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传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郡寿春人。父亲胡质,以忠厚老成公正廉明著称,少年时与同乡蒋济、朱绩都是江淮间知名人士,曹魏时官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胡质任荆州刺史时,胡威自京都决定去省亲,因家贫,没有车马僮仆,独自驱赶一驴前往。每到客舍停下,亲自牧放,亲自打柴作饭,吃毕饭,又随伴侣沿途前进。既到荆州,见了父亲,住宿马房达十余日。告辞父亲回家时,父亲给一匹绢作行装。胡威说:“大人廉洁高尚,不知在什么地方得有此绢?”胡质说:“是我薪俸中节余下来的,把它作为你的干粮吧。”胡威接受了绢,告辞还家。胡质幕下都督在胡威告辞出发之前,请假回家,暗暗准备行装盘缠在百余里外等候,约胡威作伴同行,经常资助胡威。同行数百里,胡威生疑,有意诱问原因,终于明白了用意,便取出父亲赠的绢给都督,申谢送别。后来托他人带信告诉了胡质,胡质打了都督一百杖,革除了官职。他们父子廉洁慎重竟如此。于是名誉广为人知。
胡威官授侍御史,经历南乡侯、安丰太守,升迁为徐州刺史。勤于研究施政方法,教化之风盛行一世。
后进入朝廷,武帝谈到往常,因而赞叹他父亲廉洁,询问胡威说:“你和你父亲谁更廉洁?”胡威答道:“臣不如父。”武帝说:“你父亲为什么胜于你?”答:“我父廉洁恐怕人知其事,我却惟恐人不知,所以臣差得很远。”武帝认为胡威的话坦率而又委婉,谦虚而又顺理。接连升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进入朝廷任尚书,加奉车都尉。
胡威曾向皇帝谏言指出时政过于宽松,皇帝说:“尚书郎以下的官,犯了错误我没有原谅的。”胡威说:“臣所说的宽松,哪里是指对丞郎令史等官,我是说对与臣同等的一批官也要严格,才可以严肃教化晓谕法制。”授任前将军、监青州刺史,因有功封为平春侯。太康元年(280),死在任上,追任为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其他如旧,谥号称烈。子胡奕继承。
胡奕字次孙,官至平东将军。胡威弟胡罴,字季象,也有干才,被任用,官至益州刺史、安乐将军。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宋濂 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一·赵尔巽 五代新说 全文·徐炫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卷第一百八十四·胡三省 卷之四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陈第年谱·金云铭 卷十三·高士奇 卷四十一·司马迁 卷九十一 货殖传 第六十一·班固 康怀英传·欧阳修 明代的殉葬制度·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