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源怀传

源延之弟源思礼,后赐名为怀,为人谦恭宽雅,有大度。高宗在位末年,源怀任侍御中散。父亲源贺告老辞去官爵,皇帝令源怀承袭父亲的爵位,授任他为征南将军。不久任持节、督诸军,屯驻在大沙漠之南。源怀还朝,被授予殿中尚书之职,出任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源怀为官清廉而有好的政绩,善于抚恤百姓,所任之处盗贼止息,流民全都相继还家。一年多以后,源怀再次被授任为殿中尚书,加授侍中,参与都曹事。源怀又督率诸军征讨蠕蠕,六路大将都受他的节制调度。后迁任尚书令,参加议定朝廷法律命令。后来按例降爵位为公。任司州刺史。源怀跟从皇帝南征,加授为卫大将军,负责中军事务。源怀由于为母亲服丧而辞去官职。皇帝赐给他帛三百匹、谷一千石。太和十九年(495),源怀被授予征北大将军、夏州刺史之职,转任都督雍岐东秦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

景明二年(501),源怀被召回朝任尚书左仆射,加赐为特进。当时皇帝有令,由于奸邪的官吏犯了罪以后,每每有许多人逃遁而未被追究,这些人有了过失就逃走,都感到怡然自得。从今以后,凡是犯罪的人不问其罪行轻重,只要是藏匿逃窜者全部流放到边远之地。如果长期躲避不出来,就让他的兄弟代替他远徙。源怀于是向皇帝上表启奏说:“按照朝廷的条令制度:犯罪而逃跑的吏员不在赦免之列。我私下考虑圣上的恩德,此事同先前宽宥的政策有所不同,过去许多被流放还在半路的人,尚且能获赦免而得以回还,何况有的人并未犯罪,还要把他们遣徙到边戍吗?查地方官犯罪,逃走的人甚多,他们俸禄已经十分优厚,尚且还有这种过失,及至他们蒙受恩宥,忽然又得以返还。如今惟独苦了一般的吏员,恐怕不是平等之法。如果让我掌管此事,我以为应当宽免他们。”书表呈上以后,门下省认为现行条令已经颁布,就把他所奏之事驳回不予准许。源怀又重新上奏说:“臣以为朝廷法令贵在执行通畅,治政崇尚简明切要,设立刑罚之法,目的在于惩治犯罪之人。假若符合道理,法令就不在乎是否繁多;执行法令可以通畅,岂能容允制度的严苛。这就是古今的达政,济世之常规。我考察现行的条例制度,被授予勋品以下的人,因犯罪被揭发而逃亡的,一律不予宽宥,还要流放他们的妻儿。这虽然是想要抑制和阻绝奸邪之路,但这不是通用的法式。我又查寻条例规定,违犯职守的败坏法纪的,专门惩办九品官以下的人,难道九品以上的官员,人人都坚贞清白吗?各州郡的地方官,一般都清廉有威望,至于有贪婪污浊的人,因事实被揭发而逃窜,但遇到恩赦可以免罪。勋品以下的官员,独独与这种规定不一致。像这样做,就是宽待纵容九品以上的官员,而严责品位以外的吏员,使得对官吏的培育安抚有差别,恩惠与惩罚不均等。又有图谋叛逆罪恶滔天的人,遇到恩宥尚且可以免罪,而吏员犯了轻微的罪过,独独不受到赦免,致使大赦之法不能通行,开生之路受到阻塞,上违古代典宪,下悖现时法律,依臣之愚见,认为应当停止。”书表奏上以后,世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一年,源怀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凉州大中正。源怀向皇帝上书说:“南方贼寇游弋于长江、扬子江,经常挑起战乱,骄奢婬逸之风日益滋长。其贵臣重将,所剩无几,崇信奸佞之徒,亲昵Yan宦之人,内外离心离德,骨肉猜忌叛逆。萧宝融在荆郢僭位,其雍州刺史萧衍率军向东攻袭,上游的军队已逼近其京城郊野。广陵、京口守将各自持兵而两边观望,钟离、淮陰一带相互鼎峙而静观得失。秣陵孤立危急,闭门不出。江南的君子小人,全都遭受灾祸,翘首北望,朝不保夕。这实在是上天赐予的大好时机,实行吞并的难得机遇。我朝可以乘其萧墙之衅,借其分崩之机,发兵向东占据历陽,兼程指向瓜步,沿长江镇戍,直达于荆郢。然后振奋我军雷电之威,广布我朝山河之信,那么长江西面之地,不用兵就自会来降,吴会一带地方,指日可以占领。昔日王士治曾经说过,孙皓倘若暴死,另外拥立贤主,其文武之官,各得其任,就会是我们的劲敌。如果萧衍举事成功,其上下同心一致,那么非但我朝今后图谋很难,而且会使我扬州境内受到危逼。为什么这样说呢?寿春距离建邺,只七百里地而已,那一带的山川水陆,萧衍都十分熟悉。倘若江南没有风波,其君臣效力尽职,借水凭舟,转眼而至,寿春都不能自保,对江南又能怎样呢?如今萧宝卷政权有土崩瓦解之势,其边城无援军救助,扫荡长江地区,的确就在今日。臣蒙受皇上深重的恩幸,以上想法不敢不照直陈述。”世宗下诏说:“不君不臣,是江南的常弊,有粟不食,那也就在于此。上天将要消亡它,诸臣又愿攻取它,人事天道都顺应,谁说不是大好时机?而且养虎遗患,是仁者所不为。况且十月五日,萧衍军已从水路大举进攻,江南大伤小亡之势,久来应有所定。假使上天惩罚萧宝卷,萧衍获胜,那么萧衍主佐江南,必然又是乱亡遗孽,皇灵怎能长久保..他呢?如今朕所倚仗的,正是由于南方百姓企望圣德,边地书信相继而至,对于痛苦劳悴的百姓,理应救助接济。如果像这样做,扬州的兵力,已经配积不少,只需速速派任城王元澄,委付他进行处置,另外加以慰勉,令其筹划边地战事的计策。”后来由于萧衍举事成功,就将此事停止下来。

