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先后出任秦、雍二州刺史,被封为西城郡公。母亲王氏,乐浪人。冯氏生于长安,出生之时,天空有奇异的光芒出现。冯朗犯罪被杀后,冯氏被选入宫中。世组太武帝拓跋焘后宫中的左昭仪,是冯氏的姑母,像母亲一样地抚养教育她。十四岁时,高宗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冯氏被选为贵人,后来被立为皇后。高宗驾崩,按照先例,在他逝世三天之后,将其所用过的衣物器具一律焚毁,文武百官及后妃宫女,都围在火堆四周痛哭流涕,冯皇后突然哀嚎着冲入火中,被左右及时救出,很久才苏醒过来。

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尊冯皇后为皇太后。丞相乙浑陰谋造反,当时献文帝只有十二岁,居住在为高宗守丧的小屋中,冯太后秘密商定计策,诛杀了乙浑,然后独揽大权,主持朝政。高祖孝文帝元宏出生后,由冯太后亲自抚育。此后,将军政大权交还给拓跋弘。冯太后不守妇道,行为不检点,她的男宠李弈,被献文帝拓跋弘借故处死,因此冯太后对献文帝怀恨在心。献文帝的突然死亡,世人传说是被冯太后谋害的。

北魏承明元年(476),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次临朝听政,独揽大权。冯太后生性聪慧,精明干练,自入宫后,粗通文墨、算术。被尊为太后主持朝政时,总理万机。高祖孝文帝元宏下诏说:“朕无德无能,幼年继承帝业,依仗太后的仁慈圣明,才使得四海安宁,太后的恩德,简直无法报答。鹰雕一类伤害生灵的猛禽,应该放归山林,在原来饲养它们的地方,为太皇太后兴建佛塔。”于是撤除了饲养鹰雕猛禽的鹰师曹,在原地修建了报德佛寺。冯太后与孝文帝游览方山时,环顾四周的山川景色,不禁产生了死亡的念头,对随从的大臣们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并没有随他葬在那里,难道一定要远远地葬在高山之下,死后才显得尊贵吗?我死之后,就安葬在这里。”于是孝文帝就命令有关部门,在方山为冯太后营建陵墓,又兴建永固石室,作为太后死后的祭庙。太和五年(481)破土动工,太和八年落成,竖立石碑,镌刻碑文,称颂太后的功德。冯太后因为孝文帝还年轻,特别为他作了《劝戒歌》三百余首,又作《皇诰》十八篇,大多没有记载、流传下来。冯太后命人在长安兴建文宣王庙,又在龙城建起思燕佛图,各竖石碑,刻写颂辞。冯太后规定,凡是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的子孙后代,以及北魏历代后妃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征田租赋税,免服官府的差役。冯太后生性节俭,生活朴素,不喜欢华丽的服饰,只穿素色的丝织服装。膳食太监为她送上来的菜肴,都是用直径只有一尺的盘子盛放,日常饮食的开支,比过去减少了十分之八。冯太后曾经患病,而只服用青蒿子儿加以治疗。有次,膳食太监在黄昏时给冯太后送粥,粥碗里有一只壁虎,冯太后没有发现,一饭勺舀了起来。孝文帝在旁边看见,大怒,要将太监处死,冯太后一笑置之,不予追究。

自从冯太后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以来,孝文帝对她非常孝顺恭敬,从不过问朝政,事情无论大小,一概由太后作出决定。冯太后很有才智谋略,但生性多疑残忍,是位能成大事的人物,生杀赏罚,片刻之间就能作出决定;独断专行,并不征求孝文帝的意见,所以作威作福,权倾朝野。宦官杞道德、王遇、张佑、符承祖等人,因深得太后的宠爱,一年之间便由微贱的宦官而位至王公;王睿经常出入宫中,以博得太后的欢心,几年之间便成为朝廷的宰辅重臣,太后赏赐给他们的财帛数以亿计,并赐给他们犯罪免死的诏书———金书铁券。李冲虽然因为他的才干受到太后的赏识、器重,但更因为在男女之事上博得了太后的宠爱,所以才得到太后多得不可胜数的赏赐。冯太后为人严厉精明,即使对她所宠爱的人,也不加以放纵。左右的侍从即使犯了很小的过错,也动不动就被她下令责打,多者一百余下,少的也有几十下。然而太后生性不记仇,对前一天被责打的人,第二天仍像平常那样对待,甚至有人因被责打而变得更加富贵,所以人们怀着对权势财富的欲望,虽然经常受到太后的惩罚,却到死都效忠于太后。

