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殷浩传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人。父殷羡,字洪乔,就任豫章太守时,京城人士托他带往豫章的书信达百余封。行至石头时,将所带书信尽投入水中,说:“沉下去的自沉,浮上来的自浮,殷洪乔不做送信的邮差。”其资质性情孤高如此。死时为光禄勋。

殷浩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殷浩因此为那些风流辩士们所推崇。有人问殷浩:“将要做官而梦见棺材,将要发财而梦见大粪,这是为何?”殷浩回答说:“官本是臭腐之物,所以将要做官而梦见死尸;钱本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而梦见粪便。”时人以为这是至理名言。

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征召为官,殷浩都推辞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召为记室参军,后迁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又请做司马。任命为侍中、安西军司,殷浩都称病不就职。隐居荒山,将近十年,时人把他比做管仲、诸葛亮。王氵蒙、谢尚还探察他的出仕和退隐的动向,来预卜江东的兴亡。二人一同去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返回后,叹道:“殷浩不问世事,如何面对江东百姓!”庾翼给殷浩写信说:“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政委托褚裒、何充等诸位重臣,外事依仗庾氏、桓氏等几户大族,只怕难保百年无忧,国家破灭,危在旦夕。足下少负美名,十余年间,内外任职,而如今却想隐退世外,不问国事,这于理不合。再说,当代的大业,还须靠当代的杰士去完成,为什么一定要盲目追寻古人的风范!王夷甫是前朝的风流人物,但我始终鄙薄他追求虚名的行为。若以为当今世道非虞夏盛世,那么一开始就该超然物外不问乱世之事,然而王夷甫却极力谋取斑位,树立名望,既是名位显赫,就该努力光大名教,全心治理天下,使乱世得以安定,可此时的王夷甫却又高谈老庄,说空终日,不务实际,虽说谈道,实长浮华空谈之风。及至晚年,声望犹存,却贪图安逸,害怕动乱,专谋自保,终为石勒所虏,身首异地。凡是明德君子,难道赞成这样做吗?而世人都认为他是对的。由此可知当今名实不符,空谈浮华之恶习未除。”殷浩执意不出山。

建元初年(343),庾冰兄弟及何充等相继死去。简文帝当时为诸侯王,开始入朝执掌朝政。卫将军褚裒推荐殷浩,殷浩被征召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辞让,并写信给简文帝,陈明心愿。简文帝答复道:“国家正当危难,衰败已到极点,幸而时有英才,不必寻访隐居奇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完结。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由此说来,足下的去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足下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殷浩再三辞让,从三月直至七月,才接受征召。

其时,桓温平定了蜀地,威势大振,朝廷害怕他。简文帝因为殷浩极负盛名,朝野推戴,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与桓温抗衡,于是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适逢殷羡病笔,殷浩离职守孝。朝廷命蔡谟代管扬州,等待殷浩。殷浩服丧期满,朝廷征为尚书仆射,不就职。依旧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与朝政。颍川人荀羡少负美名,殷浩召为部属,命他镇守义兴、吴郡,作为羽翼。王羲之私下劝说殷浩、荀羡,希望他们与桓温团结和好,不要内部制造矛盾,殷浩不听。

石季龙死后,胡中大乱,朝廷想趁机收复关中、黄河一带的失地,于是以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衮、青五州军事。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上书北征许昌、洛陽。出发前,坠于马下,时人都以为不吉利。不久,殷浩以淮南太守陈逵、衮州刺史蔡裔为前锋,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开始北伐,并开垦江西荒田千余顷,以备军粮。

大军驻扎寿陽,殷浩暗中利诱苻健的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使他们刺杀苻健,事成后许以关右之地。当初,降将魏脱死后,其弟魏憬代领官职。姚襄杀魏憬,兼并其部众。殷浩十分反感,派龙骧将军刘启镇守谯郡,将姚襄迁到梁州。不久,魏氏子弟往来于寿陽,姚襄愈加猜疑惧怕。又不久,姚襄有些部下想归顺殷浩,为姚襄所诛杀,殷浩于是谋划除掉姚襄。适逢苻健杀大臣,苻健之侄苻眉从洛陽西逃,殷浩以为梁安等人刺杀苻健成功,请求进驻洛陽,修复陵园,命姚襄为前驱,冠军将军刘洽镇守鹿台,建武将军刘遁镇守仓垣,又请求解除他扬州刺史的职务,专镇洛陽,朝廷不许。殷浩到了许昌,正遇张遇反叛,谢尚又大败,只好退还寿陽。后又进军,驻扎山桑,又遇姚襄反叛,殷浩胆怯,丢下辎重,退守谯郡,器械军粮尽为姚襄所夺,士卒死伤、叛变者不计其数。殷浩派刘启、王彬之攻击姚襄于山桑,都被姚襄所杀。

