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大清会典

一百卷。亦称《清会典》,清奉敕官修。康熙三十五年 (1694) 初修。雍正五年(1727)续修。这两次编撰是依《明会典》的体例,将事例分散于各条之下。乾隆十二年 (1749) 始命 《会典》与《事例》各修一书,于乾隆二十九年修成为《会典》 一百卷、《则例》 一百八十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编《会典》为八十卷,《事例》九百二十卷,《图》一百三十二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再行编纂,又复《会典》为一百卷、《事例》则增至一千二百二十卷,《图》二百七十卷。《清会典》是记载清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汇编,它依宗人府、内阁、军机处、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各寺监、八旗都统、内务院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顺序,对清代的行政、军事、司法等各机构作了较全面、详尽的介绍。此较是书历年所修各本,《会典》内容前后基本一致,变化不大,而乾隆后修的本子,将“事例”别编一书,则不断增加卷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再修本增加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内容,反映了清末外交事业的发展。《四库全书提要》对本朝所修《会典》多所推崇之语,此虽不尽然,但所提出编纂典制之书的宗旨: “不尽系编纂之工拙,而系乎政令之得失”,于史实“不能删而不书”,也“不能饰而虚载”或“有所点窜变易”,(卷八十一,史部、政事类——中华书局1965年版698页)倒是应该遵循的。是书有光绪重修本,现今通行的《万有文库》本即以此本的原写本影印刊行。另外,清朝每修《会典》,除了汉文本之外,同时也有满文本。

《钦定大清会典》全部章节目录

(1)大清会典序
(2)凡例
(3)表
(4)职名
(5)目录
(6)卷一
(7)卷二
(8)卷三
(9)卷四
(10)卷五
(11)卷六
(12)卷七
(13)卷八
(14)卷九
(15)卷十
(16)卷十一
(17)卷十二
(18)卷十三
(19)卷十四
(20)卷十五
(21)卷十六
(22)卷十七
(23)卷十八
(24)卷十九
(25)卷二十
(26)卷二十一
(27)卷二十二
(28)卷二十三
(29)卷二十四
(30)卷二十五
(31)卷二十六
(32)卷二十七
(33)卷二十八
(34)卷二十九
(35)卷三十
(36)卷三十一
(37)卷三十二
(38)卷三十三
(39)卷三十四
(40)卷三十五
(41)卷三十六
(42)卷三十七
(43)卷三十八
(44)卷三十九
(45)卷四十
(46)卷四十一
(47)卷四十二
(48)卷四十三
(49)卷四十四
(50)卷四十五
(51)卷四十六
(52)卷四十七
(53)卷四十八
(54)卷四十九
(55)卷五十
(56)卷五十一
(57)卷五十二
(58)卷五十三
(59)卷五十四
(60)卷五十五
(61)卷五十六
(62)卷五十七
(63)卷五十八
(64)卷五十九
(65)卷六十
(66)卷六十一
(67)卷六十二
(68)卷六十三
(69)卷六十四
(70)卷六十五
(71)卷六十六
(72)卷六十七
(73)卷六十八
(74)卷六十九
(75)卷七十
(76)卷七十一
(77)卷七十二
(78)卷七十三
(79)卷七十四
(80)卷七十五
(81)卷七十六
(82)卷七十七
(83)卷七十八
(84)卷七十九
(85)卷八十
(86)卷八十一
(87)卷八十二
(88)卷八十三
(89)卷八十四
(90)卷八十五
(91)卷八十六
(92)卷八十七
(93)卷八十八
(94)卷八十九
(95)卷九十
(96)卷九十一
(97)卷九十二
(98)卷九十三
(99)卷九十四
(100)卷九十五
(101)卷九十六
(102)卷九十七
(103)卷九十八
(104)卷九十九
(105)卷一百

猜你喜欢
  新元史·柯劭忞
  江南余载·郑文宝
  南征录汇·李天民
  东征集·蓝鼎元
  所知录·钱澄之
  国初事迹·刘辰
  松窗梦语·张瀚
  冷庐杂识·陆以湉
  东家杂记·孔传
  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志·缪荃孙
  敬乡录·吴师道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大事记讲义·吕中
  从文自传·沈从文
  建国大纲·孙中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凡例·康万民

