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黑传(附赵炽传)

赵黑,字文静,原先名为赵海,出身于凉州的一个奴隶家庭。自己说他的先祖是河内温人,他的五世祖赵术,在晋朝末年曾任平远将军、西夷校尉,所以居住在酒泉安弥县。

赵海出生以后凉州被大魏平定,他被没收进宫中做了Yan人,就改名叫黑。赵黑颇有容貌,为人谦恭,小心谨慎。世祖让他给自己进奉饮食,他内外应承侍奉,从来没有发生什么过失。后来升任侍御,掌管监督宫中府库之职,授予安远将军,赐爵位为睢陽侯。又调任选部尚书,他在任上能做到自谨自励,举荐人选,任用官职,都颇能做到人尽其才。又加授侍中之职,爵位升进为河内公。

显祖打算把皇位传给京兆王元子推,征求朝廷群臣的意见,朝中百官都只是惟惟诺诺,没有人敢于先开口说话,惟有源贺等人敢于照直陈述自己的看法,不愿意顺从皇帝的意见。显祖对此心中有气,脸上变色,又问赵黑有什么看法。赵黑对皇帝说:“我愚昧无知,只知对皇上诚心诚意,尽忠尽力。俯伏思考陛下正当年富力强,如日中天,天下臣民都称颂您治理国家的圣明,世间万物都沐浴您如同日月的光辉,举国上下一片诚心,祝愿陛下万寿无疆。倘若陛下思虑深远,有想要颐神养寿的意思,我赵黑拥戴皇太子,不知道还有其他人能代替他。”显祖听了之后久久沉默不语,于是就把皇位禅授给了高祖。

赵黑在两宫受到宠幸,官禄赏赐都非常优厚。当时尚书李讠斤也很受显祖的宠幸,与赵黑共同掌管选部。李讠斤向皇帝启奏任命中书侍郎崔鉴为东徐州刺史,北部主书郎公孙处显为荆州刺史,选部监公孙蘧为幽州刺史,说他们几个都很有才能,实际上李讠斤是怀有私心。赵黑憎恶李讠斤损坏了选任官员的规矩,就同他在殿前争辩起来,说:“凭功绩授任官职,依爵位给予俸禄,这是国家固有的制度。中书侍郎、尚书主书郎、各部曹监,其功勋和能力具备,职位也不能超过郡守,现在李讠斤把他们都任用为一州刺史,我实在对此感到困惑不解。”显祖听了以后犹豫不决,说道:“那就暂且不考虑公孙蘧吧。”公孙蘧最为李讠斤所器重,于是赵黑与李讠斤之间便产生很深的隔阂。李讠斤竟然在皇帝面前诬告赵黑掌管库府时拦截私吞了很多财物。原先由于制度禁令比较宽松,朝廷百官各自掌管的财物,都是与大家共同受用,所以多有减少和损坏。于是赵黑被贬黜为看门的士卒。赵黑因为自己被李讠斤所陷害,整日叹息怨恨,废寝忘食,谋求有一天要申报这个怨仇。过了一年,赵黑回到朝廷受任侍御、散骑常侍、侍中、尚书左仆射等职,再次像往昔一样兼管选部。赵黑上告李讠斤专横恣肆,李讠斤于是被派出任徐州刺史。待到李讠斤因事获罪的时候,赵黑就把他的罪行罗织起来构成死罪,把他杀掉了。从此以后他就吃得好睡得稳,一心专注于自己职内的事务。

后来,赵黑出任假节、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爵位升进为王。他为官克己奉公,清廉俭朴,一心考虑公家的事务。当时有人因私事想要对他进行贿赂,赵黑说道:“我身居高官享受丰厚的俸禄,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假借公事来营求私利,本来不是我所情愿做的事。”在任期间始终不肯接受贿赂。高祖、文明太后来到中山,听说赵黑的作为,就赏赐给他帛五百匹、谷一千五百石。赵黑又转任冀州刺史。太和六年(482)秋天,赵黑在官任上去世。皇帝诏令赐给绢四百五十匹、谷一千斛、车牛二十乘,把他的灵柩移送到京都。又追赠他为司空公,规定其谥号为康。赵黑收养了他的族弟赵奴第四个儿子赵炽为子。

赵炽,字贵乐。起初任中散之职,承袭赵黑的爵位,后来爵位降为公。赵炽的官职做到了扬州安南府长史,加授平远将军。元嵩在寿春死后,赵炽进行处置安顿,曾颇受称赞。神龟年间赵炽去世,被追授为光州刺史。早年赵黑任定州刺史时,替赵炽娶钜鹿人魏干之女为妻,生有两个儿子。

赵炽的长子赵揆,字景则。承袭他父亲的爵位为侯,官职做到了乐陵太守。死后,追赠左将军、沧州刺史。

赵揆的弟弟赵隽之,字仲彦,为人轻薄,缺少德行。曾任给事中,转任谒者仆射,是刘腾收养的子息。由于他用其义父作Yan官所积的余资,去贿赂朝中权贵,所以频频历任显要官职一直到他死去。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毕沅
  卷六羽部·赵璘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尚史卷六十六·李锴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纪昀
  八○一 谕明泰着加一级纪录二次·佚名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佚名
  萧革传·脱脱
  卷一百·阿桂
  卷二十·阿桂
  偏安排日事迹卷二·佚名
  三二 立场和主张·邹韬奋
  卷三十三·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南山居士·唐圭璋