桓温素来忌恨殷浩,听说殷浩北伐失败,便上疏指责殷浩说:

中军将军殷浩深受朝廷恩典,身居要职,朝廷对他宠信不疑,两次让他参与朝政,而他却不能恪守职分,擅自离任或超越他人职守,随心所欲。前司徒蔡谟,为人纯朴,坚持正义,位居台辅,为先帝之师、朝廷之元老,年至七十高龄,以礼请求隐退,即使天子临轩征召仍执意辞官,虽然不合朝廷旨意,但正足以显明谦让之风,弘扬优贤之礼。而殷浩无中生有,狡说诡辩,扰乱朝廷视听,致使蔡公险遭杀害。自羯胡衰亡以来,中原大地,群凶残杀不休,百姓涂炭,人人企盼官军去拯救他们。殷浩受命北伐,却无报仇雪耻之志,树立朋党,制造事端,终使仇敌大肆杀戮,奸逆蜂涌而起,华夏大地纷扰动乱,百姓困苦不堪。殷浩惧怕朝廷怪罪,为求恕罪,声张进讨敌寇。驻兵寿陽,却长期按兵不动,竭尽柄库的资财、五州的人力,纠合无赖之徒,以求自强,封赏无定规,猜疑陷害无所顾忌。所以范丰之流反叛于芍陂,奇德、龙会作乱于身旁。羌帅姚襄率部归顺朝廷,将母弟送入京城做人质,殷浩不但不予以安抚,使之为朝廷效忠,反而设计陷害,两次派刺客行刺姚襄,被姚襄发觉。姚襄迫于无奈背叛朝廷。祸乱丛生,自殷浩开始。又不能乘势扫荡敌寇,放纵无能小人,施行残害奸计,致使朝廷大军惨败于梁国,自身狼狈于山桑,舟车焚烧,辎重丢弃一空,三军粮草,反而资助了敌寇,精甲利器,更是武装了盗贼。天怒人怨,成为大众所唾弃的对象,所带来的灾祸,将危及国家社稷,这正是臣之所以起居失措、惶恐不安的缘故。

只有主持正义,才能训导人民,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众心同一。臣恭请陛下上追唐尧时代放逐的法典,下鉴春秋时代目中无君的事例。倘若陛下宽宏大量,不忍心诛杀殷浩,也应将他放逐到边远荒芜之地。这样做虽抵消不了殷浩弥天的罪责,但可以使后人引以为诫。

殷浩竟被废为平民,迁至东陽郡信安县。

殷浩年少时与桓温齐名,而两人却暗中争强斗胜。桓温曾经问殷浩:“你我相比,如何?”殷浩回道:“我与你交往非只一日,如果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做我自己。”桓温以豪杰自许,每每轻视殷浩,殷浩丝毫不惧怕桓温。到殷浩废为平民后,桓温对人说:“年幼时,我与殷浩共骑竹马,我抛弃离开,殷浩就上前拣取,因此殷浩不及我。”又对郗超说:“殷浩品格高洁,能言会道,假使让他做尚书令和仆射,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当,以致有今日。”

殷浩虽被放逐,但无任何怨言,神情坦然,一切听天由命,依旧不废谈道咏诗,即使自家亲人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被流放的悲伤。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大字而已。殷浩的外甥韩伯,素来为殷浩所赏识和喜欢,他随殷浩同到放逐之地,一年后回京,殷浩送到水边,吟咏曹颜远的诗道:“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吟罢竟然抽泣哽咽,潸然泪下。后桓温打算让殷浩作尚书令,派人送信给殷浩,殷浩欣然答应。摊开纸张准备写回信,顾虑其中有诈,心中犹豫不决,摊开纸张又闭合,再开再合,如此往复几十次,最终给桓温回了一封空白信函,使桓温大失所望,从此两人绝交。永和十二年(356),殷浩去世。

猜你喜欢
  外篇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刘知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李心传
  名山藏卷之五十九·何乔远
  ◎“米统会副处长”顾戢人被捕经过·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卷六·王锜
  ◎戴笠二三事·恽逸群
  二百四十五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等售参银两拨交内库摺·佚名
  二百零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李陈常代补曹寅亏欠不足求赐矜全摺·佚名
  通志卷八十四上·郑樵
  四一 沈家山羊·周作人
  ·署理藩司恭谢天恩摺·丁曰健
  朱敬则传·刘昫
  第一节 学校·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出 得妻·李渔

    〖齐天乐〗(老旦上)不图祸里生奇福,万事不期而足。才得佳儿,又思贤媳,得陇何曾望蜀。只为天人互逼,使报德公心,变作私图。望眼将穿,如何人杳信音疏?老身衰年遇祸,只说有死无生,谁想遇着个积德之人,买我回来。不但不加凌贱,还把我认