源怀又上表说:“昔日世祖仙逝,南安王在位,出外祭拜东庙,被贼臣宗爱所弑。当时高宗避难,潜藏在园苑之中,宗爱图谋不轨,皇位尚未确立。臣之亡父先臣源贺与长孙渴侯、陆丽等人迎立高宗,继承皇位。陆丽由于怀抱高宗入宫,为高宗所亲近和赏识,被封抚军大将军、司徒公、平原王。兴安二年(453),朝廷追论定策之功,进封先父爵位为西平王。皇兴末年(471),显祖准备传皇位给京兆王。先父当时都督诸将,屯驻在武川,被征召到京师,特地向他征询意见。先父坚持认为不可,显祖许久才同意他的意见。就令先父持节将皇帝玺绶授予高祖。到了太和十六年(492),陆丽之子陆睿呈状于秘书省,说他的亡父与先父迎立高宗,朝廷追记其功,封陆睿为巨鹿郡开国公。臣当时回乡为母亲守丧,未能依例受封。到了太和二十年(496),授任臣为雍州刺史,在出发之时,面奏先帝,申述先父往日的功勋。当时皇帝命臣暂且赴任,不久当另有裁断。及至二十一年,高祖驾幸雍州,臣又向皇帝陈说,当时蒙圣上敕旨,说待将臣召回朝廷后定当封授。自从高祖晏驾之后,就再未提及此事。臣私下考虑先父在远曾迎立高宗,使大魏江山不坠;在近则效力于显祖,使社稷有归。像这样的功勋,超出当世。陆睿凭他父亲之功而获得河山之赏,臣有家勋,却未沾茅土之赐。得失悬殊,请圣上予以裁断处理。”皇帝下诏说:“朝廷老前辈元丕,所说的情况与你申述的一样,访之于史官,其言大体也是如此。可依例授爵为冯翊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