    康万民曰苏氏以深闺螺黛感悟其夫一旦精意所聚于八百余言中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具网兼罗文词巨丽兴寄超逺自是后才人韵士曾未有方而效之者此几非人爲所能与矣意者天欲发此一段竒巧假若兰于尺幅之间偶露机

  • 田间诗学卷一·钱澄之

    国风【朱注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謡之诗也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以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旧説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十三国为变风则亦领在乐官以时存肄备观省

  • 卷二十七·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二十七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三正宗【二】李白【下】送羽林陶将军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防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安西

  • 卷一百五·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五目録兽类跋徽宗画马图【元王恽】徽宗临张萱宫骑图【元王恽二首】宣和画马【元程钜夫】宣和御马图【明王禕】徽宗马图【明王世贞】题显宗承华殿墨戏【元王恽】承华殿墨戏图【元王

  • 御选元诗卷四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五七言律诗三冯子振杨花二首曽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戸新声紫燕娇婉娩春光与愿违悠扬风日暂无辉不随芳树

  • 卷三百五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九·赵尔巽

      姜晟 金光悌 祖之望 韩崶   姜晟,字光宇,江苏元和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擢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寺,仍兼刑部行走。四十四年,出为江西按察使。逾年,超擢刑部侍郎,屡命赴各省按事谳狱。五十二年,授湖北巡

  • 卷十八 漢紀十·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柔兆執徐(丙辰),凡九年。   孝武皇帝元光二年(戊申、前一三三年)   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李少君以祠竈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匿其年及其生長,其游以方徧諸侯,無妻子。人聞其

  • 卷二十五·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二 魏 曹操上【武帝】 【义例曰陈夀以魏为正统故操始终称太祖丕叡五主皆生称帝主没举伪号於蜀则始

  • 三八七 浙江巡抚三宝奏呈续获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佚名

    三八七 浙江巡抚三宝奏呈续获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获应毁各书,恭折奏闻事。窃臣凛遵谕旨,将应毁触碍各书设法搜访,并委员赍价随地购买,总期遍觅无遗,不致存留诬惑。前曾六次查缴

  • 卷一百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十人物志六十大臣传四十六【满洲镶蓝旗三 格尔古德 库哷讷 阿山 阿兰泰 富宁安穆和伦 新柱】格尔古德格尔古德满洲镶蓝旗人姓钮祜禄初由

  • 卷二十二·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二十二唐 长孙无忌等 撰鬬讼二【凢一十六条】九品以上殴议贵诸流内九品以上殴议贵者徒一年伤重及殴伤五品以上若五品以上殴伤议贵各加凢鬬伤二等疏义曰流

  • 卷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一 易干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臣若水通曰九三以阳刚居正故有能干干之象干干徤而不息之意敬也终日而

  • 卷三·胡彦升

    <经部,乐类,乐律表微钦定四库全书乐律表微卷三原任知县胡彦升撰审音上周礼太师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徴羽尔雅释乐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徴谓之迭羽谓之栁【皆五音之别名其义未闻】礼记月令孟春其

  • 叙官·佚名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地官司徒,让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教育,以辅佐王安定天下各国。教官的属官有:大司徒,由卿一人担任;小司徒,由中大夫二人担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住耆阇崛山中。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言。云何。舍利弗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四(本)·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经尔时世尊(至)问安其疾。赞曰。自下第九命罗怙罗。初命。后辞。此初命也。罗怙罗。此云执日。本是执日阿修罗名。法华经云罗睺阿修罗王。是也。此是非天前军。非天将与帝释斗时。此为前军。见日月天

  • 思怜诗·宋应星

    《思怜诗》共52首,分成《思美诗》和《怜愚诗》两部分,宋应星取两卷的字“思”和“怜”命名为《思怜诗》。《思美诗》10首,都是七律,《怜愚诗》42首,都是七绝。主要反映了宋应星的人生观,用文学形式表达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等

  • 私呵昧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因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有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发大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