冯太后曾与孝文帝游览灵泉池,宴请文武大臣、各属国的使节、少数民族的酋长,命宫廷艺人表演各国及各民族的歌舞。孝文帝率文武百官向太后祝寿,太后非常高兴,赋诗一首,孝文帝作诗相和,于是命群臣赋诗言志,共有九十人作诗唱和。

冯太后对深孚众望的元丕、游明根等大臣,给予极为优厚的待遇,赐给他们金银玉帛和车马,每次表彰、赏赐王睿等人时,必定将元丕等人列入其中,以表示她没有私心。冯太后因为自身行为不检点,特别怕别人议论自己,别人只要一句话不当心,被她怀疑是议论讽刺自己,立刻就会被杀掉。冯太后死后,孝文帝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像李讠斤、李惠一样,因被太后猜疑而遭杀害的十几户人家的数百人,大多是清白无辜地送了命,天下的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死于太和殿,终年四十九岁。当天,有许多雄性的野鸡聚集在太华殿。孝文帝悲哀过度,一连五天不吃不喝,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健康,其悲哀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丧礼的规定。孝文帝加给冯太后“文明太皇太后”的谥号。将冯太后安葬在永固陵,当天中午返回宫中,在鉴玄殿祭奠太后。孝文帝下诏说:“若遵照太后的遗旨,将丧礼从简办理,实在不足以表达我无穷的哀思;本着合情合礼的原则,只好违背太后丧事从简的遗愿。这是我怀着失去太后的巨大悲痛,反复考虑的结果。陵墓的规模,按照过去的规定,墓穴内室面积一丈,外部土层的厚度才刚刚能遮盖住墓室,这是不能满足孝子的心愿的,墓穴外室的面积可达到二丈,坟墓的边长不能超过三十多步。如今,因为太后的陵墓要供万世景仰,所以将陵墓的边长增加到六十步。辜负了太后的遗愿,心中非常悲恸。至于墓室的大小、棺椁的质朴节俭,不设置陪葬物品,甚至素丝制成的帐帷坐缛、瓷器、瓦器也不放置,则都遵从太后的遗愿做到了。然而既有遵从也有违背,不通达的人或许会怪罪。棺椁、墓室之中,是太后安息的地方,所以一一遵从太后的遗愿,一切从简。其余外面的事情,有的方面没有遵从,以尽可能地表达哀悼思念之情。应将这一切广泛地告知远近百姓、各级官员,以宣扬太后提倡节俭的美德,表明我违背太后遗旨的过失。”行卒哭礼时孝文帝继续穿着大丧丧服,左右的侍臣们也跟着穿,三公以下的朝廷大臣,改穿一周年祭礼时所穿的白绢制成的丧服,七品以下的官员,全部脱下丧服,改穿平常的官服。举行纎祭之礼,将太后的灵位供奉在太和殿,然后,公卿以下的各级官员才开始办公。孝文帝因哀伤过度而身体消瘦,为表示对太后的哀悼,不食酒肉,三年不与后妃同房。

最初,孝文帝出于对太后的孝心,在永固陵东北面一里的地方,筹建自己的陵墓,想在死后与太后相伴相望。等到迁都洛陽之后,就指定鏶水西岸为自己的墓地,而方山那所空着的陵墓,至今犹存,被称为“万年堂”。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志第八·历二·张廷玉
  卷八十 蜀录四·崔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李心传
  第十二回 诛文幹传首长安 却颉利修和突厥·蔡东藩
  英使觐见清高宗行叩头礼·佚名
  卷一百一·司马迁
  王通传·姚思廉
  严挺之传·欧阳修
  纥石烈良弼传·脱脱
  卷三百四十三·杨士奇
  一一三、许行考(附:索卢参)·钱穆
  弇山堂别集卷十九·王世贞
  食货五七·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五回 污吏害人心贪镪 烈女岂甘堕落尘·萧晶玉

    且说厨中馀火引着乱柴,刚及半夜,被风一吹,烘然着起。一丝风火勾天火,先着了门楣与窗棂。木架栋梁朝下坠,墙倒屋塌砖瓦崩。山摇地动乒乓响,惊醒了琼花与书童。主仆各自开门去,抬头一看把魂惊。进喜大叫众邻舍,快来

  • 卷三百三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三杨巨源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终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梨园旧话》·张次溪