  • 第三十六章 远谪夜郞·屠隆

    【点绛唇】〔末扮黄门官上〕漏尽铜龙。晨光初动祥云拥。天乐鸣空。风袅炉香送。月照千门响佩环。东华曙色暎南山。仙音一派飞龙近。香气先传近侍班。自家乃唐朝黄门官是也今当早朝时候。文武朝见。倘有奏

  • 张碧山·隋树森

    张碧山,名见《录鬼簿续编》。明·张禄《词林摘艳》以为元人。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锦上花 春游 燕语莺啼,和风迟日。郊外踏青,禁烟寒食。拜扫人家,这壁共那壁。悲喜交杂,哭的共笑的。坟前

  • 卷六·杜甫

    (乾元中公客秦州作) 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 胜迹(一作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 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 云逐

  • 端平诗隽卷三·周弼

    宋 周弼 撰七言律吴山仁王寺山寺凭髙夕未昬上皇曾此定乾坤瓯闽散驿縁江岛龛赭收潮入海门细雨乱花唐辇道淡烟疎柳汉营屯何时汴水东流畔君返宸居臣故园庾楼欲望江山夜转防胡牀曾此对嘉宾伤心皓月长流水回首清风不见人

  • 三集卷七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古今体九十一首【戊子二】重华宫集廷臣及内廷翰林等三清茶聨句复得诗二首外藩华讌紫光回堂陛重宣翰席开讵是言欢太频数【入声】适因余暇共追陪略存禁体倡生面弗许雕文骋颂才雪护麦田茶泛

  • 卷三十四·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十四嘉善曹庭栋编吾竹小藳毛珝字元白柯山人豪于诗有声端平闲吾竹小藁一卷宝祐六年荷泽李龏弁序云柯山元白诗人之秀者也通今达古蓍蔡后生采诗家得其一二如宝肆中犀璧混于螺贝惜其以文自晦不

  • 卷一百二十七·志第八十·乐二·脱脱

        ◎乐二   景祐三年七月,冯元等上新修《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诏翰林学士丁度、知制诰胥偃、直史馆高若讷、直集贤院韩琦取邓保信、阮逸、胡瑗等钟律,详定得失可否以闻。   九月,阮逸言:"臣等所造钟磬皆

  • 卷之五百七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五月。丙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周馥。电悉。即着督饬文武妥办清乡。以净余孽而靖地方。匪首刘思裕、黄世钦等、是否阵毙。确查具奏。电寄  ○礼部以考试各省举贡中额请。得旨、宗室取中三名

  • 柳箈传·令狐德棻

    柳箈字仲蟠,是司会柳庆的兄长。十三岁时,就专心好学。当时贵族子弟中上学的,其车辆服饰都很华美,只有柳箈不愿修饰。学完《五经》,大概知道主要内容,又博览诸子著作和史学典籍,很爱写文章。孝昌年间,扬州刺史李宪举荐他为秀才

  • 卷一百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选举志一谨案鸿蒙初辟神圣挺生有天地即有君臣有君臣即有任使抡才吁秀其自古以来乎唐虞夏商既各有学校必各有选举书阙有间遐哉莫得稽矣其教育之

  • 钦定南巡盛典巻八十八·高晋

    名胜【江浙各名胜附识】乾隆十六年辛未圣驾驻跸淮安书赐山阳县普济堂额曰谊敦任防驻跸髙旻寺书赐栖灵寺额曰蜀冈慧照聨曰淮安竒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逺契妙明心吉祥寺额曰智珠福禄庵额曰福禄禅林驻跸镇江书赐三义阁额

  • 赵天麟·周诒春

    赵天麟 字君达。年三十一岁。生于天津。本籍住址。天津河北梁家嘴。兄贡珍。任天津中国银行事。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天津普通学堂。官立中学堂。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宣统

  • 卷七·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七【癸丑】匡王五年【在位六年弟定王立】宣公名倭文公庶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卽位桓宣之簒则一而情稍殊桓首恶也宣与闻耳其卽位则同而实逈异桓以罪归寪氏贼已就讨

  • 卷七十六·佚名

    △初分净道品第二十一之二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心无疑惑亦不迷闷。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住如是住不离作意。谓欲救护一切有情。常不舍离一切有情大悲作意。时舍利子谓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住如是住不离作意

  •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苏州嘉定净信寺沙门释祖你传一(石室英竹屋净)  释祖你字日章别号用拙。苏州常熟张氏子。祝发后东游四明。时我庵无公住延庆。石室瑛公

  •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

  • 魍魉世界·张恨水

    张恨水著。1944年出版。小说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重庆为背景,重点描述商界活动,兼及政界、学界和城市贫民等各阶层的生活情况,反映了广阔的社会风貌。书中以西门德和区庄正两家人物活动为中心,揭示出纸醉金迷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