皇帝又令源怀任使持节,加授侍中、行台之职,巡行北部边境六镇、恒燕朔三州,赈济贫乏,兼采风俗,考论官员政绩名次,所有事情的得失,都由他先行决断然后上奏。自从京都迁到洛陽,北方边地遥远,加之连年大旱,百姓贫困不堪。源怀奉命巡行安抚,赈济有方,及时转运,通济有无。当时皇后的父亲于劲势倾朝野,于劲之兄于祚与源怀原先就有婚姻之亲,当时任沃野镇将,颇多受贿之事。源怀将要巡行到他的镇所,于祚出城在道旁迎接,源怀根本不同他说话,即刻弹劾于祚并免去他的官职。怀朔镇将元尼须是源怀年轻时的好友,也多有贪污受贿之事,他置酒宴请源怀,对源怀说:“我的生命是长是短,全在于你一句话,难道不能对我给以宽待吗?”源怀说道:“今天的聚会,乃是源怀与故友饮酒之处,而不是判断案情之所。明天到公庭之上,才是令人检举镇将罪状的地方。”元尼须无言以对,惟有流泪而已。源怀不久就上表弹劾元尼须。他奉公不屈,都皆如此类。

源怀又向世宗上表说:“自景明以来,北方边地连年遭受旱灾,高原陆地,不适于经营养殖,只有少量水田,尚可耕耘。然而各镇主将和幕僚,擅自占有丰腴的田地,把贫瘠荒芜的土地给予百姓,百姓因此而困敝不堪,这种现象日益严重。特请求将各镇的水田,就地分给普通百姓,先贫后富进行分配。若因分配不公平,有一人怨愤而上诉者,镇将以下连署之官,每人扣去一季的俸禄,有四人以上上诉的各扣去俸禄一年。北方边镇,事情与内地不同,往日设置官职,完全没有差别。单就沃野一镇而言,从镇将以下达八百余人,黎民百姓怨声载道,都说官员繁冗。边地事情不多,确实少于京城地区,请求将各镇主帅的属员减去五分之二。”皇帝下诏说:“你的奏表具有抚恤百姓之心,已敕令有司全部依允所奏之事,下达施行作为永久的标准。像这类不能使百姓得益,有损教化伤害政事的现象,你可全部列举上报朝廷。”当时百姓被豪强欺凌压制,多年来积累的冤情太多,一时间前来申诉的,一天就有上百人。源怀对有利于北方边地的事,所收集上报朝廷的,共有四十余条,都被嘉奖和采纳。

正始元年(504)九月,有边报说蠕蠕部将率十二万骑兵六路并进,想要直趋沃野、怀朔,南侵恒州、代州。世宗下诏命令源怀以本官加授使持节、侍中,出朝据守北部边地,指授方略,征发士卒,各种所应处置之事,都凭源怀随时应变、见机行事。又诏令源怀之子直寝源徽跟随源怀北行。诏赐马一匹、细铠一具、御槊一枝。源怀拜受完毕,就在他家的前庭跨鞍持槊,跃马大呼,环顾前来送行的宾客说道:“我气力虽已衰弱,还是能够像这样出征。蠕蠕人畏壮轻老,我也未必就可以欺侮。今日承奉朝廷的作战方略,总领骁悍之众,足以生擒其部族主帅,献俘于朝廷宫阙之下。”时年六十一岁。源怀一到云中,蠕蠕人闻风逃遁。