    (近人)吴焘 撰●目录梨园旧话●梨园旧话倦游逸叟撰 东莞张江裁次溪辑弈棊从古说长安,回首欢场感百端。同是误人歌舞事,如何今昔亦殊观?我亦登场傀儡人,当年袍笏迹都陈。而今白鬓谈天寳,况是沧桑劫后身。倦游逸叟自题余年幼随

  • 提要·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涉斋集卷一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涉斋集永乐大典题许纶撰集中王晦叔惠听雨图诗序自称永嘉人隆兴元年进士累官至知枢密院事与自序永嘉人合艺文志载许及之文集三十卷

  • 85.曹唐:游仙诗·施蜇存

    曹唐的事迹,《唐才子传》叙述较详。传云:“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工文赋。大中间举进士,咸通中为诸府从事。唐与罗隐同时,才情不异。唐始起清流,志趣淡然,有凌云之骨。追慕古仙子高情,往往奇遇,而己才思不减,遂作大游仙诗五

  • 卷一百七十二·志第一百二十五·职官十二等·脱脱

        ◎职官十二   ○增给 公用钱 给券 职田   增给   权三司使,知开封府,百千。权发遣三司使,五十千。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三副使,观文殿大学士,三十千。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宫观、三司判官,判

  • 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柯劭忞

      ○外国四   缅暹罗 八百媳妇   缅国为西南夷,不知其族类所出。有城郭宫室以居,有象马以乘,舟筏以济。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谓之缅书。   世祖至元八年,大理宣慰司遣乞台脱因等招之,不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佚名

    嘉靖元年十一月癸卯朔○甲辰命芒部军民府护印土舍陇寿袭土官知府免其赴京故事土官九品以上皆保送至京乃得袭替是时寿与其庶弟及兄妻争袭相攻不敢离任镇巡官以状闻得旨令就彼袭职○户部上言王府郡王将军以下身殁无子及

  • 中兴五论序·陈亮

    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立大体而后纲纪正,定大略而后机变行,此不易之道也。仰惟陛下以睿圣神武之资,充硕大光明之学,留神政事,励志恢复,罔敢自暇自逸。而大欲未遂,大业未济,意者大体之未立,而大略之未定欤!臣尝为陛下有忧于

  • 第一三五限缴状光绪十年四月十八日一一三一四-一○·佚名

    三皂站堂役许能等三人,保证税差叶仁限期缴契税具限缴状台下三皂站堂役陈镛、许能、纪永,今当大老爷台前,限得叶仁所欠前宪周契银,至此月终,缴银伍拾元,不敢冒限等情。如有等情,惟能等是问。合具缴限状是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卷十二·允秘

    十【原封贝勒以罪黜宗室】和硕贝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太祖高皇帝第五子嵗壬子九月从上征乌拉克城六莽古尔泰等请渡水击上止之曰我且削其外城无仆无以为主无民无以为君遂燬所得六城移驻富勒哈河越日于乌拉河建木城留

  •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三雍正十二年五月上谕八道初四日户部议覆山东巡抚岳濬奏登镇饷银请於就近州县支领应如所请奉上谕各省藩司乃钱粮之总汇兵饷悉从藩司支领始易稽查若图一时近便在州县关支将来

  • 卷十二·俞皋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十二 元 俞皋 撰哀公【名蔣定公子母定姒在位二十八年十四年春秋終諡法恭仁短折曰哀】【丁未】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書即位者言猶受國於先君也】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隨姬姓侯爵國

  • 提要·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集解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毛诗集解二十五卷宋段昌武撰昌武字子武庐陵人焦竑经籍志作段文昌葢因唐段文昌而误朱睦防授经圗作段武昌则写倒其文也其始末无考惟书首载其从子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本)·窥基

    随喜功德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后六品明能行人。分四。自下第三有二品。明傍修行及正依行功德多少。此品明傍修行之福。故此品兴也。二者一乘果中。上二品明已满果。自下

  • 我们·扎米亚京

    《我们》是俄国作家尤金·扎米亚京创作的长篇小说,完成于1921年,但当时前苏联当局认为该作不宜发表。1988年《我们》才在前苏联公开发表。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

  •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

    《花随人圣庵摭忆》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著作,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黄溶对清代至民国的人物轶

  • 阿毗昙心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hr!daya -s/a^stra 。凡四卷。略称心论。印度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以发智论、六足论为基础的说一切有部,因大毗婆沙论之编集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之立场。由于大毗婆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