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肇传(附高植传)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哥哥。自称本是勃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年间避乱入高丽。父高..,字法修。高祖初年,与弟乘信以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人入归朝廷,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被授为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待之,赐给奴婢马匹彩帛。于是皇上娶高..女儿,即文昭皇后,生世宗。

高..去世。景明初年(500),魏世宗追思舅氏,征高肇兄弟等人。录尚书事、北海王元详等启奏说:“高..应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公,谥称敬。其妻盖氏应追封清河郡君。”帝诏可。又诏高..嫡孙高猛承袭渤海公爵位,封高肇为平原郡公,肇弟显为澄城郡公。三人同日受封。开始世宗未与舅氏接触,即将拜爵时,赐给衣帽,在华林都亭接见高肇、高显。二人都很惶恐不安,以至动作举止都失却常态。数日之间,二人都宝贵显赫起来。这一年,咸陽王元禧被诛,他的财物珍宝、奴婢田宅大多归了高氏所有。没多久,高肇任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与世宗姑姑高平公主成亲,迁任尚书令。

高肇出自夷土,当时人们都很轻视他。等到他掌管重要部门后,留心百务,孜孜不倦,世人都说他很能干。世宗初年,六辅专政,后来因咸陽王无事构逆,从此便专信高肇。高肇既无亲族,大结朋党,依附他的旬月之间便超升官阶,背逆他的不久便陷于大罪。以北海王元详位居他上,他便谄言杀了。又劝说世宗防卫诸王,以至皇帝如同被囚禁起来一样。当时顺皇后突然死亡,人们都说是高肇所为。皇子元昌去世,都说王显没有及时给他治疗,是由于高肇旨意。等到京兆王元愉出为冀州刺史,他畏于高肇恣肆擅权,遂至不轨。高肇又谮言杀害彭城王元勰。从此以后,朝野侧目,都畏惧厌恶他。高肇因此专权,与予官职任己高兴。又曾经与清河王元怿在云龙门的外走廊下,忽起争执,终致不可开交。太尉、高陽王元雍劝和制止了他。高后既立,高肇更被宠信。高肇既处要害部门,每事都任己情定夺,他本无学识,动辄违背礼度,好改先朝礼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制黜贬勋贵之人。由此怨声盈路了。延昌初年(512~513),迁任司徒。高肇虽然贵登台鼎,还以离开要害部门怏怏形乎辞色。大家都嗤笑他。父兄封赠虽久,竟不改葬。延昌三年(514),帝诏令改葬。高肇自己不去,只令其兄子高猛改服往代,迁葬于乡。当时人以高肇没有见识,哂笑但不责备他。

这一年,朝廷大举征蜀,以高肇为大将军、都督诸军为之节度。与都督甄琛等二十多人都在东堂与世宗辞别,亲奉图略。这一天,高肇所乘坐的骏马停于神虎门外,无故惊倒,转卧渠中,鞍具瓦解,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肇出,恶之。

延昌四年(515),世宗去世。朝廷撤回征伐军队。肃宗给高肇以及征南将军元遥等书信,称讳言,告诉他们凶讯。高肇听说,哀痛惊愕不已,不仅是仰慕皇帝,还有私忧身遭祸变的成分,他朝夕悲泣,以至羸弱憔悴。将至京城,夜宿..涧驿亭,家人夜迎省之,他都不相见。一直到城阙之下,他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奉丧尽哀。

太尉高陽王先居西柏堂,专决众事,与领军于忠秘密商议欲杀高肇。悄悄准备壮士直寝邢豹、伊瓮生等十多个人埋伏在舍人省下。高肇哭梓宫完后,在百官前面走入西廊,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以及诸王等都窃窃言语眼神瞪他。高肇入省,壮士们拉住他拖出去杀了。下诏暴露其罪恶,又说刑书未到,便自尽了,其余亲信党羽,朝廷都不追问,朝廷削除高肇官职爵位,只以士礼葬他。等到黄昏,家人从西侧门把他的尸体运回家。当初,高肇西征,行至函谷,车轴中折。跟随的人都说他不会吉意还归。灵太后临朝听政,令特赠营州刺史。永熙二年(533),出帝赠他为使持节、侍中、中外诸军事、太师、大丞相、太尉公、钅录尚书事、冀州刺史。

高肇子高植。自中书侍郎为济州刺史,率州军讨伐打败元愉,他为别将,立下战功。当蒙封赏,不受,说:“家荷重恩,为国尽忠是其常节,为什么一定要以进官作为报赏呢?”辞气诚恳恻,发自内心。历青、相、朔、恒四州刺史,去世。高植连任五州之职,都以清廉能干著称,当时号为良刺史。赠安北将军、冀州刺史。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三·汪楫
  卷四百四十一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蔡东藩
  国初礼贤录·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二百八十 上谕织造差员勒索驿站著交部严审·佚名
  三国志补注卷五·杭世骏
  杜弼传·李百药
  王叔文传·刘昫
  傅宗龙传·张廷玉
  卷十三·佚名
  卷九十·佚名
  四、东北一百五十年的安宁·蒋廷黻
  卷8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山长阳极·顾嗣立