源怀随即到达恒、代二州,巡视各镇左右要害之地,确定可以筑城置戍之处。一处一地测量其戍城的高低,计算其城墙的厚薄,考察其储存粮草兵器的方便,犬牙交错相互救援的形势,一共表奏五十八条。表章说:“蠕蠕人不受辖制,自古至今都如此。四处游牧如鸟集散,择水草之地为家,中国深以为患者,都是这类部族。历代君王想要驱除它,都没有能够制服。虽然北边拓展到榆中,再远到达大沙漠,但历代智臣勇将,也都竭尽其力量和谋算,胡人虽屡次逃遁,中国却因此而疲惫不堪。当时的先哲们,思考自然万物之至理,推广百姓所熟悉的生业。比较中原的粒食邑居之民、蚕衣儒步之士,与边远的茹毛饮血之类、鸟宿禽居之徒,亲自衡量其短长,因此制定适当的防备策略。知道修筑坚固的城郭,可以一劳而永逸。自从皇魏统一中国,建都于平城,威震天下,德冠宇宙。现在定都于洛陽,离北地遥远。代州上表说北地边防巩固,高车族在外反叛,随即遭受旱灾,戎马甲兵,十分缺少八分。臣去年再次镇守陰山,排除繁杂的事务,派尚书郎中韩贞、宋世量等考察各处险要,了解便于防守的地形。以原有镇所东西相望为标准,使地势互相连接,于其中筑城置戍,分兵把守要害,平时劝农积粟,战时随时出兵征讨。这样就做到了增广有利的地形,军队气势也更加强盛。而且北方沙漠之地,夏季缺乏水草,有时虽有少量泉水,也无济于大众。倘若胡人有非分之意,也要等到秋冬之际,因气候有利才敢行动。如果到了冬天,到处冰沙凝冻,北边游骑之寇,终究不敢来攻城,也不敢越过戍城南下,这样一来北方就没有忧患了。”世宗听从了他的建议。现今北方边镇东西九座戍城就是那时构筑的。源怀迁任骠骑大将军。

当时武兴氐王杨绍先的叔父杨集起反叛朝廷,皇帝令源怀任使持节、侍中、都督平氐诸军事,率兵进行征讨,所有兴废之事,由他见机行事全权处理。邢峦、李焕一同奉命受他节度。正始三年(506)六月,源怀去世,终年六十三岁。世宗诏令赐给他东园制造的棺木、朝服一套、衣一件、钱二十万、布七百匹、蜡三百斤,追赠他为司徒、冀州刺史。兼吏部尚书卢昶上奏皇帝说:“太常寺给源怀议定谥号说,源怀一生崇尚宽柔,气质操守正直,依照定谥号之法,以宽柔正直而善终曰‘靖’,应定谥号为靖公。司徒府的议论则说,源怀在陕西任地方长官,使百姓得到恩惠教化,在朝廷任尚书令,百官称他有仁义,按照谥法规定,布德执义曰‘穆’,应当谥为穆公。两者所定的谥号不相同。”皇帝下诏说:“司徒府和太常寺所持的意见,并不十分得当,爱民好施曰‘惠’,可以谥为惠公。”

源怀性情宽容简约,不喜欢繁复琐碎,他经常对别人说:“作为一个朝廷命官,治理世务应当提纲举要,何必过于仔细呢。就好比做房子,只要外观高峻,梁柱平正,基墙牢固,风雨不入,就很好了。至于刀斧痕迹不平整,砍削不细密,这不是房屋的毛病。”源怀生性不爱饮酒,但喜欢以酒待人,乐于结交朋友,擅长音律,虽然在白发之年,每逢安逸闲暇的时候,常常自己抚弄丝竹。源怀共有七个儿子。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毕沅
  卷二十七·连横
  卷三十一·张廷玉
  ●卷一·叶梦珠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佚名
  卷之八百·佚名
  卷之六百七十五·佚名
  吴逆始末记·佚名
  卷七十三·张守节
  古镜新记二·胡兰成
  崔光韶传·李延寿
  卷八十一·杨士奇
  齐宣王见颜·佚名
  卷十三上·雍正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出 觊美·李渔

    〖南吕过曲·秋夜月〗(丑冠带,众扮各役,喝道摇摆上)纨袴儿,福分浑如是。初读诗书不识字,举其人而进其士。天公也有私,神灵也有私。下官姓魏名楷,家君现任冢宰。姻亲七贵五侯,家私石崇、王恺。性中不屑聪明,心上带些云叆。

  • ●新编録鬼簿卷上·钟嗣成

    ○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董解元【大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太保刘公秉忠商政叔学士杜善夫散人阎仲章学士张子益平章王和卿学士盍志学学士杨西庵参政胡紫山宣慰【少凯】卢踈斋学士【处道】姚牧庵参政徐子