      永遇乐   梅赠客   满眼寒姿,桂蟾匀素,霜女同莹。野屋喷香,池波弄影,仿佛鸾窥镜。一枝堪寄,天涯远信,惆怅塞鸿难倩。这情怀、厌厌怎向,无人伴我孤另。   风凄露冷。仙郎此夜,若许枕衾相并。解吐芳心,绸缪共约,学取双

  • ◆胡太常助(纯白类稿)·顾嗣立

    助字古愚,一字履信,婺州东阳人。好读书,蔚有文采。身形瘦弱,若不胜衣。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临川吴澄伯清过金陵,见其诗文,大加称赏。用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升修撰,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遗言勿丐人状其行、铭其墓,自着《纯

  • 巻十一·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十一元 刘履 编选诗续编一唐诗一陈拾遗感遇诗七首陈子昂字伯玉武后时上书言山陵事擢麟台正字迁拾遗唐初诗人承陈隋流靡之余而伯玉独能追变正雅作感遇诗三十八首时人宗之然防其词防徃徃过于深邃

  • 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张廷玉

        ◎成祖一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藩北平。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

  • 第二一六札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六日一一五○二—三·佚名

    台澎兵备道梁,及台湾知府叶,抄送「议定英商在台采办樟脑条款」及告示与淡水厅,并饬遵照办理札淡水厅十一月十七日奉到钦加道衔、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梁署福建台湾府正堂、加十级、纪

  • 江上孤忠录·赵曦明

    江阴赵曦明集守城实迹江阴殉难事,或载阎公状及义史,或着纪事及江上遗闻、乘城纪略及甲乙事实,或见于文石纪,愚参考其中,集而注之,公之当时,亦庶几不负忠臣义上之苦心云尔。清顺治二年乙酉夏五月,北师南下,金陵不守,广昌伯刘良佐

  • 郭世通传·李延寿

    郭世通是会稽永兴人。十四岁时丧父,服丧期间悲痛欲绝。家里穷,给人家帮工来养活继母。他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夫妻俩怕因此无力供养继母,就流着泪把孩子活埋了。继母死后,他背土堆成坟墓。有亲戚给他一些资助,他也多少收下一点

  • 李继岌传·欧阳修

    唐庄宗有五子:长曰继岌,其次继潼、继嵩、继蟾、继山尧。继岌母亲是刘皇后,其余都未说明他们母亲的名号。庄宗即帝位,继岌当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升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当宰相,建议按唐朝惯例,皇子都当宫使

  • 陈霆锐·佚名

    陈霆锐先生小传陈先生霆锐江苏吴县人其尊人为著名学者以是先生得能传薪焉清光绪三十一年投入苏州东吴大学肄业苦行励学力攻英文研读二年乃来沪复致力于外国文学曾于中华书局任编辑者数载无何梁启超先生创办大中华杂志

  • 卷十七·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七宋 李明復 撰閔公程頤曰閔公名開莊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閔謚也在國逢難曰閔元年春王正月謝湜曰莊公薨子般遇難其位不得受之先君故不書即位胡安國曰不書即位内無所承上無請命也莊公薨子般卒

  • 提要·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春秋集義       春秋類提要【臣】等謹案春秋集義五十卷綱領三卷宋李明復撰明復亦名俞字伯勇始末無考據魏了翁序知為合陽人嘉定中太學生而是書首行題校正李上舍經進春秋集義次行又

  • 序·姚际恒

    序                           周贻徽余与宝珊先后入词馆,嗣复同在谏垣。癸巳冬,余外补来蜀。明年,宝珊亦来视学,公余过从益密。宝珊通经术,尤善说诗,每出一语,辄非恒解。余谓匡鼎说诗解人颐,今乃

  • 礼以道其志(1)·戴圣

    ——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 【原文】 礼以道其志(2),乐以和起声(3),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4)。礼、乐、政,其极一也(5),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6)。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2)道:同“导”,诱导。。(3)和其声:意思是

  •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八善现,意生清净故五眼清净。五眼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意生清净。若五眼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意生清净故六神通清净。六神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

  • 普贤菩萨行愿赞·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一切三世人师子  我今礼彼尽无余  皆以清净身口意  身如刹土微尘数  一切如来我悉

  •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下·开福道宁

      住大沩山嗣法小师 善果 集上堂。春风习习春日熙熙。鸟啼东岭上。花发树南枝。园林并紫陌。赏玩颇相宜。行人半醉半醒。游客似憨似痴。或歌或舞或笑或悲。头头尽是吾家事。处处全彰妙总持。因甚把住特地生疑。辜

  • 补汉兵志·钱文子

    兵书。宋代钱文子撰。全书共1卷。作者钱文子,字文季,曾任南宋光宗朝吏部员外郎。因《史记》、《汉书》没有《兵志》一目,乃据《汉书》等有关内容辑成,并加子注。内容,只叙汉代兵制,故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引《补汉

  • 大学问·王守仁

    明代王守仁(1472~1529)著。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主要著作有《大学问》和《传习录》。他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加以发展,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对后代反正统理学的思想家有很大影响,被称为阳明学。《大学问》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