴旺,是孝;兴盛对女子的教化,是礼。而我朝废弃这一礼制,由来已久。将相多娶公主为妻,王侯则与皇后的家族联姻,所以对不娶妾习以为常。妇人侥幸生在今世,满朝文武官员皆不娶妾,天下之人只有一妻。如果有谁胆敢贸然多娶,就会家无宁日,身遭坎坷,男女双方的亲属知道了,定会大惊小敝地加以讥笑。当今之人,通通丧失了礼教。父母嫁女儿,则教给她妒嫉;婆婆迎娶儿媳,必定劝告她要嫉妒。挟持夫君成了妇人的美德,善于嫉妒成为女性的职业。自称不受别人欺侮,怕他人笑话。王公贵族尚且抱着这种想法,下面的人怎敢三心二意。嫉妒之心生,则妻妾之礼毁;妻妾之礼毁,则预示着奸婬之风的兴起。这是臣所特别憎恨的原因。请规定:王公贵族与一品官可娶妾八人,连妻子在内共娶九女;二品官可娶妻妾七人;三、四品官可娶妻妾五人;五、六品官则可娶一妻、二妾。以一周为限,全部要达到这一数目标准;若达不到数目或对妾不待之以礼,让妻子因嫉妒而加以殴打的,免去所任官职。妻子生不出儿子而不娶妾,这是自绝后代,断绝对祖先的祭祀,请以不孝的罪名,将其妻遣送回娘家。

“臣一片赤心,全是为了国家,要使婚丧嫁娶无不合乎礼仪,贵贱各得其所。裁剪头目以增加兵丁,设立仓库以增加粮食储备,设立赏格以捕获奸人盗匪,执行典令以显示朝廷的法纪,使粮食富足兵员充足,人们就会心悦诚服了。又冒昧地提出了妻妾的数目,正是为了使王侯将相、功臣子弟,人丁兴旺布满朝廷,代代相传永无穷止,这就是臣的志向。”

孝静帝下诏,将元孝友的奏章交有关部门讨论,结果没有通过。

元孝友又曾上奏道:“如今的人,活着时只是个衙役,死后入葬时却用王侯般的排场,生死的等级待遇相差太远,坟丘高大,祭礼隆盛,毫无节制,邻里之间以此为荣,称此为至孝。男女结为夫妇之时,首先是要接受婚姻的伦理教化,大家在一起吃顿饭,足以完成婚礼。而如今的富贵人家却越办越奢侈,宴会所用的牛羊猪,甚至超过了祭祀祖先之礼的数目。堆鱼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鸾凤生息。白白费了一番烦劳,最终却被废置,老天的意思大概不会是这样吧。呈请从此以后,若婚葬超过礼制的,按违旨论处,有关部门的官员若不按规定处理,与其同罪。”

元孝友在任多年,严守法制,声望很高,然而缺乏骨气,趋奉权贵,为正直之士所讥笑。北齐接受北魏的禅让后,元孝友的爵位按例下降一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沈约
  死节传第二十·欧阳修
  卷十九·吴广成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徐乾学
  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景善日记·景善
  第四七四佥禀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五日一二二四三--一·佚名
  第八十九卷 文苑 一 六·缪荃孙
  第四十五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杨椿传·魏收
  刘容传·宋濂
  目录·阿桂
  卷八十四·佚名
  毛子坚·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王实甫

    (旦引红娘上,开,云)自张生去京师,不觉半年,杳无音信。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商调】【集贤宾】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大都来

  • 李清照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

  • 卷二百四 治平二年(乙巳,1065)·李焘

      起英宗治平二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丁卯,詔夏國主諒祚,自今涇原、秦鳳路熟戶及弓箭手地分,不可更行侵擾。始,朝廷遣王無忌齎詔責諒祚,諒祚遷延弗受詔,而因其賀正使荔茂先附表自言起兵之由,歸罪於我邊吏,辭多非實,故

  • 卷下·李纲

      二十七日,宰执奏事延和殿,进呈车驾出郊诣资福寺迎奉道君仪注。耿南仲建议,欲尽屏道君左右内侍,出榜宫门,敢留者斩。先遣人搜索,然后车驾进见。余以为不若止依常法,不必如此,示之以疑。必欲过为之防,恐却有不可防者。南仲曰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一·佚名

    闽省海贼闽省海贼孙承泽给事中何楷疏:『臣家居海滨,颇悉近事。自袁进、李忠初发难而后,寇祸相继者二十余年。惟进与忠及芝龙三人就抚,进忠用之于辽东,竟没没无闻焉;芝龙建功海上,渐跻副将矣。诸贼不谓其以功得官,但知其起家亡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七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舆服一。○东国自三韩仪章服饰循习土风。 至新罗太宗王请袭唐仪是后冠服之制稍拟中华。 高丽太祖开国事多草创因用罗旧。 光宗始定百官公服

  • 三十七、入泮·包天笑

      读书人进了学,算是一个基本学位,又是科举制度的发轫之始,因此社会上也较为重视。进了一个学,有些人家还要请酒、开贺呢。请酒、开贺不希奇,新秀才还要排了仪仗,好似中了状元一般,跨马游街,鸣金喝道的出来拜客呢。但这在江

  • 卷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八兵制志七军政【廵防附】凡军政五年一举考察中外武职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荐举卓异注下考者纠劾该管官具疏以闻不入举劾者以中平注考彚送兵部会都察

  • 匡君小匡第二十·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

  • 卷二十九【起襄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九【起襄公元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襄公【音义】【陆曰襄公名午成公子母定姒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

  • 海王第七十二·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雉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吾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此杀生也。”“吾欲藉于人,何如?”管子对曰:“此隐情也。”桓公曰:“然则

  • 哀公·哀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夏四月,齐陈心互执其君,置于舒州。庚戌,叔还卒。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陈宗竖出奔楚。宋向魋入于曹以叛。莒子狂卒。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卫。宋向巢来奔。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 卷第五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慈大悲以深重心住初地时於一切物无所吝

  • 稗海纪游·郁永河

    日记体游记。又名《采硫日记》,删节本名为 《渡海舆记》、《裨海纪游略》,是有关台湾较早和最重要的行役记。作者郁永河,字沧浪,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曾受命赴台采硫磺, 自台南至淡水北投,历时10

  • 了明篇·佚名

    南宋宋先生述,毛日新编。毛日新序称其遇宋先生,将其亲授诗词编为《了明篇》。序撰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包括《遇真歌》、《解迷歌》、《和朗然子进道诗三十首》以及词22首。述修炼身中汞铅。论述气功甚简明,如介绍

  • 雍正与年羹尧·王度庐

    王度庐作品大系武侠卷第二辑之一,清朝康熙年间,第四皇子广结天下豪杰为自己效力,终于在众豪杰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之后,便将其兄弟及众豪杰一一剪除,并大兴文字狱。大儒吕留良被灭九族,其孙女吕四娘武艺超群,夜入皇帝深宫,欲

  • 取因假设论·陈那

    全一卷。陈那菩萨造,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义净撰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列有陈那撰之因明八论,其中之‘取事施设论’或与本书为同一书。内容论释佛陀接化众生,皆依假说施设之事而宣讲法要。取因假设,有方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