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

司马休之,字季豫,本来是河内温人,是晋宣帝司马懿最小的弟弟谯王逊的后代。司马睿在江南称帝,又让司马逊的子孙承袭其封授,直到司马休之的父亲司马恬,任司马昌明的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

天兴五年(402),司马休之任司马德宗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桓玄逼迫,就投奔了慕容德。刘裕杀掉桓玄以后,司马休之回到建邺,刘裕又任他为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颇得长江、汉水一带的人心,刘裕怀疑他有背逆之心。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继承司马休之之兄司马尚之的爵位为谯王,图谋除掉刘裕,刘裕捉住了他,将其送给司马休之,令他自己进行处置。司马休之给朝廷上表请求废黜司马文思,并写信给刘裕谢罪。神瑞年间,刘裕逮捕了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宝、侄子司马文祖,并把他们杀掉,于是率军讨伐司马休之。司马休之上表给司马德宗陈述自己的事,并同司马德宗的镇北将军鲁宗之、鲁宗之的儿子竟陵太守鲁轨等人起兵讨伐刘裕。刘裕的军队进至江陵,司马休之不能抵挡,就与鲁轨一道奔往襄陽。刘裕又进军征讨襄陽。太宗派遣长孙嵩在河东驻军,准备作为司马休之的援军。当时姚兴的征虏将军姚成王、冠军将军司马国..也率军前往援救,还没有到达就退了回去。司马休之只得与其子司马文思和鲁宗之等人投奔姚兴。

刘裕消灭了姚泓之后,司马休之与司马文思以及司马德宗的河间王之子司马道赐,辅国将军温楷,竟陵内史鲁轨,荆州治中韩延之、殷约,平西参军桓谧、桓遂及桓温之孙桓道度、桓道子,渤海人刁雍,陈郡人袁式等数百人,都带着妻子儿女到长孙嵩那里归降。一个多月之后,司马休之死于长孙嵩军中。太宗下达诏令说:“司马休之率领与他义气相同的人,不远万里前来归诚,其美好的节操未能实现,中年殒丧,朕甚感怜惜。现追赠他为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号为始平声公。”

司马文思与淮南公司马国..、池陽子司马道赐不和,但表面上却装得非常友好,请他们一同饮宴。司马国..性情粗疏率直,因为喝醉了酒,就告诉司马文思,说自己准备同温楷以及三城胡人头领王珍、曹栗等人反叛朝廷,并说出京师中的豪强可以参与、为其同谋的数十个人。司马文思告发了他们,这些人全部被杀。世祖任司马文思为廷尉卿,赐爵位为郁林公。司马文思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处理诉讼判断案子,百姓不敢再隐匿他们的实情。刘义隆派部将裴方明在仇池攻击杨难当,世祖任司马文思为假节、征南大将军,晋爵为谯王,督率洛、豫诸军向南直指襄陽,阻截裴方明的归路。司马文思回京之后,被任为怀朔镇将。司马文思死于兴安初年(452)。

司马文思的儿子司马弥陀,承袭父亲的爵位。他被皇帝选中要将临泾公主嫁给他,但他因为事先娶了毗陵公窦瑾之女而加以谢绝。后来他和窦瑾一起因祈诉鬼神降祸于人而获罪被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脱脱
  卷二百一 表四十一·赵尔巽
  卷三 周语下·左丘明
  第七十回 岳家军克复襄汉 韩太尉保障江淮·蔡东藩
  卷二百六十二·杨士奇
  卷之五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通志卷一百十五上·郑樵
  卷十三·佚名
  完颜撒改传·脱脱
  一三八、接子考·钱穆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七·王世贞
  卷八上·雍正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授诀·李渔

    (末扮仙上)仙家好事也遭磨,岂止人间困厄多;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我东华上仙,为何道这几句?只因当日掷杖成桥,度柳生与龙女订就婚姻之约。谁料偾事的钱塘于中作梗,将舜华错嫁泾河,不但柳生的婚媾难偕,连

