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话晋书

《晋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撰。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一百三十卷。记事起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迄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凡一百五十六年历史。此为《晋书》白话文。

《白话晋书》全部章节目录

(1)《晋书》简介
(2)宣帝纪
(3)文帝纪
(4)武帝纪
(5)惠帝纪
(6)怀帝纪
(7)愍帝纪
(8)元帝纪
(9)明帝纪
(10)成帝纪
(11)孝武帝纪
(12)安帝纪
(13)恭帝纪
(14)宣穆张皇后传
(15)武悼杨皇后传
(16)康献褚皇后传
(17)王祥传
(18)何曾传
(19)石崇传
(20)羊祜传
(21)杜预传
(22)裴秀传
(23)裴磝传
(24)卫磞传
(25)张华传
(26)王沈传
(27)荀磠传
(28)荀勖传
(29)杨骏传
(30)刘磡传
(31)王济传
(32)王氵睿传
(33)山涛传
(34)王戎传
(35)王衍传
(36)刘毅传
(37)刘颂传
(38)李重传
(39)傅玄传
(40)傅咸传
(41)向雄传
(42)阮籍传
(43)阮咸传
(44)阮瞻传
(45)嵇康传
(46)向秀传
(47)刘伶传
(48)谢鲲传
(49)郭象传
(50)皇甫谧传
(51)挚虞传
(52)束皙传
(53)愍怀太子遹传
(54)陆机传
(55)陆云传
(56)夏侯湛传
(57)潘岳传
(58)张载传
(59)江统传
(60)孙楚传
(61)罗宪传
(62)周处传
(63)汝南王亮传
(64)赵王伦传
(65)齐王司马礒传
(66)张辅传
(67)李含传
(68)张方传
(69)刘琨传
(70)祖逖传
(71)李矩传
(72)段匹石单传
(73)王导传
(74)刘弘传
(75)陶侃传
(76)温峤传
(77)郗鉴传
(78)顾荣传
(79)周磠传
(80)郭璞传
(81)葛洪传
(82)庾亮传
(83)王述传
(84)王彪之传
(85)顾众传
(86)何充传
(87)殷浩传
(88)谢尚传
(89)谢安传
(90)谢琰传
(91)谢玄传
(92)王羲之传
(93)王献之传
(94)桓宣传
(95)桓伊传
(96)朱伺传
(97)朱序传
(98)陈寿传
(99)司马彪传
(100)孙盛传
(101)干宝传
(102)习凿齿传
(103)车胤传
(104)王恭传
(105)刘牢之传
(106)殷仲堪传
(107)刘毅传
(108)张轨传
(109)嵇绍传
(110)王豹传
(111)刘敏元传
(112)乐道融传
(113)胡威传
(114)曹摅传
(115)吴隐之传
(116)左思传
(117)袁宏传
(118)顾恺之传
(119)孙登传
(120)鲁褒传
(121)戴逵传
(122)陶潜传
(123)佛图澄传
(124)王嘉传
(125)鸠摩罗什传
(126)倭人传
(127)林邑国传
(128)王敦传
(129)桓温传
(130)桓玄传
(131)卢循传
(132)刘元海传
(133)石勒传
(134)苻坚传
(135)姚兴传
(136)李特传
(137)吕光传
(138)慕容垂传
(139)慕容宝传

猜你喜欢
  国语·左丘明
  桯史·岳珂
  邺侯外传·李繁
  东汉会要·徐天麟
  临清寇略·俞蛟
  鹿樵纪闻·吴伟业
  平滇始末·佚名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蒋国祚
  白话北齐书·李百药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佚名
  战国策译析·佚名
  乙酉笔记·佚名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李之芳
  牧令书·徐栋
  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柯博士九思(丹丘生稿)·顾嗣立

    九思,字敬仲,仙居人。以父谦荫补华亭尉,不就。在太学时,遇元文宗于潜邸。及即位,擢为典瑞院都事,置奎章阁,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咸命鉴定。赐牙章,得通禁署。宠顾日隆,言者见忌,因乘间乞补外自效。翼日,御史章

  • 卷六·郭则沄

    纳兰容若侍中《西苑杂咏》有云:“香引轻飔散玉除,下帘声彻退朝初。马前此日承恩数,也逐清班许钓鱼。”按:宋牧仲《筠廊二笔》载,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三日,上谕部院诸臣:“朕因天气炎热,特奉两宫避暑瀛台。今幸