  • 卷七·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七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二十六首 建昌渡暝吟 月照临官渡郷情独浩然鸟栖彭蠡树月上建昌船市散渔翁醉楼深贾客眠隔江何处笛吹断緑杨烟 岁除对王秀才作 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频岂知新

  • 卷五十 南汉 荆南·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 南汉 荆南陈用拙用拙,本名拙,以字行,连州人。唐天佑元年进士,授著作郎。假使节南归,依刘隐,为其掌书记。干化四年,奉使吴越。隐自立,擢吏部郎中、知制诰。久之,卒。有集八卷,着《大唐正声琴籍》十卷,均不传。

  • 附录·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庆湖遗老诗集附录元丰末年始筮仕与方回俱在彭城为同僚友自是一别声迹不相闻盖三十余年矣政和甲午秋八月予还自京师过平江谒方回披腹道旧相视惘然如昨梦耳方回之诗予见之旧矣复出监湖集示予其辞义清远不见

  • 卷第五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列传第五十二方外晞容(海明) 邳州石屋僧 项缸(景■〈口虽〉、一泓)丹竹 德宗 南狱和尚 道源(函可、成回、明光、如寿)髡残(傅良、大成、知休) 桑山人 陈仙者松仙(清

  •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七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遗书目录折·佚名

    七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遗书目录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续购遗书,仰祈圣鉴事。窃臣钦遵谕旨,购觅遗书,叠经奏蒙圣鉴。兹臣督同所属,实力体访,设法

  • 宋聇传·欧阳修

    宋瞡是邢州南和人。他的七世祖宋弁是元魏吏部尚书。宋瞡耿介重操节,好学,工于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任监察御史,后升凤阁舍人。居官耿介正直,武后很器重他的才能。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符合臣子身份的言论,要张

  • 卷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九土贡考历代土贡【进奉羡余】明太祖吴元年三月宣州贡新茶洪武元年四月诏四方非朝廷所需者毋妄献时蕲州进竹簟帝谓廷臣曰古者方物之贡惟服食器用故无耳目之娱玩好之失今进竹簟固为用

  • 秦淮画舫录(上)纪丽·捧花生

    捧花楼原本 小姑居处,兰香姓名。人乃唯唯,吾亦云云。众芳之谱,群玉之经。即空是色,电石一明。 金袖珠 袖珠行一,姓金氏,茂苑人。早乃伶仃,依外家以居。娴静不多言,余评为花中水仙,殆非过誉。装束甫毕,即摊卷相对。而修眉惨绿,恒

  • 知之、好之、与乐之·孔子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读解】 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好—一乐在其

  • 卷九·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九宋 李明復 撰桓公九年春紀季姜歸於京師程頤曰書王國之事不可用無王之月故書時而已或曰借如正月日食則如何書之曰書春日食則其義已明也王后之歸天下當有其禮諸侯莫至是不能母天下也故書紀女

  • 卷三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五     婺源江永撰天神   吉禮二補天子祭天地歲徧【曲禮 此條通言一歲祭天】 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鄭司農云昊天天也上帝玄天也昊天上帝樂以雲

  • 卷五十二·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五十二学十入伦【师友附】问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血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能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则不敬父母

  • 律禅密净四行论·太虚

    一 四门之统摄 甲 戒律 乙 禅观 丙 密咒 丁 净土二 四门之类别 甲 律禅与密净 乙 禅密与律净 丙 律密与禅净 丁 律与禅密净&nb

  • 十住毗婆沙论 第九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九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四法品第十九如所说得三十二相诸业。菩萨应一心修习。修如此三十二相业以慧为本。是故退失慧四法菩萨应远离得慧四种法应常修习行有四法能退失慧。菩

  • 黑地牢·程小青

    那时期上海社会可算是“多事之秋”。绑票、暗杀、惊骇离奇的盗劫案、神秘莫测的失踪案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在这个时期,霍桑的工作自然也特别忙碌。我的日记中记着,在短短的十五天中,他竟连接地破了三件绑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