  • 第十一出 驿裏相逢·王世贞

    【玩仙灯】〔生扮杨上〕铁面鱼头。骨鲠志难酬。叹神龙暂居涸薮。万里孤臣似风飘柳。〔看指介〕只恐这手足皆疲。股肱非旧。一封朝奏九重城。夕贬宜山万里程。折指不忘匡济手。丹心还是股肱臣。睁怒目。切朱唇。尝怀

  • 四集卷五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古今体三十五首【己亥四】题旧玉圭璧一圭着璧未前闻应为【去声】春官误会文【此圭璧中为璧形上下露圭末圭本向未见有此制盖因眷官四圭有邸之注谓圭末四出而

  • 卷四十六·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六兵部主事陈焯编杨 简【字敬仲慈谿人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过富阳问答有所契遂定师弟子之礼为绍兴府司理忤其帅引去用荐差浙西抚干改知嵊县丁艰服除知乐平县召为国博以疏救赵汝

  • 本纪第一 高祖·刘昫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 ,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

  • 卷之一千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五九 谕王锡侯着从宽改为斩决·佚名

    四五九 谕王锡侯着从宽改为斩决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旨:王锡侯着从宽改为斩决,余依议。钦此。原注:大学士、九卿会议《字贯》内逆词一案。(军机处上谕档)

  • 卷四十九 蜀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陈寿

    (刘繇传、刘基传、太史慈传、士燮传)刘繇传(附刘基传)刘繇,字正礼,东莱郡牟平人。齐孝王的小儿子被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由此在那里繁衍居住。刘繇的伯父刘宠,是汉朝的太尉。刘繇的哥哥刘岱,字公山,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刘繇十

  • 张道浚传·张廷玉

    张道浚,张铨之子。铨死后,朝廷授道浚锦衣卫指挥佥事。因是忠臣之子,受到重视,加都指挥佥事,负责卫所。他与阉党杨维垣等人相好,受王永光的指使,攻击钱龙锡、成基命等人,故为公论所不容。不久,因受贿而被贬戍雁门关。农民大起义

  • 温纯传·张廷玉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寿光知县征召为户科给事中。隆庆三年(1569),穆宗已除丧服,仍不与大臣接触。温纯请求皇帝遵循祖制,垂询群臣,亲自批阅奏章,皇帝答复知道了。他调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了

  • 卷三百四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八旗大臣题名二【各省巡抚】各省巡抚王文奎【汉军镶白旗人顺治元年七月任保定巡抚二年四月陞漕运总督】雷 兴【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元年十月任

  • 兵三·徐松

    厢巡真宗景德四年闰五月天头原批:「徐辑《大典》无卷数。」,诏:「京城内外诸厢,比差禁军巡检监察寇盗监:原作「盖」,据《长编》卷六五改。,如闻以觇事为名,取求财物,宜令开封府侦捕严断,仍委殿前、侍卫司常行约束。」 大中祥符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佚名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 尧曰篇第二十·钱穆

    (一)尧曰:咨!尔舜!天之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舎。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 释慈航救国方案序·太虚

    慈航盖一热肠古道魁奇磊落之人也!昔尝从余问学闽南院,旋就任安庆迎江寺方丈,以精进遭俗忌,去而至南洋印度,于仰光大得人信仰。此其讲辞也;其稿虽未获一观,大致为从佛教立场以言救国之义欤!太虚,二三,一,十六。(见慈航画报第三十一

  • 台湾三字经·王石鹏

    本书全一卷,王石鹏撰。石鹏字箴盘,别号了庵主人。因感于「尔小子,生于斯,地理志,宜先知」(引本书首语);用「三字经」体,采诸家之杂说编为韵语,成此书。「自序」并作提要云:『首序位置、名称、治乱、沿革,继叙番部种族、山川、物

  • 现代青年·张恨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3年3月27日至1934年7月30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摄影社1934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描写世代务农的周世良,为了让儿子周计春读书,变卖了家乡的田产,到省城安庆,以做豆腐谋生。邻

  • 华严经疏钞玄谈·澄观

    亦称《华严玄谈》、《清凉玄谈》。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九卷。取材于澄观自著的《随疏演义钞》。分为十门论述,特别列有华严列祖之说。书中还批驳了慧苑《华严经刊定记》中的一些说法。注疏书有鲜演的《华严玄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