    阳极,字子建,天锡第五子。举文学,任侯官山长。 西峰寺 白云庵 灵泉寺 南屏寺 ○西峰寺 寒山多适兴,远上白云层。遇客每指寺,闻钟不见僧。摧巑横绝壑,堕石抱寒藤。几欲栖寒去,临歧又未能。 ○白云庵 缘冈蹑丹崖,东风拂瑶草。飞

  • 志第六 州郡上·萧子显

    扬南徐豫南豫南兖北兖北徐青冀江广交越扬州,京辇神皋。汉、魏刺史镇寿春,吴置持节督州牧八人,不见扬州都督所治。晋太康元年,吴平,刺史周浚始镇江南。元帝为都督,渡江左,遂成帝畿,望实隆重。领郡如左:丹阳郡建康秣陵丹阳溧阳永

  • 卷三百六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庚申盡是月庚午   二月庚申朔辛酉,詔京東西、淮南安撫、轉運、提刑司,體量巡檢、縣尉老疾不任職之人,選官對移或奏差,具因依以聞。   又詔:「大名府自經水災,民田多渰浸,耕種未得,人戶艱食。向雖賑

  • 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丧良将胡骑横行·蔡东藩

      却说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刘翘为孝穆皇帝,母赵氏为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亡弟道规为临川王。道规无嗣,命道怜次子义庆过继,承袭封爵,晋封弟道怜为长沙王。故妃臧氏,即臧熹姊。已于晋安帝义熙四年,病殁东城,追

  • 卷之七百八十八·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秋。七月癸亥朔。享太庙。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军机大臣等议覆陕甘总督吴达善奏称、嘉峪关外至哈密一路军台。系属新疆孔道。一切递送报函。暨商旅往来不绝该处安设台站。原由安西行走前督

  • 第一二六单光绪九年七月九日一一三一二-一九·佚名

    新竹知县周,饬差王佐,克日押令粮丁纪禄登舟内渡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特饬押回内渡事。案查革役杨祥上控徐祥:串通权丁纪禄等纳贿复充等情一案,经蒙本府宪提讯断结,饬令将该丁驱逐内渡等因。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一·佚名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诉等奏请饬下沈葆桢等妥筹办理闽台电线折(光绪元年正月二十三日)窃臣等查上年四月二十九日钦差大臣沈葆桢「会筹台湾大概情形」折内奏称:『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计由福州陆路至厦

  • 第31章 把装备齐整的军队藏起来·冯玉祥

    我在桂林住了几天,每天都有日本飞机来轰炸的警报,城里的人民都由各城门出去躲避。躲避警报非常便利,一过江就有很大的山洞,可容很多的人。山洞有了多少年,这要地质学家研究,我们可以断定的,决不是光靠人工可以掘成的,就是往少

  • 卷二十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九议处科目人才疏【隆庆五年】   高 拱臣惟国家之用人皆欲其砥砺名节建立事功以共成熙平之治非徒以一日之短长遂为终身定例而故有所抑滞于

  •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晏婴

    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传之者,皆有车百乗者也。晏子为一焉。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子。”及晏子,晏子辞曰:“君命其臣,据其肩以尽其力,臣敢不勉乎!今有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而所傅为子。’此离树别

  • 骈拇第八·刘文典

    〔释文〕举事以名篇。于聪明,性少之徒,矫情为尚,以此为用,不亦谬乎?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作「而多□于聪明之用也」。」,向丘氏反,云:近也。司马同。李却垂反。一云:敝跬,分外用力

  • 卷二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一天子之孝爱亲【臣】谨按天有四时而统于一元人有四德而具于一仁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独得其全焉者也既得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自有恻怛慈爱之意而父母其身之所以生者也于其生生之本故爱悉

  • 问观品第二十七·佚名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而观诸法。何等为菩萨。何等为般若波罗蜜。何等为观。尊者须菩提语舍利弗言:如所问何等为菩萨。菩萨者为道士也。故名为菩萨。以道故知诸法事而无所入。问曰:知何等诸法事

  •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复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梵王帝释护世,诸大众等,恭敬围绕。尔时,世尊于吉祥宝藏师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中·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根本真言品第二  三昧耶经中。略说出无动明王根本秘要成就一切事业。为欲令诸修行者显发诸佛实智故。三世诸佛应正等觉者。皆由成就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于菩提树下现证最胜

  • 第六十七章 大阿提普达[官]之祝祭·佚名

    然一日[波罗伽玛巴夫]王子从者,乘乘物进入驰道,(一)放暴牛之[双]颊目赤而见者每毙,向此[王子]袭来。(二)舆丁见彼水牛突击,已感怖惑,并从者之人人忽已逃亡。(三)其时王子&ldquo;如此等者之奔走,对余不适&rdquo;不怖、不慌,(四)勇者[波罗伽玛

  • 知稼翁集·黄公度

    二卷。宋黄公度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 (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句,得罪秦桧,令通

  • 耳书·佟世思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