  • 卷一百九十一·志第一百四十四·兵五等·脱脱

        ◎兵五   ○河北河东陕西义勇 陕西护塞 川峡土丁 荆湖义军土丁弩手 夔施黔思等处义军土丁 广南西路土丁 广南东路枪手 邕钦溪洞壮丁 福建路枪仗手江南西路枪仗手 蕃兵   河北、河东、陕西义勇 庆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壬辰朔 上视大祀牲于南郊○总制三边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御史王越卒越字世昌直隶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擢山东按察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成化初虏每自河套入寇延绥 上命将讨之越赞军务以崖窑川开荒

  • 卷二·佚名

    兵部题行「闽海屡报斩获」残稿兵科抄出浙江巡抚喻思恂题本(崇祯七年十一月初一日抄送)兵部题行「兵科抄出福建巡抚沈犹龙题」稿海寇刘香残稿一海寇刘香残稿二兵部行「兵科抄出福建五虎游击郑芝龙奏」稿兵部行「兵科抄出

  • 六八○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遵旨查核省志及府州县志书情形折·佚名

    六八○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遵旨查核省志及府州县志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跪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钦奉上谕:钱谦益、屈大均、金堡等所撰诗文,久经饬禁,以裨世教而正人心。今

  • 二六○ 谕内阁散馆之庶吉士黄寿龄等着分别授为编修检讨·佚名

    二六○ 谕内阁散馆之庶吉士黄寿龄等着分别授为编修检讨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八日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内阁奉上谕:此次散馆之编修俞大猷,业经授职。其清书庶吉士黄寿龄、平恕、李尧栋、茅元铭、许兆椿、周厚辕,俱着授为

  • ●续碑传选集(一)·佚名

    长龄 长文襄公事略史善载 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丁朝雄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杨兆璜 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慎余温公墓志铭倪

  • 唐瑾传·李延寿

    唐瑾,字附粼,性情温和恭顺,有见识和度量,博览经史,善为文章。身高八尺二寸,容貌伟岸俊秀。十七岁时,宇文泰听到他的名望,写信给他的父亲唐永说“:听说你有两个儿子:唐陵和唐瑾。唐陵豪放达观,多有武略;唐瑾文雅大方,极富文采。可一

  • 卷之三十四  野記四(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四 鹵簿官儀,非可私籍,昔者亦有述焉,固窮陬樂聞也,今列大駕梗概:殿內左右扇三重,內雙龍扇二十,外素扇

  • 榕村语録卷二十二·李光地

    歴代舜葬苍梧是广西已入版圗禹防涂山是浙东已入版图不知宣王中兴赫声濯灵何以淮徐即呼为戎夷江南湖广春秋时皆摈为荆吴非我族类大抵诸侯各君其国天子有道则来朝否则职贡不至声敎遂阻定九先生曰观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可见

  • 原序·袁俊翁

    四书疑节原序强学待问儒者分内事也顷科塲文兴文台以经史疑为课集愚生平癖嗜研究之学庠序书考有问必对科目行首以四书设疑次以经史发防公试私课时与门生儿子相讲肄积而之乆藁帙滋繁暇日因取新旧藁合而为一四书经史门

  • 四书经疑贯通卷一·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大学一书言明明徳新民经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脩身为本先儒谓正心以上皆所以脩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尔然考之传文意既诚矣犹不能无欲动情胜之失心既正矣犹不能无五者之偏身既脩家既齐国既治又

  • 第35章 尧曰篇第二十·孔子

    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

  • 四念处卷第三·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开章为三。一大意。二五停。三念处。大意者。四句虽略。网罗罄尽若绝若说。若世出世已如上辩。今依不生生而明别也。中论名假名即此句也。别家四门且指大。经云佛。性如闇室瓶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六·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杭州皋亭山佛日淨慧禪寺語上順治,丙戌九月十五日,入院。山門。「維摩不二門,密密難通;彌勒樓閣門,重重雜沓。總不如密移一步普門開,法雨共霑甘露潤。」伽藍。「你是外護、我為內護,內外無私,鼎新革故。」祖師

  • 永济融禅师住关东广宁普慈寺语录卷上·佚名

    书记 师住 妙印 录师于顺治庚子年。自千山回广宁时。城守白护法领众檀越。建双峰禅院。见魔党嫉妒。心欲力抵。辛丑正月八日。城守领僧俗众檀越。请师于城里普慈寺开堂。以证邪宗。师在北镇山兴隆庵。受帖进寺。白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卷第三嗣法门人真纯等编小参辛酉昭觉结制小参今晚生上座要与诸人商量佛法汝等从木以来者一段大事因缘各各具足眼同见耳同闻鼻同嗅舌同论手同执捉脚同运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